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崆峒山

更新时间:2023-03-23 21:32:12 阅读: 评论:0

西双版纳几月份去最好-广州暂住证

崆峒山
2023年3月23日发(作者:海尔吸尘器)

第14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甘肃•平凉•崆峒山(2014.08)

平凉市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

及其地学价值

张荣

(甘肃平凉第四中学平凉744000)

摘要:平凉市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众多,有西北公园独特的丹霞地貌和丰富的古生物化石遗迹,褶曲、断

层、节理、裂隙等地质现象典型清晰,这些地质遗迹不仅具有一定的美学观赏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地学价值。

关键词:平凉地质公园地学价值

地质公园是以其地质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

自然公园。它的建立基础在于引人入胜的地质景观,寓教于游的科学内涵,脍炙人口的文化底蕴,

让人流连忘返的社会风俗。地质公园既是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保

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和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而地质遗迹则是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

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本文兰花萝卜 对平凉市崆峒山国专业技术工作报告 家地质公园遗迹做一介绍,并对其地

学价值进行探讨。

1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甘肃平凉市崆峒区西郊11km处。东起太统山的二道沟、花炮岭和泾

河地区的柳树沟,西至宁夏的泾源县县界,南达大阴山、十万沟,北至大象山,总面积84km2。园

内奇峰卓立、怪石遍布、洞窍玲珑、山泉众多,集北雄南秀于一身,融自然美与人文美于一体(图

1)。区内发现有三叶虫、笔石等古生物化石,受差异风化、水冲蚀、崩塌等外动力作用,形成了黄

土高原上独有的石柱峰林等丹霞地貌及地质构造遗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重要的科研价值。

2004年1月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

张荣:平凉市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及其他地学价值

图1问津处不整合

2区域地质背景

崆峒山位于祁连褶皱带东缘,鄂尔多斯盆地西侧,贺兰褶皱带的南段,区内未见岩浆活动的痕

迹,是一个较稳定的区块。

区内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二叠系、三叠系和白垩腊肠蒸鸡 系组成,褶皱轴和冲断面走向近SN

或NNW向帅气男生壁纸 ,构成南北向分布的贺兰褶皱带地质构造格局,表现为三条互为平行的由一系列走向

SN或北偏西的褶皱和冲断面组成的复式背斜,在店洼——太统山——大台子复背斜和小黄卯山

——三关口——沙南复背斜之间,形成古城——崆峒山——宋庄复向斜槽地,地貌上属于贺兰褶皱

带南部雄峻高峰与凹陷沟谷相间地貌。

张荣:平凉市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及其他地学价值

图2雷声峰岩墙

崆峒山在奥陶纪晚期,遭受东西向挤压,开始褶皱隆起,形成贺兰褶皱带雏形,缺失志留系、

泥盆系沉积,期间地壳发生多次颤动性升降,几度出现沉积间断,在奥陶纪古地形风化面上不整合

沉积有石炭系、二叠系陆相含有蓝翔广告词 煤碎屑建造以及其后相继生浙江选考时间 成的三叠系、白垩系巨层厚层陆相碎层

沉积建造。二叠纪、三叠纪时期,古地理表现为内陆盆地,沉积了一套巨厚层陆相粗碎屑沉积,受

印支运动的影响,地壳运动强烈,每一个沉积旋回颜色为紫红色——灰绿色——灰色——紫红色,

说明气候由干热转为温湿又转为干热,从氧化环境到还原环境又变为氧化环境(图2)。白垩纪早

起为山地,到中期本区大幅度下沉,形成了快速堆积的山前盆地,接受了巨厚的砾岩、砂砾岩山麓

相沉积,晚期地壳云顶趋于平静,接受了以湖相为主的泥岩、泥页岩等。属于一种还原环境下的细

碎屑岩沉积。末期,盆地抬升,湖水由南向北和西北向退出,结束了盆地的地质历程。

3地质遗迹的形成

崆峒山为太统山复式背斜的西南山麓,受强烈的构造运动影响,区内地层特别是白垩系发生一

系列的断裂和褶皱,派生节理十分发育,主要的5组节理构成“X”节理组合,将岩体切割成不同的

块体,形成陡壁悬崖,为地质遗迹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出露的不同时代的地层岩性差异较大,虾怎么做最好吃 软硬

相间,砾岩成分多为石灰岩,胶结不均匀,使延时抗分化能力和抗溶蚀能力差别较大,为地质遗迹

的塑造起了重要作用。

图3蝴蝶洞

崆峒山白垩系砂岩、砂砾岩构造裂隙、节理十分发育,在风化作用下形成众多的峰林、石柱等

丹霞地貌景观(图3);由于沉积环境不同,形成了砂泥岩中不同色调的平行层理,成为独特的具

有较高欣赏价值的地质遗迹;崆峒山分布着诸多的峰林石柱、陡壁悬崖,在降水、风化等外力地质

作用下,发生崩塌,巨大的岩体堆砌在一起,形成堆积地质遗迹。

4地质遗迹及地学价值

张荣:平凉市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及其他地学价值

4.1丹霞地貌及构造形迹

崆峒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以丹霞地貌为主,分布范围达20多平方公里,规模宏大且集

中连片,是西北黄土高原上罕见的、不可再生的自然地理地貌景观,各种地貌要素齐全,微地貌景

观丰富多样,褶曲、断层、节理、裂隙等地质现象典型清晰(图4),地层沉积韵律特征明显,有

丰富的延长群和六盘山植物化石群,是研究中生代沉积、古地理、古气候、丹霞地貌形成与演化的

绝佳科学研究场所,也是展示海陆变迁、褶皱隆起、沉积建造等地学内容的科普基地。

图4候旨沟阶梯式断层

4.2地层及古生物化石

1923年,著名的地质学家袁复礼先生在太统山发现了含笔石的页岩层,并土培 命名为“平凉页岩”。

后来地质工作者在详测这一带剖面时,将“平凉页岩”作为一个地方性地层单位改称为“平凉组”,可

与国内外相应地层对比,并作为划分奥陶纪地层的依据。产于太统山奥陶系页岩中的笔石化石,经

地质学家研究划分出圆滑笔石及纤维笔石两个带,以正笔石目为主,有对笔石、棚笔石、雕笔石、

双头笔石、丝笔石、叉笔石等,繁盛于奥陶纪和志留纪;产于太统山奥陶系灰岩中的三叶虫化石,

是下古生界海相环境中具有代表性的古生物化石。古生物花束既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又具有

极高的科研和科普价值。

参考文献

①葛丽君主编.走进大自然——甘肃省地学夏令营指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

②黄万堂.兰州及其周边地区地学旅游资源开发构想[J]甘肃地质学报,2002(2):93——96

③甘福成主编.甘肃史话丛书——平凉史话[M].兰田子为相文言文翻译 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

本文发布于:2023-03-23 21:32: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88e094621e84c148552d3c94d6fb67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崆峒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崆峒山.pdf

标签:崆峒山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