首页 > 作文

iphone屏幕尺寸比例是多少,iphone各代屏幕尺寸大小介绍

更新时间:2023-03-26 03:30:23 阅读: 评论:0

自2007年苹果发布第一代iPhone以来,到目前最新的iPhone XS、XS Max,关于母爱的小短诗苹果累计发布了21款手机,涉及7款尺寸,8种分辨率。那么这么多的不同手机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为什么在iPhone6代-8代之间,屏幕是4.7寸和5.5寸,而iPhone XS和Max分别是5.8寸和6.5寸,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XR为什么分辨率这么低,被吐槽是大果高中学生自我评价粒屏?仔细看完本文,你将对iPhone的设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上面的这些疑问也将迎刃而解。

在正式开始文章之前,先简单解释几个名词,这有助于读者理解下面的讲解。

屏幕尺寸:表示屏幕对角线的尺寸。

PPI:表示的是每英寸所拥有的像素(pixel)数目。

像素分辨率:屏幕显示的分辨率,单位是px。

逻辑分辨率:软件设计分辨率,单位是pt。

缩放因子:@1X、@回眸2x、@3x。iPhone1代到3代是@1x;plus机型、X、XS、Max是@3x;其余为@2x。

现在我们正式开始本文,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苹果发布的历代iPhone,有几款代表机型可以将诸多iPhone进行类型划分。

首先是划时代的iPhone 4,在4代之前苹果手机都是3.5寸非视网膜屏幕,iPhone 4之后所有iPhone都是采用视网膜屏幕。

第二款是iPhone 6系列,从6系列开始苹果进入大屏时代,这一设计保持了4年未变。

第三款是iPhone X,这款面向未来的手机采用全面屏设计,是苹果下一个十年的设计语言,在技术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今后苹果推出的手机,都将采用这种刘海屏的设计。

前面我们说到苹果21款手机,有7个尺寸8种分辨率,那么我们从苹果开发设计的角度,用逻辑分辨率来将这些机型做个分类。

整理后得到6个逻辑分辨率。考虑到全面屏时代,苹果把之前的额头和下巴干掉了,所以屏幕高度的增加是正常的。那么我们从屏幕宽度的角度来看,只有320、375、414三个宽度。也就是说自iPhone第一代以如何学习好来,21款苹果手机,只有3个种不同的宽度。更进一步的说,由于最初几代机型过于久远,自iPhone6以来苹果手机的设计只有两种宽度,即375和414。

这么看来是不是豁然开朗了。

下面我们来解答文章最初提到的问题,为什么在iPhone6代-8代之间,屏幕是4.7寸和5.5寸,而iPhone XS和Max分别是5.8寸和6.5寸。

在i中秋节放假多少天Phone6代-8代之间,苹果屏幕纵横比是16:9,进入全面屏的时代后,由于去掉了手机额头和下巴,所以屏幕纵横比是19:9。在保持宽度不变的情况下拉伸长度,同时采用了更高的@3X的设计,所以iPhone从非全面屏时代的4.7、5.5变成了现在的5.8、6.5。

至于XR为什么分辨率这么低,被吐槽是大果粒屏。其实XR采用是与Max相同的逻辑分辨率,不同的是Max采用的是@3X的设计,XR是@2X的设计。定位更低的XR总不能和Max采用相同的分辨率吧,所以XR只能采用@2X的设计。不过XR的PPI依然达到了326,达到了视网膜屏幕的标准,日常使用并没有什么问题。

从这里你也可以看到苹果设计的一种传承,苹果没有一味的跟随市场推出不同尺寸的屏幕,每一种屏幕尺寸和分辨率的选择,都有着内在的逻辑。

最后留一个彩蛋,进入全面屏之后苹果只有两种逻辑分辨率即414*896和375*812。

以414*896的逻辑分辨率为基础,@3X的设计是Max,@2X的设计是XR;

以375*812的逻辑分辨率为基础,@3X的设计是X和XS,@2X的设计暂时没有。

你觉得这款暂时缺失的手机会是什么呢?

从设计角度来看,这个类似缩小版XR的手机,会是最近不断曝光的iPhone SE2吗?欢迎各位网友留言讨论。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03:30: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8b526dd939387f27798ac3db6a0e59b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iphone屏幕尺寸比例是多少,iphone各代屏幕尺寸大小介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iphone屏幕尺寸比例是多少,iphone各代屏幕尺寸大小介绍.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苹果   分辨率   屏幕   逻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