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第1页,总16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某校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一)语言积累(12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________,________。
(2)树叶子却绿得发亮,________。
(3)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4)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
(5)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
(6)________,应傍战场开。
(7)思乡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乡愁是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中的“不知何处吹芦
管,________”,是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中的“乡书何处达?________”;是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小令中的“夕阳西下,________”。
(8)《<论语>》中强调学习和思考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表达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古田会议会址的建筑面积大约826平方米左右。
B.霍金不仅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是一个令人折服。
C.不仅我们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高潮,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春天,江南的雨充满了诗情画意,有着“烟笼寒水月笼沙”的【甲】(A.迷蒙
B.迷茫),和“似泣非泣含露目”的婉约,引人无限xi思。夏季一来,就到了他肆意
展现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的时候。他像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浑身充满了蓬勃新生的
力量,很是有些野蛮。炎热的午后,______.有股奇怪又特别的味道,氤氲又迷离,
眼前只见白茫茫一片,顿时整个世界沉浸在【乙】(A.不着边际B.漫无边际)的
大雨中。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无限xi思________②肆________意
(2)为甲乙三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序号填入横线。
【甲】________【乙】________
(3)以下是文中划线部分的内容,正确的排列顺序应是()
①几滴小雨象征性预告后
试卷第2页,总16页
②万里晴空倏尔乌云密布
③斗大的雨点便不客气地劈头盖脸的倾倒下来
④晒了一天的灼热的马路顿时腾起一股白色的热气
⑤隐隐几声雷鸣
A.①②③⑤④B.②①③⑤④C.②⑤①③④D.②⑤①④③
二、阅读(70分)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各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观”,本诗的感情基调是慷慨激昂。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展现了诗人怎
样的情怀?请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
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
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
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宾客诣①
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
②
,
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
③
,饭落釜
④
中。太丘问:“炊何不馏
⑤
?”元方、季方长跪曰: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⑥
。”太丘曰:“尔颇有所识
⑦
不?”对曰:
“仿佛志⑧
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
⑨
,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
⑩
糜自可,
何必饭也?”。
注释:①诣:拜访。②进火:烧火。③著箅:放置蒸食物用的竹屉。④釜:锅。
⑤馏:把米放在水里煮开,再滤出蒸熟。⑥糜:比较稠的粥。⑦识:记住。⑧志:记、
记住。⑨易夺:补充。⑩但:只,只要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期日中:__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③俱委而窃听:________
④尔颇有所识不:________
试卷第3页,总16页
(2)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B.友人/惭,下车/引之
C.太丘/使/元方、季方/炊D.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4)回答问题
①【乙】文讲述了“蒸饭成粥”这一成语故事。陈元方、陈季方为何将饭煮成了粥呢?
请用原文的语句准确地回答出原因。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读完这两则故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陈元方?请结合具体的内容简要分析陈元方
这个人物的特点。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
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
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
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
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
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
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
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
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
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
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
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
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
儿……”
试卷第4页,总16页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
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关于文章题目的理解,以下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B.秋天北海的菊花泼泼洒洒,充满生命力,是“我”遭遇不幸、黯淡心情的写照;秋天
树叶飘零,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C.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秋天引发了“我”的怀念之情,“我”怀念母亲,怀念母亲对“我”
的爱。
D.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是生命积淀成熟的季节。“我”是在秋天懂得了母爱,同时
收获了生存的勇气,懂得了人生也要活出各种色彩。
(2)品味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
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②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3)“好好儿活”这句朴素的话语,会引发人深刻的思考。请联系实际谈谈,今天的我
们应该怎样“好好儿活”呢?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寒夜里的那束灯光
王桂秀
①于小菲走进教室,发现今天的课堂出奇的安静。她放下课本,转身去黑板写这节课
的课题,却见黑板上密密麻麻画满了图案: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鱼儿。
②“小飞鱼!”不知谁低低地喊了一句,整个教室就像听到口令似的,响起潮水般的哄
笑声。面对这阵阵潮声,于小菲这条小鱼却像被搁浅在沙滩上,呼呼地喘着粗气。
③于小菲是开学初新来的实习老师,高挑,白净,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于小菲打
扮入时,性格却温柔得有些绵软,那些调皮的男生早就练就了火眼金睛,几堂课下来,
就把年轻的于老师揣摩得透透的。他们就喜欢在课堂上制造出一些小意外,看到年轻
的于老师小脸通红,窘迫得长长的睫毛扑闪闪无处安放的样子,就莫名地高兴。
④“小飞鱼”这个绰号无伤大雅,于小菲也早就听同事说了,但她没想到他们竟公然在
课堂上大剌剌“展示”。年轻的于小菲很生气,拿着粉笔的手有些抖,她才刚刚走上讲
台没几天,还没有从学生身份真正过渡到教师这一角色。此刻,面对一片哄笑声,她
不想在学生们面前暴露自己的软弱,可她又拿不出老教师的力度给予他们痛击。于小
菲咬住嘴唇,扭头看向窗外,竭力让委屈的眼泪转回眼眶。
⑤孩子们的笑声戛然而止,班长小心翼翼地走上讲台,轻轻地擦起了黑板。于小菲轻
声说了句“谢谢”,她没有追究黑板上是谁的“杰作”。这堂课上得很安静,除了于小菲的
讲课声,就是孩子们刷刷记笔记的声音。午后的阳光斜斜地投进窗口,于小菲感觉自
试卷第5页,总16页
己此时还真像一尾小鱼,一尾急于游出去的小鱼。
⑥早春的天很短,日子似乎还没真正从寒冬里挣脱,放学后不久,天色就迅速暗了下
来。风依然很凉,暮色四合的村庄静静的,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于小菲独自行走在
回家的路上,年久失修的路坑坑洼洼,她只好放慢单车的速度,在夜色中摸索前行。
突然后面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几束灯光胡乱闪过,笑闹声中传来“小飞鱼”的轻呼。
⑦“又是这群孩子。”于小菲心中一紧,不由加快了车速。这时,几束灯光整齐地投到
她前行的路上,她快,光束跟着快,她慢,光束也跟着慢。于小菲不动声色,循着灯
光暗暗加速。还好前方路口她就要转弯了,要拐进一条更僻静的小路,她下意识地握
紧车把,极力睁大眼睛辨识前方的路。
⑧于小菲蹬车的脚突然顿住了,她分明感受到那几束灯光停驻在路口,齐刷刷地照向
小路的尽头。桔黄色的光线铺就一条温暖的路,穿透夜的黑暗,驱散夜的寒冷。于小
菲鼻子发酸,心里软软的,她没有回头,就在这片暖意中稳稳前行。
⑨第二天,于小菲走进教室,郑重地自我介绍,就像第一次见到同学们一样:“亲爱
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于小菲,”她停顿了一下,脸色有些红,激动地说,“我想做
一条小飞鱼。”孩子们惊奇地看着她,眼里满是惶惑。“我想做一条会飞的鱼!”于小菲
兴奋得眼睛亮晶晶的,她大声说:“我要带着你们一起飞!”教室里沉默了片刻,不知
谁鼓起了掌正楷字体 ,紧接着掌声越来越热烈,又夹杂着“小飞鱼万岁”的欢呼声……
⑩于小菲真正像融入水中的鱼儿一样了,她知道,那晚的灯光才是真正让她飞起来的
翅膀。此时,她的双翼满载着孩子们的爱和追随,在暖暖的灯光中,稳稳飞翔。
(选自《精短小说》)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塑造了一群调皮捣蛋的学生形象,意在引发人们对教育现状的反思。
B.于小菲怕学生报复,所以没有在课上追究是梦多是怎么回事 谁在黑板上画鱼。
C.在经历了夜路惊魂后,于小菲郑重地重做自我介绍,目的是给孩子们一个严厉的警
告。
D.标题“寒夜里的那束灯光”一语双关,点明主旨,耐人寻味。
(2)通读全文,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及于小菲的心理变化过程。
情节心理
课堂上公然被叫“小飞鱼”
①
②
感动、温暖
重新介绍自己是“小飞鱼”
③
(3)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小飞鱼!’不知谁低低地喊了一句,整个教室就像听到口令似的,响起潮水般的哄
笑声。”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此句。
②“风依然很凉,暮色四合的村庄静静的,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此句环境描写有什
么作用?
(4)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试卷第6页,总16页
(5)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对1950~2000年出生人群的抽样调查表明,当今,旅游已成为百姓常态化的生活
方式。
材料一:中国民众出境游人数统计
年份
类别
2014年2015年2016年
城镇居民7900万人次9210万人次9600万人次
农村居民1250万人次2520万人次3700万人次
材料二:中国民众出境游群体调查
材料三:中国民众出境游类型调查
(1)从材料一“中国民众出境游人数统计”的数据中,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2)请选出对材料二理解正确的一项()
A.崇尚简单随性游的90后,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民众出境游最主要的群体。
B.不同年龄段的人青睐的出境游方式不尽相同,在出境游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也不同。
C.务实的60后更喜欢在出境游的过程中,与家人一起休闲体验、减压放松。
D.70、80后的工作压力最小,他们比较有条件走出国门看世界。
(3)材料三中,三幅图代表了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三种主要类型。请结合材料二、三,
预测在接下来的五年中,这三种类型哪一种会成为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主要趋势,并简
述你的理由。
名著阅读
试卷第7页,总16页
(1)根据文字的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①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________
②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
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________
③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
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________
④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
诉各人的父母。________
(2)《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
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三、写作(60分)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很多遇见。一只可爱的萌宠,带给我们生命的新鲜与快乐,一朵长在角落
的小花,让我们知道生命的坚守;一本有意义的书籍,让我们邂逅一个有趣的灵越,
获得生命的启示;一个温暖的人,让我们感知人间小暖和生活的美好……于是,我们
常常情不自禁地感叹说:认识你,真好!
请以“认识你,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卷面书写整洁;
④不得照抄题目中的文字材料。
试卷第8页,总16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某校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一)语言积累(12分)
1.
【答案】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杨花落尽子规啼
影入平羌江水流
落花时节又逢君
遥怜故园菊
一夜征人尽望乡,归雁洛阳边,断肠人在天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考点】
名篇名句默写
【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
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
填充。
【解答】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注意“蟋蟀”的书写)
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杨花落尽子规啼
影入平羌江水流(注意“羌”的书写)
落花时节又逢君
遥怜故园菊
一夜征人尽望乡;归雁洛阳边;断肠人在天涯(注意“涯”的书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意“罔”的书写)
2.
【答案】
D
【考点】
病句修改
【解析】
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
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
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解答】
A.有误,语义重复,去掉“大约”或“左右”;
B.有误,缺少宾语中心语,句末加“生活强者”;
C.有误,语序不当,改为“我们不仅”;
D.正确。
试卷第9页,总16页
3.
【答案】
遐,s
A,B
C
【考点】
综合读写
【解析】
(1)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掌握。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段的内容,“xi思”
写作“遐思”,“肆意”的“肆”读作“s”。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正确运用词语,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明确词语的意思。甲
处“迷蒙”形容烟雾迷漫,景物模糊;而“迷茫”形容生活或者工作不知道该如何进展。
结合上下文,可知“迷蒙”符合语境。乙处“不着边际”形容言论空泛,不切实际,离题
太远;“漫无边际”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的状态或情形。而大雨应是“漫无边
际”。
(3)本题考查句子顺序的排列。本题的排列,要按照下雨时的先后顺序排列。首先应
是②乌云的出现,然后是雷声⑤,接着小雨落下①,大雨落下③,最后才会出现
④.所以顺序为②⑤①③④。
【解答】
①遐②s
AB
C
二、阅读(70分)
【答案】
C
(1)C;(2)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本句借助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手法,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
【参考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眺望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考点】
现代诗歌阅读
【解析】
这首四言绝句是诗人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所勾勒
出的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
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观沧海》是建安时
代以景托志的名篇,也是古典四字绝言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解答】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
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试卷第10页,总16页
ABD.正确;
C.有误,诗中营造了苍凉悲壮的意境。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
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
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
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
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这种“笼盖吞
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
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
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答案:(1)C;(2)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本句借助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
的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
【参考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眺望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答案】
约定,回头看,放下、丢下、停止,同“否”
A
①和别人约好了一起走,却丢下他人自己先离开了封面画册 ;②像这样只要喝粥就行了,为什
么一定要做饭呢?
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解析】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
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
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
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
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
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
家门。
【乙】有客人拜访陈太丘,并在陈太丘(陈寔)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
(陈谌)兄弟二人做饭。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
做饭时忘了放萆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
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萆子,饭都成了粥了。”太丘说:
“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回答道:“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
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既然这样,只要喝粥
就行了,何必做饭呢?”
【解答】
试卷第11页,总16页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
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约定的时间在正午。期:约定。
②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
③句意:都停下来偷听。委:放下,丢下,停止。
④句意: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不:同“否”。
本题考查学梦见捡鸡蛋 生的断句能力。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
子割裂开。句意为: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故句子断为:陈太
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
“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
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期,约定。委,放弃、丢下。去,离开。句意:和别人约好了一起走,却
丢下他人自己先离开了。
②重点词:如,像。此,这样。但,只。糜,喝粥。何,为什么。饭,做饭。句意:
像这样只要喝粥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做饭呢?
①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根据乙文中的“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
著箄,饭今成糜“可作答。
②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从【甲】“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
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以知道,陈元方面对友人对父亲的怒斥,义正言辞地批评
了友人,因此可以看出他的明礼守信。根据【乙】“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
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可知陈元方偷听父亲和朋友的谈话就能记住相关内容,因
此可以看出他聪明好学,从小就能抓住任何学习的机会。
答案:(1)①约定;②回头看;③放下,丢下,停止;④同“否”;(2)A;(3)①
和别人约好了一起走,却丢下他人自己先离开了;②像这样只要喝粥就行了,为什么
一定要做饭呢?(4)①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②【甲】中的
陈元方面对友人对父亲的怒斥,义正言辞地批评了友人,可以看出他明礼守信;【乙】
中的陈元方偷听父亲和朋友的谈话就能记住相关内容,可以看出他非常聪明好学。
【答案】
B
(2)①“突然”“猛地”表现了“我”双腿瘫痪后,心情郁闷、对生活失去信心的状态。
②“悄悄地”表现了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偷偷地”表现了母亲担忧着儿子,怕他有什
么过激行为伤害了自己。
(3)示例:要乐观对待自己的生活;遇到挫折,不害怕,不畏惧,勇敢面对;要爱惜
自己的身体,精彩地生活。
【考点】
散文阅读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赏析文章语言
记叙文阅读开放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试卷第12页,总16页
【解答】
(1)B项,理解有误。“秋天北海的菊花泼泼洒洒,充满生命力”是“我”重新有了对生
活的希望的表现;“秋天树叶飘零”是“我”遭遇不幸、黯淡心情的写照。
(2)①句,要联系人物的遭遇、心情来理解。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我”“突然”“猛地”做出破坏性的动作,正是“我”心情郁闷、对生活失去信心的表现。②
句,当“我”脾气暴怒、砸碎玻璃、猛摔东西时,母亲并没有马上劝说、安慰、制止
“我”,而是“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由“悄悄”一词
可以看出,母亲深深地理解儿子的痛苦需要发泄,她用宽厚的母爱容忍着儿子的暴怒。
同时,她又担忧着儿子,怕他有什么过激行为伤害了自已,所以还要“偷偷地听着我的
动静”。
(3)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本文通过“我”瘫
痪后母亲所做的一系列小事,表现母亲对“我”无私的关爱与期望,在母亲伟大精神感
召下,“我”和妹妹坚强地面对生活苦难,好好地活下去。作者希望孩子们无论受到什
么样的打击都要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珍爱生命,找到自己的幸福。可据此联系自己
的生活、学习实际,从坚强面对生活、勇敢面对挫折等角度进行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D
(2)①生气、委屈,②夜归路上被轻呼“小飞鱼”,③激动、兴奋
(3)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哄笑声比作潮水,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哄笑声之大,表
现学生活泼、淘气的特征。
②环境描写,渲染了村庄夜晚的冷清、僻静,为下文孩子们给老师照明埋下伏笔。
(4)插叙。补充交代于小菲实习老师的身份以及温柔易受欺负的性格,为下文于小菲
和学生关系的变化作铺垫。
(5)孩子们的温暖和爱,让于小菲更坚定了成为好老师,带领孩子快乐成长的梦想。
它照应了文章题目,揭示了中心,升华了主题。
【考点】
环境描写方法及作用
记叙文中间段的作用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修辞手法及作用
理解记叙文中句子含意或作用
分析文章中人物情感
梳理故事情节
小说阅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A项,由文章中的学生为于小菲照路的情节,可以看出这是一群懂事、爱老师的
学生,也并非“意在引发人们对教育现状的反思”。
B项,“她不想在学生们面前暴露自己的软弱,可她又拿不出老教师的力度给予他们痛
击”,所以没有在课上追究是谁在黑板上画鱼。
C项,在经历了夜路惊魂后,于小菲发现学生是关爱自己的,上课的取笑只是想走近
老师,所以她深受感动,再次自我介绍,目的是告诉大家她愿意和大家做朋友,真正
试卷第13页,总16页
和大家融为一体。
故选D。
(2)解答此题,应首先按题干中所给出的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结合人物语言、动
作描写等语句,分析或找出表现人物情感变化的词语即可,注意尽量用原句原词回答。
根据第④段中“年轻的于小菲很生气”“于小菲咬住嘴唇,扭头看向窗外,竭力让委屈的
眼泪转回眼眶”可知,对于学生们课堂上公然叫自己“小飞鱼”,于小菲感到生气、委屈;
根据第⑧段中“于小菲鼻子发酸,心里软软的”可知,对于夜归路上学生们轻呼“小飞鱼”
并为她照亮前行的路,她很是感动;根据第⑨段中“她停顿了一下,脸色有些红,激动
地说”“于小菲兴奋得眼睛亮晶晶的”可知,于小菲重新介绍成长励志的句子 自己是“小飞鱼”时是激动、
兴奋的。
(3)①结合句子内容判断所用的修辞手法,再分析作用、情感即可。这句话将哄笑比
作潮水,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表现出学生的哄笑声很大,同时也表现了学生的活泼与
淘气。
②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环境描写的一般作用,然后结合语境来分析。阅读所给的句子,
作者对当时于小菲所处的环境进行了具体的描写,表现了村庄夜晚的冷清,以及于小
菲所处地方的僻静。也正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所以才会有下文孩子们的照明情节,
所以这句话还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4)解答此题,可从记叙的顺序来着手,文章第③段属于插叙,补充交代了于小菲当
时的身份与性格;正是因为她一是实习老师,二是性格温柔,所以才会出现今天课堂
上嘲弄她的事,所以既解开了前文的谜,又为下文的内容作了适当的铺垫。
(5)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可以看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孩子们的关爱与信任,让于
小菲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她决心与学生们融为一体,带着他们一起努力学习,向着各
自的理想与目标奋进。在文末揭示中心,升华主题,同时起到篇末点题的作用。
【答案】
农村居民出境游的人数远低于城镇居民,但从总体上看,两类人群的每年出境游数量
都在稳步增长。
B
示例1:我认为“生活体验慢慢慢”这一类型,将是接下来的五年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主要
趋势。因为,从材料二出境游群体比例看,70、80后是当前出境游的主要群体,未来
五年中,这一群体年富力强并将会有更强的经济实力,他们以休闲放松为主要目的,
体验式旅游可以使他们轻松领略异域风景,更好地感受境外国家的风土人情。
示例2:我认为“购物为主买买买”这一类型,将是接下来的五年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主要
趋势。因为,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经济实力较强的是60后,未来五年,这一群体多
数已到退休年龄,他们更有时间出境旅游,而境外国家物美价廉的特色商品对他们极
具吸引力。
示例3:我认为“观光看景走走走”这一类型,将是接下来的五年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主要
趋势。因为,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简单随性的90后已将旅游作为精神层面的追求,
未来的五年中,年轻的90后将逐渐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观光看景走走走”的境外游
可以满足他们个性化的精神追求。
【考点】
材料探究
【解析】
本题共给出三则材料。材料一,是中国民众出境游人数统计表;材料二,是中国民众
出境游群体调查统计图;材料三,以图示的形式表现中国民众出境的不同类型。
【解答】
试卷第14页,总16页
本题考查表格的理解与信息概括能力。解答此题抓住表格的名称去分析其中的数据,
然后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数据所反映的问题。这是“中国民众出境游人数统计”,从表中
数据可见2014年到2016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出境游人数都在增长,但是相比
较而言,城镇居民出境游的人数远高于农村居民。将这两点信息用一句话表述出来即
可。
本题考查图表信息的理解与判断。
A.有误,从材料二的图表1数据可见,成为当前中国民众出境游最主要的群体是70、
80后;
B.正确;C.有误,从材料二的图表2中,可以看出60后更倾向于旅游购物;
D.有误,图表中没有信息表明70、80后工作压力最小;
故选:B。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首先了解出境游的三种主要类型,然后结
合材料二中的图2找到三种类型对应的人群,结合图1给出的数据来预测即可。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材料分析,给出充足的理由。
答案:(1)农村居民出境游的人数远低于城镇居民,但从总体上看,两类人群的每年
出境游数量都在稳步增长。(2)B(3)示例1:我认为“生活体验慢慢慢”这一类型,
将是接下来的五年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主要趋势。因为,从材料二出境游群体比例看,
70、80后是当前出境游的主要群体,未来五年中,这一群体年富力强并将会有更强的
经济实力,他们以休闲放松为主要目的,体验式旅游可以使他们轻松领略异域风景,
更好地感受境外国家的风土人情。
示例2:我认为“购物为主买买买”这一类型,将是接下来的五年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主要
趋势。因为,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经济实力较强的是60后,未来五年,这一群体多
数已到退休年龄,他们更有时间出境旅游,而境外国家物美价廉的特色商品对他们极
具吸引力。
示例3:我认为“观光看景走走走”这一类型,将是接下来的五年中国民众出境游的主要
趋势。因为,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简单随性的90后已将旅游作为精神层面的追求,
未来的五年中,年轻的90后将逐渐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观光看景走走走”的境外游
可以满足他们个性化的精神追求。
【答案】
范爱农,藤野先生,阿长,衍太太
懊恼并自责于没有让父亲安静地离去。
【考点】
名著综合
【解析】
本题考查名著《朝花夕拾》的阅读与积累。《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
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
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
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
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
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
之情。
【解答】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识记。根据阅读的记忆,可以很快判断出具体的人物,①句是
《范爱农》一文中对范爱农的外貌描写;②句是《藤野先生》一文中对藤野先生的外
貌描写;③是《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对阿长的外貌描写;④句是《琐记》中对
衍太太的介绍。
试卷第15页,总16页
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内容的识记。《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
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
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在文章的结尾处,描述了父亲即将临世时的表现,
在衍太太的要求与催促下,“我”一直大声地呼喊着父亲,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
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苦痛”。“我”让父亲临死前走得很不平静,所以
多年后一直觉得不安,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愧疚之情。
三、写作(60分)
【答案】
【范文】
认识你,真好!
认识你,真好!当你看到这个标题时,你会想到什么呢?你也许会想,这肯定是写人
的。而我却要大声地告诉你,你错了,错得可谓是“非常离谱”了。因为这和人是八竿
子也打不到的啊。看到这儿,你也许会说:“咦,这不是写人的,那是写什么的?”别
急,听我慢慢道来吧。
我写的其实是一本书。因为我喜欢读书,所以在我小的时侯,爸爸就帮我买来了一些
易懂好学的书。这些书是我小学时最好的玩伴。到了中学,我渐渐不再满足于爸爸给
我买的书了,于是就自己去挑,去买。但是外面的世界太复杂了,书的种类也非常繁
多,看得我眼花缭乱。没过多久,我便沉迷于影视和网络文化,以及各种流行读物里
而无法自拔了。
尽管如此,我还乐此不彼,成绩像滑轮车一样急速下降,可我还不管不顾,依就如此。
直到有一天,爸爸无意间发现了我藏在课本中的流行读物,他的脸一下子就气紫了。
他的嘴微张,似乎想说些什么,但什么都没说出来。我以为爸爸要打我,可他也没有,
他只是转过身,默默地走了。看看爸爸那日渐佝偻的身躯,我落下了忏悔的泪。我在
心里发誓:我再也不看这些不利于学习的书了。但这只管几天,我的心又痒痒了,还
想翻那些书看。正当我想拿书时,爸爸回来了,吓得我立即摸过了课本。
爸爸若无其事地走到我身旁,把一本书往我书桌上一放,转身就走了。等爸爸走后,
我瞥了一下那书,是《影响世界发展的十位科学家》。我想,切,拿这种小儿科的读
物来给我看,我才不看呢!尽管嘴里这么嘀咕着,但我始终禁不住诱惑,便随手翻了
几页。不翻则好,一翻我就入了迷。这里面介绍了中外非常着名的十位科学家,有阿
基米德,有李时珍…….我被他们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精神震憾了。在那个时代,
他们能做出那怎么画太阳 么伟大的壮举,而在今天,我为什么要沉迷于那些没用的书中而不好好
学习呢?我醒悟了,我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祖国。
我谢谢你,《影响世界发展的十位科学家》,是你让我醒悟,是你让我奋发,是你让
我重新有了崭新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请允许我在这里,大声地对你说一句:“认识你,
真好!”
【考点】
全命题作文
【解析】
本篇作文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生活中,我们会认识很多的人或物,这个“你”可以是:
一个人、一只狗、一本书、大自然、一棵树等,“真好”,表示认识你的惊喜与感叹。
因为从“你”身上学到了很多,或是有很多的感悟。如认识了海伦•凯勒,我们从她身上
学习到了坚强;认识大自然,让我们学到了珍惜与拥有等。文体选择上偏向于记叙文
或是抒情类文体,行文时一定要突出强调“真好”这一情感特征。
【解答】
【范文】
认识你,真好!
认识你,真好!当你看到这个标题时,你会想到什么呢?你也许会想,这肯定是写人
试卷第16页,总16页
的。而我却要大声地告诉你,你错了,错得可谓是“非常离谱”了。因为这和人是八竿
子也打不到的啊。看到这儿,你也许会说:“咦,这不是写人的,那是写什么的?”别
急,听我慢慢道来吧。
我写的其实是一本书。因为我喜欢读书,所以在我小的时侯,爸爸就帮我买来了一些
易懂好学的书。这些书是我小学时最好的玩伴。到了中学,我渐渐不再满足于爸爸给
我买的书了,于是就自己去挑,去买。但是外面的世界太复杂了,书的种类也非常繁
多,看得我眼花缭乱。没过多久,我便沉迷于影视和网络文化,以及各种流行读物里
而无法自拔了。
尽管如此,我还乐此不彼,成绩像滑轮车一样急速下降,可我还不管不顾,依就如此。
直到有一天,爸爸无意间发现了我藏在课本中的流行读物,他的脸一下子就气紫了。
他的嘴微张,似乎想说些什么,但什么都没说出来。我以为爸爸要打我,可他也没有,
他只是转过身,默默地走了。看看爸爸那日渐佝偻的身躯,我落下了忏悔的泪。我在
心里发誓:我再也不看这些不利于学习的书了。但这只管几天,我的心又痒痒了,还
想翻那些书看。正当我想拿书时,爸爸回来了,吓得我立即摸过了课本。
爸爸若无其事地走到我身旁,把一本书往我书桌上一放,转身就走了。等爸爸走后,
我瞥了一下那书,是《影响世界发展的十位科学家》。我想,切,拿这种小儿科的读
物来给我看,我才不看呢!尽管嘴里这么嘀咕着,但我始终禁不住诱惑,便随手翻了
几页。不翻则好,一翻我就入了迷。这里面介绍了中外非常着名的十位科学家,有阿
基米德,有李时珍…….我被他们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精神震憾了。在那个时代,
他们能做出那么伟大的壮举,而在今天,我为什么要沉迷于那些没用的书中而不好好
学习呢?我醒悟了,我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回报祖国。
我谢谢你,《影响世界发展的十位科学家》,是你让我醒悟,是你让我奋发,是你让
我重新有了崭新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请允许我在这里,大声地对你说一句:“认识你,
真好!”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19:55: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65194268eaa78021be04db18277787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飞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飞鱼.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