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平时用手机拍花,并且想拍得专业一点,获赞无数。你一定要看完这篇关于“手机拍花技巧”的文章,每一步都有拍花的干货摄影知识。
一、选择早晨去拍
早晨的花朵精神抖擞,色彩鲜艳,有时候甚至会有露珠;早晨的光线比较柔和,呈暖色调,加上周围的雾霭,更有氛围感。另外,早晨30-45度的光线角度,可以让主体花朵呈现出更好的立体效果,如下图(图列子是哪国人二)。总之,要早晨去拍。
图二
当然了,薄云遮日的天气也是比较好的拍花光线;如果花朵色彩鲜艳,阴天、雨后也能拍出不错的效果,比如下图(图三)。只有一个要求,有风天别去拍花,不好对焦、容易虚。
图三
二、选对要拍的主体
摄影初学者,能够拍出画面简洁、用光准确、主体突出、构图合理的花卉照片就非常OK了。那么如何选择花卉主体呢?
图长津湖冰雕连四
1.背景要简洁
在拍摄近景和特写花卉时,往往要求背景简洁,以便更好的突出主体。所以,地面上的花,要选择花丛边缘,甚至与大片花丛有一段距离的几株,比如下图(图五);树上的花,要选择树干上的,树枝末端的花朵做主体,比如下图(图六)。因为这些位置的花朵更容易获得简洁的背景,领带怎么打 男士同时环境的干扰也比较少。
图五
图六
2.主体简练、美观
在背景简洁的基础上,选择主体,成功率往往更高。所选的花卉主体,主要有两点要求,一是简练,二是美观。比如下图(图老人于海七)。
图七
或许有些思维活跃的摄影爱好者已经感觉到了,拍花卉照片,就跟选对象一个道理。背景要简洁,就是家庭背景、社会关系要简单,知根知底;主体简练、美观,就是说这对象人要干净、体型好,还要漂亮。
图八
3.光线效果好
前文说了,选择早晨去拍花,角度好,又柔和的光线打在花朵上,必然是光线效果好。拍花,建议选择侧光、侧逆光,花朵立体感强,有层次感,还能很好的表现出质感,比如下图(图九)。
图九
三、使用手机拍摄
打开手机,点击“相机”图标,进入拍照页面,如下图(图十)。首先是打开“AI摄影”图标,这个功能可以识别出所拍内容,从而自动给出相应的拍摄参数。比如识别出“花卉”特写,就会给出大光圈参数。除此之外,还能识别出蓝天、花草给出相应的参数设置和风格调节。
图十
1.拍全景或远景
首先,摄影者需要站在比较高的位置。俯拍的角度,不但可以获得更广阔的花海,还能把画面更好地拍出层次。接下来,通过拍照页面美女多的“焦距滑动条”,调整具体的构图范围。现在很多拍照手机都有广角镜头,手指一划,轻松拍出大广角的风光,如下两图(图十一、图十二)。
图十一
图十二
2.拍特写或近景
特写或近景是花卉最常用的景别。拍摄花卉的特写和近景时,往往需要简洁的背景,以突出主体。所以,拍摄时,手机靠近花朵,之后拉动“变焦条”,把远处的花朵拉近,此时便出现了很好的背景虚化效果,如下图(图十三)。
图十三
注意,最好变焦范围保证在光学变焦以内(荣耀30S的光学变焦是3X,华为P40pro+可达到10X),因为混合变焦和数字变焦段,画质会下降。
图十四
3.超级微距
在拍摄比较大、比较漂亮的花朵时,可能会用到手机的“超级微距”功能。以荣耀30S为例,搭载的是200万像素的一颗微距镜头。画质不错,但虚化很差。而且对焦距离是4厘米,拍摄时就跟用放大镜聚光似的手动对焦,不如用变焦拍摄方便。
图十五,在拍照页面,点击“更多”,进入超级微距页面
图十六
4.高像素和RAW格式
如果遇到难得的花卉,可能拍出非常满意的作品时,建议使用“高像素”拍摄。这样可以确保洗出更大的照片。甚至使用“RAW”格式拍摄,进行专业的后期调校。不过这两种模式都不可变焦,变焦靠走。
图十七
四、选择合理的构图方式
拍花卉,可选的构图模式很多。比如常用的三分线构图、均衡式构图、居中构图、对称式构图、三角形构图、对角线构图、斜线构图、汇聚线构图等等。
图十八,对角线构图
图十九,三角形构图
我个人的建议是熟练掌握这些经典的构图模式。拍摄不同的花卉,在不同的场景中,会有不同的选择,适合用哪个就用哪个。经典的构图模式,几乎覆盖了包括花卉摄影在内的所有题材。所以,一定要熟练掌握。
图二十,三分线构图
总结,手机拍花技巧与其他器材的拍摄,差异并不太大。只要按照一下步骤:选择正确的拍摄时间、选对要拍的主体、学会使用手机拍摄,以及掌握经典的构图模式认真领悟、学习,即便摄影新手,也能很快拍出优秀的花卉作品。
本文发布于:2023-04-01 09:55: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7057e1092c36a5e4b902c26d514a266d.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手机摄影技巧入门篇(摄影入门基础知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手机摄影技巧入门篇(摄影入门基础知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