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佛王维有两段截然不同的人生:即求佛前与求佛后。那么有哪两首诗最能代表这两个王维!
老槐以为,最能代表求佛后的王维的著名诗篇,当然是上期赏读的《山居秋暝》;最能代表求佛前的王维是哪一首?凡熟读王维者,都会赞成那首苍凉雄浑,千古壮观的《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是王维三十多岁时轰动大唐诗坛的经典名作,其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成诗史绝唱,至今无人超越。
这被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的一联,到底描绘出了怎样雄浑壮阔,震撼人心的景象?今天带文友们去追寻一番。
在清政廉洁忠君爱国的贤明宰相张九龄当政时,王维也是一名热血男儿。其志存高远,抱负远大,欲求才华报国,建功立业。因此,很受张九龄的爱惜。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大唐帝国与吐蕃战于青海。河西节度使崔希逸率军出战,大破吐蕃于青海以西。夏末秋初,王维领受皇命,以监察御使身份出使河西前线,宣慰征战将士。
这首以亲眼实录西部苍凉风光的《使至塞上》便应运而生。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受领皇命赴河西前线宣慰将士后,继而转任河西节度使幕府判官,随同将士战守边关约一年之久,于塞上战場作边塞诗多首,颂扬唐军的贵族政治强大和胜利,高歌塞上河山之壮美!
这首《使至塞上》,是诗人出使河西,任职边塞诗作的开篇,也是沿途所见所闻的纪行。该诗以苍凉雄奇,浑阔壮观的西北大漠风光而惊破大唐诗坛,成了一首享誉中外的千古名作。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诗以雄壮、豪迈起笔。诗人将要单车独行去边塞慰问将士,此行的目的地将远达汉时的附属国居延海。
“属国”:汉代行政区,武帝时设属国都慰,主管降汉胡人部族。东汉时设张掖居延属国。这里指唐帝国所统辖的北方羁縻州,意为出使之远。
“居延”:地名,位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面。汉称居延泽,唐至今为居延海。
首联率先点出事由,出行规模和地点。“单车”即独车,意为随从很少。明讲出使规模小,暗道诗人独行皇命的自信和不畏任重道远的豪迈。
“欲问边”,即将要秉承皇命去边关慰问征战将士。这里既交代出使的原因,又暗含诗人将要奔赴边塞施展才华,建功报国的雄心壮志。
因为,诗人是带着皇帝的使命去劳军,去过问边塞守卫征战的大事,负的是钦差之任,行的是钦差之职。作为一个胸怀远大抱负的热血男儿,安能不雄心勃勃,充满自豪!
“属国过居延”,此句表面看是说行程之远,实际上是暗用西汉武帝降服匈奴,置五个附属国的典故,歌颂大唐的国力强大,疆土辽阔广远,以此表现诗人独当重任的自豪感。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首联充分展现了诗人临行前的激越、雄壮和豪迈心情。诗人已过而立之年,正是男儿建功立业的黄金时期,突然面临这一重要报国机遇,心中岂能不激动!
因此,诗一开头,那种独自赴边行使皇命的激动、兴奋;独当重任的自信和豪迈,都让人透过纸背可感可触。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颔联顺着行程往下写。诗人踏上征途,一路顺风。他追随着飞篷出了中原,又紧跟着北飞的大雁进入了塞外天地。
“蓬”,即蓬蒿,秋后枯干被风吹折就满天飘飞,被古代文人称为飘蓬、飞蓬,往往作为命运悲惨,人生孤零飘泊的象征。
诗人在这里以征蓬自喻,并非取其哀伤失落之意,而是表达一种积极赴边的心情,说自己正风尘仆仆奔向边塞,就象那乘风飞扬的蓬草一样,快捷顺风。
“蓬”前以“征”修饰,就注入了积极赴边的主观情感,使“飞蓬”的形象和格调变得积极、高昂、自信而又乐观。
这个“征”字也道出了行程的遥远和路途的艰难,以及诗人勇往直前的气概。
上句以“征蓬”自喻,下句又用“归雁”作比,进一步表达诗人赴边的急切心情和去边塞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大雁从南方飞向北国,搏击高天长风。诗人也愿趁此机遇到西北边塞大显身手,博取功名,开拓人生的崭新天地。
诗人自幼就立鸿鹄之志,弱冠作《燕支行》,许下“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的宏愿。但在以后漫长的十多年岁月里,却始终仕途不畅,机遇不至。
今天,赴边报国的大好机遇终于降临,其雄壮、豪迈、自信等情绪便一齐喷发。因此,他的行进速度非常之快,追逐着飞蓬乘风出关,又尾随着大雁展翅入塞,路途的遥远和艰难统统都被踩在脚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抛开行程,重笔描绘西北大漠风光,展现千古壮观的一幕。
那浩瀚大漠辽阔无垠,沙浪起伏;高远晴空万里无云,天蓝如洗。时近黄昏,夕阳西沉,薄暮微微,诗人放眼望去,天高地远,无遮无拦,唯有黄沙漫漫。
突然,一柱烽烟扶摇而上,直入蓝天,顶天立地,蔚为壮观,强烈撼动人之心魄!
诗人再翘首西眺,一条大河在千里戈壁中蜿蜒起伏,飘缈远去,与天相接。一轮火红浑圆的夕阳正在下沉,亲吻着金光粼粼的水面!
那夕阳的火红把金黄的沙浪和浑黄的河水都染得火红,让单曲循环歌词诗人无法辩清究竟是火红的夕阳在沉入金黄的河水,还是金黄的河水在托起火红的夕阳!
这两句,把西北大漠风光描绘得多么雄浑奇丽,多么高远壮阔!那浩浩莽莽的大沙漠与直入蓝天的烽火烟柱,那飘飘缈缈的长河与浑圆火红的夕阳所构成的雄奇景观又是多么震撼人心,令人动情!
《红楼梦》中香菱说“大漠孤烟直,想来烟如何直?”她当然想不明白烟如何直。一个红楼女儿,怎能懂得边关烽燧之烟的直?
《埤雅》曰:“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也论:“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北宋钱易云论述更明确:凡边疆放火号,常用狼粪烧之以为烟,烟气直上,虽烈风吹之不斜。
现代研究认为,古代烽火以狼粪为燃料,不可能有那么多狼粪。其燃料是取之于荒漠上的胡杨、红柳、芦苇、骆驼草、芨芨草等柴薪。
老槐以为,不管以什么为燃料,都得要烧得猛,燃得烈。使烽烟聚、直、高、风吹不斜,才能把敌情传得远。若像山村房头一缕炊烟,见风则散,岂不贻误战机!
“大漠孤烟直”,重在一个“直”字。这个“直”,写出了烽烟的雄劲与强壮,也点明了天空的高远与平和,大漠的辽阔与苍凉。
“长河落日圆”,重在万圣节文案一个“圆”字。这个“圆”,写出了夕阳的丰润与壮丽,大河的绵延与细长,也点明了风沙平息时,广袤大漠戈壁的平静与温顺。
上句起兴雄悍,笔触豪壮,下句意蘊婉转,柔绵秀美。全联既豪壮奔放,又婉丽隽永,非常壮美!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萧关:古秦中四关之一,战国秦置,位于今宁夏固原县东南。此关连西凉、卡灵武,为中原通往西北一大要冲。
候骑:候,伺望、侦察,指侦察敌情的骑兵。
都护:古代掌管边疆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汉宣帝神爵二年始置西域都护府于乌垒阙的拼音城(今新疆轮台东),督察乌孙、康居等三十六国。唐初先后设置安西、安北、单于、北庭等六个大都护府,均有大都护、副大都护。这里指河西节度使崔希逸。
诗人行至萧关,遇上侦察敌情的骑兵,得知战争已大获全胜,边军统帅率军追击残敌已到数千里以外的“燕然”。
尾联借用东汉窦宪、耿秉大破北匈奴,追击出塞三千里,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的典故,歌颂唐军的强大,褒扬将士的勇猛,高歌战争的胜利。到此,全诗戛然而止,以胜利的喜讯了结。诗人让读者与自己一道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和船到江心补漏迟自豪之中。
全诗以满腔激情展示唐帝国疆域的辽阔广大和西北河山的雄奇壮观,場景壮阔,意象恢宏,雄壮豪迈,激动人心,读来令人精神振奋,豪气勃发!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09:58: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844609c10e8d706b0e995969132fec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使至塞上王维赏析(王维使至塞上全诗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使至塞上王维赏析(王维使至塞上全诗赏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