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描写小草的诗句有哪些(古代人赞美小草的诗句)

更新时间:2023-04-16 19:33:55 阅读: 评论:0

手如柔荑。这是《诗经.卫风.硕人》里美女庄姜的一双纤纤玉手。

春草初生,草芽尖尖,柔嫩洁白。

常常地想,时光里那位手如柔荑的女子,该是拥有怎样的绝世容颜啊。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落英缤纷只觉恬静怡人,而芳草鲜美才是世外桃源的真正魅力。

这随春风一起泛绿的春草,带给人世间多少美好和向往。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古往今来,春草被人们赋予了许多的寓意,这些在古诗中的体现尤为贴切。

01

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

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年。——唐.唐彦谦《春草》

赏析:没有花平凡与伟大议论文香,没有树高,仅仅只是默默无闻的小草而已。

但它却有着极其强大的生命力,沾土就扎根,遇水就萌发,不仅能够随遇而安,还极具开疆拓土之能事。

远芳侵古道,寒翠接荒城。

绵绵不绝,生生不息,春草是春天蓬蓬勃勃的生机,更是生命的力量。

天涯羁旅,这连天的芳草,这美好的春天,如何不叫漂泊的游子顿起思归之心呢。

诗人简介:唐彦谦,唐朝人,字茂业,号鹿门先给我一杯忘情水生,博学多才,诗书画俱佳,著述颇丰,有《鹿门集》三卷传世。

02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宋.朱熹《劝学诗》

赏析:春风吹绿青草痕,看看又是一年春天。

池塘梦未醒,阶前叶已秋,时间过得就是这么快。

春草年年绿,一岁一枯荣,岁岁年年,时光就这样渐行渐远。

扬手是春,俯首是秋,从青春到皓首也不过弹指一挥间,原来真的没有那么多来日方长。

盛年不再来,人生难再少,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趁春光正好,趁年华未老,专心向学,去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诗人简介: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南宋朝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著述颇丰,有《四三都赋的作者是谁书章句集注》等作品传世。

03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宋.刘敞《春草》

赏析:最先感知春天的总是那些籍籍无名的小草,春风一到,它们立刻泛青转绿。

不论生长在哪里,它们都能蓬蓬勃勃地生根发芽,而且很快就会绵延成片。

热烈,奔放,它们就是这么肆意地生长着,开开心心热热闹闹,从不计较你是否知道它姓甚名谁。

可是,诗人笔下的春草却是有想法和个性的,因为它们不喜欢城市的繁华和喧嚣,所以一到城门就再也寻不到它们生长的痕迹了。

知字识人,这春草的品性其实就是诗人自己不慕虚荣洁身自好高尚品质的体现。

诗人简介:刘敞,字原父,北宋史学家、经学家、散文家,庆历六年进士,为人正直,政绩突出,学识渊博,深得欧阳修赏识,有《公是集》传世。

04

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

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

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明.杨基《春草》

赏析:人间草木深,梦里青草香。

芳草萋萋,生生不息,是最温暖的人间烟火。

斜阳向晚,芳草绵绵,六朝旧恨,南浦新愁,一齐滴上诗人的心头。

草色迷离,恍惚中似乎依旧可见六朝烟花歌舞的痕迹。

十里平川,牧人晚归,茫茫草色里,只见无数牛羊在慢慢蠕动。

晚风习习,传来一阵阵悠扬的笛声。

繁华逝去,恬淡安静才是生命的本色,最寻常的才是最长久的。

这首《春草》是杨基的代表作,它充满人生的哲理,耐人寻味,不愧为写景咏物诗中的佳作。

诗人简介:杨基,字孟载,号眉庵,元末明初诗人,诗风清俊纤巧平凡的世界好词,尤擅五言绝句,与高启、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

芳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幸有这绵绵不绝的芳草年年新绿,告四季轮转流年伊始,只希望待到春风起时,好友伴着那返青的春草一起归来。

春草虽然在诗词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寓意,诗人抒发的情怀不同,但归根结底,依旧是对生命顽强不息的礼赞,是对美好的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19:33: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76d34b8910ad82aaa9201ae9aa068d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描写小草的诗句有哪些(古代人赞美小草的诗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描写小草的诗句有哪些(古代人赞美小草的诗句).pdf

标签:春草   诗人   芳草   才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