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国学恭祝所有朋友鸡年大吉大利!
从《诗经》中的“风雨潇潇,鸡鸣胶胶”、“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到“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秦台一照山鸡后,便是孤鸾罢舞时”、“诗成一夜月中题,便卧松风到晓鸡”、“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少年读书时”……直至毛泽东的“一唱雄鸡天下白”,关于鸡的描述不绝于书。
《全唐诗》中咏“鸡”千首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这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千古名句。鸡作为中国百姓最熟悉最喜爱的动物之一,曾被无数诗人写入诗篇之中,趣话不少。
据查阅,仅一部《全唐诗》最后的常春藤叶,标题中带有”鸡”字的就有48首,象杜甫有一首诗,篇名就是一个字:鸡。至于内容中含有”鸡”字的则多达992首,占全唐诗总量的2.3%。唐代著名诗人中,白居易诗中带”鸡”字最多,为68首,其次为李白(49首)和杜甫(38首),此外如王维、元稹、刘禹锡等人也均有大量”鸡”诗存世。这些诗里,既有清新淡雅的田园之咏,如白居易的”小宅里闾接,疏篱鸡犬通”;也有反映战时夫妻离别的悲凉之歌,如李廓的”长恨鸡鸣别时苦,不遣鸡栖近窗户”。
有意思的是,不但普通诗人的诗中带”鸡”,贵为皇帝者也念”鸡”不忘。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存世诗中,分别有2首和3首诗中内容中带有”鸡”字。其中诗书画俱佳的李隆基在《傀儡吟》中写道”刻木牵线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摆弄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全诗生动传神,涵意深刻。
【赏析】诗文之中闻鸡声
一
鸡,古代称作德禽,又称烛夜。《韩诗外传》说:“鸡有五德:首带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敌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这“五德”,极为生动地刻画了鸡的相貌和秉性。以鸡入诗,最早可从《诗经》上读到,《君子于役·王风》写道:“君子不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树,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鸡儿上笼了,牛羊从山上下来了,远方的亲人你什么时候回来呀?表达了一个妇女对远征丈夫的深切思念。在《鸡鸣·齐风》中,妻子听到鸡鸣后,劝丈夫起床早朝、勤于政务。妻子说:“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丈夫回答说:“匪鸡则鸣,苍蝇之声。”一问一答,颇有情趣。
二
两千多年前,《诗经》里就有以鸡为题的诗作,借雄野鸡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怀念: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愚蠢的拼音自诒伊阻。雄雉于飞,上下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三
喔喔之鸡,是六畜之一,在“马、牛、羊、鸡、犬、豕”中排列第四,但古人和文人对它极为推崇。鸡的美味自不必说,才弱冠时的李白从山中归来时,一见到“黄鸡正肥”、“白酒初热”,便欣喜若狂,垂涎欲滴。古代诗人写到田园景色、农家风味的时候,很少不写到鸡的,如陶渊明写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王维写的“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杜甫《羌村三首》中,写到“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如闻叩柴荆。”都把鸡与农家乐趣联系在一起。
四
魏晋诗人刘桢,崇尚雄鸡的勇武不屈,吟诗赞美:“丹鸡披华采,双距如锋芒。愿一扬炎威,会战此中唐。利爪探玉除,赤目含火光。长翘惊风起,劲翮飞敷张。轻举奋勾喙,电击复还翔。”寥寥数句,落脱脱勾画出雄鸡的勇武风采,赞美了雄鸡蔑视强暴的大无畏精神。
五
宋代大文豪苏轼,谪居黄州时,躬耕薄田,养鸡自乐,对晨昏为伴的鸡倾注一腔深情。他在《食雉》诗中写道:“雄雉曳修屋,惊飞向日斜。空中纷格斗,彩羽落如花。喧呼勇不顾,投网谁复嗟。百钱得一双,新味时所佳。”鸡给了诗东汉皇帝列表人的愉悦和欢乐,寂寞的生活充满了生气。宋代另一个诗人陆游,同样对鸡赞美有加,他在《新买啼鸣》中写道:“峨峨赤帻声甚雄,意气不与其曹同。我求长鸣久未获,一见便觉千群空。”
六
一天之计在于晨。雄鸡啼晨,昭示时间之可贵,生命之可珍,于英雄有如黎明的号角,于志士乃惊心之警钟。《晋书·祖逖传》:“中夜闻晨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这是志在恢复中原的祖逖与刘琨“闻鸡起舞”的故事。南宋的陆游系文人而兼志士,他的作品中也多有咏鸡之作,有关咏鸡特别是咏雄鸡之作多达十余首,寄托的是壮心不已的远志,报国无门的悲哀,如“明星已高啼未已,云际腾上朝阳红。老夫抱病气已索,赖汝豪壮生胸中”(《新买啼鸡》)。魏源,是晚清著名的爱国者与思想家,他虽主要不是以诗鸣世,但他的《晓窗》却发人深省: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由“少”而至“老”而至“千古万代”,由个人而至千年万代所有的人,他们的岁月与生命,都无一例外地消磨在报晓的鸡鸣声中。但有的年轻人彻夜游乐,听到鸡鸣方才入睡,而许多老年人则鸡鸣即起。无志者消沉,蹉跎岁月,有志者奋发,建业立功。魏源具有拯世匡时的高怀远抱,他从鸡声着笔,写人生短促而时不我待,全诗如同催人警醒的暮鼓晨钟。
七
毛泽东 《浣溪沙》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八
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有曰:晚唐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文思敏捷之人,古有曹植数步成诗,而温庭筠能八叉手而八韵得,故被人称“温八叉”。
相传那年,温八叉出长安去南方做小官,路经陕西商州,夜宿城北板桥小镇,这板桥镇因河上置板桥而得名。时刚春节过后,客店门边的春联还在:茅店客家雄鸡报晓催君早,残月西天板桥已响踏霜声。温八叉看了春联,叹罢“俗民不俗”,竟触起了心思———自己怀才不遇,顶残月、踏清霜、住茅店,迫于生计而奔走,正是此情此景。晚间,温八叉与店主攀谈,知此联出自店主之手,不觉话语投机。店主知对面乃是温八叉,早闻八叉才华,遂请其题诗留念,八叉挥毫写道: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店主连说“妙而难言!”温八叉乘兴,写就《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店主如获至宝,请人裱糊,悬挂中堂。《商山早行》很快传入长安,轰动京城。
商山,在今陕西省南部商县之南。《商山早行》能声名远扬,主要得力于颔联: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把几个名词排列连缀而来,舍弃一切语法关系,十字写六件事物,全用名词,罗列出视觉及听觉等意象,创造了一幅清冷、辛劳的踏霜早行图,因而寂静之下的羁愁旅思历历在目。后人常以此形容游子早行的景象和心境。
细微处见天地的温庭筠,为何信手一挥,就才情盎然?我以为,名词组合,不用动词,手法虽简练,却是造心境之笔法。可能,清代诗画家郑燮对此最有体味了,他本来号理庵,后来却改号叫“板桥”,他书画印章有不少以“板桥道人”、“二十年前旧板桥”名之,只因他对“人迹板桥霜”最为激赏了。
无动词而有动妙,可谓无中见有、静中觅动,这是一种艺术辩证法。宋代韦庄的《早发》诗云:“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它与温庭筠诗句所造的景物大体相同,情调大体相似,诗中用了“唱”、“嘶”这两个动词,却远不如温庭筠诗句来得深刻。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联句,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的高度;温庭筠的一个“霜”字,不知比欧阳修的一个“春”字,深蕴了多少真情实感?温庭筠人称“温八叉”之外,还号“温钟馗”,因其长相异常丑陋、性情直,这钟馗大人一生不顺,能写出如此优美的诗句,乃是坎坷经历与真性情碰撞的结果,身居宰相的欧阳修一时玩弄文字所得——怎能与之相比?
反复品读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鸡声可闻,鸡啼可见,板桥霜印,印入心间,甚可将冬季清晨清冽的寒气吸到肺中了。把一个一个精选名词组合起来,就是渲染,如同写秦淮河可渲染为“桨声灯影”一样。南朝·梁文学家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能异常打动人,源志愿军于名词景海峡两岸的交往物中潜藏着内涵丰富的思乡情;宋代词人柳永“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虽名词直陈,却是色与景共舞,香与光齐飞。还有,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名句也是名词白描,其动人之处是以“无动”生发“上乘动妙”。设问,元代马致远的小令《秋思》为何神韵独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连用九个名词,活画拼图出荒凉摇瑟人心的景象,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10:01: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85a53009ae1e5d0a23a055a064af30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早发韦庄翻译全文(韦庄早发古诗翻译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早发韦庄翻译全文(韦庄早发古诗翻译赏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