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工艺的演变
摘要:
摄影术的发明虽有明确的年份时间,但最终的结果也并非一蹴而就,与无数
的技术演进变化一样,也是通过长期的知识技术积累,在锲而不舍的人类需求欲
望之下的不断尝试与偶遇,机缘巧合在历史的某个进程中灵光乍现,横空出世。
自此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实现,能将上帝之光保留,时间凝固,并且细节清晰,
纤毫毕现。人类的历史记录不光有文字绘画,也进入到了影像时代。
关键字:摄影工艺;蓝晒;湿版;胶片
根据摄影的基本定义,光与感光材料是两大基本要素,但真正使摄影得以发
明的关键是找到可以保留光在感光材料上形成的影像痕迹的解决方案。世界公认
的摄影发明是1839年以法国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作为标志。达盖尔综合前人的
知识干煸香菇的做法 经验,通过探索终于找到了留住光影的神奇魔法,并将之申请专利向世界宣
布摄影的诞生。尽管同时期英国的塔尔博特也通过自己的方式殊途同归找到了另
一种摄影术,并日后成为现代摄影“负正-可复制”模式的鼻祖,但在专利申请、
发布时间上都逊于法国达盖尔;另外同时期的法国政府小职员贝亚尔也发明了
“纸上摄影术”,但均无法改变历史的和世界的对于1839达盖尔摄影术发明元
年的确认。
一、摄影工艺光学系统演变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摄影术中有关光的了解与运用相对感光材料的发现和
掌握要早得多。首先,有关光线本身的成像,从原始洞穴中篝火投影到立竿见影
的生活常识,人们从远古单位社保查询 时代便了解光与影的我爱洗澡歌词 关系。中国春秋时期的墨子首先发
现“小孔成像”原理;至14世纪的欧洲也发现同样的成像原理,并进一步发展
其实用性。通过光学玻璃镜头增加光线的聚集和亮度,在暗箱中形成更加清晰的
影像。这样的暗箱装置即是日后相机的原型蓝牙共享网络 ,在摄影术发明之前被用于绘画,17
世纪的荷童话睡前故事 兰画派中著名的维米尔就是借助暗箱装置完成一系列荷兰日常人物生活
场景画。透视感极为逼真,甚至连背景的虚化也完全贴合镜头成像的特殊散景效
果。
二、摄影感光剂组合
在感光材料这头,人们原始的发现是植物的叶片、动物的皮革等生活中很多
自然物质都对光具有反应,经日光照晒后会形成印迹。但又随着时间变化会减淡
消退。到近代,化学知识的形成,人们对物质的了解和掌握跃升了一个台阶,进
一步在自然物质基础上开拓发现更多人工合成物质的感光性,如沥青、白垩质、
银离子等。感光物质的种类大大增加,感光性能也逐渐增加。至此,结合之前早
已用于实际的暗箱,摄影术的诞生好似近在眼前。但回溯摄影术发明过程中的关
键“临门一脚”,并非成像,也非感光,而是能将影像固定的“定影之术”。因
为不论是自然物质的草叶皮革,还是人工加工的白垩银盐,影像一旦形成不经
“定影”,只能短暂存在,就像过眼云烟,洞中投影。要定影就必须将曝过光的
感光剂改变特性,使其失去光敏性才能真正保留影像,即后来人们真正了解的将
感光的离子态还原成稳定的原子态。法国达盖尔即是此突破关键技术,将前人技
术优化集合的幸运儿。其实在他之前,法国尼埃普斯已经发明“日光法”,利用
沥青的感光性完成人类第一张通过镜头成像的真正意义上的照片《窗外》,可惜
实验具有开创性,离实用还很遥远,未及优化升级尼埃普斯即撒手人寰。点石成
金的金手指历史性的交给了达盖尔。1839年8月,法国达盖尔联合国会议员阿拉
贡向世界宣布摄影术的诞生,并申请专利保护。
蓝晒工艺
赫歇尔本身是一名天文学家,同时又是19世纪摄影术真正发明的幕后英雄。
他不仅发现了时间女神 海波(硫代硫酸钠)的定影作用,可以去除未曝光的卤化银。他还
是蓝晒工艺的发明人。贯穿19世纪与20世纪的绝大部分摄影工艺的感光剂都是
基于银盐的,而蓝晒工艺是非银盐,基于铁盐的一种影像呈现工艺。1840年蓝晒
工艺发明之后只有少部分的植物学家使用蓝晒工艺留取植物的标本形态,而之前
他们的记录方式都是手绘。安娜阿特金斯用蓝晒工艺出版的第一本摄影画册《海
藻》最为著名,而她正是赫歇尔的女儿。不过蓝晒工艺的运用仅此而已,始终没
有大规模的运用于摄影领域。进入20世纪蓝晒工艺也主要用于工程图纸,即所
谓的工程“蓝图”。真正属于蓝晒摄影的复兴要等到21世纪,用来制作照片以
替代银盐负片。
湿版工艺
1851年,弗雷德里克阿彻发明了湿版摄影工艺,兼容并包了达盖尔摄影细
节精细的影像品质及塔尔博特卡罗氏摄影的成本低廉且可复制性。湿版摄影工艺
可还以进一步细分为安布罗法,可以直接得到正片;另一种可以得到正片,以金
属锡板为片基的锡版法,由于成本低廉,保存运输方便,这是最早实现摄影大众
化的摄影工艺,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得到大量普及。摄影的发明,人类记录和传
承文化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不再只是通过文字、绘画或音乐,而多了一种更加
逼真生动的影像画面,了解历史上某一时刻真实发生的场景。
重铬酸盐工艺
树胶工艺是基于铬盐的光敏特性,蒙戈庞顿最早尝试,将铬盐与树胶混合,
经阳光曝光后会变硬,再将相纸放入热水中浸泡,则未曝光的部分就会溶解,留
下硬化的影像部分,因此重铬酸盐工艺图像会有轻微的凹凸浮雕感。1863年,另
一个发明者,约瑟夫斯旺利用重铬酸盐工艺原理进一步完善发明了碳素工艺。
当时的摄影分离派认为摄影不仅仅是一种无需任何人干预而自动产生影像的
机械行为。艺术家的创作应该体现在摄影的哪个阶段,则回溯材料介质发明使用
的主题本质。
三、现代摄影工艺的顶点
摄影术的发明是人类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而摄影胶片工年均增长率 艺的发明
使用则是摄影本身从古典迈入到现代。胶片工艺是现代摄影的核心工艺,所使用
的关键材料是明胶、银盐、软片基,解决了古典摄影工艺中诸多问题,如无法复
制、需现场处理、工序繁杂、体积庞大、重量笨重、曝光时间长、操作复杂、指
标不稳定、无法工业化生产等等,现代胶片摄影灵活轻便、操作快捷、前后期分
离、技术指标统一心中的榜样 一致、产品可大规模生产、价格低廉更易普及,现代摄影所有
相关的技术标准都是以胶片为基准制定的,并且依然沿用和统治着当下的数码摄
影技术规范。如曝光的基本三要素,光圈、快门、感光度的国际通用标准,镜头
焦距的通行表达,单镜头反光相机的操作技巧等等,当代数码与传统胶片都是通
行不悖的。由技术上升级带来的经济优势迅速使胶片工艺成为20世纪摄影的绝
对霸主,在此基础上发展演化出的丰富的摄影艺术、文化、流派等,满足着人们
对视觉延展需求,也反过来影响着人们的视觉审美。了解摄影不仅要掌握最新的
数码技术,了解胶片工艺是相当有必要的,而且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进一步接
触了解有关古典摄影工艺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更有助于打牢基础、开拓视野、融
会贯通。在技术层面,胶片工艺的相关规范指标是数码摄影的基础,并且胶片摄
影的操作相对数码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专业数据预判,而非即刻回放式的试错。对
于专业基础训练,可以更好的培养摄影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古典保持党的纯洁性 摄影工艺的回归[J].王楠.走向世界.2013
[2]传统蓝晒技法在文化创意设计中的活化[D].向谦.中国美术学院2017
[3]摄影传统印相工艺的调查研究[J].彭敏,张叔本华论说文集 辉.电影评介.2012
[4]Berkhofer.
.2007
[5]当代湿版摄影的价值与发展研究[D].陈曦.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施小军(1977年-)男,汉族,江苏人,艺术硕士,讲师,研究
方向:摄影工艺研究及创作。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21:11: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675239e39a6af79328093e36c20cf7ed.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湿版摄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湿版摄影.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