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5日发(作者:居住物业)黄柏.txt 为芸香科落叶乔木植物黄柏(关黄柏、关柏、 东黄柏)Phellodendron amuren Rupr. 或黄皮树(川黄柏)Phellodendron chinen Schneid. 除去 栓皮的树皮。亦名檗木( 《本经》、檗皮( ) 《伤寒论》、黄檗( ) 《本草经集注》 )等。味苦,性 寒。入肾、膀胱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 热。主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赤白带下、骨蒸劳 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内服:煎汤,5~10g;或 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渍。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 黄柏树皮的主要成分是小檗碱 (Berberine) 另含黄柏碱(Phello dendrine)、 。 木兰花碱(Magnoflor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掌叶 防己碱(巴马亭,Palmatine)、N-甲基大麦芽碱(Candicine) 、蝙蝠葛碱(Menisperine)等多种 生物碱。此外,尚含黄柏内酯(Obaculactone)、黄柏酮 (Obacunone)、黄柏酮酸(Obacunonic acid)以及 7-脱氢豆甾醇(7-Dehydrostigmasterol)、 -谷甾醇( -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青萤光酸 (Lumicaeruleic acid)、白鲜交酯(Dictamno- lide)。 黄皮树树皮含小檗碱、木兰花碱、黄柏碱、掌叶防己碱等多种生物碱及内酯、甾醇、黏 液质等。 药理作用: 1. 抗菌作用 黄柏抗菌有效成分为小檗碱。黄柏煎剂或醇浸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 菌、草绿色链球菌、霍乱弧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 菌、伤寒杆菌几乎无效。亦有报道对大肠杆菌有效者。就生药而 言,黄连抗菌作用较黄柏强 1 倍。体外试验黄柏对结核杆菌也有抑制作用,且对耐链霉素、 对氨水杨酸、异烟肼的结核菌株也有效。在用豚鼠接种人型结核 菌作实验治疗时,口服或注射的疗效均很差。对接种牛型结核菌的豚鼠,从黄柏提取的盐酸 结晶物作肌肉注射,有一定疗效。据称,黄柏对结核病人的临床 症状及X线检查有好转, 且优于黄连。 黄柏的抗菌作用原理与其对细菌呼吸及 RNA 合成的强 烈抑制有关。 在试管中,黄柏煎剂或浸剂对多种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真菌(如堇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 菌、犬小芽孢子菌、许兰毛癣菌、奥杜盎小孢子菌等)有不同程 度的抑菌作用。其水煎剂还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剂量需较黄连大 1 倍) 。在体外对阴道滴虫, 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药根碱对心肌的作用与小檗碱相似, 有正性肌力作用和抗心律 失常作用。其正性肌力作用与细胞外 Ca++ 内流有关,而不涉 及细胞内 Ca++ 的释放。 药根碱 10mg/kg 静脉注射对大鼠心肌缺血和复灌引起的心律失
常均 有对抗作用,可使心肌缺血和复灌期间心律失常的开始时间推
x0c迟、持续时间缩短,并使复灌期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动物死亡率降低。 黄柏对麻醉动物静脉或腹腔注射,可产生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颈动脉注射较静脉注 射的作用更强,因此降压可能是中枢性的。对季铵型的黄柏碱加 以改变而合成的叔胺型的化合物昔罗匹林(Xylopinin)也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其降压作用强 度及持续时间随剂量增大而增强。在 1~2 颈椎间切断脊髓时, 其降压作用消失,因而也证明其降压作用属中枢性的。当阿托品化、切断双侧迷走神经、给 予苯海拉明、六烃季胺或摘除双侧颈动脉窦时,对降压作用无明 显影响,但给予妥拉苏林、双苄胺、利血平等则能减弱其降压作用。此外,昔罗匹林有较强 的抗肾上腺素样作用,能拮抗因压迫颈动脉、窒息、电刺激大内 脏神经引起的升压反应;亦能使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翻转;并能抑制注射肾 上腺素或电刺激颈上交感神经节引起的瞬膜收缩反应。 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黄柏碱或昔罗匹林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小鼠的自发 活动、各种反射均受到抑制;给予未麻醉家兔昔罗匹林,脑电 波可出现高振幅慢波。 4.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黄柏中小檗碱以外的提取成分皮下注射或灌胃给药对乙醇性溃 疡、幽门结扎性溃疡、阿司匹林溃疡、约束水浸应激溃疡均有显 著抑制作用。皮下注射或十二指肠给药可明显抑制胃液量、总酸度和胃蛋白酶的活性;而灌 胃给药则只能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50%的黄柏甲醇提取物 1g/kg 口服对大鼠盐酸-乙醇溃疡有显著抑制作用, 作用强度大于小檗碱和黄连碱。 在带有胰 瘘的家兔身上,黄柏有促进胰腺分泌的作用。 5. 其他作用 黄柏碱有轻度的箭毒样作用, 对蛙腹直肌紧张度无影响, 但能抑制乙酰胆 碱引起的收缩反应。对离体兔肠,黄柏可增强其收缩,使收缩 幅度增加。其所含小檗碱也能增加收缩幅度;黄柏酮可增强其张力及振幅;黄柏内酯则使肠 管弛缓。 黄柏内酯在接近致死量(0.05~0.1g/kg)时,可降低兔血糖,黄柏酮无此作用。黄柏保 护血小板之作用尚待证实。黄柏对孑孓、家蝇有杀灭作用。黄 柏与萱草根同服,可降低后者对小鼠的毒性。黄柏还能促进小鼠抗体的形成。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1. 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a. 用黄柏制成流浸膏(每毫升相当于生药黄柏 1g) ,口服。3 岁以下每次 3ml,3 岁以上 4~ 6ml,成人 6~10ml,每 6 小时服药 1 次。同时给予对症处理。治疗 20 例,年龄最大 24 岁,最小 4 岁,病程最短 1 天,最长 18 天,全部治愈。
轻症治疗 1 天即 见好转,一般约在用药 8 天后症状与体征消失,约 10 天后脑脊液转为正 常。 〔中华内科杂志 1960;8(1) :70〕 b. 黄柏 30g、甘草 12g,水煎成 100ml,作保留灌肠,首次 50ml,以后每次 30ml,每 6
x0c小时 1 次。待呕吐停止后,改为内服。治疗呕吐剧烈者 10 余例,其中 4 例自始至终均采用保留灌肠法,疗效与内服相同。 〔浙江中医杂志 1960; (17) :30〕 2. 治疗肺炎 用 0.2%黄柏碱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 3ml,每 8 小时 1 次,体温降至正 常后 2~3 天,减为每日注射 2 次。治疗儿童小病灶性肺炎 6 例,大叶 性肺炎 1 例,均于用药后 12~72 小时内体温降至正常,炎症吸收消散平均为 9 天。 〔江苏中 医杂志 1962; (11) :22〕 3。治疗肺结核 a. 0.2%黄柏碱注射液,每次 3~6ml,每日 2 次,肌肉注射。2 个月为 1 疗程。治疗 30 例 (其中浸润型 26 例;血行播散型 4 例;有空洞者占 17 例) ,治疗后病 灶吸收好转者 24 例,无变化者 6 例,8 例空洞缩小。血沉增高的 23 例,治疗后均见减低。 副作用有轻微泄泻,注射局部的疼痛,经调整注射液的 pH 至 6.5 左右 即仅有酸胀感。 〔浙江医学 1960; :165〕 (4) b. 黄柏干浸膏,每日 3g,分 3 次食后服。3 个月为 1 疗程。治疗 12 例,治愈 8 例,进 步和显著进步各 2 例。 〔中级医刊 1959; :52〕 (1) 4. 治疗细菌性痢疾 a. 黄柏干浸膏(0.13g=生药 1g) ,每次 0.4g,每日 3~4 次,口服。治疗 31 例,全部治愈。 平均 2.8 天退热,3~9 天大便恢复正常,3.2 天大便培养转阴。 〔中医杂志 1957; :486〕 (9) b. 黄柏干浸膏(0.2g=生药 1g) ,每次 0.9g,口服,每日 4 次,连服 2~3 日。治疗 25 例,治愈 24 例。平均 2.3 天退热,4 天腹痛及乙状结肠部压痛消 失,3.3 天里急后重消失,大便性状恢复正常肉眼为 4 天,镜检为 4.7 天,大便培养转阴为 4.4 天。 〔中华寄生虫病传染病杂志 1958;1(4) 14〕 :2 c. 盐酸黄柏小檗碱片 (每片含盐酸小檗碱 0.04g, 相当于生药 1g)首剂服 0.24~0.32g, , 以后每 4 小时服 0.12~0.16g,临床症状好转后,改为每 6 小 时给药 1 次。治疗菌痢 83 例,痊愈 82 例。平均 1.6 天体温降至正常,4 天腹痛消失,3.8 天里急后重消失,4.8 天粪检恢复正常,5.4 天大便培养阴性。多数病例 的临床症状、粪检及细菌培养,均在 1 周内恢复正常。 〔中华医学杂志 1958;44(8) :782〕 d. 黄柏研粉过筛,用 10%酒精泛丸。每次 4g,每天 2 次,7 天为 1 疗程。治疗 40 例慢 性菌痢,经乙状结肠镜检查,结果:3 例肠腔黏膜糜烂经 2~4 疗程治 愈 2 例;16 例溃疡经第一疗程愈合者 10 例,第二疗程愈合者 5 例
,第三疗程愈合者 1 例;3 例重度充血者,经第一疗程治愈者 2 例,第二疗程治愈者 1 例;14 例一 般充血者,第一疗程治愈 10 例,第二疗程治愈 3 例,第三疗程治愈 1 例;仅有出血点者 4 例,于第一疗程全部治愈。 〔中医杂志 1959; ) (8 :23〕 e. 生黄柏,每次 4.5~6g,水煎服。每日 3 次。8~10 天为 1 疗程。治疗菌痢 156 例,
x0c痊愈 90%,基本痊愈 4.9%,大便培养转阴率为 96%,阴转时间多为 2 ~6 天。其近期疗效似较磺胺为优。 〔人民军医 1960; :591〕 (7) 。 5. 治疗肠道慢性炎症 a. 黄柏、马齿苋、白头翁各 50g,水煎成 100ml,加 2%普鲁卡因 20ml,作保留灌肠。每天 1 次,15 为 1 疗程。治疗慢性结肠炎 60 例。近期治愈 46 例,好转 12 例,无效 2 例,总有效率为 96.7%。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4; ) (3 :178〕 b. 黄柏 6kg,黄连 4kg,大黄 2kg,粉碎成 0.3cm 左右的小块,置容器中,用水均匀湿 润,使其膨胀,分次投入渗漉器中,加入 60%~70%乙醇,加盖, 按渗漉法提取并随时补充乙醇至色淡无味为止,压出残渣的溶媒合并过滤,减压回收乙醇, 至无醇味,添加灭菌蒸馏水至足量,静置 4 小时后,吸取上清 液,与灭菌硅藻土、滑石粉(需经酸碱处理)混合减压过滤即成。每次 25~50ml 直肠给药, 每日 1~2 次,7 日为 1 疗程。治疗直肠炎 44 例,治愈 42 例,无效 2 例;肛窦炎 17 例,治愈 15 例,无效 2 例;肛裂 15 例,治愈 10 例,无效 5 例;慢性肠炎 1 例,治愈 1 例。合计 77 例,治愈 68 例,无效 9 例。 〔江苏中医杂志 1983; :29〕 (3) 6. 治疗感染发热 黄柏、黄芩、黄连各 10g,水煎,湿敷局部,每次 1 小时左右,每日 3~4 次,温度以 40℃为宜,用于各类手术切口的早期感染,早期 急性乳腺炎、局限性静脉炎及其他各种体表局部炎症共 212 例。结果:痊愈 118 例,显效 72 例,无效 22 例;总有效率为 89.6%。 〔湖北中医杂志 1985; (1) :36〕 7. 治疗慢性骨髓炎 黄柏 1 200g,黄连 900g,大黄 1 800g,甘草 450g。制成无菌溶液, 每毫升含生药 0.03g,浓度为 3%,灌封备用。在手术消除病灶 死骨死腔基础上,用双管闭式在 24 小时内持续灌注引流,每日用药 3000ml,一般持续 1~2 周,待引出液清澈后方可拔管。治疗 50 例,治愈 43 例,好转 6 例, 有效 1 例。随访 3~8 年,复发率为 4%。 〔中医杂志 1986;27(1) :23〕 8. 治疗脱发 黄柏、当归各 60g,侧柏叶、桑椹子各 12g,焙干研细末,水泛为丸,如 梧桐子大。每次 9g,早晚各服 1 次,20 天为 1 疗程,可连续数疗 程。治疗 17 例中年脱发,13 例服药 20 天脱发明显减少,有细软新发长出,4 例服药 4
天后 即见好转,3 例连服 2 剂见效,1 例为遗传性秃顶无效,停药后无复 发。 〔四川中医 1984;2(3) :63〕 9. 治疗脓疱疮 黄柏、枯矾等量,核桃壳数个,陈醋适量。先将核桃壳用微火焙焦,与 黄柏、枯矾共研细末,加陈醋调成糊状备用。用时先用高锰酸 钾溶液洗净患部皮肤,有脓疮者,用消毒针头刺破脓疮,擦净黄水脓液,敷药于患部,暴露, 每日 1~2 次。疗效确切,无副作用。 〔四川中医 1988;6 (6) :45〕 10. 治疗湿疹
x0ca. 黄柏、黄连各 30g,加水 200ml。文火煎 40 分钟,过滤去渣,入硫黄 5g 搅拌,再加入冷 霜 100g,加温调糊即成。每日 2~3 次涂抹患处,治疗婴儿湿疹 70 例,痊愈 54 例,有效 12 例,无效 4 例,总有效率为 94.2%。 〔浙江中医杂志 1983; : (8) 351〕 b. 黄柏、黄丹各 30g,共研细末。渗出液多者,将此药撒于创面; 渗出液少者,则用 香油调敷于创面。治疗湿疹 100 例,痊愈 63 例,显效 22 例,好转 15 例。 〔赤脚医生杂志 1974; :20〕 (3) 11. 治疗耳部湿疹 用黄柏粉(含小檗碱 1.6%)1 份,香油 1.2 份,调成糊状,每日涂 药 1 次。共治疗 30 例,涂药 1~2 次后 85%以上患者湿烂面干燥结 痂,5~7 次后均基本好转或痊愈。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59;7(2) :160〕 12. 治疗带状疱疹 黄柏 20g,雄黄 15g,蜈蚣(瓦焙)6 条,冰片、苯唑卡因各 1g,研 细末,备用。用时以麻油调成乳状,涂患处以不露疱疹为度,日 3 次。治疗期间不加任何其他治疗。治疗 40 例,均愈。涂药当日见疱疹萎缩,次日干燥,3 日 皮疹停发,脱痂止痛。疗程最长者 9 天,平均治愈时间 4.7 天。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1,24(2) :136〕 13. 治疗手足癣 a. 黄柏粉 50g, 樟脑 5g, 水杨酸粉 45g, 食用醋适量。 前三味药研末过筛, 用塑料袋分装 (每 袋 22g)备用。用时加食醋 250ml,将患手(足)浸泡于袋内, 袋口于手(脚)腕处扎好,约 5 小时即可。浸泡后稍有肿胀,一般 3 日内自行消退,消肿后 即开始脱皮,浸泡后半月内勿用碱水洗手足。治疗前穿用的手套、 鞋袜,须用开水洗刷,暴晒后方可再用,以防继续感染。治疗手足癣 363 例,痊愈 345 例, 好转 16 例,无效 2 例。 〔江苏中医杂志 1986; :299〕 (7) b. 黄柏、制炉甘石、煅石膏、赤石脂各等份,共研细末备用。湿型者先洗净局部,剪除 坏死组织,敷此药粉包扎,隔日换药 1 次; 干型者以芝麻油调 药末为糊,敷于患处,每日换药 1 次。治疗脚癣 60 例,湿型痊愈 44 例,好转 1 例;干型痊 愈 11 例,好转 4 例。 〔湖北中医杂志 1986; :53〕 (6) 14. 治疗烧伤 a. 黄柏、榆树皮内皮,晒干。粉碎后
过 120 目筛,按 1:2 混配,浸泡在 80%酒精中 48 小时 或更长时间,然后加压过滤,瓶装密封备用。粉末可反复浸泡 2~3 次。用法:创面早期清创后,Ⅱ度烧伤或入院时已感染的创面,采用本液喷或涂,2~4 小时 1 次,至结痂为止。创面全暴露,痂皮 10~14 天可自行脱落,痂 下愈合。若痂下积脓,可局部引流,继用本液。Ⅲ度烧伤疮面外涂后有保痂作用,本组加用 抗生素 89 例,内服中药 8 例。共治疗烧伤 338 例。结果:1 周内治 愈 130 例;2 周内治愈 144 例;4 周左右治愈 62 例;死亡 2 例。 〔吉林中医药 1987; :7〕 (2)
x0cb. 黄柏粗粉 2000g 和榆树皮粗粉 5000g,浸泡于 80%酒精中 7~10 天,至液体呈棕红色时 过滤;取冰片 1000g 加入滤液,配制成 10000ml,并分装。用时将药 液装入普通喷雾器中,每 4 小时向创面喷雾 1 次,3 天后每日喷雾 1~2 次,对婴幼儿面部创 面要慎用。首次喷药前,局部可先用 2%地卡因或 2%利多卡因,以减 轻酒精刺激引起的疼痛。 治疗 750 例, 烧伤面积 5%~63%, 烧伤度Ⅰ度~Ⅱ度, 平均用药 7.7, 治愈率为 98.8%,愈后不留疤痕。 〔中草药 1988;19(2) : 20〕 15. 治疗冻疮 黄柏、芒硝(未溃破者芒硝用量大于黄柏 1 倍,已溃破者黄柏用量大于 芒硝 1 倍)共研极细末,用时加冰水或雪水调敷患处,每日换药 1 次。局部症状轻微者,将黄柏水煎,溶化芒硝,外洗患处。治疗 70 例,均获治愈,未见副作 用。经随访,来年未复发者 63 例。 〔中医杂志 1984; : (2) 75〕 16. 治疗下肢溃疡 黄柏、大黄各等份,共为末,以开水调成糊状。用 1%双氧水和 0.9 %盐水先后冲洗疮面,再用上药外敷。每隔 2 日治疗 1 次,直至红 肿消散、下凹之肉长平后,再用珍珠散。治疗 36 例,治愈 29 例,显效 6 例,无效 1 例。 〔黑 龙江中医药 1990; :40〕 (5) 17. 治疗扭挫伤 a. 黄柏、生半夏、五倍子各等量,面粉、食醋各适量。先将面粉与五倍子炒熟,待冷后与余 药共研细末,加入食醋调成糊状,用武火煮熟成泥膏状,涂于 损伤处皮肤上,覆盖白麻纸 4~5 层,再用胶布或绷带固定。1~2 天换药 1 次,至愈为止。 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扭挫伤 60 例,治愈 45 例,显效 12 例,好转 3 例。见 效最短 1 天,最长 9 天,平均 1.23 天,无副作用。 〔陕西中医 1983; :22〕 (5) b. 黄柏粉 3 份,石膏粉 1 份,放容器中,徐徐加入 3%樟脑酒适量,调成糊状。用时现 配,一次用完。若一次用不完,下次再加入适量樟脑酒继用。洗净 患部后敷药,上盖油纸包扎,治疗关节扭伤 30 例,除 1 例发生过敏反应而停药改用其他方法 治疗外,29 例均治愈。肿胀于 1 天内
消退,换药 5~6 次即愈。 〔赤 脚医生杂志 1975; :14〕 (2) 18. 治疗盆腔炎 a. 黄柏、黄芩、黄连须各 15g,虎杖 30g。水煎成 100ml,温度调至 38℃左右作保留灌肠, 10 次为 1 疗程。治疗 128 例,经 1~3 个疗程治疗后,临床治愈 95 例, 显效 19 例, 进步 9 例, 无效 5 例, 总有效率为 96.1%。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85; : (2) 31〕 b. 黄柏、苦参、蛇床子各 10g,水煎,分 2 次内服,每日 1 剂,7 天为 1 疗程。上药每 味 30g,每日 1 剂,水煎,早晚熏洗坐浴各 1 次,7 天为 1 疗程。如何挑选钻戒
治疗慢 性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共 68 例,痊愈 19 例,显效 16 例,进步 28 例,无效 5 例。 〔中医 药学报 1986; :36〕 (1)
x0c19. 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每晚清洗阴道后, 塞黄柏栓剂 1 枚 (每枚重 7g, 含黄柏碱 0.5g) , 4 次为 1 疗程;对阴道宫颈炎患者,隔日使用 1 枚。治疗滴虫性 阴道炎 14 例,13 例转为阴性;单纯宫颈炎 6 人,全部治愈。本药对妊娠及未婚者,均可使 用。 〔江西中医药 1958; :24〕 (1) 20. 治疗外阴瘙痒症 蛇床子 30g,黄柏、没食子各 15g,加水 2000ml,煎至 1000ml, 过滤后加枯矾 10g。湿敷、擦洗或浸浴,每日 2 次,每次 15~20 分 钟,忌食腥辣刺激性食物。治疗女阴瘙痒 46 例,阴囊肛门湿疹 36 例,痊愈 65 例,好转 17 例;一般 7~15 日可愈。 〔四川中医 1986;4(7) :53〕 21. 治疗急性结膜炎 a. 用 10%黄柏煎液滴眼,每次用 1~2ml 冲滴,每日 2~3 次。治疗儿童急性结膜炎 474 例, 由于黄柏质量不同,疗效亦有差异。优质黄柏的治愈率 100%(78 例) 3~4 日治愈; , 劣质黄柏的治愈率为 55.8 % (158 例) 在 3 日内治愈者仅 23.96%。 , 〔中 华医学杂志 1960; :292〕 (4) b. 黄柏 30g,菊花 15g,加开水 500ml,浸泡 2 小时,用纱布过滤,外敷或洗涤患眼。 治疗 126 例,治愈 116 例;好转 8 例;无效 2 例。治愈时间 1~2 天。 〔新中医 1975; :8〕 (4) c. 5%黄柏煎液,放入眼杯内(约 5ml) ,直接扣在患眼上,令患者仰卧或仰坐,双目睁 闭,每次 5 分钟,每天洗浴 1~2 次,直至痊愈。治疗 52 例,87 只 眼,治愈 38 只眼,将愈 18 只眼,好转 24 只眼,无效 7 只眼。总有效率为 91.95%。 〔中级 医刊 1960; :42〕 (3) 22. 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a. 用 20%或 30%黄柏煎液(滤过冷藏)滴耳。先以双氧水洗净外耳道脓液,拭干,而后滴入 药液 5~10 滴,侧卧 15 分钟。治疗 76 例,有 41 例合并鼓膜中央性穿 孔。结果:痊愈 59 例,进步 13 例,无效 4 例。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1960;8(3) :193〕 b. 黄柏、黄连、黄芩各 9g,栀子 6g,加水 300ml,浸泡 24~36 小时,文
火煎 60 分钟, 去渣,过滤 2 次,加入 2%苯甲醇。先用 3%双氧水清洗患耳,擦净 外耳道分泌物,滴入药液 4~5 滴,每日 3~4 次,治疗 50 例,痊愈 32 例,进步 9 例,无效 7 例,2 例因故中断治疗。平均用药 8 天。 〔中医杂志 1988;29 (1) :67〕 c. 露蜂房 30g,黄柏(焙)15g,共研细末,兑入冰片 3g,枯矾 6g 备用。用双氧水拭净 脓汁,将药末吹入耳内,或用麻油调匀,滴入耳内 3~5 滴,每日 2 次,一般用药 2~3 天可愈,慢性者 5~10 天治愈。 〔辽宁中医杂志 1980; (12) :3〕 23. 治疗外耳道炎 黄柏、黄芩各 12g,枯矾 6g,冰片 3g,麻油 500ml,置芩、柏于麻
x0c油中浸泡 24 小时,然后放锅内煎炸变黑黄色,取出研末,与冰 片、枯矾细末同时放入麻油中,过滤装瓶备用。用时,以棉签蘸药液局部涂抹,或塞入外耳 道,每日换药 1~2 次。 〔辽宁中医杂志 1988; :48〕 (3) 24. 治疗慢性上颌窦炎 局部穿刺冲洗后,用黄柏流浸膏的 30%稀释液徐徐注入,每侧 隔 4 日注入 1 次。治疗 10 例,治愈 8 例,好转 2 例。 〔辽宁中医杂志 1960; :7〕 (4) 25. 治疗慢性咽炎 用 30%黄柏水煎液 5ml,雾化吸入,每日 1~2 次,4~5 次为 1 疗 程。治疗 55 例,痊愈 3 例,有效 50 例,无效 2 例。 〔中级医刊 1982; (1) :37〕 26. 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a. 以姜柏散为主(干姜、黄柏等份研细)外用于口腔炎,结合辨证分型治疗 56 例,初时流 涎,疼痛加剧,后即停止,较一般外用药的止痛效果为速。痊愈 38 例,好转 14 例,4 例无效。多在 2~7 天内愈合。 〔浙江中医杂志 1980;15(7) :330〕 b. 黄柏 15g、青黛 9g、肉桂 3g、冰片 0.5g,为 1 日量,共研极细末,外搽口腔黏膜 3g, 2~3 次/日;口服 6g(装胶囊) ,2~3 次/日。对重度白色念珠菌 肠炎患者可用上方 2 倍量,加温开水 250~300ml,作保留灌肠 15~30 分钟,每日 1 次,还 可随症加入健脾益胃药,治疗 13 例(10 例为白色念珠菌性口腔炎合并 肠炎,3 例单纯白色念珠菌性口腔炎) ,痊愈 12 例,平均治疗 4.7 天。 〔中医杂志 1983;24 (10) :36〕 c. 黄柏、乌梅各 10g,黄连 5g,水煎 2 次,去渣,加入元明粉 5g,溶化后含漱,每日 10 余 次,可获良效。 〔新中医 1983; :20〕 (8) 方剂选用: 1. 治疗伤寒身黄,发热:肥栀子十五个(擘) ,甘草一两(炙) ,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 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栀子柏皮 ( 汤) 2. 治疗痈疽肿毒:黄檗皮(炒) 、川乌头(炮)等份。为末调涂之,留头,频以米泔水 湿润。《濒湖集简方》 ( ) 3. 治疗白淫,梦泄遗精及滑出而不收:黄檗一斤(
放新瓦上烧令通赤为度) ,真蛤粉一 斤。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酒 下。《素问病机保命集》珍珠粉丸) ( 4. 治疗妊娠及产后寒热下痢:黄檗一斤,黄连一升,栀子二十枚。上三味,细切,以水 五升,渍一宿,煮三沸,服一升,一日一夜令尽。呕者加橘皮 一把,生姜二两。《千金翼方》 ( )
x0c5. 治疗小儿热痢下血:黄檗半两,赤芍药四钱yiji
。上同为细末,饭和丸,麻子大。每服一、 二十丸,食前米饮下,大者加丸数。《阎氏小儿方论》 ( ) 6. 治疗小儿热泻:黄檗,焙为末,用米汤和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汤下。《十 ( 全博救方》 ) 7. 治疗小儿脓疮,遍身不干:黄檗末,入枯矾少许掺之。《简便单方》 ( ) 8. 治疗肺壅,鼻中生疮,肿痛:黄檗、槟榔等份。捣罗为末,以猪脂调敷之。《太平圣 ( 惠方》 ) 9. 治疗口中及舌上生疮:捣黄檗含之。《备急千金要方》 ( ) 10. 治疗口疳臭烂:黄檗五钱,铜绿三钱。共为末掺之,去涎,愈。《小品方》 ( ) 配伍效用: 黄柏配伍车前子 黄柏清热燥湿;车前子清热利水渗湿。二药伍用,有清热除湿之功效,用于 治疗小便淋漓涩痛因湿热所致者。 黄柏配伍黄连 二者均为苦寒之品,皆能治湿热诸证。但黄柏治下焦,功擅泻肾火而清湿 热;黄连治中、上焦,长于泻心胃之火而除烦热。二者相须为 用,功专于下,其清热燥湿解毒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湿热痢疾、里急后重以及湿热下注之 腿足肿胀热痛。 黄柏配伍苦参 二药均能清热燥湿,相伍为用,其效力更强,用于治疗皮肤疾患、疮疡疖 肿因湿热者。 黄柏配伍栀子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擅清下焦湿热;栀子清热、泄火、凉血,长 于清肝经之火热、利肝胆之湿邪。二者伍用,有清热除湿之功 效,用于治疗湿热之黄疸以及热淋证之小便涩痛、淋漓不畅等。 【注意事项】 宜忌:脾虚泄泻,胃弱食少者忌服。 毒副作用:黄柏毒性很小,应用中未见有明显毒性反应。黄柏给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 死量为 2.7g/kg;最小致死量为 0.52g/kg。黄柏碱、昔罗匹林给 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 69.5mg/kg 和 71.5mg/kg。 临床应用本品,曾有内服黄柏发生皮肤过敏反应的报道(1 例) 跳舞的英语怎么写
:患者用开水冲服黄柏 3g 左右,于服药 5~6 小时后,胸部发痒,继起多个小疙瘩,并蔓 延全身,经脱敏常规治疗而愈。事后再用黄柏煎液行皮肤划痕试验,呈强阳性反应。
x0c【医家论药】 “黄檗,主五脏肠胃中结热。盖阴不足,则热始结于肠胃;黄瘅虽由湿热,然必发于真 阴不足之人;肠澼痔漏,亦皆湿热伤血所致;泄痢者,滞
下也, 亦湿热干犯肠胃之病;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皆湿热乘阴虚流客下部而成;肤热赤起, 目热赤痛口疮,皆阴虚血热所生病也。以小学生手工制作
至阴之气,补至阴之不 足,虚则补之,以类相从,故阴回热解,湿燥而诸证自除矣。乃足少阴肾经之要药,专治阴 虚生内热诸证,功烈甚伟,非常药可比也。( ”《本草经疏》 ) “以黄柏补水,以其能清自下泛上之阴火,火清则水得坚凝,不补而补也。盖阴中邪火,本 非命门真火,不妨用苦寒者除之,若肾中真水不足,水中之真火 虚浮于上,宜用二地以滋之,水足火自归脏也。如误服知、柏,水愈燥而火愈炎,反成孤阳 飞越,莫可救矣。“命门之火,安其位为生生之少火,出其位 ” 则为烁阴食气之壮火,是畏火也,非急除之不可,川柏、丹皮在所必需。然少火出位,失水 庆祝万圣节
之源,用川柏之苦燥,不若丹皮之辛润,为无伤于真阴也。 ” ( 《得配本草》 ) “古书言知母佐黄檗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义,黄檗无知母,犹水母之无虾也。盖黄檗能 治膀胱命门中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肾水之化源,故洁古、东 垣、丹溪皆以为滋阴降火要药,上古所未言也。盖气为阳,血为阴,邪火煎熬,则阴血渐涸, 故阴虚火动之病须之,然必少壮气盛能食者,用之相宜,若中 气不足,而邪火炽盛者,久服则有寒中之变。„„此物苦寒而滑渗,且苦味久服,有反从火 化之害,故叶氏《医学统旨》有四物加知母、黄檗,久服伤阴之 戒。( ”《本草纲目》 ) “黄柏,生用降实火,酒制治阴火上炎,盐制治下焦之火,姜制治中焦痰火,姜汁炒黑 治湿热,盐酒炒黑制虚火,阴虚火盛面赤戴阳,附子汁制。 ” ( 《本经逢原》 ) “黄檗,性寒润降,去火最速,丹溪言其制伏龙火,补肾强阴,然龙火岂沉寒可除,水 枯岂苦劣可补,阴虚水竭,得降愈亡,扑灭元阳,莫此为甚,水 未枯而吃什么长肌肉
火盛者, 用以抽薪则可, 水既竭而枯热者, 用以补阴实难, 当局者慎勿认为补剂。 《本 ” ( 草正义》 ) “黄柏,味苦入骨,是以降火能自顶至踵,沦肤彻髓,无不周到,专泻肾与膀胱之火。 盖肾属寒水,水多则渐消,涸竭则变热。若气从脐下起者,阴火 也。 《内经》曰,肾欲坚,以苦坚之,坚即为补,丹溪以此一味名大补丸,用盐水制,使盐以 入肾,主降阴火以救肾水。用蜜汤拌炒,取其恋膈而不骤下, 治五心烦热、目痛口疮诸症。但炒褐色,治肠红痔漏,遗精白浊,湿热黄疸。又膀胱热,脐 腹内痛,凡属相火,用此折之,肾自坚固,而无旁荡之患。因味 苦能走骨,能沉下,用酒拌炒,四物汤调服,领入血分,治四肢
骨节走痛,足膝酸疼无力, 遍身恶疮及脚气攻冲,呕逆恶心,阴虚血热,火气于足者,盖此 一味,名潜行散,能散阴中之火,亦能安蛔虫,以苦降之之义也。( ”《药品化义》 )
x0c“黄檗,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腰无力,于黄芪汤中加用,使两膝中气力涌出,痿 软即时去矣。“二制治上焦,单制治中焦,不制治下焦也。 ” ” ( 《医学启源》 ) “黄檗,足少阴剂,肾苦燥,故肾停湿也,栀子、黄芩入肺,黄连入心,黄檗入肾,燥 湿所归,各从其类也。 《活人书》解毒汤,上下内外通治之。 ” ( 《汤液本草》 ) “黄檗性禀至阴,味苦性寒,行隆冬肃杀之令,故独入少阴泻火,入膀胱泻热。凡病人 因火亢而见骨蒸劳热,目赤耳鸣,消渴便闭及湿热为病而见诸痿 瘫痪,水泻热利,黄疸水肿,痔血肠风,漏下赤白,与乎诸痛疮疡,蛔虫内攻,诊其尺果洪 大,按之而有力,可炒黑暂用,使其湿热顺流而下,阴火因而潜 伏,则阴不受煎熬,而阴乃得长矣,非谓真阴虚损,服此即有滋润之力也。故于实热实火则 宜,而于虚热虚火,则徒有损而无益。阴寒之性,能损人气,减 人食,命门真元之火,一见而消亡,脾胃运行之职,一见而沮丧,元气既虚,又用苦寒,遏 绝生机,莫此为甚。( ”《本草求真》 ) “黄柏,„„盐水炒之,走少阴而泻肾火也,后人以为补肾者,误矣。盖肾家火旺及两 尺脉盛,而为身热目疼喉痹诸疾者,用之泻火,则肾亦坚固,而 无狂荡之患也,岂诚有补益之功哉?故肾家无火及两尺脉微弱者,皆不宜用。若佐四物汤入 鹿角胶用之,一则以生水,一则以泻火,是补其不足,而去其有 余,此天一生水之妙剂也,乳制为佳。佐黄芪、入牛膝,使足膝气力涌出,痿蹶即瘥。同苍 术独活,又能除腰膝以下至足分之风湿肿痛痈疽也。佐泽泻茯 苓,又能利小便之赤滞。解毒汤用之,取其引热毒下从膀胱经出也。与破故纸同用,治血崩 大有奇功。与生蜂蜜同用,敷口疮极有神效。又治上焦实热,多 制为良,取其缓也。中焦实热,单制为良,取其缓在中也。下焦实热,不制为良,取其速下 也。( ”《药鉴》 ) 附注:黄柏,古时称黄檗或黄檗皮,自《本草纲目》之后方谓黄柏。因其炮制方法不同, 药用有生黄柏、炒黄柏、酒黄柏、蜜炙黄柏、盐黄柏、黄柏炭 之分。生黄柏降实火,清热燥湿之功较著, 《伤寒论》中治热痢下重的白头翁汤、治湿热黄疸 的栀子柏皮汤和《外台秘要》中的黄连解毒汤均选用之;生黄 柏亦常用于治疗因热毒炽盛所引起的痈肿疮疡等外科疾患。炒黄柏系黄柏经炒制后入药者, 经炒制后,其
寒性得缓,故素体脾胃虚弱者用之较宜;此外,炒 黄柏亦常用于肾水不足虚火内扰所致诸证。酒黄柏善清上焦血热,可用于阴火上炎所致口舌 糜烂等证;且酒炒能变其寒性收引之弊为活血散淤之利,可潜行 散入血分,宜用于淤而有热者,常与红花、丹参、桃仁、乳香、没药等药配伍应用。蜜炙黄 柏能入中焦,清中焦之火而不致伤脾胃之阳。 《药品化义》载, 黄柏用蜜水拌炒,取其恋膈而不骤下,用治五心烦热、目痛口疮等证。盐黄柏善下行以治下 焦之火,主降阴火而救肾水。临床应用知柏地黄丸以滋肾阴、清 虚火时,选盐黄柏配方为佳。黄柏炭清热泄火之力虽减,但清热止血之功较著,可用于治疗 邪热炽盛或虚火内炽引起的多种出血证,如便血,尿血、崩漏 等。
x0c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x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