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张先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由张先创作。这是一首送春词。上阕
写春愁无限及人生遗憾。五句话写五件伤怨的情事:《水调》歌怨声
哀切,醉醒愁未醒,送春归去不知何时能回;临镜而伤年光飞逝,回
忆往事历历,只有空怀旧梦。下阕通过“并禽”写自己孤独,月弄花
影烘托出人生之无奈;以“落红应满径”暗喻作者情绪的低落。全词
调子沉郁伤感,情蕴景中。“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首词是为人称道的佳作。王国维赞:“着一‘弄’字,而境界全
出。”其妙处在于词人抓住大自然一瞬间的现象,摄入词中。
作品原文
天仙子
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境,
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
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作品注释
①时为嘉禾小倅(cu脆),以病眠不赴府会。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
任嘉禾(今浙江省嘉兴市)判官。
②小倅:副职。这里指判官。
③天仙子:唐教坊曲名。来自西域,本名《万斯年》,后用为词国际象棋马的走法 牌。
④临晚镜:就镜自照而感伤衰老。
⑤后期:瞻望未来。
⑥记:思念。
⑦省(xng醒):省悟。
⑧弄:摆弄。
⑨落红:落花。
⑩水调:曲调名。
⑾流景:浙去的光阴。景,日光。
⑿并禽:成对的鸟儿。这里指鸳鸯。
作品译文
手执酒杯细听那《水调歌》声声,午间醉酒虽醒愁还没有醒。送
走了春天,春天何时再回来?临近傍晚照镜,感伤逝去的年景,如烟
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沉吟。
鸳鸯于黄昏后在池边并眠,花枝在月光下舞弄自己的倩影。一重
重帘幕密密地遮住灯光,风儿还没有停,人声已安静,明日落花定然
铺满园中小径。
作品赏析
这是北宋名篇之一,也是张先享誉之作。而其所以得名,则由于
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之句。据陈师道《后山诗话》及胡仔《苕
溪渔隐丛话》所引各家评论,都说张先所创的词中以三句带有“影”
字的佳句为世所称,人们誉之为“张三影”。
这首词下有注云:“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说明
词人感到疲怠,百无聊赖,对酣歌妙舞的府会不敢兴趣,这首词写的
就是这种心情。
其实作者未尝不想借听歌饮酒来解愁。但在这首词里,作者却写
他在家里品着酒听了几句曲子之后,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
于是在吃了几杯闷酒之后便昏昏睡去。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
消,愁却未曾稍减。冯延巳《鹊踏枝》:“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
得愁无限。”这同样是写“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的闲愁。只不过冯是在酒阑人散,舞休歌罢之后写第二天的萧索情怀,
而张先则一想到笙歌散尽之后可能愁绪更多,所以根本连宴会也不去
参加了。这就逼出了下一句“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感叹来。沈祖棻
《宋词赏析》说:“张先在嘉禾做判官,约在股市术语 仁宗庆历元年(1041),
年五十二。这首词乃是临老伤春之作,与词中习见的少男少女的伤春
不同。”这话确有见地。但张先伤春的内容却依然是年轻时风流缱绻
之事。理由是:一、从“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微逗出个中消桂圆肉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息;二、
下片特意点明“沙上并禽池上暝”,意思说鸳鸯一类水鸟,天一黑就
双栖并宿,燕婉亲昵,如有情人之终成眷属。而自己则是形影相吊,
索居块处。因此,“送春春去几时回”的上下两个“春”字,也就有
了不尽相同的涵义。上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
“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涵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追忆
和惋惜。这就与下文“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紧密联系起来。作者所
“记省”的“往事”并非一般的嗟叹流光的易逝,或伤人事之无凭,
而是有其具体内容的。只是作者说得十分含蓄,在意境上留下很多余
地让读者凭想象去补充。这大概就是所谓词尚“婉约”的特点吧。
“临晚镜,伤流景”。杜牧《代吴兴妓春初寄薛军事》诗有句云:
“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张反用小杜诗句,以“晚”对“晓”,
主要在于写实。小杜是写女子晨起梳妆,感叹年华易逝,用“晓”字;
而张先词则于午醉之后,又倦卧半晌,此时已近黄昏,总躺在那儿仍
不能消解忧愁,便起来“临晚镜”了。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
然也隐指晚年之晚,这同上文两个“春”字各具不同涵义是一样的,
只是此处仅用了一个“晚”字,而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
景”三字给补充出来了。
“往事后期空记省”句中的“后期”一本作“悠悠”。从词意含
蓄看,“悠悠”空灵而“后期”质实,前者自有其传神入妙之处。但
“后期”二字虽嫌朴拙,却与上文“愁”、“伤”等词语绾合得更紧
密些。“后期”有两层意思。一层说往事过了时,这就不得不感慨系
之,故用了个“空”字;另一层意思则是指失去了机会或错过了机缘。
所谓“往事”,可以是甜蜜幸福的,也可以是辛酸哀怨的。前者在多
年以后会引起人无限怅惘之情,后者则使人一想起来就加重思想负担。
这件“往事”,明明是可以成为好事的,却由于自己错过机缘,把其余 一
个预先定妥的期约给耽误了(即所谓后期),这就使自己追悔莫及,
正如李商隐说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着时光的
流逝,往事的印象并未因之淡忘,只能向自己的“记省”中去寻求。
但寻求到了,也并不能得到安慰,反而更增添了烦恼。这就是自己为
什么连把酒听歌也不能消愁,从而嗟老伤春,即使府中有盛大的宴会
也不想去参加的原因了。可是作者却偏把这个原因放在上片的末尾用
反缴的手法写出,乍看起来竟像是事情的结果,这就把一腔自怨自艾、
自甘孤寂的心情写得格外惆怅动人,表面上却又似含而不露,真是极
尽婉约之能事了。
上片写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下片写词人即景生情,是动态。
静态得平淡之趣,而动态有空灵之美。作者未参加府会,便在暮色中
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在心头的愁闷。天很
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已并眠在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着大地。这
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作者的初衷未尝不想趁月色以赏夜景,才步入园
中的。不料云满夜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在这
时,意外的景色变化在眼前出现了。
风起了,霎那间吹开了云层,月光透露出来了,而花被风所吹动,
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
欣慰。此句之所以传诵千古,不仅在于修辞炼句的功夫,主要还在于
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居然在一天将尽品尝到即将流逝的
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绘出来,
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欣悦和无限美感。这才是张先的许多名句之
中唯独这一句始终为读者所喜好、欣赏的主要原因。前人对此句评价
极高,如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云:“心与景会,落笔即是,着
意即非,故当脍炙。”杨慎《词品》云:“景物如画,画亦不能至此,
绝倒绝倒!”
王国维《人间词话》则就遣词造句评论说:“‘红杏枝头春意
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学习成果
而境界全出矣。”这已是权威性的评语。沈祖棻春天的家乡 说:“其好处在于
‘破’、‘弄’二字,下得极其生动细致。天上,云在流,地下,花
影在动:都暗示有风,为以下‘遮灯’、‘满径’埋下伏线。”拈出
“破”、“弄”两字而不只谈一“弄”字,确有过人之处,然还要注
意到一句诗或词中的某一个字与整个意境的联系。即如王国维所举宋
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如果没有“红”、“春”二词规定了当时
当地情景,单凭一个“闹”字是不足以见其“境界全出”的。张先的
这句词,没有上面的“云破月来”(特别是“破”与“来”这两个动
词),这个“弄”字就肯定不这么突出了。“弄”之主语为“花”,
宾语为“影”,特别是那个“影”字,也是不容任意更改的。其关键
所在,除沈祖棻谈到的起了风这一层意思外,还有好几方面需要补充
说明的。
第一,当时所以无月,乃云层厚暗所致。而风之初起,自不可能
顿扫沉霾而骤然出现晴空万里,只能把厚暗的云层吹破了一部分,在
这罅隙处露出了碧天。但云pochu未必正巧是月光所在,而是在过了
一会儿之后月光才移到了云开之处。这样,“破”与“来”这两个字
就不宜用别的字来代替了。在有月而多云到暮春之夜的特定情境下,
由于白天作者并未出而赏花,后来虽到园中,又由于阴云笼罩,暮色
迷茫,花的风姿神采也未必能尽情地表现出来。及至天色已暝,群动
渐息,作者也意兴阑珊,准备回到室内去了,忽然出人意表,云开天
际,大地上顿时呈现皎洁的月光,再加上风的.助力,使花在月下一扫
不久前的暗淡而使其娇艳丽质一下子摇曳生姿,这自然给作者带来了
意外的欣慰。
接下去词人写他进入室中,外面的风也更加紧了,大了。作者先
写“重重帘幕密遮灯”而后写“风不定”,倒不是迁就词谱的规定,
而是说明作者体验事物十分细致,外面有风而帘幕不施,灯自然就会
被吹灭,所以作者进了屋子就赶快拉上帘幕,严密地遮住灯焰。但下
文紧接着说“风不定”,是表示风更大了,纵使帘幕密遮而灯焰仍在
摇摆,这个“不定”是包括灯焰“不定”的情景在内的。“人初静”
一句,也有三层意思。
一是说由于夜深人静,愈加显得春夜的风势迅猛;
二则联系到题目的“不赴府会”,这里的“人静”很可能是指府
中的歌舞场面这时也已经散场了吧;三则结合末句,见出作者惜花
(亦即惜春;忆往,甚且包括了怀人)的一片深情。好景无常,刚才
还在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红,经过这场无情的春风,恐怕要片片飞落在
园中的小径上了。作者这末一句所蕴涵的心情是复杂的:首先是“林
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春天毕竟过去了;复次,自嗟迟暮的愁绪也
更为浓烈了;然而,幸好今天没有去赴府会,居然在园中还欣赏了片
刻春光,否则错过时机,在想见到“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动人景象就
不可能了。这正是用这末一句衬出了作者在流连光景不胜情的淡淡哀
愁中所闪现出的一星晶莹艳丽的火花——“云破月来花弄影”。
作品欣赏
这首词的大意是:乐工弹奏着“水调”的曲子,“我”端着酒杯
边饮边听。在乐曲声中,我因酒力而昏昏睡去,午睡醒来,愁仍未醒,
依然觉得满胸烦闷。年年都要送春归去,而春天去后何时才是归期?
傍晚时独自顾镜自怜,更加感伤似水流年,往事只能流待以后追忆、
反省。
庭院中,沙滩上,鸳鸯双栖双宿,水池上一片昏暗。忽来一阵清
风,浮云被吹开,皎洁的月亮露出笑容,花枝在微风中摇曳,好象在
卖弄她的倩影。回到卧室,“我”放下帘幕,密密地遮住了那盏灯。
人声初静,而风声未定,明天清晨,一定有许多花瓣被风吹落,将会
铺满庭院的小径。
这首词的调下有注说: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根据此
注可以知道张先作这首词时,年已52岁,十岁生日 自称小倅,表明他的宦海不
得志,对人生感到百无聊赖,对酣歌妙舞不感兴趣,为全词的感伤定
下基调。
上片的起首两句,“‘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以赋笔叙事。“水调”是歌名,“持酒听歌”消愁,这是早晨的事。
“午醉醒来愁未醒”,这是午后的事。这两句相衔接,持酒听歌,因
而沉醉入睡,到午时酒醒,而“愁”却依然未消,所以这两句虽是叙
事,实际上已入情,很象李白的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
更愁”。
下面写愁的原因,点明主旨。“送春春去几时回”,这里的上下
两个“春”字,有不尽相同的涵义。前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
光;下面的“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流逝,还蕴涵对青春时期的风花
雪月的追忆和惋惜。词人明知四时变化,来年还有春天,但他却定要
问春天什么时候再回来,好象全无常识,其实这当中包含了多少低徊
留恋。这种心情,只有临老的人才有,这就引出下文。
“临晚镜,伤流景”,唐杜牧有诗说:“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
年?”词人反用小杜诗句,以“晚”换“晓”,主要在写实。小杜是
写女子晨起梳妆,感叹年华易逝,用“晓”字;而词人则是午醉之后,
又倦卧很长时间,此时已近黄昏,可是仍没有消愁,便起来“临晚镜”
了。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指晚年之晚,这同上文两个
“春”字各有不同涵义是一样的,只是这里只用了一个“晚”字,而
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了。“流景”
就是已逝去的年华的意思。
“往事后期空记省”,“后期”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往事已经
过去,这就不得不为之感慨,故用了个便秘食谱 “空”字;另一层意思则是指
失去了机会或错过了机缘。所谓“往事”,可以是甜蜜幸福的,也可
以是辛酸哀怨的。前者在多年以后会引起人无限怅惘之情,后者则使
人一想起来就加重思想负担。这种“往事”明明可以成为好事的,却
由于自己错过了机缘,只好追悔莫及了,正如李商隐所说“此情可待
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着时光的流逝,往事的印象并没有因
此淡忘,只有在自己的“记省”中寻求了。但寻求到了,也未必得到
安慰,反而更增添了烦恼。这就是词人为什么不想参加盛大府会,为
什么持酒听歌也不能消愁的原因。词人把这个原因放在上片的末尾来
写,初看起来好象是事情的结果,实际上把一腔悲老伤春、自甘孤寂
的心情写得格外惆怅动人,表面上却又含而不露,真是极尽婉约之能
事。
词的上片写词人的思想活动,是静态;下片写词人即景生情,是
动态。静态得平淡之趣,而动态有空灵之美。
下片起首两句写景,“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夜
景极幽胜,是词人庭院中所见。第一句,比兴之笔,“并禽”即鸳鸯,
已经回池上栖息,“并禽”的形象,必然触动词人独居异乡的愁绪。
第二句,则纯写景,极细致、极生动。词人未去府会,便在暮色
将临时到庭院中闲步,借以排遣心头的烦闷。天很快暗下来了,水禽
已并眠在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了大地。词人本想趁月色以赏夜
景,才步入园中的。不料云满晴空,并无月色,正想回去。恰在此时,
意外的景色变化在眼前出现了。风起了,刹那间吹开了云层,月光露
出来了,而花也被风吹动,竟自在月光下婆挲弄影。这就给词人孤寂
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云破月来花弄影”之所以传诵千古,不
仅在于修词炼句的功夫,主要在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恼之后,
居然在一天将尽时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
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折传绘出来,让读者也分享到一些喜悦和无
限美感。前人对这句的评价极高,如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说:
“心与景会,落笔即是,着意即非,故当脍炙。”杨慎《词品》说:
“景物如画,画亦不能至此,绝倒绝倒!”王国维《人间词话》则就
遣词造句评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已是权威性
的评语。沈祖fen说:“其好处在于‘破’、‘弄’两字,下得极其
生动细致。天上,云在流;地下,花影在动:都暗示有风,为下文
‘遮灯’、‘满径’埋下伏笔。”拈出“破”、“弄”两字,有过人
之处,但要注意到一句诗词中的某个字与整个意境的联系。
接下来词人进入室里,外面的风也更大了,于是“重重帘幕密遮
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由于风大,所以用“重重
帘幕”来遮灯,“密”字,这个形容词是加强这个动宾词组“遮灯”,
写室内的光景真实生动。但下文紧接着说“风不定”,是表示风更大
了,这个“不定”是包括灯焰不定的情景在内的。“人初静”,时已
深更,四处寂静无人。也有三层意思。一是说由于夜深人静,愈显得
春夜的风势迅猛;二则联系到题注的“不赴府会”,词人这里的“人
静”很可能指府会也该散了吧。三则结合末句,见出词人惜花,也包
括惜春、忆昔,甚至怀人的一片深情。至此,一天光景,自晨到午,
自午到晚,自晚到深更,层层铺叙,淋漓尽致。最后一句“明日落红
应满径”所蕴涵的心情是复杂的:首先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春天毕竟过去了;其次,自叹迟暮的愁绪也更为浓烈;然而,幸好没
去参加府会,否则就会错过“云破月来花弄影”的美景了。此句以奇
制胜,清新隽永,极具境界,也很值得品味,可和“云破月来花弄影”
相媲美。
这首词是张先的名作,也是宋词中的名篇。词的内容平泛,描写
词人在嘉禾做小官时的平庸生活。词人以病眠为由不赴府会,自己在
家饮酒听歌:午醉虽醒,却伤春归去,愁怀难解;傍晚顾镜自怜,回
忆往昔,感伤流年一去不返。词旨虽不出伤春叹时的范围,但语言精
彩婉丽,尤其是“云破云来花弄影”一句,广为流传,深被称道。
词牌简介
天仙子,唐教坊曲名用作词调名,据唐人段安节《乐府杂录》云:
“《天仙子》本名《万斯年》;李德裕进,属龟兹部舞曲。因皇甫松
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取以为名”。此调有单调、双调,唐人
用单调,宋以后始有双调,双调即依单调叠一遍成上下两片68字,这
里只列举单调34字六句五仄韵一体。
作品格律
⊙●⊙○○●▲,⊙●⊙○○●▲。
⊙○⊙●●○○,○⊙▲,○⊙▲,⊙●⊙○○●▲。
注:双调者,即单调的简单重复,格律不变。
符号:○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作者简介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人。北
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
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
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
“影”字,世称张三影。张先之父张维,好读书,以吟咏诗词为乐。
张先于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明道元年(1032年)为宿州掾。
康定元年(1040年)以秘书丞知吴江县,次年为嘉禾(今浙江嘉兴)
判官。皇祐二年(1050年),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
判。四年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嘉祐四年(1059年),知虢州。以尝
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年)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
此后常往来于杭州、吴兴之间,以垂钓和创作诗词自娱,并与赵抃、
苏轼、蔡襄、郑獬、李常诸名士登山临水,吟唱往还。元丰元年卒,
年八十九。《宋史》无传,《宋史翼》卷二六载其事。著有《张子野
词》(一名安陆词),存词一百八十多首。
本文发布于:2023-03-23 21:27: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77ad81763c8c5ee1b9d1abf74c5cbc1a.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摇曳生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摇曳生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