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更新时间:2023-04-18 08:37:12 阅读: 评论:0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下面小编在这里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本册教材分析】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主要由“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大部分组成。

教材编排特点:

1、呈现形式采用模块化,突出问题式、探究式,为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力求使教材成为与儿童进行对话,需要儿童进行创造的文本,使教材真正成为活动型学材。

2、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3、背景和空间广阔,教材更具开放性和发展性。

4、新颖丰富的呈现形式,力求使教材的文字叙述准确、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5、根据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扩展综合实践的内容。

【本册教材教学目标】(体现三级目标,体现德育渗透,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级目标无需刻意单列,但是都要有所体现。)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祖国,弘扬和平友好、拼搏向上的探究精神。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培养本班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文意识。

3)、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对周围的事物充满探究和了解的欲望,有较强的求知欲,有积极的国际主义精神。体现

4)、通过小组合作的集体实践活动,对自己的实践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

2. 探究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持之以恒的品质,善于发现问题,并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认识、分析事物和现象,初步掌握社会调查和社会探究的方法。

2) 本学期重点放在提高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初步形成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能够熟练掌握摘抄的技巧,自己设计制作手抄报,能够运用网络搜集信息,运用学过的电脑知识整理信息。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内涵及其意义。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述对文本的理解。 依据学术论文的特点,提炼本文的关键词。

2)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一般方法。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能够继续自主选择研究性学习课题,并在老师、同学、家长的帮助下、协作下,完成个研究性学习与技能。

【本册教材的重、难点】

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可利用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在感悟、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教育教学的策略】个性化备课

1、呈现形式采用模块化,突出问题式、探究式,为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力求使教材成为与儿童进行对话,需要儿童进行创造的文本,使教材真正成为活动型学材。

2、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3、背景和空间广阔,教材更具开放性和发展性。

五、全册教学进度

周 次

计 划 进度

实 际 完 成 进 度

备 注

第1周

第一单元

励志

第2周

第一单元

第3周

第一单元

第4周

第一单元

第5周

第一单元

第6周

第二单元

崇德

第7周

第二单元

第8周

第二单元

第9周

第三单元

修身

第10周

第三单元

第11周

第三单元

第12周

第三单元

第13周

第四单元

修身

第14周

第四单元

第15周

第四单元

第16周

第四单元

第17周

期末复习

第18周

期末复习

第19周

期末测查

第一单元 励志

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

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 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目标】

了解古代名著,初步了解古文。

【教学重难点】

读懂文本内容

【教学构想】个性化备课

在教学中,兼顾后进生,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之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并抓住每一次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指导背诵方法,一点一滴地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成功地巩固所学知识,这样一来,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能够学好的信心,以后加倍努力学习。此外,还要经常和后进生谈心,逐步培养他们的成功感。

【课时安排】8课时

第8课 修己以敬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初步了解晏子机智敏捷、能言善辩的才干。

2.(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诵读经文积累相关历史典故,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走近文化名人,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热爱祖国、维护祖国尊严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古文的诵读,初步了解晏子。引导学生体会晏子爱国的可贵品质,理解为什么称他是贤相。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名人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自古以来,我们山东出过很多名人,尤其是文化名人。你们都了解哪些名人?【出示课件:名人长廊】今天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位。【出示课件:晏某某】他就是晏子。你了解晏子吗?谁来简单介绍一下?

2.晏子的原名叫晏某某,那为什么又叫他晏子呢?

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出示:孔子,孟子等图片)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呢?(子在古代是对有学问和有贡献的男子的尊称。)

晏某某被称为晏子,他肯定有过人之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名人长廊,认识这位历仕三朝的贤相——晏子。(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地导入今天所要认识的历史名人——晏子。通过提问为什么称他晏子,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教师相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渗透,让学生了解古代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子”,然后举一反三,引出孔子,孟子等历史名人。引领学生思考晏某某被称为晏子,那他一定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交流资料、初识晏子

1.老师搜集了一段资料,谁能来读一读?(晏子,名婴,字平仲(zhXXXXXng),原籍(jXXXXX)夷(yXXXXX)维(wXXXXXi) (今山东高密)人。约生于公元前585年,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做过齐某某、庄公、景公三朝的右相。是历仕三朝的贤相。)

这段资料中哪些你还不懂?

预设一:为什么晏子这么多名字?

在古代,有一定社会地位的知识分子或做官的既有“名”又有“字”。所以晏子名婴,字平仲。晏子也叫晏某某或晏某某。

预设二:何为春秋时期?(链接课件)

当时的中国大地上有很多诸侯国,有齐国、楚国XXXXXXXXXX(结合地图进行讲解)

预设三:历仕三朝的贤相是什么意思?

历仕三朝——哪三朝?齐某某、齐某某、齐某某。晏子先后在这三朝为官。

贤相——贤:贤明,有才德的。

相:古代官名。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一个周期是多少天。是多大的官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为什么说晏子是贤相呢?学了今天这课大家就会有所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了解学情,发现学生对晏子了解的很少,于是就采用了教师搜集资料大家一起来交流的方式。根据学生会质疑的一些问题做好了充分的预设,课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通过交流资料,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课题,知道古代人名字的特点等。结合地图讲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当时的诸侯国有所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通读故事、理解主题

1. 我们先来了解晏子所处的时代。

【出示春秋地图】春秋末期,齐国从强盛走向衰败,而楚国越来越强大,其他诸侯国都很怕它,楚国简直成了诸侯国中的霸主。有一年,齐国和晋国关系紧张,齐某某决定与楚国结盟 ,共抗晋国。派晏某某出使楚国,楚王狂妄自大,总想羞辱齐国使者。

2.于是就有了《晏子使楚》这个故事。让我们看看古文是怎样叙述这个故事的。请同学们打开书42页,自己读一读这段古文。

3.【出示古文】谁能来读读这个故事?(声音洪亮,能读准字音。遇到标点要注意停顿。)

这段古文是什么意思呢?请同位两个人一起结合着释意了解故事。

哪对同位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讲这个小故事?(指名讲故事)

这段古文大家读懂了吗?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1)使——出使。

总理到外国去叫什么呢?对,是访问。古代叫做出使。因此,晏子使楚就是晏子出使楚国的意思。

(2)以晏某某,这个短是什么意思?(就是身材矮小的意思。)

说到身材矮小,你知道晏子有多高吗?(指名说)古书记载:晏子身高5尺。在古代,一尺为8寸。这样算下来,晏子的身高大概是一米某某。这位同学,你有多高?那晏子还没有你高呢!或晏某某跟这位同学差不多高。可他是个成年人呀,的确是身材矮小。

4.这个故事中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楚王想趁机侮辱晏子,以显楚国的威风。)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仗势欺人)

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晏子巧妙的反驳了楚王。)

他为什么要反驳楚王?(晏子使齐国的使者,楚王侮辱晏某某是在侮辱齐国。)

谁来读读晏子的话。

这句话什么意思?(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如果今天你让我从这小门进的话,那么楚国就是狗国了。)

晏子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这番话呢?(不卑不亢的、有气势的)为什么?(不伤两国和气)

一起读读这句话,试着读出不卑不亢的语气。(齐某某)

5. 读了这段故事,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国相?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他?(临危不惧、口齿伶俐、忠君爱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沉着冷静、不卑不亢、机智勇敢、维护国家尊严)(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首先让学生了解晏子所处的时代以及各国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文,明确晏子使楚的目的。接下来让学生读古文,因为是传统文化课,当然就要区别于语文课,课上不要求学生对古文字字斟酌,只要求学生能够借助书中的文意了解故事意思即可。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这篇小故事让学生了解晏子这个人,所以在解释字词方面大可不必费太大的功夫。通过简单的分析,让学生知道晏子是齐国的使者,晏子受辱就是齐国受辱,晏子用智慧的语言反驳了楚王,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这正是他爱国的表现,也充分说明他是一位贤相。】

四、配乐诵读、读出韵味

1.【课件】理解了故事我们再来读古文,我的童年趣事老师给大家配上好听的音乐。

请同学们自由读古文,边读边体会怎样才能读出古文的韵味。

2.老师范某某。(学生评价)语速慢一点,注意抑扬顿挫。

3.谁来都给大家听,希望你读得比老师还好。(及时评价与指导)

还有谁想读?想读的同学站起来。(齐某某)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分两个步骤指导学生诵读,首先学生伴着好听的古筝曲自由练习诵读,边读边体会古文的韵味。接下来伴随教师的范某某引领学生逐渐进入一种诵读的意境,让学生懂得原来诵读古文需要速度慢一些,语气要注意抑扬顿挫。然后再找同学诵读,一定会越读越好。练习诵读,读出古文的韵味是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要加强指导,勤加训练。】

五、补充故事、体会人物

1.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晏子的哪些小故事?(指名讲故事)

预设一:故事:见楚王【视频】

楚王是怎样羞辱燕子的?那足智多谋,能言善辩的晏子将会如何应对呢?

预设二: 故事:赴酒席【故事录音】

谁来读读最后这一句。(指名读)

齐国有这样能干的相国是不会受人欺负的,最后楚国愿意和齐国通好结盟。晏子使楚取得了成功。

预设三:“屦贱踊贵”的故事。(指名讲故事)

这个故事又反映了晏子的哪些好品质?(他时常给国君提意见或建议,而且很讲究方法。)

小结:他劝国君爱民惜民,也是爱国的表现。晏某某是这样,怀着一颗为国为民的正义之心,忠心耿耿的辅佐国君达50多年。我们不得不说,晏子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贤相呀!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名人们都是怎样评价晏子的。【课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讲一讲晏子的其它小故事,可以让学生多角度的了解晏子。老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同时也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老师可以对学生的故事进行补充,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为什么说晏子是贤相,加深对贤相的理解。】

六、畅谈收获、布置作业

1.学了这一课,你都有哪些收获?(指名谈)

填写成长袋。

2.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搜集晏子的其他故事或其他中外外交家机智善辩的故事,下节课讲给大家听。

读一读《晏子春秋》这部书。

【教学反思】请学生畅谈收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回顾整理今天所学的内容,老师相机结合板书将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接着让学生根据这节课的收获填写成长袋,在课本成长袋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增添了合作、评价等多方面的评价内容,可以让学生全方位的评价自己这节课的表现和收获。

第九课 修身以诚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大学》《论语》的原文及译文,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学习立身处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准确、熟练某某通课文,了解课文的意思。

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课前准备:图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教师范某某课文;

2、学生默读译文。

二、学习要求:

1.认真看书倾听教师范某某,标记出生字、新词、不理解的地方。

2.结合课后注释初步感知古文意思。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4.小声试读、指读、点评。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古文意思。

1、结合译文理解古文意思。

2、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赛读:

1、读出古文的节奏和韵律。

2. 全班交流:指名点评诵读情况

3.教师小结: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某某。

五、活动广角。

1.谈谈学习了修身以诚的故事后自己的想法。

2.谈谈自己知道的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

六、温馨点击:

课外延伸1.亲子诵读课文。

2.亲子交流诵读心得。

3、搜集课外资料,讲给父母、老师、同学听。

教学反思:修养自身,就要诚心实意的做人做事,就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从端正自己的内心做起。

第十课 三省吾身

【教学目标】

1、理解“三省吾身”的丰富内涵,教育学生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2、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三省吾身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指导实践。

4、正确理解三省吾身的深刻含义,从多方面检查反思自己,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曾参勤奋好学,深得孔子的喜爱,同学问他为什么进步那么快。曾参说:“我每天都要多次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我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我有没有去实践?”

二、释题:

1、题目“三省吾身”是出自于孔子的《论语*学而》和《论语*里仁》。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某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2、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出处】《论语?学而》——春秋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某某?”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2、《论语?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论语?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三、朗读古文:

1、自由朗读。

2、齐声诵读。

3、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古文意思。

4、全班交流。

四、学生练某某: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继续搜集有关《论语*学而》的名句。

教学反思:正如先贤所言,修身需要时时反思自己的身心,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从多方面检查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就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11 明某某

【教学目标】

学生了解《论语》《孟子》的原文及译文,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学习做人送老师鲜花禁忌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熟练某某通课文,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课前准备:图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默读课本54—55页原文和文意

二、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我是名人救我出去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某某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某某。

五、活动广角。

1.谈谈学习了爱仁的故事后自己的想法。

2.谈谈自己知道的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

六、温馨点击:

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传统英语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让学生了解《论语》《孟子》的原文及译文,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学习做人的道理。

12 亲仁

【教学目标】

1、理解“仁”的丰富内涵及其对于生命的尊重。

3、正确理解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

4、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3、背诵重点章节。

4、正确理解孔子 “仁”的含义。

5、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论语》中关于“仁”的阐述有很多,《论语》共21,469个字,其中“仁”字出现 109次,这也就是说,《论语》中,平均十几个字中就出现一个“仁”。回顾学过的部分,有关“仁”的阐述比如: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 >>>>>>内容过长,仅展示头部和尾部部分文字预览,全文请查看图片预览。<<<<<< 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为历代儒客尊崇,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二、释题:

1、题目“报国”的意思是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宁愿为国家的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意思是:不得志时修养自身品德,得志时让百姓得到好处。

【出处】《孟子XXXXX尽心上》

3.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意思是:读书的目的在于学习圣贤,做官就要心存君王和国家。——出自《朱子家训》

三、朗读古文:

1、自由朗读。

2、齐声诵读。

3、学生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古文意思。

4、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四、学生练某某:

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报国》的名句。

教学反思:爱国,不是说说就算了,更重要的是行动。我们要把爱国之志化为报国行动,今天在校努力学习知识,长大后用知识报效祖国,实现自己的爱国报负,为祖国的腾飞贡献力量。。

【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3-04-18 08:36: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7a233082a2873de34332d90229470cd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学三年级传统文化教案.pdf

标签:学生   晏子   古文   论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