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高性能的移动端八代酷睿详细分析 不仅仅是加了两个核心那么简单

更新时间:2023-04-02 07:55:10 阅读: 评论:0

众所周知,在4月3日,intel 在无数游戏玩家的期待中正式发布了针对移动平台的高性能第八代酷睿处理器,凭借着六核心十二线程的设计让游戏本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结合之前发布的桌面端和低压版八代酷睿处理器以及 ces 上发布的集成了 vega 显示核心的 g 系列八代酷睿,整个八代酷睿家族仅剩下 i9 还没有与大家见面。很多人说八代酷睿的升级只是核心数量增加,性能有大幅提升,其他也没什么特别的,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历代对比,进步明显

历代主流 45w i7 处理器规格对比

从表格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haswell 是 intel 近年以来最长寿的架构,从 22nm 迈向 14nm 的道路并不畅通,2015 年 q3 推出的 i7-6700hq 才算是正式接过了 haswell 的大棒,虽然只是小幅度的频率提升,但 14nm 制程让功耗进一步降低,从这一年开始,越来越多的轻薄游戏本开始出现。

到了 2017 年 q1,kaby lake 架构也终于问世,在频率上有了更明显的提升,但是从游戏本真正的使用体验来说,影响并不是很明显。

相比此前缓慢的步伐,今年 q2 推出的 i7-8750h 提升就非常明显了,首先是核心数量上的跃进,从 4 核到 6 核,8 线程到 12 线程,从根本上提升了游戏本的多线程性能。与此同时,主流游戏本的频率描写水的古诗也终于能够突破 4.0ghz,让游戏性能得到更明显的改变。

同代对比,选择丰富

八代酷睿高性能版规格对比

i7-875busily0h 所代表的高性能八代酷睿处理器只是这一代最常规的一部分。

首先是 intel 本次推出了一款型号为 i7-8700b 的移动端处理器,它的规格与桌面平台的 i7-8700 完全一样,只是封装尺寸和支持插槽的区别,i7-8700 是桌面平台标准的 37.5mm×37.5mm,而 i7-8700b 则是移动端通用的 42mm×28mm。i7-8700b 的推出意味着部分游戏本厂商不平面广告欣赏必再标新立异地将桌面平台的 cpu 放在笔记本上,reply过去式只需沿用之前的设计就可以得到桌面平台的性能。当然这是在保证散热的前提下,毕竟 tdp 比普通的移动端处理器多了20w。

接着是移动端 i9 的问世,其实可以把它看做 intel 此前推出的不锁频 i7 的升级版,因为 intel 在移动端 i9 的设计上与之前 hk 版 i7 是相同的。i9-8950hk 相对于 i7-8750h 最大的区别是缓存和频率,它的缓存与桌面平台处理器相同,基础频率最高达到了 4.8ghz,并且拥有不锁频设计,性能会非常值得期待,不过搭载它的笔记本不会很多。

最后则是开天辟地的 i7-8809g,这是 intel 与 amd 合作的产物,cpu 部分依然采用了上一代 kabe lake 的基础架构,tdp 为 45w。不过 gpu 部分青春期女生的胸部破天荒地引入了一颗 amd vega 显示核心,并且采用 hbm2 独立显存,也就是说本质上 i7-8809g 拥有一颗独立显卡。目前搭载 i7-8809g 的产品不多,以后也不会太多,而且售价都会比较昂贵。

通过两个对比表格我们可以得到这两个结论:

1、intel 产品更新周期变短。

从 haswell 到 skylake 一共花了两年(broadwell 只是过渡,基本没有产品推出,所以不做计算),从 skylake 到 kaby lake 花了一年半,而从 kabe lake 到 coffee lake 只用了一年;

2、产品选择愈发丰富。

intel 在移动端高性能 cpu 的产品从只有 i5、i7 到现在有了针对各种各样使用需求的具体产品,比如桌面平台性能的 i7-8700b,集成高性能独显的 i7-8809g,可超频的 i9-8950hk。

本文发布于:2023-04-02 07:55: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736e6dbff8dbcf8275ae2b9f2343de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性能的移动端八代酷睿详细分析 不仅仅是加了两个核心那么简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性能的移动端八代酷睿详细分析 不仅仅是加了两个核心那么简单.pdf

标签:处理器   八代   桌面   性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