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如何理解与修习“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是修行成功的佛与阿罗汉们的心.他们面对一切世间的境缘,心里不产生执着.不取于相是指他们不执着世间的任何一种事物;如如不动是指他们心的平静状态,指他们面对一切事物,心理上完全以随缘与平静来应对.
这种不执着一切事物的心态要靠正确的修行才能实现.正确的修行是什么呢?以金刚经中的语句为例:“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是正确的修行方法.
一切有为法,泛指世间一切事物(包括我们的身与心).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指所有世间事物的本质,这本质就是无常生灭.
应作如是观.佛要求修行者按照他指引的这个方向去观察,即观察一切有为法所具有的共同性质:无常生灭.
如果一位修行人,能够依照佛的这个方法去观察,他就会成就.成就的含义是,他会成为一个面对一切事物,平静对待它们,不贪着,也不排斥,处事中正,心理平和的人.即“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这里需要重点张一一注意的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是结果,是修行完全成功的圣者们所表现出来的心态.达到这种境界的方法是:观察一切有为法的本质——无常生灭.
不要把哈尔滨医科大学二本结果当成方法来修,不要直接去修“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只要能够观察到一切事物的本质是无常生灭的,那么,你会自然地达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是法的次第.
佛法修行的全部就在这里:观察五蕴身心及一切事物的无常生灭相.如果一位修行人能够如是修行,如是观察,那么,他就会达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修行人如果能够抓住这一个重点,那么,他就算抓住了佛法修行的中心.
修行的着重点在于,要把佛的教理付诸实践,只有如此,佛法才能真正地帮助我们.
□这篇文字是从新浪博客《走在解脱之路上》一篇文章的评论栏里转过来的,在转到这里时,对文字略有修改.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它赞扬了匡衡勇于战胜艰苦的条件,勤奋的读书的精神;为我们树立刻苦读书的好榜样.条件再艰苦并不能成为学习的障碍,缺乏条件可以创造条件,学习关键在于愿意学习以及拥有顽强的意志.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亮,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健康生活小常识堵墙壁凿开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后人即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指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求取他人教益.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好学).这个成语表面上的意思是借邻舍的烛光读书.而现在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一盏灯可以照亮周围,一盏心灯却可以照亮,始终不够清晰的双眼。
一百多个小故事,有亲情、有战争,有人世的虚伪与真实,也有人生的欢愉与苦闷。
一个故事,可能就是一个人生的缩影,他和她和它,其实都可能是——你
小尼姑去见师父:“师父,我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已经多年,每天在这青山白云之间,茹素礼佛,暮鼓晨钟,经读得愈多,心中的杂念不但不减,反而增加,怎vi系统么办呢?”
“点一盏灯,使它非但能照亮你,而且不会留下你的身影,那样你就可以通悟了!”
数十年过去……
有一所尼姑庵远近驰名,大家都称之为万灯庵,因为其中点满了灯,成千上万的灯,使人走入其间,仿佛步入一片灯海,灿烂辉煌。
这所万灯庵的住持,就是当年的小尼姑,虽然如今年事已高,并拥有上百的徒众,但是她仍然不快乐,因为尽管她每做一桩功德,都点一盏灯,但无论把灯放在脚边,悬在顶上,乃至以一片灯海将自己团团围住,总会见到自己的影子,甚至可以说,灯愈亮,影子愈显;灯愈多,影子也愈多。她困惑了,却已经没有师父可以问,因为师父早已死去,自己也将不久人世。
她圆寂了,据说就在死前她终于通悟。
爱戴的近义词她没有在万灯之间找到一生寻求的东西,却在黑暗的禅房里通悟,她发觉身外的成就再高,灯再亮,却只能造成身后的影子。唯有一个方法,能使自己皎然澄澈,心无挂碍。
她点了一盏心灯!
本文发布于:2023-04-11 21:21: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815d03ee01b545ee4d259a90c74402bc.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心无挂碍的佳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心无挂碍的佳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