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辛弃疾诗词特点分析(辛弃疾最著名的诗词)

更新时间:2023-04-15 17:19:50 阅读: 评论:0

  

  辛弃疾之所以成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只因是他的爱国情怀,所能动引发的观照点在于国家兴亡、百姓疾苦、社稷荣辱所产生的主观感悟。相辅相成,作为主观感悟映照的文学作品就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

如:《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驾新郎》(细把君诗说)、《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表现对北方地区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贺新郎》(老大那堪说)、《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永遇乐》(千古江山)等,表现对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

这些作品大都loltgp基调昂扬,热情奔放。

此外,辛词描写农村景物和反映农家生活的作品,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等,都富有浓郁且别致的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之感。其抒情小词,如〈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等,写得储蓄蕴藉,言短意长。

这说明,辛弃疾是从民间走出来的人士,他具备有坚实而丰富的朴素的生活体验,而且,即使他赋闲期间,仍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因此他的词作就呈现了以“豪放派”为主,兼顾“婉约”风格的风格多样的特点。

他的词作中,以“婉约”风格见长的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该词,好似闲居偶得,无忧太多的情绪附着。之所以能让人难以忘怀,是因其构思巧妙,结构新奇、紧凑,语言含蓄,成为描述少年情状的脍炙人口的词章。“为赋新词强说愁”一句,后人也多次用其来表述写作的初次状态,也惟妙惟肖。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这是一首田园词,以婉约的笔触,描述了闲居期间的生活情趣,读来情趣盎然生动。后一阕的描述生动形象,能产生让人读之忍俊不禁的效果。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

      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

      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

      画檐蛛网,

      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

      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

      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

      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上阙写春意阑珊,下阕写美人迟暮。以含蓄的笔营销方式都有哪些墨,写出作者对南宋朝廷暗淡前途的担忧。作者把个人感慨纳入国事之中。春意阑珊,实兼指国家大事,并非像一般词人作品中常常出现的绮怨和闲愁。

 

  《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

      花向今朝粉面匀,

      柳因何事翠眉颦。

      东风吹雨细於尘。

      自笑好山如好色,

      只今怀树更怀人。

      闲愁闲恨一番新。

  《菩萨蛮·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青山欲共高人语,

     联翩万马来无数。

     烟雨却低回,

     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

     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山鸥,

     一身都是愁。

他的词作中,以“豪放”风格见长的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

       佛(bì)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 ,此时,辛弃疾已是六十六岁了。当时韩侂胄执政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但是,独揽朝政的韩侂胄只是用辛弃疾做招牌,对他的意见并不重视。

在这样的情势下,辛弃疾未到京口,但遥想京口北固亭,遥想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中佳作。

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词借古意以抒今情,开始时的上阕还比较轩豁呈露,还有豁达的态度。在下阕里,作者通过典故所揭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感慨,借诘问古事,而压抑不住的迸发自己的感慨,就更加意深而味隐了。

  可以看出,这首词中用典很多,但是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它们所起的作用,在语言艺术上的能量,不是直接叙述和描写所能达到的。就这首词而论,用典多并小,好似是辛弃疾的缺点,而恰因此体现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风格,也是他的一项成就。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设身处地置身其中的爱国实践

  ——的确,这首词不仅是辛词的代表作,更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之一,堪称宋词的又一巅峰。其与苏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旗女交警鼓相当,在“豪放词”中各领飘逸和悲壮的风骚。

  但是,我们研究宋词必须明白,宋词豪放派的这一高峰,是辛弃疾所创立的,它与苏轼之高峰并驾齐驱,或者说是并肩而立在宋词的百花园地里。二者是各有特色不可替代的。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苏轼的高峰是澄澈透明,旷达超脱的;辛弃疾的高峰是激情浓郁,悲壮凝重的。手法与表达技巧上,苏轼洒脱大气,辛弃疾凝重,略输苏轼,在思想感情抒发上,辛弃疾寓情于景激情浓郁感染力强,苏轼又略输辛弃疾。

  就我个人感情来讲,我更喜欢辛弃疾。(在这里,我斗胆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挑一点瑕疵:苏轼最后的“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我一直觉得与苏轼前面对英雄的膜拜情绪是相矛盾的,让人有点不知其所终。把这句压不住的话,放在这里,是怕引起苏粉的拍砖而已)。

  辛弃疾的高峰已经比一般意义上的宋词豪放有了较大的差异,同时也有了超越。他是以置身其中设身处地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在尖锐的挞伐现实的基础上,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展现的是英勇豪迈舍我其谁的英雄气度,同时以其大无畏的气概在叙事方式上呈现出的豪放的形态。与此相对应的是,苏轼的词作在旷达超脱的同时,却遗憾地流露出了淡淡的逃避和颓废的情绪。从这个意义上说,苏词有些相形见绌。

  或因此,我们可以把辛词另设一派:悲壮派。那么,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则是“悲壮派”的代表作或是顶峰之作。(这一点,我在前一章节中已经有所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我并非因此贬低苏轼。我认为,这是时代的局限。这同我在论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也讲述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已经让人欣喜的看到了朴素的古典的但前所未有民本思想一样,虽然,范仲淹早于苏轼,辛弃疾晚于二人但差别不长时间,但辛弃疾与范仲淹身上却已经开始呈现了“现代”国家治理者特点的思想萌芽。这是其他古人身上未曾有过的闪光点。好似有了“古”与“今”似的划时代的区别。当然,这只是感觉,尚不足以成为理论。另外,赘述一点与本文不相干的特点,辛弃疾治军和治民都是倾向于“严用法典”的特点,这与他本人的性格有关,且与范仲淹的“悯民”有治理方式的区别】

京口北固亭所附带的历史符号,让辛弃疾魂牵梦绕,他写了《京口北固亭怀古》以后不到一年,如愿登临北固亭。这次的真实登临北固亭,更难免使其回忆起风云际会的三国,想起孙权、想起周瑜,也想起南朝宋武帝刘裕,这里无疑可以寄托他常怀的英雄情结和雄心壮志,也可聊发淤积于胸的压抑、愤懑。所以,他又写下了: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无疑,这又是辛词的一篇气贯长虹的豪放佳作。

这首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前一后,写作时间相隔时间不足一年。两者相比,一是风格明快,一则的沉郁顿挫;同是怀古伤今,写法大异其趣,而都不失为千古绝唱,亦可见辛弃疾丰富多彩表达功力。但我们不得不遗憾地说:此词之激情气势已不如前。

此词的精妙之处在于通篇三问三答,互相呼应,结构对阵紧密。

京口北固亭二作之后,辛弃疾人老矣,仕途也老矣,终也再未至杀敌一线和治政前沿!之后的作品便无可逃脱老年人常有的感叹时光倥偬壮志未酬的怀旧之态,但依然是英雄之志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这是一首豪放的英雄梦境描述,酣畅淋漓,气概冲天。最后两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之猛然转折,让人读之心中猛顿,悲情陡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上阙写景,下阕言志。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

  其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和“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成卷耳为后人经常借鉴引用或临摹的“意境模板”。

此作之后,辛弃疾渐渐年迈,期间,他又创作了一下几首词作:

《鹧鸪天·送人》

      唱彻《阳关》泪未干,

      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山前灯火欲黄昏,

       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

       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

       整纶巾,

       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

       儒冠多误身。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

      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

      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清光更多。

至此,辛弃疾一生的文学之路基本已经快要结束。我们反过头来,捡拾辛弃疾的词作中既能“豪放”又兼顾“婉约”的代表词作有: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这是写元夕节观感的词作,上阙主要是所见所闻,写的大气灵动;下阕是以女性视角写对恋人的那种追逐,婉约、含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以其绝妙的意境描述成为千古佳句。足见辛弃疾这位沙场将士的非凡文学功力。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暨南大学原中文系教授艾治平《宋词名篇赏析》评论这首词时说:这是一首笔调灵活,不假雕琢,不事堆砌,语浅味永,摹写逼真的佳作,是一幅颇有审美价值的淡墨画——充满着农村生活气息的夏夜素描。

在这里,让我们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

       断云依水晚来收。

       红莲相倚浑如醉,

       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

       一丘一壑也风流。

       不知筋力衰多少,

       但觉新来懒上楼。

辛词中,较为著名的还有:《鹧鸪天·代人赋》、《玉楼春·戏赋云山》、《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祝英台令·晚春》、《采桑子·烟迷露麦荒池柳》、《采桑子·此生自断天休问》、《西江月·醉里且贪欢笑》、《浪淘沙· 山寺夜半闻钟》、《东坡引花梢红未足》等等也是辛词中富于个性特点的佳作。

  对辛词的纵略结束了,但我再多一言,俯瞰中国古代几乎改编歌词所有的志士仁人,能兼顾爱国护国实际行动赤城豪勇、文学创国主义表达真挚强烈的,辛弃疾无疑是名副其实的前无古人的绝代英雄。当然,是否后有来者,但且待后生。

本文发布于:2023-04-15 17:19: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6ea93358040453b41869f32b82f78fe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辛弃疾诗词特点分析(辛弃疾最著名的诗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辛弃疾诗词特点分析(辛弃疾最著名的诗词).pdf

标签:辛弃疾   口北   豪放   苏轼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