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蛔虫病的症状

更新时间: 阅读: 评论:0

炸肉丸-酒有保质期吗

蛔虫病的症状
2023年3月18日发(作者:森林防火安全教育教案)

蛔虫病是怎么引起的?

权威编辑:快速问医生(医生组)

【病原学】

似蚓蛔线虫(AscarislumbricoidesLinnaeus,1758)简称蛔虫,人体经口误食感染期蛔虫卵。

【病理改变】

幼虫致病期部分病人肺部X线检查,可见浸润性病变,病灶常有游走现象;成虫致病期可损

伤肠粘膜、荨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结膜炎、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甚至发

生胆管坏死、穿孔、以及肠扭转和肠坏死。

常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之物而引起。蛔虫寄生在小肠内,扰乱

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由于蛔虫具有喜温,恶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的特性,故

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或有全身发热性疾患时,蛔虫即易在腹中乱窜而引起多种病症。若蛔

虫钻人胆道、阑门,或蛔虫数量较多,在肠中缠结成团,则出现多种病变及症状。

(一)发病原因

1.形态特征蛔虫成虫为长圆柱形,似蚯蚓,新鲜时为淡红色,死亡后为黄白色。雌雄异体,

体形向头尾两端逐渐变细,尾部呈钝圆锥形,两侧有明显的白色侧线。雄虫短而细,长约

15~31cm,最宽处直径为2~4mm,尾端向腹面卷曲;生殖器官为单管型,盘绕虫体后半部,

射精管开口于泄殖腔;射精管的后端部背面有交合刺囊,囊内有近等长的棒状交合刺一对;肛

前乳突数目较多,排列成平行的四行,肛门后有四个双乳突和六个单乳突。雌虫粗而长,长

约20~35cm(可长达49cm),直径为3~6mm,尾端平直;生殖器官为双管型,两级生殖器

官盘绕于虫体的后2/3部分;子宫粗管状,每个子宫可长200mm,每组卵巢与输卵管共约长

1250mm,阴门位于虫体的前1/3与中1/3交界处;体内子宫含虫卵数可达2700万个,产

卵约13~36万个/d。受精卵为椭圆形,约(45~75)m(35~50)m,卵壳透明而厚;未受

精卵较狭长,有不等的屈光颗粒。受精卵排出率为45%~60%,发育后成为感染期虫卵。

未受精卵无发育能力,也无传染性。

蛔虫卵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在5~10℃条件下能生成约2年,在缺氧情况下可存活3

个月左右,在22℃干燥环境能耐受2~3周。在潮湿、疏松、砂质土壤中能生存6年左右。

在粪坑中能存活1年以上。蛔虫卵能耐受一般化学消毒剂,在30℃环境下,磺胺(2%左右)、

氨水等均不影响虫卵发育。虫卵不能被酱油、醋及辣椒等调味品杀灭,但对温度较敏感,日

光直射或温度超过40℃均可被杀灭。在高温、干燥环境或暴雨冲刷下,虫卵存活时间短。

2.生活史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以空肠为多,回肠次之,寄生于十二指肠及胃者很少。

寄生在肠内虫数差异很大,少者几条,多者几十条,偶有多达2000条以上者。蛔虫无中间

宿主,雌雄交配后,五阿哥永琪 雌虫产受精卵随粪便排出人体外,在温暖、潮湿、氧气充分的泥土中,

约经2周发育为蚴虫,再经1周蚴虫第一次蜕皮后即为感染期虫卵。感染期虫卵在外界不

能孵化,当被人吞食后,多数被胃酸杀灭,少数进入小肠。进入小肠的感染期虫卵内的蚴虫

释放孵化液(内含脂酶、壳质酶及蛋白酶),消化卵壳后,蚴虫破壳而出。孵出的蚴虫侵入肠

黏膜及黏膜下层,进入静脉经肝脏、下腔静脉至右心;或经肠系膜淋巴管、胸导管、锁骨下

静脉达右心,再经肺动脉,穿过肺微血管进入肺泡,在此进行第2次及第3次蜕皮。蚴虫

沿支气管、气管上行至会厌部。如蚴虫被吞咽,经胃至小肠,在小肠内经第4次蜕皮后即发

育为童虫,逐渐发育为成虫。自吞食感染期虫卵到成虫第一次产卵,约需2个月左右。一般

情况下,成虫在小肠内生存1年左右,长者可超过4年。成虫排出体外后,生成时间很短。

(二)发病机制

1.幼虫的致病作用蛔虫幼虫在体内移行过程中对肠、肝、肺、微血管及淋巴组织可引起机

械性损伤,或因抗原抗体反应、代谢产物或幼虫死亡均可产生炎症反应。幼虫大量移行于肺,

可损伤肺微血管引起出血、水肿,肺泡及细支气管周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

严重感染者肺部病变可融合成斑片状,支气管黏膜炎性渗出与分泌物增多。也可发生支气管

痉挛,细支气管和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内可见幼虫。

2.成虫的致病作用蛔虫成虫寄生在小肠内,以空肠与回肠上段为主。蛔虫可产生溶血素、

过敏素、内分泌最温柔的星座 毒素、神经毒素等多种毒素,加上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虫体分泌消化物质

的附着及损伤肠黏膜等,引起局部黏膜上皮细胞脱落或轻度炎症反应。临床可出现间歇性脐

周疼痛、消化不良、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

蛔虫以人体肠腔内半消化物为食;同时也分泌消化酶以消化和溶解肠黏膜为食物;蛔虫代谢

产物可刺激、损伤局部肠黏膜,或引起痉挛性收缩和平滑肌缺血。因此,大量寄生蛔虫者可

引起消化与吸收功能障碍,特别是可影响儿童对蛋白质、糖类、脂肪及维生素的吸收,出现

营养不良,甚至发育障碍。

在小肠内如有大量蛔虫,可相互缠结成团而引起不完全性肠梗阻,表现为腹痛、腹胀、停止

排便等。梗阻部位以回肠末端或回盲部最常见。少数严重者可并发肠坏死、肠套叠、肠扭转

等。

蛔虫习惯于钻孔,常可导致异位启蒙故事 损害。成虫钻入胆总管时,常仅前半部进入胆总管腔内,而

后半部仍在十二指肠内。侵入蛔虫一至数条不等,多者可达10~l00条,以雌虫较多。因胆

道口括约肌(Oddi’ssphincter)与胆总管痉挛引起剧烈绞痛,可继发感染引起胆管炎或肝脓肿。

死亡的蛔虫碎片可成为泥沙样胆结石形成的核心,蛔虫钻入胰管可并发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

钻入阑尾可引起急性阑尾炎,或阑尾穿孔。若蛔虫钻入咽喉或支气管,可引起梗阻与窒息。

雌虫侵入肝脏、腹腔或肺部等青花瓷绘画 处可排出虫卵。

3.虫卵的致病作用遗留在肝脏、胆管、胰腺及肠系膜等各种肠外脏器组织中的蛔虫卵,可

先引起局部炎症病变,嗜酸性脓肿,其后形成蛔虫卵性肉芽肿。肉芽肿由嗜酸性粒细胞、巨

细胞、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及增生的结缔组织构成,其周围有纤维包裹。病理类型可分为

异物巨细胞性肉芽肿2017年阅兵 和假结核性肉芽肿,以假结核性肉芽肿为多见。遗留于胆囊、胆管内的

蛔虫卵也可成为胆道结石的核心。

蛔虫病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权威编辑:快速问医生(医生组)

1.血常规白细胞数多为正常。急性大量感染初期及幼虫移行期,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

多;据报道,急性蛔虫性肺炎者嗜酸性粒细胞可达40%~80%。胆道蛔虫病与胆道并发细菌

感染时,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常明显增高。

2.病原检查大便直接涂片方法简单,蛔虫卵检出率高,是目前诊断肠道蛔虫病的主要方法。

三片法阳性率达90%以上。直接涂片阴性者,采用沉淀集卵法或饱和盐水漂浮法或改良加

藤法可提高虫卵检出率,但方法较为复杂。肺蛔虫病或蛔虫幼虫引起过敏性肺炎时,痰中可

检出蛔虫幼虫。

3.免疫学检查成虫抗原皮内试验阳性率可达80%以上。其阳性可提示早期蛔虫感染或有雄

虫寄生,有助于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显示:IgG及IgE呈高水平,但并无特

异性。

4.B型超声检查腹部B超对胆道蛔虫病者,可显示蛔虫位于扩张的胆总管内,但阳性率并

不高。

5.X线检查胃蛔虫病患者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内有大小与蛔虫相似的可变性圆条状阴影;

若多条蛔虫平行聚集,则阴影如“稻米状”;虫体截面投影则呈“豆粒状”或“串珠状”影像;挤压

后使虫体舒展散开,则上述影像随亦之变化。十二指蛔虫病患者,X线检查可见弧形、环形、

“弹簧形”或“8”字形等影像。

6.纤维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可发现十二指肠及胆管内蛔虫,取出钻入壶腹孔的虫体可使胆

绞痛迅速缓解,并可对胆管阻塞进行减压与引流。

蛔虫病会引发什么疾病?

权威编辑:快速问医生(医生组)

由于发热、辛辣饮食、麻醉或服用驱虫药不当等使寄生环境改变,蛔虫活动性增强,扭结成

团可阻塞肠道,或钻入其他器官而引起多种并发症。其中半数并发症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1.胆道蛔虫两个字的反义词 病(biliaryascariasis)肠道内环境或宿主全身状况变化时,蛔虫受到刺激可钻入

胆道而引起胆道蛔虫病。本病是肠蛔虫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仅次于阑尾炎、胆囊炎及穿孔

性腹膜炎等。成人和儿童均较常见,尤以青壮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蛔虫所在部位以胆总

管最常见,其次为左右肝管,位于胆囊内者最少。临床可分为下列类型:①胆绞痛型,最常

见,由蛔虫钻入十二指肠壁上的壶腹孔导致胆道口括约肌与胆总管痉挛所致;②急性胆囊炎,

蛔虫侵入胆囊后可因继发细菌感染或因蛔虫进入胆囊导致胆囊管阻塞而引起胆囊炎症;③急

性胆管炎,蛔虫钻入胆管后腹痛不缓解,并出现寒战、高热,提示胆管继发感染而并发急性

胆管炎。

典型胆道蛔虫病的临床表现包括:①急性发病,突出的症状是上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呈钻

顶痛或绞痛性,可放射至背部、肩部,疼痛可基本消失而出现明显的缓解期;②常伴剧烈恶

心、呕吐,多数患者可呕吐胆汁与蛔虫;③症状与体征不相符,即疼痛剧烈时腹部压痛并不

明显,也无明显肌紧张;④少数患者疼痛不缓解,后期可继发细菌化脓性感染;⑤黄疸少见,

即使有黄疸也较轻微。

2.蛔虫性肠梗阻(ascarisintestinalobstruction)肠内蛔虫超过十条即可在小肠内缠结成团箭字开头的成语 而

引起机械性肠梗阻。本病多见于重度感染的儿童患者,60%以上为10岁以下,其中2岁以

下者发病率最高。蛔虫性肠梗阻多为不完全性肠梗阻,梗阻部位多在回肠下段。蛔虫性肠梗

阻典型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大便与排气、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等,与一

般肠梗阻表现相同。约30%的患者可扪及腹部包块。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继发肠穿孔及腹

膜炎等可危及患者生命。

3.蛔虫性阑尾炎可因驱虫不当致使蛔虫钻入阑尾,引起阑尾腔梗阻。由于虫体钻动及其分

泌的毒素对阑尾黏膜的刺激,使阑尾肌层与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受阻,导致黏膜损伤,引起

急性阑尾炎。若阑尾腔梗阻进行性加重,使腔内压力增大,可导致阑尾穿孔而继发腹膜炎。

据报道,蛔虫性阑尾炎并发阑尾穿孔的发生率为25%~65%。蛔虫性阑尾炎的发生率仅次

于胆道蛔虫病及蛔虫性肠梗阻,在小儿阑尾炎病因中占重要地位。钻入阑尾的蛔虫常为1~

3条,多者超过30条。本病与一般阑尾炎表现相似。常于服驱虫药后3~6h出现阵发性腹

剧烈绞痛,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及腹胀等,可有局限性腹肌紧张。

4.蛔虫性胰腺炎蛔虫侵入胰管可导致胰管部分阻塞。由于虫体机械性损伤,虫卵沉积与刺

激,继发细菌感染,毒素作用,以及胆汁反流等可激活胰酶而引起急性胰腺炎。蛔虫性胰腺

炎与一般急性胰腺炎的表现不想骗自己 相似。常突然出现阵发性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继之腹痛呈持

续性,阵发性加剧,畏寒,发热;上腹压痛,腹肌张力高。血、尿淀粉酶活性增高。继发出

血性坏死性胰腺炎者,可出现高热、脉速、血压下降、腹胀及腹部移动性浊音等。如未及时

诊断,积极抢救,常可危及患者生命。

5.蛔虫性肝病少数胆道蛔虫病患者可因蛔虫进入肝脏带入细菌,继发感染形成细菌性肝脓

肿。脓肿以肝右叶最常见,左叶较少,可为单发或多发性,其大小不一。脓液中可找到蛔虫

和虫卵;脓肿壁上可查虫卵和虫体所引起的异物反应。蛔虫性肝脓肿与一般肝脓肿表现相似。

但合并症较多,临床经过极为严重。容易引起肝功能损害,甚至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还可

出现胆管炎、胆道出血、脓毒败血症、脓胸、膈下脓肿等,病死率可达80%左右。

6.蛔虫卵性肉芽肿蛔虫卵性肉芽肿多位于腹腔脏器的表面,表现为发热、腹部隐痛、腹部

包块。临床较少见,因无特征性表现,诊断较困难。文献报道的病例均为手术活检确诊。本

病容易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及腹腔肿瘤等。

7.蛔虫性腹膜炎蛔虫可经小肠或阑尾等腹腔脏器穿孔进入腹膜腔,由于肠内容物流入腹腔

引起化学性刺激和细菌感染,导致腹膜炎。有报道肠蛔虫病所致外科合并症中腹膜炎占

12.75%。其表现与其他原因所致的化脓性腹膜炎相同,主要为持续性剧烈腹痛、腹胀,发

热,呼吸急促,脉搏加快,腹部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等。

8.蛔虫性脑病本病主要见于幼儿患者。蛔虫分泌的脂肪醛、抗凝素及溶血素等物质,吸收

后作用于神经系统,引起的神经功能失调称为蛔虫中毒性脑病或蛔虫性脑病。出现头痛、兴

奋性增高、精神不振、失眠,还可有智力发育障碍等。严重时可出现癫痫、脑膜鹿晗英文名 刺激征、昏

迷及瞳孔散大等。蚴虫若经血循环进入脑组织可形成脑栓塞及脑局部病变,驱虫治疗后症状

可迅速减轻。

9.其他蛔虫性疾病蛔虫受到刺激后,可窜入各种孔道而致病。文献报道,蛔虫可引起渗出

性胸膜炎,少量胸腔积液,或继发性脓胸;钻入气管造成呼吸道阻塞而窒息;经耳咽管钻入中

耳道;钻入小肠憩室引起憩室炎,还有蛔虫使梅克尔憩室(Meckel’sdiverticulum)穿孔而从尿

道排出蛔虫的病例报道;经膀胱直肠瘘进入膀胱、输尿管,或经肾盂结肠瘘进入泌尿系统,

可从尿道排出蛔虫。蛔虫偶可进入血流引起转移性蛔虫病,若经血流至右心达肺动脉,可形

成血栓引起栓塞性肺动脉阻塞,这也是胆道蛔虫病及肝脏蛔虫病的罕见并发症,常经尸解方

可确诊。

蛔虫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权威编辑:快速问医生(医生组)

(一)治疗

本病分为驱虫治疗和并发症的处理,最基本的是驱虫治疗。

1.驱虫治疗目前常选用下列驱虫药物治疗。

(1)阿苯达唑:是广谱、高效、低毒的苯咪唑类抗虫药物之一。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断虫体

对葡萄糖的摄取,导致糖原耗竭与腺苷三磷酸生成减少,使虫体麻痹。驱蛔虫作用较缓慢,

常于用药后2~4天蛔虫才从粪便排出。严重感染者需多次治疗方可治愈。治疗过程中可因

蛔虫躁动而并发胆道蛔虫病。阿苯达唑对成虫、蚴虫及虫卵均有杀灭作用,成人及2岁以上

儿童剂量为400mg(200mg/片),顿服,或l天内分2次服。可于驱虫后10天重复给药1次。

本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0%,多于服药后2~3天出现头昏、失眠、恶心、呕吐、口

干、食欲下降及乏力等,可于48h内自行消失。有癫痫史者慎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2

岁以下幼儿禁用本品。

(2)甲苯达唑:本品为广谱驱虫剂,对蛔虫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与阿苯达唑相似。用法

为200mg,顿服,虫卵阴转率可达80%;或100mg/次,3次/d,连服3天,虫卵阴转率可

达95%以上。不良反应少,仅少数患者出现头昏及轻微胃肠道反应,无须处理可自行消失。

孕妇禁用,2岁以下幼儿不宜服用。

本品与左旋咪唑的复合制剂甲苯达唑/左旋咪唑又称复方甲苯达唑(速效肠虫净)。每片含甲

苯达唑100mg、左旋咪唑25mg。成人2片,顿服,可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3)噻嘧啶(双萘羟酸噻嘧啶):该药为广谱驱线虫药,可抑制神经肌肉传导,引起蛔虫痉挛

性收缩而麻痹,安全排出体外,驱虫作用快。剂量为500mg,儿童剂量(基质)10mg/kg体

重,顿服,虫卵阴转率超过90%。不良反应轻微。

(4)哌嗪(piperazine):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可阻止蛔虫肌肉神经传导。有毒性低、疗效好、

安全范围大等特点。剂量为3g/次,1次/d,连服2天或3天;儿童为80~150mg/(kgd),

分2次服,或晚上顿服,连服2天。服药后排虫率超过90%。严重感染者可连续用药3天

或4天,1周后还可重复治疗。不良反应轻微,少数患者可出现头昏、头晕、恶心、呕吐或

腹泻等,常不必处理而在短期自行消失。过量服用后可有肌无力,或四肢肌肉强直、过敏性

紫癜、血清病及神经精神症状等严重不良反应。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宜使用本品。

(5)左旋咪唑:左旋咪唑可抑制蛔虫肌肉中琥珀脱氢酶活性,导致肌肉能量产生减少,虫体

麻痹而被排出体外。剂量为150~200mg,儿童为2.5mg/kg体重,顿服。服本药后偶可出

现中毒性脑病,故应慎用。

(6)伊维菌素:本品是阿弗米丁链霉菌产生的一种抗生素,属大环内酯结构,可抑制蛔虫神

经肌肉信息传递,导致虫体麻痹因而有驱虫作用。口服吸收好,半衰期为12h,其代谢产物

于2周内从粪便排出。用法为100g/(kgd),连服2天,治愈率近100%。不良反应很少。

近年用哌嗪或吡喹酮等治疗蛔虫的疗效也较好,粪便检查虫卵阴转率超过80%,有报道达

100%。苦楝根皮提取的川楝素和使君子仁也有驱虫作用。

2.并发症的处理

(1)胆道蛔虫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以解痉、止痛、驱虫或纤维内镜取虫为主。解痉

止痛常用阿托品1mg,异丙嗪25~50mg,肌内注射;必要时可用哌替啶50mg,肌内注射。

口服食醋100~200ml也可缓解疼痛。早期及时有效使用驱虫药物,可防止复发,减少严重

并发症。近年有报道用虫体肌肉麻痹驱虫剂,在止痛治疗的同时也可驱虫。也有用阿苯达唑

加维拉帕米治疗,达到迅速止痛与完全杀虫的显著效果。内科治疗24h无效,或病情加重;

胆道蛔虫嵌顿者,需外科手术治疗。也可借助于内镜紧急取虫,效果好,住院时间短。有发

热者可能有继发细菌性感染,应适当加用抗菌药物。

(2)蛔虫性肠梗阻:按照一般肠梗阻治疗原则处理,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解痉止痛、静脉

补液、纠正脱水与代谢性酸中毒。不全性肠梗阻者,腹痛缓解后服豆油或花生油可松懈蛔虫

团,然后再驱虫治疗。如积极内科治疗1~2天无好转,不完全性肠梗阻发展为完全性肠梗

阻者,应立即手术治疗。

(3)其他:并发蛔虫性阑尾炎、肠穿孔、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单发性肝脓肿、出血性坏死性

胰腺炎者,均应尽早手术治疗。

3.其他治疗蛔虫幼虫移行症时以对症治疗为主,用氨茶碱等解除支气管痉挛,可待因等镇

咳。重症(呼吸困难、发绀)者,应予吸氧,并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静脉滴注,疗程3~

5天。合并细菌感染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枸橼酸乙胺嗪(海群生)可使症状较快缓解或消失,

用量为8~10mg/(kgd),分3次服,疗程7~10天。可与抗组胺药物合用。

(二)预后

蛔虫病一般预后良好。有胆道蛔虫病等严重并发症可影响健康。幼儿蛔虫性肠梗阻、蛔虫性

窒息等未能及时诊断与治疗者可危及生命。

蛔虫病的症状有哪些?

权威编辑:快速问医生(医生组)

临床表现

1.幼虫期致病:可出现发热、咳嗽、哮喘、血痰以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临床症象。

2.成虫期致病:a.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以及间歇性脐周疼痛等表现。b.可出现荨

麻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以及结膜炎等症状。c.突发性右上腹绞痛,并向右肩、

背部及下腹部放射。疼痛呈间歇性加剧,伴有恶心、呕吐等。

主要症状

1.蛔幼性肺炎少量蛔虫幼虫在肺部移行时,可无任何症状。如短期内进食含大量感染期蛔

虫卵的蔬菜或其他食品,经7~10天潜伏期后,可出现全身与肺部症状。表现为咳嗽、咳

痰、咯血、发热、畏寒,乏力,伴胸闷、气促等类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重症者可出现

哮喘样发作,表现为胸疼、咽部异物感,吼喘、端坐呼吸,少数可出现痰中带血,鼻出血、

声嘶、腹痛及腹泻等。体检可闻及双肺干湿性?音,偶有局部肺实变征。X线胸片检查可见

双肺门阴影加深及肺纹增多,常于1~2周内消失。痰可查见嗜性粒细胞和夏科-莱登晶体

(Charcot-Leydencrystals),偶可发现幼虫。血嗜酸性粒细胞可明显增高。病程持续7~10

天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急性蛔幼性肺炎、哮喘和嗜酸性细胞增多等,临床上称为肺蛔虫

症,即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2.肠蛔虫病成人肠蛔虫病多无特殊表现,也可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头昏、工作能力下

降等。肠内大量蛔虫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如多食或厌食、偏食,甚至异食癖等。

儿童患者常有食欲减退与恶心;多有突然发生的脐周一过性隐痛或绞痛,常不定时反复发作,

不伴腹肌紧张与压痛。少数儿童患者可出现类似消化性溃疡症状,但驱虫治疗后症状即消失。

婴幼儿患者多有消化不良表现。少数患儿可因高热或其他原因而呕吐出蛔虫,或自肛门排出

蛔虫。严重感染的小儿可引起营养不良、发育迟钝、智能低下、皮肤瘙痒、磨牙或惊厥等表

现。极个别患者可出现神经性呕吐,顽固性皮疹,视力障碍,听力减退,肌肉麻痹,皮肤血

管神经性水肿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胃及十二指肠蛔虫病可有反复发作的腹部饱胀、嗳气、上腹隐痛或剧痛,常有食欲缺乏、反

酸、恶心,也可出现呕吐等。常有呕吐蛔虫史,偶尔有呕血及黑便。

肠蛔虫病的体征较少,腹痛时脐周可有较轻而不恒定的深压痛。腹壁脂肪较薄的儿童患者可

见肠蠕动波,深压可扪及条索样肠型。严重感染的患儿,体型瘦小,腹部膨隆。

3.过敏反应蛔虫的变应原可引起宿主皮肤、结膜、肠黏膜的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腹

胀痛及结膜炎等。文献报道,蛔虫感染是儿童对植物花粉等过敏而发生哮喘的诱因。

诊断

1.临床诊断依据

(1)成虫寄生者,根据近期排虫或呕虫史即可诊断。

(2)儿童反复出现腹部或脐周一过性隐痛,或伴偏食、夜间磨牙、腹部膨隆等均可提示蛔虫

感染。如有合并症,则应根据相应的症状、体征和有关检查结果酌情判断;如出现胆绞痛、

胆管炎、胰腺炎时应考虑肠蛔虫病并发症的可能性;儿童患者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大

便与排气,扪及腹部条索状肿块时应注意蛔虫性肠梗阻的可能性。

(3)农村收获季节,出现集体人群突发性发热、咳嗽、哮喘而排除其他原因后,可结合病史、

体征,考虑急性蛔虫幼虫所致肺炎的可能性。

(4)如肠内仅有雄虫寄生而粪中虫卵阴性时(占感染者3%~5%),可用驱虫药物行诊断性治

疗。

2.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粪便涂片查虫卵是最简单、快速、可靠的肠蛔虫病确诊依据。酌情选

择下列检查有助于诊断,如胃肠吞钡检查可显示蛔虫的形态与数量;腹部X线平片对诊断蛔

虫性肠梗阻或肠穿孔性腹膜炎有重要价值;十二指肠引流液查见虫卵是胆道蛔虫病的直接证

据等。

蛔虫病如何鉴别诊断?

权威编辑:快速问医生(医生组)

蛔虫病鉴别:

1.胆道蛔虫症需与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胰腺炎相鉴别。

2.蛔虫性肠梗阻时须与肠套叠等急腹症相鉴别。

自患者粪便中检查出虫卵,即可确诊。对粪便中查不到虫卵,而临床表现疑似蛔虫病者,可用驱虫治疗性

诊断,根据患者排出虫体的形态进行鉴别。疑为肺蛔症或蛔虫幼虫引起的过敏性肺炎的患者,可检查痰中

蛔蚴确诊。

蛔虫病如何预防?

权威编辑:快速问医生(医生组)

【预防】

1.控制传染源驱除人体肠道内的蛔虫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应积极发现、治疗肠蛔虫

病患者,对易感者定期查治。尤其是幼儿园、小学及农村居民等,抽样调查发现感染者超过

半数时可进行普治。在感染高峰后2~3个月(如冬季或秋季),可采集体服用驱虫药物。驱

出的虫和粪便应及时处理,避免其污染环境。

2.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食不清洁的瓜果;勤

剪指甲;不随地大便等。对餐馆及饮食店等,应定期进行卫生标准化检查,禁止生水制作饮

料等。

3.加强粪便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不用生粪便施肥,不放牧猪等。

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在使用水粪做

肥料的地区,可采用五格三池贮粪法,使粪便中虫卵大部分沉降在池底。由于粪水中游离氨

的作用和厌氧发酵,虫卵可被杀灭,同时也会增加肥效。利用沼气池发酵,既可解决农户照

明、煮饭;又有利粪便无害化处理。可半年左右清除一次粪渣。此时,绝大部分虫卵已失去

感染能力。在用于粪做肥料的地区,可采用泥封堆肥法,三天后,粪堆内温度可上升至52℃

或更高,可以杀死蛔虫卵。

蛔虫病的饮食

权威编辑:快速问医生(医生组)

瓜仁丸:黑生丝瓜子适量,将子去皮取仁,空腹温水送服。每次50粒,每日食1次。

菜椒散:胡萝卜籽5克,川椒末5克,将胡萝卜籽微炒香,研末,与川椒末拌匀,空腹服

下,每日2次。

桃叶汁饮:鲜桃叶60片,把新鲜桃树叶洗净打烂,开水冲泡,连渣服下。

胡椒绿豆散:胡椒、绿豆各4大粒,上二味同研成细末,酒调服。

本文发布于:2023-03-18 05:33: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66437902701c3f5e59ba990a124a17e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蛔虫病的症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蛔虫病的症状.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