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红河旅游

更新时间:2023-03-20 03:14:44 阅读: 评论:0

九阳料理机-销售成功案例分享

红河旅游
2023年3月20日发(作者:石老师)

红河哈尼梯田情况介绍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南部,有哈尼、彝、苗、瑶、傣、回、拉

祜、布依、壮、汉十个世居民族与尚未识别族称的芒人。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

自治州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这里是天然的民族博物馆,迷人凯洋轮椅 的文化

大观园,红河哈尼梯田是其中最具代表性、最有魅力的民族文化景观。

一、红河哈尼梯田简介

河哈尼梯田是分布于红河南岸哀牢山南段,以哈尼族为代表的人民在一千多

年的生产生活中,利用当地独特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理气候条件,

创造的农耕文明奇观。

红河哈尼梯田历史悠久,文字史料记载的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明代大

农学家徐光启将梯田列为中国农耕史上的七大田制之一,并留下了“世间田制多

等夷,有田世外认命题”的著名诗篇。

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景观壮丽,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元阳、

红河、绿春、金平等县,仅世界遗产申报地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梯田,

集中连片最大的达上万亩,其中以多依树梯田、坝达梯田、麻栗寨梯田,勐品梯

田、牛角寨梯田最为著名。这里水源丰富,空气湿润,雾气蒸腾,满谷的云雾漂

浮酸甜萝卜 不定,形成浩瀚的云海,时隐时现,将山谷与梯田装扮得含蓄生动,婀娜多姿,

被誉为高原大海,空中水库。

连绵不断的成千上万层梯田,从山脚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之巅,近

万亩的梯田宛如一片波海,泛着粼粼波光,景色十分壮观。镶嵌在陡坡上的梯田,

远看如天落碧波,侧看以天梯凌空,俯瞰似大地版图,气势磅礴,秀丽多姿,独

具风韵,美妙绝伦,把山梁深谷组成一幅变幻莫测的天然画卷。森林、村寨、梯

田、江河、共同构筑的良性农业生态是哈尼等各族人民利用当地特殊地理气候,

变自然生态农业为农业生态的独特创造,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完美结合的范

例,是人与自然与谐相处的典范。

哈尼梯田文化内涵深厚、独特,具有科学性与完整性。以耕作梯田著称于世

的哈尼族,其农耕生产生活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明了“木刻分水”法

与“自然冲肥”法,公平、合理而又科学,保证每块梯田都得到充分的肥料与水

量供给。

对自然树林的深刻崇拜,心及民居建筑、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服饰、歌舞

与文学诗歌均以梯田为核心,处处体现着认识自然、利评价一个人 用自然,与大自然与谐相

处、融为一体。

昂玛突、矻扎扎与车朗嘎通,是哈尼族以农耕活动为核心的最为隆重的三大

节日,每年节日到来,人们都要进行一系列原始的宗教活动。

“昂玛突”祭祀活动以祭寨神为主,节日期间以村为单位在街心摆长街宴,

吃团结饭,喝同心酒,是哈尼族祈求神灵赐福村民的隆重仪式,是农耕活动的序

曲。

每年六月谷子扬花时候的矻扎扎节,人们敲硭击鼓,打磨秋,荡秋千,杀牛,

请天神与民同乐,预祝粮食丰收。

以祭祖为主的农历十月“车朗嘎通”,是庆祝丰收、辞旧迎新的节日。哈尼

族以虔诚的心态祭献祖先,感激神灵,并祈求来年子祠安康,人畜兴旺。

哈尼族坚韧、勤劳、谦虚、质朴,与人为善。在长期的梯田农耕生产生活中,

与境内坝区的傣族、半山区的彝族、高山上的苗族、瑶族与睦相处,结成兄弟般

的关系,成为红河哈尼梯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红河哈尼梯田所呈现的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共同构筑的良性农业生态

系统与其中孕育着的哈尼梯田文化,在世界农耕文明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那一

层层依山而建的梯田,在晨曦里,在夕阳下,层层叠叠,波光粼粼,似版画,

似丹青,无限的旖旎,无限的瑰丽,使许多文学家幼儿十三处 、摄影家、社会科学家与自然

科学家流连忘返。

二、红河哈尼梯田保护情况

红河哈尼梯田,作为世界农耕文明史上的奇迹,具有无可替代的保护与研究

价值。它所蕴涵的人与自然高度与谐发展,人与人与睦相亲的古老文化特征,正

是21世纪人类所追求的一种精神。红河哈尼梯田希望得到世界级的珍惜与保护,

在保护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红河州政府从2000年下半年以来,以申报世界遗产为契机,加大红河哈尼

梯田的保护力度,力求可持续发展。

(一)以申报世界遗产为契机,切实做好红河哈尼梯田的保护工作,并于2001

年1月成立了红河哈尼梯田管理办公室,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拨付专

项资金,在做好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的同时,对哈尼梯田保护区与核心区

进行强化管理

(二)2001年10月与2002年初,以保护为主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台了<<

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与编制<<红河哈尼梯田保护总体规

划>>,对哈尼梯田保护区特别是世界遗产申报地元阳核心区保护与发展

做了科学的规划,依法对哈尼梯田进行规范化管理。2004年,红河州人

大又把完善与充实红河哈尼梯田保护暂行管理办法,出台红河哈尼梯田

保护条例纳入工作重点,为哈尼梯田的保护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恢复、整治与完善哈尼梯田传统风貌。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

文铜焊 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公约>>、<<红河哈尼梯田管理暂行办法>>为依据,

对申报地元阳核心区依法保护管理。严格审批核心区的建设项目,及时

制止乱挖乱采、乱搭乱建现象,维护申报地核心区生态环境,保持古朴

自然的传统风貌,维护传统文化的原真性与完整性;利用西部大开发退

耕还林政策,大力种植树林,绿化美化梯田,保护梯田的生态系统。同

时,建设了元阳梯田文化广场、新街镇步行街、哈尼民俗箐口村的民居、

排水系统、水碾水磨等一批项目,进一步展示了哈尼梯田文化。

(四)加大哈尼梯田的宣传力度,为申报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建立了梯

田文化网站,在全方位宣传哈尼梯田文化的同时,对哈尼文化的保护管

理动态及时给予报道。制作了哈尼梯田电视骆驼祥子启示 专题片与哈尼梯田风光情为

背景的电影故事;出版发行了哈尼梯田个性化邮票、哈尼梯田邮资名信

片、哈尼梯田画册、哈尼梯田多媒体光盘等宣传资料;2002年秋天,在

新州府,举办了哈尼梯田摄影名家名作展览(长期展出)。同时,配合中央

电视台等国内媒体与本地新闻媒体做好相关的新闻宣传。通过有效的宣

传,进一步扩大了哈尼梯田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哈尼梯田文化

的魅力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五)在做好保护管理工作的同时,按照“科学规划,适度利用”的原则开展

了哈尼梯田旅游业,推出红河哈尼梯田风光风情旅游活动,进一步展示

了哈尼梯田神奇壮丽的风光与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促进了当地居民族

生活的改善。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哈尼梯田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发展,世界遗产

申报工作进展顺利,作为中国政府下一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五个预备

清单之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受理。红河哈尼梯田期待着更好

的保护与发展。

附件:<<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全文,<<红河哈尼梯田保

护发展总规>>内容摘要

<<红河哈尼梯田保护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红河哈尼梯田的保护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与

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及有关法

律、法规,结合自治州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红河哈尼梯田,是指在红河州元阳、绿春、金平、

红河四县风景名胜区内以哈尼族为代表的各民族耕种的水稻梯

田及相关的山川、林木、村寨、水系等生态系统。

第三条红河哈尼梯田实行分区保护。

核心区:元阳县境内的坝达、多依树、猛品、牛角寨四个梯田片区。

保护区:元阳县境内的新街、胜村、牛角寨、攀枝花四个乡(镇)行政区域内

的规划片区。

协调区:元阳、绿春、金平、红河县内集中连片,形成规模的梯田片区。

分获范围以总体规划确定为准,实地设界桩标明界线。

第四条红河哈尼梯田的保护管理坚持保护第一,恢复整治为主的方针,

统一规划,协调保护。在保持原有布局年月日教案 、传统形式、风格特点

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第五条州人民政府设立红河哈尼梯田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作为本办法

的主体,归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其职责是:(一)保障国家有关

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二)制定风景名胜区各项管理制度。

(三)组织编制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及相关规划。

(四)审查风景区建设项目、经营项目,核发有关证照。

(五)组织风景名胜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民族文化资源的调查、

研究,监督、检查风景名胜区保护、建设与管理工作。

(六)完成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元阳、绿春、金平、红河四县设立相应的片区管理机构,在州

哈尼梯田管理机构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内哈尼梯

田的规划、保护、建设与管理工作。

第六条红河哈尼梯田规划分为区域总体规划、片区总体规划与景区(点)

详细规划应当根据片区总体规划进行编制。

区域总体规划与片区总体规划由州级哈尼梯田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编

制;景区(点)详细规划由所在地县级哈尼梯田管理机构负责组织编制。

核心区景区(点)详细规划由州哈尼梯田管理机构会同元阳县哈尼梯田

管理机构共同编制。

第七条红河哈尼梯田规划按照下列程序审批:

(一)区域总体规划与片区总体规划由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技术鉴

定后报州人民政府审查,再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二)景区(点)详细规划由所在地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技术鉴定后,

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州哈尼梯田管理

机构备案。

核心区景区(点)详细规划由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技术鉴

定后,报州人民政府审批。

经过批准的规划心谤腹非严格执行,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擅

自变更。确需变更的,按程序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八条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实行重点保护,景区内禁止从事破坏原有

自然环境或者改变原始景观风貌的建设活动与经营活动。

在核心区已有的影响梯田景观的建(构)筑物应进行改造或恢复原貌。

保护区内禁止建设与梯田景观保护、管理、开发利用无直接关系的设施。

协调区以内禁止建设有污染与破坏景区环境的项目。

第九条保护哈尼梯田风景名胜区地形地貌。禁止在核心区、保护区内

从事开山采石、采沙、取土、葬坟等改变地形地貌的活动;协

调区内需要改变原有地形地貌的,必须报经州级哈尼梯田管理

机构批准后,按有关程序报批,并在开挖活动结束后进行恢复

治理。

禁止改变梯田用途或者放荒。

经过核心区的通讯、广播电视、电力、市政管线,必须按规划地下埋设。

第十条哈尼梯田风景名胜区内实行封山育林。禁止滥伐林木、毁林开

荒、捕杀与交易野生动物。

第十一条维护梯田灌溉系统,保证梯田用水,禁止污染水源。

第十二条保护与恢复民族村寨传统风貌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提倡健康

的民俗活动。禁止擅自移动、拆除与改造村寨内的文物古迹、

古树名木、代表性建(构)筑物、道路与水系。确需进行保养、维

修、改造的工程,必须报经县级哈尼梯田管理机构批准后,按

有关程序报批。

第十三条在哈尼梯田风景名胜区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必须

报经县级毕的组词 以上哈尼梯田管理机构批准后,按有关程序报批。

第十四条在景区(点)详细规划范围内,确需建设临时性建(构)筑物的,必

须向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审批手续。临时建(构)筑物

使用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期满后必须自行拆除。临时建(构)

筑物在使用期内,因景区(点)保护、建设需要拆除时,必须在规

定时限内无条件自行拆除。

第十五条哈尼梯田风景名胜区内从事各种开发、经营活动的单位与个

人,必须遵循风景名胜区的统一规划,遵守风景名胜区的各项

管理规定。

第十六条哈尼梯田风景名胜区资源实行有偿使用。经批准设立的景区(点)

取得<<风景名胜区准营证>>后,可以对外开放,接待游客。

游客人数实行总量控制,具体控制数额由州哈尼梯田管理机构核定。

核心区内设立的景区(点),由元阳县哈尼梯田管理机构审查,州哈尼梯

田管理机构审批;保护区与协调区内设立的景区(点),由所在地县级哈尼梯

田管理机构审批。

第十七条在景区(点)的危险地段,应设置安全保护设施,并悬挂警示标志。

第十八条哈尼梯田风景名胜区内的单位与个人应增强防火意识,落实防火

责任。

第十九条哈尼梯田风景名胜区内的单位与个人有保护哈尼梯田的义务。对

在保护、管理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与个人,由州、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哈尼梯田管理机构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给予相应处罚。

(一)未经县以上哈尼梯田管理机构批准,擅自改变哈尼梯田风景名胜区原有地形

地貌,进行开山采石、采沙、取土、葬坟等活动的,责令恢复原状,并处

2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破坏、移动保护区界标,侵占风景名胜区土地的,责令恢复界标,退出侵占

的土地,并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三)未经批准或超过批准范围开展经营活动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200元以上,

1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违反规划进行建设或不按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进行建设的,

由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没收违法建(构)筑物或

其他设施,并可处以罚款。

建筑物按建筑面积处以每平方米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构筑物、管

线等设施按建设设总造价2%--5%予以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有关行政主管

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擅自改变梯田用途或连续两年未耕种梯田的。属国有土地的,

由土地管理部门报县人民政府批准,收回土地使用权;属集体所有土地的,由集

体收回在,重新确认使用权。

第二十三条拒绝、阻碍哈尼梯田管理或景区(点)管理人员执行公务的,

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与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情节严重,

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哈尼梯田管理机构与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

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

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03:14: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877f0d9fb2c4f816121383d6fa6161b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红河旅游.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红河旅游.pdf

标签:红河旅游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