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吹哨人”的命运
文木杉
福建泉州开元寺内,有东西二塔,西边仁寿塔
的须弥座上,有一尊托塔力士浮雕,头顶石
塔,将右手拇指、食指吮于口中,鼓着腮帮
子,作出吹哨状。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泉州发生了强地震,波及城内
每一个角落,但吹哨者稳稳托负石塔,还不停发出报警
的哨声,满城百姓得以平安脱险。
这尊浮雕,镌刻于南宋时期,已历经近800年的风
雨洗礼,当年的工匠应该不会想到,这个“吹哨人”的形
象能在后世的特殊时期引人瞩目。
古人怎样“吹哨”?
要探美的橱柜 究这个问题,我们先把视线放在现代。“吹哨
人”这个概念其实是个舶来品,水门事件曝光后,美国
国会立法通过《吹哨人保护法案》。这部法律鼓励公民
(包括公职人员)通过参与到旨在维护社会公正的行动
中,特别是公职人员在其履职过程中,发现存在贪腐、
影响公共利益、国家安全的行为,有权以告密(包括向
媒体报料)的方式进行检举。
再看我国古代,那时候当然没有成形的媒体,“吹
哨人”反映问题的范畴、渠道和效率都与当今不可同日
而语,但其方式也可谓五花八门。
最常见的是对着一国之君“吹哨”,常见于对君主
的施政纲领、领导方式等进行预警,但“吹哨”都是在
“众人装醉、唯我独醒”的情况下进行的,甚至要豁出命
去,需要更强大的内心。
此类故事有很多,比如汉武帝追求骄奢淫逸的生
活,不免劳民伤财。有次他准备建一个大规模的林苑
供自己打猎和闲暇游乐,一众臣子纷纷点赞,唯独东方
朔敢站出来否决——虽然这个“哨”没吹响,因为汉武
帝并没有改变主意,却十分欣赏东方朔。
在个别情况下,普通百姓也能成为“吹哨人”。北
宋年间,山东青州一个名叫赵禹的人,给朝廷写了一封
信,中心思想只有一个:西北的李元昊一定会造反,请
朝廷早做准备。至于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就不
得而知了。
不过,作为普通百姓,更普遍的“吹哨”方式是政
治民谣。《汉书》有言:“言上号令不顺于民心,则怨谤之
气发于歌谣。”正因如此,先秦时期的“采诗观风”制
度,在后世也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了传承。比如清代有
民谣“官屋漏,官马瘦”,反映的正是官员漠视公共利
益和财物的风气。
这种政治民行政岗 谣,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众的意愿,
统治者自然也会有所重视,而各级地方官员、监察官员
也会上奏影响力大的民谣,一些官员还会就当时流传
的民谣进行议事。
美国传教士杜列图曾描述了福建当地关于祭祀瘟
神“五帝”的传统,一名高官乘轿子经过城里的大街时
潮看历史历史
泉州开元寺仁寿塔西侧
的“吹哨人”雕像。
78
Copyright博看网htsRerved.
正遇上迎五帝的游行队伍,游行者非但没有给官员的
轿子让路,反而要求官员的轿子后退,或先避到路边。
在神话世界中,五帝的地位自然是要高过俗世的官员。
君主对“吹哨人”的态度
瘟神信仰在各地根深蒂固,但只有得到皇帝加
封认可的神灵才能算是“正神”,所以五帝仍是邪
神,故而屡次被朝廷毁禁。不过,朝廷却将处理相
关事宜的权力下放给了地方官员,而地方官员原本
就与地方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往往只有
在发生瘟疫,或者存在聚众闹事、危及自身政绩时,
才会采取措施。
对于实实在在的“吹哨人”,结果当然有好有坏。
李元昊造反前,宰相吕夷简接到赵禹信件的时候很苦
恼,他不是不知道情况,但是他对皇帝停车位大小 和对百姓的口径
都是,李元昊的行为,可防可控。
为了防止赵禹再“吹哨”,吕夷简做出了一个最简
单的决定:以“狂言”的名义为其定罪,然后把他发配到
了建州(今福建建瓯)。后来,李元昊称帝,创立了西夏
王朝,公开跟北宋叫板,直到那时全国上下才知道,李
元昊这个人既不可防、也不可控。
唐朝名将李靖原本也只是一名小官吏,他看到自
己的领导李渊招兵买马,料到李渊会造反,就想去江都
(今扬州)给隋炀帝“吹哨”。但为了不引起李渊的怀
疑,就假装犯法,被朝廷治罪,让人把自己押进囚车去
面圣。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囚车刚到长安(今共享理念 西安),李渊
已经开始行动,天下大乱,路已经被截断,信送不出去。
后来李靖被李渊活捉,还被发现企图给皇帝送信。好
在李渊赏识他的才识和胆气,并没有杀他,这才有了后
来一代名将的故事。
西周末期,周厉王暴虐无道。百姓怨声载道。一
次,老臣召公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提醒周厉王,这样下
去可不得了啊。厉王一听觉得老被民众议论确实不
好,就马上调来军队,传旨“谁敢在背后说我的坏话,就
给我抓起来,开刀问斩!”
为了监控百姓言论,周厉王专门请来一个巫师,但
凡发现谁宣讲了对天子不利的话,格杀勿论。这么一
来,百姓别说“吹哨”,话都不敢随便说了,熟人在路上
碰了面,都只能互相递个眼色。
召公见天子如此,只能继续“吹哨”劝诫,奈何周厉
王仍旧我行我素。三年后,百姓苛刻 终于起来造反,把他赶
出了京城。
民众的期盼
对于“吹哨人”来说,意见建议被采纳甚至形成制
度法规是再理想不过的结局。盛行于唐朝的告密之
风,成为党同伐异的手段,造成了很多无辜冤案。直到
宋仁宗时期,监察御史陈旭等看形势不对,就对皇帝
“吹哨”,指斥缴纳私人往来信件、并以之定罪等做法,
引发了朝廷之中揭人阴私、相互告发的恶劣风气,并请
严禁此类行为,“仁宗从之”。
此后,有人还拿着说一些大臣坏话的书信去给谏
官韩绛打小报告,韩绛不敢隐瞒,告知皇帝,但仁宗叫
他拿回家烧掉。几年后,仁宗又采纳了殿中侍御史吕
诲的建议,颁布诏书,告诫那些打小算盘的人。到高宗
时,还发生了一次有9个人因为利用同事的私人信件
搞文字狱被革职惩处的案例。
但在古代,几句话就带来变革的典故并不多见,有
些事主政者自己也搞不明白。在距离我们较近的清
朝,京城常闹天花,统治者畏之如虎,顺治帝和康熙帝
都下过严令三只松鼠品牌故事 :“凡民间出痘者,移之四十里外,防传染
也。”
康熙年间,有一个名叫赵开心的御史,给这种状
况吹了“哨”:城中居民得了瘟疫,往常只驱逐、不救
助,逼得人铅笔漫画 家露宿在外,儿女无人照顾,饱受饥寒之
苦。以后应该在京城四郊各划出一个村庄,让感染者
集中居住,官府给予补贴,如果有人抛弃儿女,则由官
府严加惩办。康熙听取了这个建议,但是官府财力有
限,基层官员执行力又太差,只搞了一年就恢复了老
办法。
所以有时候古代人信仰神灵也是无奈之举,前面
提到的瘟神五帝,在成书于元明之际的《三教搜神大
全》记载中,是五个天外来客,可以在人间散播瘟疫,并
以此超能力恐吓皇帝。但民间流传至今的却是另一种
叙事——五帝生前只是五个普通书生。
古时人们相信,如果鬼怪向水井中投放引发瘟疫
的毒药,人们在接触之后便会感染患病。于是五人决
定放弃事关前途的考试,分别把守城中水井,劝阻人们
不要取水,提防瘟疫。然而,人们却认为他们是在传播
谣言,惑乱人心。于是,五人只好喝井水自证,直到死
后人们才相信,瘟鬼井中投药确有其事,一场威胁全城
的瘟疫得以消弭。五位烈士被人铭记,人们为报恩情,
建庙祭祀。
而比五帝影响力更大的瘟神温琼,在民间传说中
和五帝的境遇如出一辙,同样是投井后被水中瘟药毒
死,可见,当瘟神不是什么好事。
79
C初中生物复习资料 opyright博看网htsRerved.
本文发布于:2023-03-24 20:08: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823d8b8c461b35fc86e28a2e305f48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韩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韩绛.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