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注释】
琢:雕饰琢磨的意思。器:器皿,比喻成就。
义:礼义,做人做事的道理
【语译】
玉是一种可以用来当装饰品的石头,如果不去琢磨它,是不能成为人见人爱的美器﹔同样的道理,人如果不肯勤奋求学,是不会懂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什么意思礼节道义的。
【故事一】
从前楚国有个名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叫卞和的人,
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
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一生气,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
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卞和失望地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薛奎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故事二】
《王羲之教子》
王羲开国何茫然之是东晋大书法家,他有七个孩子。作为一代学识渊博的书法大师,他深知“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
他对自己的孩子很严格,规定他们在穿衣、吃饭上都要什么音响好艰苦朴素,不能铺张浪费,还教育他们忠诚爱国的道理。
王羲之的小儿子名叫王献之,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教他怎样正确写字。
王献之不负父望,刻苦练习,天长日久,他写的字也越来越好。
有一次,王献之正在书房里练字。父亲为了验证他学得怎么样,悄悄地从后面突然来拔他手中的毛笔,可是却没有拔动。王羲之对此十分高兴,觉得自己多年的苦心没有白费。
果然,王献之长大后也成为有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为“书法二王”,为书法界做出了很大贡献。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08:18: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6c3c3d46c88299e5dfd029feef7dc7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人不学不知义的正确解释(人不学不知义的译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人不学不知义的正确解释(人不学不知义的译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