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析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背景介绍
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学习目标
(一)会写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体会三首古诗中各自体现的传统习俗文化及成都都有哪些大学每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能根据诗中的典故,联系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
(五)体会古诗委婉、间接抒情的特点。
同步练习
字词积累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地上的样子。
冷露:秋天的露水。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知识链接
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激光加工技术情。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作者介绍
王建:唐代诗人,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所作《宫词》百首,在表达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代表作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
结构梳理
句子分析
1.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诗意: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上的鸦雀停止了活动,进入了梦乡。夜已经很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中庭地白树栖鸦”,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精炼而含蓄。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联想到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这三个字,应该是作者听到的,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 紧承上句,借助感受进一步渲染中秋之夜。这句诗因桂香袭人而发,它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冷”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的,写出的是月夜的冷清,还表现了作者的心也是清冷的。诗人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诗中写桂花是因为桂花是中秋时节有代表性的花。桂花常在农历八月,也就是中秋时节盛开。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这两句诗描绘了十五的月夜明朗素洁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气氛,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现了诗人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情。为下文抒发秋思之情起到了铺垫作用。
古人以为霜露之类似雨雪都从天而降,因而诗人探桂时奇怪冰凉的露水把花枝沁得这么湿却没听到一点声音。如此落笔,既写出了一个具体可感的中秋之夕,又表现了夜之深和静,似乎桂香与寒气袭人而来了,带给人以美的联想。
2.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意: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
“每逢佳节倍思亲”人生哲理名言,因此中秋之夜人们都会望月寄情。明明是自己在思人怀远,却偏偏问“秋思落谁家”,言外之意是“在众多的望月人中,秋思最深的恐怕就是我了”,诗人将望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人尽望”描绘出了中秋之夜人们争相赏月的情景。“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诗的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这两句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诗人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问句表达作者的相思,作者将感情寄托于月亮,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之情。
中心思想
《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内容梳理
1.对比读一读,体会“落”字用法的精妙之处。
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知秋思在谁家。/不知秋思到谁家。
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而“在”字则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全诗营造了月圆人缺、静寂孤苦的氛围,抒发了作者的离别之情、思聚之念。
(九)积累拓展
1.“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2.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习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皮肤黄怎么办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村居》写了春季放风筝的习俗;《元日》则写了春节饮屠苏酒,插桃符的习俗……
练习提高
抓住景物的特点理清古诗所写的时间
方法:《寒食》抓住“飞花”“御柳斜”交代了时间。《十五夜望月》则抓住“地白”“树栖鸦”“冷露”“湿桂花”交代了中秋夜这个特定的日子。
运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绿丝绦”交代了时间是春天。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枝红杏”说明是春季。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荷”说明是初夏季节。
阅读扩展
明月何皎皎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秦景公墓。
本文发布于:2023-04-14 22:45: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8580023f8fa2a08e70095abe1df532a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十五夜望月的意思翻译(十五夜望月全文知识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十五夜望月的意思翻译(十五夜望月全文知识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