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儿童图画书的演进历程
马璐瑶
【摘要】中国早期儿童图画书的演进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宋末元初出现
的《日记故事》是现在可见较早的带有图画的童蒙读物,它所确立的图文关系深刻
地影响了元初至晚清以前的儿童读物;第二阶段,晚清至民国初期范约翰在我国创办
的《小孩月报》,该刊提升了图画在儿童读物中的地位,改绿色环保设计 变了我国传统的儿童读物
的图文关系.第三阶段,郑振铎《儿童世界》的创办,标志着息组词接龙 我国现代儿童图画书图
文关系模式的确立.
【期刊名称】《昆明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9(041)001
【总页数】7页(P11-17)
【关键词】儿童图画书;演进历程;图文关系;童蒙读物;编排方式
【作者】马璐瑶
【作者单位】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四川达州6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8
图画书既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作品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国际公认的最适合儿
童阅读的书籍。松居直将图画书界定为:“用再创造的方法,把语言和绘画这两种
艺术,不失特性地综合在一起,形象地表现为书这种独特的物质形态。”[1]图画
书也可以只有图画而没有文字,所以,郝广才则认为:“图画书是运用一组图画,
去表达一个故事,或一个主题。”[2]彭懿将图画书中的图文关系说得更加透彻,
他认为:“图画书是用图画与文字来共同叙述笨笨的爱 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说得
抽象一点,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军训手抄报 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诉说
故事的一门艺术。”[3]本文中的儿童图画书是指以儿童为受众的一种以绘画为主
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形式,它利用一组连贯的有逻辑的图文讲述故事,从而对儿童
进行有目的的知识传递或情感培养。由此可以看出图画书具有如下特征:图文关系
是“图文”,即以图画为叙述的主要手段,文字承担对图画起着暗示和引导的功
能;图画与图画之间具有连续性和讲述性;图画体现艺术技巧;具有“书”的物理
特性(包括大小、形状、厚薄、轻重、纸张、形状等)。
学界对儿童图画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儿童图画书的价值、阅读指导、图画书的创作、
出版现状及对策等方面,对于中国儿童图画书演进历史的研究则较少。目前为止,
学界对我国早期儿童图画书的研究主要有赵文丹[4]对台湾地区儿童图画书出版历
史的梳理;庄奕莲[5]对北宋时期的幼帝教育与中国儿童图画书诞生之间的关系问
题的讨论,她认为北宋时期(960年—1127年)的《观文鉴古图》和《三朝训鉴图》
是分别为教育宋仁宗和宋哲宗而编撰的带有图画的启蒙读物,是为中国儿童图画书
之始;陈世明[6]从世界范围内简单梳理了从17世纪开始的儿童图画书的发展历程,
其中简单描写了21世纪中国儿童图画书的发展情况;王黎君认为郑振铎开创的
《儿童世界》杂志标志着我国儿童故事书的萌芽[7],但是中国的图画书却有着相
当久远的历史。[8]通过对现有关于中国早期儿童图画书研究成果的阅读不难发现,
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诸如中国儿童图画书的源头、发展历
程、代表性作品等基本问题还需要讨论和梳理。因此,本文试图简单清理中国早期
儿童图画书的发展历史,以期对我国当下儿童图画书的开发及研究有所启示。
一
中国一直有图文相互为用叙事的传统,中华文化的源头《河图》《洛书》所确立的
图文关系范式深远地影响了后世对图文关系的认识。《河图》确立的是天地的自然
之象,《洛书》构建的是天地的自然之理,他们揭示了一个朴素的思想即以天地为
代表的客观世界是由“象”和“理”构成的,那么,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也需要
用与之对应的“图”和“文”来表达“象”和“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客
观世界。南宋郑樵在《通志图谱略》“索象”篇中对《河图》《洛书》确立的这
种图文关系的价值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他认为图、文是经和纬的关系,“一经一纬,
相错而成文”[9],只有图文相互搭配,各自发挥其表达外在事物的优势才能完整
准确的揭示客观事物。郑樵进一步写到“见书不见图,闻其声不见其形;见图不见
书,见其人不见其语。图至约也,书至博也,即图而求易,即书而求难。”[9]在
此,郑樵形象地揭示了图和文各自的价值及其相互关系。在《河图》《洛书》所确
立的图文关系的影响下,形成了“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9]
的传统。但是,这种传统在两汉以后发生了变化,图像在叙事中的价值被严重弱化
了,文字再也不是与图像相互为用,而占据了叙事的中心。
在儿童读物方面,中国蒙学读物产生较早,数量很多。庄奕莲认为北宋时期所编的
《观文鉴古图》和《三朝训鉴图》是分别为仁宗和哲宗学习所用童蒙读物,其内容
有文有图,是中国最早的儿童图画书。[5]以上两书虽有文有图,但主要是仁宗和
哲宗掌握“帝王学”的教材,同时,两书印成之后多次“颁赐大臣及近上宗
室”[10],可见其是否为童蒙读物则有待商榷。
宋元之际出现了带有插图的蒙学读物——虞绍所编《日记故事》(见图1、图2)。
图1《日记故事》(熊大木注本)之《人号曾子》
图2《日记故事》(熊大木注本)之《对日远近》
该书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代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熊大木的注本《新刊大字分类
校正日记大全》,从这个注本可以看出,《日记故事》共收儿童故事300个,多
为启发儿童智慧的小故事,其中有168个故事配有与之相关的插图,每页上图下
文。在内容上,《日记故事》主要以教育和启蒙孩童为主,教授孩子日常礼仪及读
书向学之类。插图运用建安版画艺术,在人物刻画上比较生动,注重刻画人物的眼
睛和神态。《日记故事》这种图文并重的童蒙书籍产生之后,深受孩童喜欢。明清
时期,不断有人在其基础上进行翻印、注释、续补等。据苑磊统计,现存明清时期
的《日记故事》版本就达到二十三种之多[11],可见其影响。在《日记故事》的影
响下,明代出现了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焦竑所编的《养正图解》,该书
共收录儒家故事六十则,每则故事配有明代画家丁云鹏绘制的表现该故事主题的图
画一幅。《养正图解》改变了《日记故事》上图下文的版式,每则故事的第一页是
表现该故事主体的大幅图画,在版心的中部刻有故事的题目,其后几页才是故事的
文字。文字采用文言,比较雅正。陶赞廷所编《蒙养图说》主要收录封建伦常故事,
但间有知识性的及学习做人的道理等内容,总体来说其内容不受儿童欢迎,但它开
创了使用通俗的白话文解说童蒙故事的先河,在我国童蒙教材的编写史上第一次考
虑了儿童接受的语言问题,为后代儿童读物在语言上适应儿童风格提供了实践经验。
该书也是一个故事搭配一幅图,也采用前一页是图画,后一页是文字故事的编排方
法。明末(约1621年—1644年)涂时相所编《养蒙图说》是对古代圣贤的典型故
事进行叙述并加以评述,共收录一百个故事,每一个故事绘制相对应的图画一幅。
受《蒙养图说》的影响,《养蒙图说》叙述故事及评述均使用童蒙易懂的口头语言,
符合孩童的接受习惯。
清代前中期(1644年—1840年),由于思想控制严密,童蒙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大多
沿袭前代,在图文关系、图画技法、文字表述等方面少有变革。晚清时期(1840年)
以前,我国带有图画的蒙学书都没有超越《日记故事》所设定的程式,这些儿童读
物,仍然是以文字为主,而图画虽与对应文字相关,但由于均为单幅图画,画与画
之间缺乏关联,致使其以图画叙事的能力没有达到后来的连续图画的叙事效果。同
时,图画的艺术性还不够,对绘画的技法与风格考虑不够,缺少对图画细节的刻画,
总体显得程式化和呆板,没有结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来创作图画。再则,这些儿童
读物文字表达比较成人化,多数没有使用适合孩子语言习惯的风趣活泼的语言风格。
总体来说,晚清以前在中国的儿童读物中,文字是叙事的中心,而图像只是点缀和
补充。
二
晚清时期(1840年—1912年),传教士将夸美纽斯在《世界图解》中开创的西方插
图儿童读物的传统与先进的印刷技术一并带到了中国,中国的儿童读物开始了新的
变化。这一时期我国图画童书的典型代表要数1874年美国传教士在
广州创办的《小孩月报》,1875年该刊被范约翰(m)移至上海
出版,1916年终刊,前后出版40年。犹如该刊的名字一样,《小孩月报》将小
孩作为阅读受众,将教育儿童作为办刊宗旨。在内容上,范约翰在《小孩月报志异
序》中将“器识”和“文艺”[12]作为该刊的主要内容,细分则有动植物、各地见
闻、天文地理知识、常物浅谈、寓言及童话故事等。可以看出,《小孩月报》给孩
童提供了很多知识性的内容,为我国童蒙读物增加了科学普及的内容,同时还引入
了孩童独有的文艺形式——儿童文学与寓言故事,这在之前中国童蒙读物中是首
创的。该刊的每一期都引进介绍了欧洲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和寓言故事,如
《农人救蛇》《狮熊争食》等。这使《小孩月报》在内容上更加符合孩童的接受需
求。在图画艺术方面,从当年的读者评价即可看出,“(《小孩月报》)文理甚浅,
凡稍识之者皆能入于目而会于心,且其中有字义所不能达之外,则更绘精细各图以
明之,尤为小孩所喜悦。”[13]该刊的受众主要定位为儿童,考虑到儿童接受能力
和喜好,《小孩月报》采用了大量的图画作为叙事的主要手段,大多数插图采用欧
洲造型写实手法,绘制了大量精美的、孩童喜闻乐见的动植物形象。在介绍西方引
入的新知识时,也佐以相应的写实图像。采用当时先进的铜板雕印,多数插图的艺
术性较强,一改中国过去童蒙读物图片印刷模糊不清的状况,这使图画本身在阅读
过程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在图文关系的处理上,《小孩月报》中的图片仍属于插图
的范畴,大部分图片只是对文字的解释和补充,图片本身还不具有独立的叙事功能。
但是,该刊在介绍国外新知识时所搭配的图片对于描写该对象时的价值大于文字的
价值,主要因为这些新事物,当时的国人闻所未闻,现有的文字不足以说明,而采
用图片却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叙事效果。这促使了随后出现的以图片作为叙事主要
手段的画报类杂志的出现。另宝宝大便带血 一方面,《小孩月报》中的图片与图片之间的关系是
孤立的,还没有出现多幅连续性图片来构成一个叙事单元的情况。在文字叙述方面,
《小孩月报》多采用孩童易懂的浅显口语,采用平铺直叙的结构。
《小孩月报》的传播为晚清中国人的儿童观的重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所实践的
图文关系为其后勃兴的中国图画类儿童读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如果说《小孩
月报》中的图画的作用还主要集中于“图解”的话,那么,范约翰同时为普通大众
所办的《图画新报》则进一步提升了图画在叙事中的地位,使其具有独立的叙事价
值。它开创了中国儿童读物使用多幅连续图画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如《图画新
报》第五卷中使用六幅画讲述了一个《乘车落水》的故事,而所配文字很少。而
《跳蚤扰人图》则用十二幅画讲述了一则故事,完全无任何文字。这样的例子在
《图画新报》中还很多。这些实践完成了中国图像叙事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从
实践上确立了图像在叙事中的独立性。《图画新报》虽然不是儿童读物,但是它确
立的图像在叙事中的地位及其对图像的使用方法为儿童绘本这种儿童读物形式的出
现奠定了基础。
在范约翰等西方人的影响下,晚清时期一些中国人也开始办起了图文并茂的儿童刊
物。1897年由蒙学工会创刊于上海的《蒙学报》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儿童
期刊。该刊采用上图下文的方式编排,以文字为主,图像为辅。《蒙学报》对于中
国近代儿童绘本的确立主要集中于三点:第一,所采用石印技术,使该报所呈现出
的图画摆脱传统雕版印刷的生硬,使其更能表达事物的细节,更加生动逼真。第二,
使用多幅图来表达一个叙事主题,如第二期孟母教子故事在文字之上搭配了“三迁
择邻”和“断机教子”两幅图画(见图3、图4)。第三,在内容上受到《小孩月报》
的影响,增加了很多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配上了精准的图片对这些知识进行了说
明。同时加入了一些表现儿童日常生活的内容,改变了之前童蒙读物中缺失儿童生
活世界的状况。如《蒙学报》第五期中两幼童泛舟救洋娃娃的故事。但是《蒙学报》
中的图文关系仍然是文字占主导地位,图画仍具有插图的性质,图画在叙事中的地
位还没有达到《小孩月报》的高度,更遑论《图画新报》所确立的新的范式了。但
是该刊却是近代中国人自己在儿童图画读物方面的巨大进度。《蒙学报》仍然使用
文言文来表达,语言风格没有考虑儿童的需求,偏重严肃。
图3《蒙学报》之“三迁择邻”
图4《蒙学报》之“断机教子”
1902年6月创刊于北京的《启蒙画报》采用儿童喜闻乐见又浅显易懂的白话,同
时很好地处理了儿童图画书图画和文字的关系问题,使明白精炼的文字描述和生动
形象的图画实现了更好的结合。《启蒙画报》的这一实践也为中国现代儿童绘本在
处理文字和图画关系问题上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由于以上儿童报刊的实践和传播,使人们充分地认识到图画在儿童读物中的地位。
这一时期,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等出版机构出版的儿童教科书也受到此种风气的
影响,多种教科审计的工作内容 书都附有精美的图片。孙毓修主编的丛书《童话》(102册)也非常
注重图画的作用。1909年商务印书馆创办越南芽庄旅游攻略 了针对低幼儿童、以图像叙事为主的
《儿童教育画》,被认为是我国近现代第一份真正的儿童画报。该报正如其名所称,
图画占据叙事的主要地位,而文字只是对图画的补充和辅助。在图文的排列上打破
传统的“上图下文”“左图右文”或“前图后文”等图文分离的状况,采用以图为
主,简短的文字排列于图画的恰当位置。从视觉上就可以明显感觉到图画是全书的
主角。如1915年第二十一期“寓言”,用连续的三幅图画讲述了“猫狗夺肉”的
故事。三幅图画分上中下三栏排列,第一幅图为在一草坪上,中间一狗前腿压住一
肉,而两猫环伺左右。在图画的空白处有文字“狗得一肉,两猫夺之”。第二幅图
为两猫争抢一肉,一狗躲藏于灌木丛中。配文“两猫分肉不均,起而相斗”。第三
幅图为一狗衔肉跑开,二猫扭做一团。配文“两猫俱受伤,一狗走来,衔肉而去”。
[14]可以看出,这则寓言的叙事是以图画为核心的,图文关系呈现出文字是对图画
起着暗示和引导的作用,三幅图画构成一个连续的叙事,相互之间具有连续性和逻
辑性。这些特征使该寓言故事具有了现代图画书的一些主要特点。
三
前期儿童观念的准备和儿童读物的出版实践为图画故事这一新的儿童读物文体的出
现做好了准备。在中国,最早以“图画故事”作为一种自觉的文体实践的是郑振铎
于1螺旋意面 922年1月7日创办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的《儿童世界》杂志。《儿童世界》
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为主要阅读对象,周刊,每卷13期,全年共4卷,间出特号
和专号。《儿童世界》的封面大多以儿童日常生活和以游戏为主,色彩明丽,与
“儿童世界”四个字相呼应,设计巧妙美观。封面画每期都不一样,“儿童世界”
四个字的书写每期也不一样。《儿童世界》从创刊第一期开始就设置了“滑稽画”
栏目,该栏目刊载了一个连续性的故事《两个小猴子的冒险记》,全篇由《鳄鱼毁
屋》《肥猪告状》《偷吃鸡卵》《和老虎游戏》《大战蟒蛇》《市游归来》六篇故
事构成,分六期连续刊载。如第一卷第一期的《鳄鱼毁屋》[15]全篇共七幅图画,
每一页上下两栏,但无分栏横线,每一栏上面是带框的图画,下面是讲述故事的文
字。七幅画具有连续性,和文字一起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两个小猴子
的冒险记》的图文关系并没有实现大的突破。从第一卷第七期开始,郑振铎则取消
了“滑稽画”栏目,在第一卷第九期,郑振铎创设“图画故事”栏目来发表以连续
图像叙事为主的文体,该栏目发表的第一篇图画故事是郑振铎主笔的《鸡之冒险记》
[16],该故事用十二幅连续的图画配以简单的文字,表现了一只鸡的冒险经历。在
排版上,《鸡之冒险记》改变了上图下文的模式,文字和图画从形式上不再分离,
而是根据图画内容灵活的将文字放置于图画之中。在《鸡之冒险记》中,图画承担
了讲述故事的主要功能,而随图所配之文字则对图画具有补充、提示和引导的功能。
这种图文关系开启了现代儿童图画书——绘本的文图关系模式。
《儿童世界》杂志对中国儿童图画书影响最大的是署名为郑振铎的连载图画故事
《河马幼稚园》及续篇——署名守一的《熊夫人幼稚园》。《河马幼稚园》刊载
于《儿童世界》第4卷第3期至第12期。作品讲述的是虎儿、猴儿、猪儿、象儿、
鸡儿、鳄儿、鹦鹉等小动物在河马夫人开办的幼稚园里的各种生活趣事,全篇由
《钓鱼》《猴儿买果》《玩具店》《野游》《漆匠》《上山下山》《请医生》《捉
迷藏》《圣诞前夜》《毋妄之灾》等十个小故事组成。如《候儿买果》[17],全篇
四幅画分别描绘了河马幼稚园的小虎和小猴在窗台前将绳子抛向马路边的灯柱上,
小象、小虎拉住绳子,小猴带上钱走上绳子,小猴挎着装满水果的果篮通过绳子走
回屋子,所有的学生围在一起吃水果。四幅画讲述了一个学生偷跑出校园买水果吃
的完整故事。每一幅图配上文字引导读者阅读图画,增加图画表达不了的内容。
《河马幼稚园》刊载后深受好评,守一据此作了续篇,命名为《熊夫人幼稚园》,
《儿童世界》从1924年第11卷第1期开始至1931年第25卷,连载了300余
期,影响非常深远。陈伯吹、郭风等后起的儿童文学作家都深受“熊夫人”的影响。
《河马幼稚园》及续篇《熊夫人幼稚园》系列图画故事以图画连续叙事为主,文字
起着补充和提示的作用,其体现的文字与图画的关系已经具备了现代儿童绘本的特
质。在绘画上讲究技法与风格,强调图画的精美,注重图画的细节。故事背景设置
为孩子日常生活的场景幼稚园,主题为孩子在幼稚园发生的日常事件,刻画了孩子
喜欢的老虎、猴、猪、鸡等小动物形象,在故事中融入知识、礼仪、规范等教育内
容。文字采用了孩子喜欢的口语,符合儿童的语言风格和语言习惯。整个幼稚园系
列故事不是靠文字或图画讲出来的,而是需要孩子通过观察、思考和想象去发掘和
补充才能完成。这些特征使幼稚园系列图画故事具备了现代儿童绘本的主要本质特
点。可以说,《河马幼稚园》及续篇《熊夫人幼稚园》真正确立了中国现代儿童绘
本的基础,为中国现代儿童绘本的出现做好了最后的准备。但是,由于幼稚园系列
是依附于《儿童世界》杂志而存在的,它还不具备绘本概念中“本”(即书本)这一
载体形式,同时,在处理图文关系时,文字和图画有时存在重复,互为补充关系还
有待加强。虽然,幼稚园系列图画专业技术工作述评 故事还不是中国现代第一部绘本,但它在中国现
代儿童绘本的发展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结语
中国现代儿童图画书的产生不是偶然和突然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准备过程。
处于萌芽期的中国儿童图画书的发展历程实质上就是其不断靠近、接近现代意义上
的图画书的一个过程。在这漫长的发展中呈现出以下特征:(1)图画书中图与字的
关系由以字为主逐渐演变为以图为主字为辅;(2)图画书中语言由成人化的表达逐
渐演变为儿童口语化表达;(3)图画书中的图经历了单幅图—多幅独立的图—多幅
相联系的图,这样一个转变。经过《日记故事》到《儿童世界》的不断实践准备,
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套具有现代意义的儿童图画丛书——
《幼童文库》。
通过上述梳理,厘清了中国早期图画书的发展状况。虽然处于萌芽期的中国儿童图
画书和现代意义上的图画书在各个方面都还存在一些差距,但这符合事物自身的发
展规律,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同时,也给当下的儿童图画书开发提供
一些启示:第一,儿童图画书的开发应树立科学的儿童本位观;第二,重视儿童图
画书中的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图文关系;第三,儿童图画书故事的主题应尽可能贴近和还原儿童的日常
生活;第四,儿童图画书应注重图画及形象的艺术技巧;第五,儿童图画书所使用
的语言要符合儿童的语言特点。
由于学界对中国早期儿童图画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本文对此的梳理也属于
粗线条的,因此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例如:《日记故事》及这种新
的童蒙读物产生的背景;明代其他图画类童蒙读物对《日记故事》的继承和发展;
晚清时期出现的各类图画类童蒙读物与中国童蒙读物传统及西方童蒙读物传统之间
的关系问题等。这些中国早期儿童图画书的演进历程中涉及的问题需要更多的学者
加入其中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松居直.我的图画书论[M].季颖,译.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19.
[2]郝广才.好绘本,如何好[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9:2.
[3]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7:6.
[4]赵文丹.台湾儿童图画书出版:历史、现实困境与启示[J].出版发行研究,2015(4):83-86.
[5]庄奕莲.北宋幼帝教育与儿童图画书的诞生[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2):99-104.
[6]陈世明.儿童图画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早期阅读读本创作的启示[J].青岛大学师范学报,
2008(3):84-88.
[7]王黎君.郑振铎与中国图画书的发生[J].鲁迅研究月刊,2014(9):66-74.
[8]王黎君.中国图画书溯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95-103.
[9]郑樵.通志二十略[M].北京:中华书局,2000:1824-1825.
[10]郭若虚.图画见闻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44.
[11]苑磊.明代故事汇编类通俗日用类书的编辑艺术——以《日记故事》为例[J].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4,(1):90.
[12]范约翰.小孩月报志异序[J].小孩月报志异,1876(1):6.
[13]作者不详.阅《小孩月报》记事[N].申报,1879-01-09(3).
[14]作者不详.寓言[J].儿童教育画,1915(21):2.
[15]郑振铎.两个小猴子的冒险记鳄鱼毁屋[J].儿童世界,1922,1(1):52-54.
[16]郑振铎.鸡之冒险记[J].儿童世界,1922,1(9):52-54.
[17]郑振铎.河马幼稚园猴儿买果[J].儿童世界,1922,4(5):20-21.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18:26: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7c2c9333e37f991f7289a7c0e869a0ee.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儿童图画大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儿童图画大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