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赵县柏林禅寺

更新时间:2023-03-25 20:58:10 阅读: 评论:0

经典伤感情歌-旺年

赵县柏林禅寺
2023年3月25日发(作者:健身健美动作)

1

历史文化名城基本情况介绍

赵县古为赵国地,历史赵郡、赵州治所,“赵”之专名世代传承、

沿用至今达1772年之久,赵县堪为千年古县。赵州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是燕赵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赵县历史的记录与传

承,“赵州”这个古老地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地名文化遗产。

赵县政区历史沿革

春秋初属鲜虞国,后归晋国,称棘蒲(今县城)。战国初属中

山国,后为赵国地。

秦代,今县境内有宋子(城邑),属巨鹿郡;棘蒲属恒山郡。

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封棘蒲侯国,七年改为平棘

国;文帝六年(前174年)有平棘侯国,置平棘县,治今固城,

属常山郡;高祖八年(前199年)于今县城东北又置宋子侯国,

景帝中元二年(前148年)侯国废改置宋子县,属巨鹿郡;武帝

元朔二年(前127年)在今境西南设封斯侯国,并在今县东部置

敬武县,属巨鹿郡。新莽时,宋子县更为宜子县,后废。东汉字

时,废敬武县,平棘县属中山国,后隶于常山郡(国);建安十七

年(公元212年)改赵国置赵郡。

三国初,平棘县为魏国辖地;太和六年(公元232年)封赵

国(废赵郡)并辖平棘县。

西晋时,平棘县徒治棘蒲,属赵国;今境曾一度又设宋子县;

西晋末赵国复为赵郡。

2

东晋十六国时,因战乱四起、疆域分割,赵郡几易其主,先

后归属后赵、前秦、后燕,均辖平棘县。

南北朝时,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设殷州,赵郡属之;

此时赵郡治迁平棘(今县城),辖平棘、房子、元氏、高邑、栾五

县。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殷州更名赵州,州治初在广阿

(今隆尧县境)后迁平棘(今赵县县城),领赵郡、南赵郡、巨鹿

郡。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赵州为赵郡,复置宋子县;开

皇三年废栾州,平棘、宋子县改属赵州,赵州治平棘;大业三年

赵州改赵郡,宋子县并入平棘县。

唐代,武德初年(公元618年)赵郡又改赵州;武德五年(公

元662年)赵州更名栾州;贞观初栾州复名赵州,仍治平棘,属

河北道;天宝初年改赵州为赵郡,至唐乾元年间复为赵州。五代

时(公元907——960年)兵戈四起、战火连连,国号频变,赵州

先后属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但治所一直在平棘。

宋代,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升赵州为庆源军节度;宣和

元年升为庆源府,仍治平棘,属河北西路。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

年)庆源府归金;金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庆源府降为赵州;

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赵州更名沃州,属河北西路。金正大二

年(公元1225年)元将史天泽取沃州,并改名赵州,属河北真定

路。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将平棘县入赵州,州治仍在今县

3

城,属真定府。

清初,赵州仍属真定府,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赵州升为

直隶州。

民国二年(1913年)废赵州改置赵县,属冀南道,后改属大

名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赵县直隶于河北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县属河北省石家庄专区;1958年

赵县并入宁晋县,1961年析置赵县,1962年析赵县地置栾城县,

属石家庄地区;1996年地、市合并,赵县属石家庄市。

综上所述,赵县的历史悠久,政区置废和名称更迭错综复杂,

然“赵”之专名却历代传承、相对稳定、一直沿用。今县境,古为赵

国地;公元212年(东汉建安十七年)废赵国置赵郡,“赵郡”之名

沿用395年;公元551年殷州更名赵州,并治今县城,此为“赵州”

之名初始,至1913年废赵州为赵县,“赵州”之名沿用长达1362年,

且以州范特西篮球 降县、以州名县。故“赵州”成为赵县的代名词或别称,则顺

理成章。

深厚的历史文化

赵县地域早在远古时期即有人类聚居,中华祖先在这块古老

而神奇的土地上,创造并留下了堪称国宝的赵州桥、陀罗尼经幢

等文粹和众多的文化遗存;在有文字记载的2500年历史文化长河

中,凝结形成了诸如“伏羲文化”、“龙文化”、“桥文化”、“佛教文化”、“郡望

文化”等历史文化积淀,从而汇成赵县历史文化的绚丽篇章。

文物古迹

4

赵县是人类文明开发较早、文化底蕴丰厚的区域,为河北省

文物大县之一,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

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

一、古代遗址——赵县的远浅水洼里的小鱼 古文化。属于史前传说的有伏

羲文化和龙文化遗存。大寒吃什么 如双庙村的“人祖庙”供奉的伏羲和发娲,崇

拜龙、虎图腾,是华夏文化的始祖;以范庄的“龙牌会”为载体,以

史前传说人物颛顼、共工、勾超级寒潮 龙为形象,以“勾龙化白蛾”传说故事

为信仰,成为龙文化遗存。赵县境内的古文化遗址很多,如双庙

古遗址、宋村商周遗址、王西章商周遗址、董村商代遗址、四德

古遗址、北李家疃古遗址等,从其挖掘出土的众多文物证实,系

商代到周代直至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成为赵县远古文化的佐证。

晋国城邑棘蒲(今县城)是赵县境内见于史载最早的古城,距今

约2500年;《史记燕名公共家》所载的宋子为赵县境内第二座古

城邑;自赵悼襄王元年(前244年)始,赵国在其境内重要城邑

铸行货币三孔布币。当时的宋子、封斯等地都是铸行货币的城邑,

以此可见战国时期赵县境内的城k开头的英文 邑建设概貌。

二、佛教建筑一赵县的佛教文化。赵县的佛教文化起源于

东汉末年(公元220年)在平棘县建观音院(今柏林禅寺),近

1800年来联焰传灯,光照史册。观音院是中国北方古老的佛教寺

院之一,它使佛教文化在赵县地域发端、传播并走向鼎盛。隋末

唐初,赵州佛教宗派“成实宗”天下独盛,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在西行

求经之前于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曾来赵州学习《成实论》。开

5

成五年(840年),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经,途经赵州宿于开元寺,

写成驰名中外的《入唐求法巡礼记》。赵州佛教文化的鼎盛时期是

“从谂禅师”驻锡观音院的40年,他德传中外、誉满古今,成为“赵

州禅”开山祖师,使赵县柏林禅寺成为举世闻名的“赵州祖庭”。今净

慧法师主张佛教应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现实、致力于人心净化。

他结合“赵枳壳的作用和功效 州禅”提出了“生活禅”的修行理念,强调“大众认同,大众

参与,大众成就,大众分享”,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从而,

使赵州佛教文化世代传承、发扬发光。

三、柏林禅寺,座落在赵县城内石塔东路东端路北。建于汉

献帝建安年间(196——220年),初名观音院,南宋称永安院,

金代改名柏林禅院,自元代始称柏林禅寺。清代以前,寺内建筑

壮观,南北纵列摩尼、毗卢、大慈三座大殿,还有天王殿、金刚

殿、前后阁、将军庙、十方禅院、真际禅师塔等建筑,寺院碑碣

林立、古柏参天,史称“古佛道场”、“畿内名刹”。后因外强入侵、战

乱天灾,加之“十年动乱”,历尽沧桑,致使昔日柏林禅寺面目全非,

仅存殿基、古塔和部分碑碣、古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

教政策得以落实,1988年河北省政府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由省

佛教协会管理,在高僧净慧禅师主持下得海内外各方支持,捐资

施金,历时十年,使柏林禅寺修葺一新。重建后的柏林禅寺比昔

日更加宏伟壮观,占地80亩,主建皆采用中国古建风格,中轴线

由南而北建有山门、普光明殿、观音殿、禅堂、万佛楼,中轴线

两侧建有真际禅寺古塔、钟鼓楼、廻廊、亭台和“指朋”、“会贤”、“对联儿 云

6

风”、“香积”四楼及古佛庵等。整个建筑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古色

古香,气势恢宏。千年古刹焕发生机,重新成为燕赵大地的佛教

文化圣地。

四、赵州陀罗尼经幢,座落地赵州城内石桥大街与石塔路交

叉口。建于北宋景佑五年(1038年),因幢体刻有《陀罗经经》

而得名,又因石砌似塔故别称石塔。幢高16.44米,共7级,平

面呈八角形,建在方形石基上,台基四周刻有莲花图柱和“金刚力

士”、“妇人掩门”图案。经幢高峻秀逸、造型别致、比例匀称,高度

仅次于印度的石经幢,为我国现存最高大、最精美、最杰出的古

石经幢,世人称之为“华夏第一塔”,被列入“中华之最”而载入史册,

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河北省现存元代石质舍利塔中佼佼

者,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林寺塔,位于宋村西一高出的

大土岗上,岗上原有白佛寺(西林寺),塔为砖木结构六角密檐式停止的英文 ,

始建于元代。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佛禅寺,位于赵县大安

村东,始建年代无可考。原为佛、道、俗等三教九流诸教派的众

合之所。

石桥建筑——赵县的桥文化。隋代是赵县桥文化的萌发时期,

首属赵州桥(安济桥),还有永通桥、济美桥等。在漫长的1400

年历史过程中,赵州“桥文化”从发祥、形成、传播、应用到历代弘

扬,受到中外敬仰,衍化为举世闻名的赵州桥文化,成为燕赵传

统文化的一枝独秀,是赵县地名文化的精粹。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俗称赵州大石桥,位于县城南2.5公

7

里处,南北飞架于洨河之上。建于隋开皇至大业年间(595——605

年)。全桥建筑结构奇巧,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它改变了以前“半圆

拱”惯例,采用了“圆弧拱”,是拱桥建筑的一个飞跃。赵州桥在建造

技术上最突出的成就是成功地首创并运用“敞肩圆弧拱”结构形式,

成为拱桥建筑史上新的里程碑,是中华民族重大文明成果之一。

赵州桥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科技技术

水平最高、艺术形象极美的大型石拱桥,在国际桥梁建筑史上占

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世界后来的桥梁建筑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

响。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

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选定其为第12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

永通桥,飞跨于赵县县城西关永通路北的冶河上。建于唐

永泰年间(765——766年),比赵州桥仅晚160年。其结构形式

和艺术风格与赵州桥十分相似,与赵州桥并称为“姊妹桥”,因规模

小于赵州桥,故俗称“小石桥”。它是继赵州桥后出现的又一座现存

年代较早、科学技术高超、艺术形象优美的弧形敞肩石拱桥,比

国内同类梁先于千年之久,也是一座久具盛名的古代石桥建筑典

范之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墓葬——赵县的墓葬文化。赵县历史悠久,且历为州、

郡、府治,故古代墓葬遗存较多,对研究历史和古代墓制文化提

供了佐证,成为赵县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县城东北各

子村一带的汉墓群,为诸墓之重。古墓分布密集,地域广阔,封

土高大,与汉代厚葬风俗相吻合。为汉代宋子侯国的宋子侯许瘛

8

及其家庭的墓群。1955年曾出土汉代墓砖、陶俑、陶马、陶猪、

陶狗、陶鸡、陶楼及陶壶、罐等30多件文物,对研究汉代文化及

燕赵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古墓葬还有许家郭汉墓,为汉代武官及

其家庭墓群;位于段村村东的后魏定州刺史李宪家庭墓;位于东

封斯的唐墓;位于中冯村南的唐墓;位于北二环路附近的战国至

汉代古墓。

古代碑刻——赵县的金石文化。赵县境内的金石碑刻较多,

除赵州柔道教学 佛教文化的重要建筑赵州陀罗尼经幢外,还有“大观圣作之

碑”,于宋大观二年(1108年)镌刻,碑额为蔡京手笔,书写博士

李时雍摹写宋徽宗“瘦金体”碑文,成为研究宋代治学和科举制度的

重要史料。赵县石刻文物精品还有:赵州碑刻,包括隋、唐、明

等所镌刻的关于赵州桥的序、铭、记等碑文;永通桥碑刻;柏林

禅寺碑刻,现存有宋、金、元、明、清各代有关柏林禅寺修葺、

禅师和帝王旨诏等碑刻,名人书法。内容丰富是研究佛教文化、

寺庙建筑和历代书法艺术的宝贵佐证。

本文发布于:2023-03-25 20:58: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80547d18455cd94efd593d823e61898f.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赵县柏林禅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赵县柏林禅寺.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