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蝴蝶发饰

更新时间:2023-03-15 14:11:46 阅读: 评论:0

公司文案-无法删除文件夹

蝴蝶发饰
2023年3月15日发(作者:机读档案)

唐代流行发饰介绍大全

双环垂髻

此发髻是将头发分为两部份,在头的两侧各盘成上卷下垂环。在盛唐时最为流行,一

般未婚女子或宫女、侍婢、童仆多梳此发髻。看得出来,范爷在剧中的造型十分符合唐代

秀女该有的特点。搭配鎏金银钗,唐代开始流行使用金银打造首饰,武媚娘传奇中武如意

所戴的是金钗雕花朵形,被称为钗朵。每一对钗朵都是一式两件,结构相同而图形相反,

可以左右对称插戴,这种金银钗以镂花图案最为多见。

双环望仙髻

此发髻是将头发分为两股,用黑毛线或黑带束缚成环,高耸于头顶。因为有追求之感,

瞻望之状,故称为双环望仙髻,流行于盛唐时期。搭配髻饰花和鬓唇,武才人所戴的是髻

饰花和钗朵,髻饰花是采用金和翠鸟的羽毛制成翠勹盍叶,唐代点翠较少,主要以金色为

主,别在髻上,在清代多见于点翠头饰,被广泛使用。而插在头发边上,一串垂到鬓边的

珠饰则是叫做鬓唇,摇曳的珠串衬得武才人娇美动人,惹人怜爱。

盘桓髻

是指先将头发收拢于顶,然后向上盘桓而成,再把长发绕在头顶,顶部为平形。髻前

插上对梳,髻上装饰金钗与步摇,显得武昭仪端庄大气干练持重。第二套造型的发型是双

环望仙髻或是惊鹄髻。搭配梳篦,盛唐开始流行,在发髻上插几把梳篦,比较讲究的梳子

用的是金、银、犀、玉、牙等材料制成,露出半月形梳背,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发饰

还有步摇、簪、翠翘等。步摇属于簪的一类,一般形式多为凤凰、蝴蝶等,或缀有流苏或

是珠串,女子走路时,金饰会随着摆动,栩栩如生,故名取其行步则动摇,唐朝非常流行。

高髻

指的是把头发高耸矗立于头顶上,便于佩戴龙冠等饰物。武则天晚年就是梳高髻,头

戴珍珠宝石镌刻头冠,头戴金龙鎏金钗,宝石的颜色也不似年轻时的流光璀璨,反而更显

沉稳庄重。剧照中的武则天鹤发苍颜而威严不改,目光沧桑而悲戚,历史上唯一女帝波澜

壮阔的一生写满在这张饱经风霜的脸上

唐代的女人真幸福,一个头发就有那么多种花样,更不要说头发上的饰品了,更是五

花八门,现代女人相比就要朴素多了,大多数女人出门都是一沉不变的发型,发饰也没有

那么华丽美艳了。

隋唐以前,中国社会崇尚门阀。原因是魏晋以后,国家推行门阀制度,朝廷注重在豪

门世族中选用官员,豪门世族士族与皇族一起执掌政权,拥有极高地位与声望。南北朝时

期,南北王朝虽然频繁更迭,但门阀士族仍有市场,依然是社会主导力量。

且不说为华夏文化嫡传的南朝,就是胡人统治的北朝,也汲取了门阀观念,重用汉人

士族。北魏孝文帝更是仰慕华夏文化,积极推进大规模的汉化运动,让鲜卑人说汉语、写

汉字,并将鲜卑贵族包括皇族改为汉姓元、长孙、宇文、于、陆等。历经北魏、东魏、西

魏、北齐、北周等胡人或胡化汉人政权,汉人士族仍有几大“常春藤”,到了隋唐统一中

国之后,这些“常春藤”士族依然倍受尊崇。

据《资治通鉴·唐纪十一》记载,贞观十二年春,吏部尚书高士廉、黄门侍郎韦挺、

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奉命编撰《氏族志》。高士廉等人本着求真务实的

态度,积极开展工作,“遍责天下谱谍,质诸史籍,考其真假,辨其昭穆,第其甲乙,褒

进忠贤,贬退奸逆,分为九等。”最后进行排序,以出身博陵的黄门侍郎崔民干门第为天

下第一,“崔、卢、李、郑、王”五大氏族名列前茅。唐太宗看了初稿,颇为困惑、恼怒,

冲高士廉等人发脾气:“崔氏早已衰微,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

上崔氏吗?”“吾实不解山东四姓为何自矜,而人间又为何重之?!”为了维护皇室荣耀,

唐太宗利用政治权力干预,下令重新排序,“以皇族为首,外戚长孙次之,降崔民干为第

三。”

的确,在当时士人心目中,“崔、卢、郑、王”四大名门颇为高贵,甚至超越皇族。

诸如房玄龄、魏征、李勣等宰臣,在为子弟选择配偶时,都优先考虑向上述四大名门求婚。

与名门淑女结为连理,比娶公主做驸马更为荣耀。故而,那时民间流行“崔家丑女不愁嫁,

皇家公主嫁却愁”之说。

现在看来,高士廉等人当初未将皇族列为天下第一门第,真是不可思议。毕竟中国人

向来崇拜权力,习惯于看权力脸色行事,唯权力马首是瞻。以世俗眼光看,帝制时代皇权

至高无上,皇族理所当然为天下第一门第。唐朝是李家王朝,李氏理应名列榜首;宋朝是

赵家王朝,当然以“赵钱孙李”排序;明朝是朱家王朝,朱姓必定天下第一。如此类推,

只是基于权力崇拜的逻辑。但是,唐人毕竟是唐人,他们有他们的原则与自尊,并不是盲

目崇拜与讨好权力。

其实,高士廉与唐太宗是亲戚关系,他是长孙皇后的亲舅舅,长孙无忌、长孙皇后就

是他一手哺养成人的。高士廉领衔编撰《氏族志》,如果他一味崇拜权力,并考虑与皇族

沾亲带故,恐怕会说服其他同僚,共同推举皇族名列第一。但高士廉并没有那么做,自然

有他的想法,并且其想法基本上代表当时社会主流意识,注重底蕴与血统,认为李唐皇族

并非最高贵。

当然,李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也是当时名门望族。但就李唐皇族而言,其血统并不

纯正。这个不纯正,主要来自母系方面。唐太宗的祖母孤独氏、母亲窦氏、元配长孙氏,

都是鲜卑人,亦即胡族,而非汉族。那时候,中国人并不崇洋媚外,将汉族之外民族称为

胡族,看作外国人。尽管当时胡人武力强盛,但汉人文明程度高,骨子里看不起他们。再

者,李唐皇室自称陇西名门后裔,而据陈寅恪先生考证,也有些来路不正。所以,在唐人

眼里最为高贵的门第未必就是皇室。

那么,博陵崔氏何以被列为天下第一?崔姓,来源于姜姓,始祖为姜太公。姜太公助

周武王灭商,分封于齐国,成为齐国首任国君。数传至齐丁公时,有长子姜季子应即位,

辞而不受,让位于胞弟叔乙。叔乙继位后,把崔邑山东章丘一带赏赐给季子作为食邑。从

此,其子孙便在崔邑居住,后来又以崔为姓氏。崔氏得姓后,世代担任齐国要职,为卿大

夫世家之一。无论朝代如何更迭,崔氏“自汉迄唐蜚声延誉,甚盛益兴,与陇西李氏、赵

郡李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并为千年旧族……闻人达士先后相望也。”看过

《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博陵有个崔州平。在三顾茅庐故事中,有刘备偶遇博陵崔州平

情节,司马徽向刘备举荐当时贤士时,就提到诸葛亮的四个贤达密友,亦即博陵崔州平、

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和徐元直徐庶。博陵之所以有名,并非因为崔州平,而是博陵有

着一个历经千年不衰的名门望族——博陵崔氏。这个家族自汉至宋,先后出了20多位宰

相,、侍郎以上官员数以百计,诗人、文学家、书画家不可胜数。与此同时,位居前茅的

清河崔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太原王氏等名门也是人才辈出,

精英荟萃。可以想见,这些名门闺秀也很出类拔萃,富有教养,品貌俱佳;要不然,达贵

显贵何以争相与之联姻?!

毫无疑义,上述“五姓”豪门都是老牌贵族,在唐代始终是金字招牌,颇受世人青睐。

唐太宗虽然以权谋私将李唐皇族列为天下第一,但并未对其他老牌贵族进行实质性打压。

毕竟唐太宗出身于贵族,为人行事颇有贵族风范,在治国上倚重两大贵族阵营。一是关陇

贵族集团,它是指籍贯位于陕西关中与甘肃陇山周围的军事集团,起源于西魏八柱国大。

八柱国成员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世民曾祖父、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杨坚

岳父,侯莫陈崇。他们分别建立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王朝。八柱国大及其部属的后

代,在唐初形成势力强大的关陇贵族集团。陈寅恪先生指出此集团成员有两大特征:“融

治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唐初重用

关陇贵族,被陈寅恪称为“关中本位政策”。二是以名门望族为代表的士族。唐初大臣,

要么出自门第高贵的世家,要么出自气质高贵的文士。他们既富有聪明才智,又具有高尚

品质。唐太宗是一个宽宏大度而又英武睿智的君主,正是他领导文武两大贵族集团对国家

进行有效治理,从而开创了政治清明、军事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贞观之治”,

谱写了中国古代史上最为恢宏、华贵、强盛的篇章。

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将政体分为民主、君主、专制三种,并指

出各种政体的原则或动力:共和国需要品德、君主国需要荣誉,专制政体则需要恐怖。贞

治时期政治,堪称君主政体下的贵族政治,荣誉是其主要动力之一。诚如孟德斯鸠所说:

“在君主的、政治宽和的国家里,权力受它的动力的限制,我的意思是说,受荣誉的限制,

荣誉像一个皇帝,统治着君主,又统治着人民。”对荣誉的珍爱与追求,可以使人变得高

贵。唐太宗之所以成为从善如流的明君,魏征之所以成为直言敢谏的诤臣,房玄龄、杜如

晦之所以成为经国济民的贤相,李靖、李勣出将入相的能臣,也许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荣誉

的动力。

在古代宗法社会,光耀门庭是极大的荣誉。光耀门庭的方式不外乎两种,一是通过自

身努力提高门第,二是借助与名门联姻优化组合。“崔、卢、李、郑、王”五姓七宗乃历

经千年形成的名门望族,在唐代倍受世人尊崇,也是出乎情理之中。

然而,世间没有长盛不衰的事物。随着时事变迁,盛极一时的关陇贵族集团与素负盛

名的老牌贵族,都不能逃脱走向衰落的命运。

关陇贵族集团,“其兴也勃,其衰也忽。”进入唐高宗时期,关陇贵族代表人物长孙

无忌曾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位,招致武则天忌恨。武则天掌权后,将长孙无忌、褚遂

良等大臣一一逐出朝廷,流放到边远地区。“自武曌主持中央政权之后,逐渐破坏传统之

‘关中本位政策’,以遂其创业垂统之野心。”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关陇贵族集

团包括李唐宗室几经武则天排斥与清洗,逐渐远离权力中心。“迄至唐玄宗之世,关中本

位政策遂完全破坏无遗。”同上关陇军事贵族,已然淡出历史舞台。

同样,老牌贵族也招致最高当局的打压。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宰相李义府为其子

向老牌贵族求婚遭到拒绝,便怀恨在心,故而唆使高宗发布诏书,限制名门贵族相互通婚:

“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浑、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

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等子孙,不得自为婚姻。”尽管如此,并不能禁止名门相互为

婚。关键在于,“族望为时所尚,终不能禁,或载女窃送夫家,或女老不嫁,终不与异姓

为婚。其后天下衰宗落谱,昭穆所不齿者,皆称‘禁婚家’,益自贵。”《资治通鉴·唐

纪十六》

可见,那些老牌贵族并没屈服于皇权,依然恪守独立、矜持与自尊。与此同时,他们

的傲然自尊也得到上流社会的认同与羡慕。所以,皇帝的禁婚令,不仅没有让名门子女身

价下跌,反而身价倍增。恰似现代某些书籍一旦划为禁书,反而更加吸引读者,悄然畅销,

洛阳纸贵。

不过,对老牌贵族冲击最大的乃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首创于隋炀帝,唐初沿用这一

制度,作为选用官员的一种途径。武则天执政以后,进一步改革科举制度,将进士科作为

选用文官的主渠道。于是,大批寒门子弟通过科举进入体制内任职,极大地改变了官员队

伍的出身结构。“武后柄权,大崇文章之选,破格用人,于是进士之科成为全国干进者竞

趋之鹄的。当时山东、江左之人民中,有虽工于文,但不预关中团体之故,致遭屏抑者,

亦因此政治变革之际会,得以上升朝列,而西魏、北周、杨隋及唐初将相旧家遂不得不为

此新兴阶级所攘夺替代。”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一开始,习惯于门萌入仕的五姓贵族并不适应或不接受科举入仕方式,所以颇为“吃

亏”。“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中枢进行了重建,“五姓”贵族也主动参与科举考试。如

荥阳郑氏,盛唐时鲜有入朝为相者,而自中唐起连续出现了10多位宰相或重臣,遂有

“郑半朝”之说。如清河崔氏,有唐一代,共有10人出任宰相;“安史之乱”前仅有2人,

中唐后则有8人。如范阳卢氏,中唐起中进士者超过100人,这数字着实令人惊奇,因为

唐代科举进士考试不仅是最难的,而且录取人数极少;《唐摭言》载:“圣唐有天下,垂

二百年,登进士科者,三千余人。”名门世家之所以重新崛起,除了他们渐渐适应科举制

度之外,最重要的是他们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良好的家学教育。

总体看来,名门贵族在唐代始终引领风骚,颇受世人敬重,拥有大量粉丝。高宗、武

后时宰相薛元超曾经感叹说,他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娶上“五姓”中某个女子为妻。

其实,薛家已属著名“关中四姓”韦、裴、柳、薛之一,也算是高级贵族,但仍然仰慕

“五姓”顶级贵族。中晚唐时,唐文宗向宰相郑覃求婚,希望他能把孙女嫁给皇太子,郑

覃却婉言谢绝,居然把孙女许配给仅为九品官的崔某。唐文宗碰了软钉子,感慨万千:

“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中晚唐以后,地方节度使藩镇拥兵自重,形成军阀割据格局。军阀叛乱、黄巢造反,

致使大唐王朝走向灭亡。从此,中国进入战乱频仍的五代十国时期。这是一个极为黑暗的

时代,“有枪便是草头王”,兵痞流氓轮流坐庄。整个社会彻底崩溃,文明大厦已然坍塌,

一切依照丛林法则行事,杀人如切菜砍瓜。战乱使生灵涂炭,世家贵族也不能幸免。曾经

显赫千年的“五姓”贵族招致沉重打击,不仅有大?a

href='//'target='_blank'>咳嗽鄙送觯??壹以坝氩?稻?以馄苹担??且?晕?恋墓岵

崞紫狄擦魇Щ蛩鸹佟T谡馑刮纳ǖ氐氖贝???惺兰夜笞宥?ldquo;无可奈何花落去”,与

庶民一样苟全性命于乱世。从此,中华大地再没有傲然独立的世家贵族群体存在。

宋代以后,国家选用官员主渠道是科举制。科举制无疑是伟大的创举,它面向全社会

招考人才,不问出身,只论水平。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促进社会流动与和谐。

一分为二地看,科举制并非完美无缺,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局限于应该教育,禁锢人们的思

想,不能塑造丰满的人格,更不能造就精神贵族。宋代距唐代不远,且宋太祖为后世统治

者立下“不杀大臣”的遗训,故而宋代政治较为宽厚,虽然宋代精神风貌不及唐代恢弘大

气,但是通过科举入仕的官员颇有士大夫节操。然而,到了明朝,皇权极为专制,大搞特

务统治。如此条件下,经过科举制取士,虽然也产生一些真正的士大夫,但更多的是造就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尽管熟读应试必备的孔孟圣贤书,但一旦进入仕途,就将圣贤之

言置之脑后,一门心思追求升官发财。所以,这种应试教育多半是为了“稻粱谋”,容易

造就伪君子真小人。有明一代,政治极不清明,皇帝大多“不似人君”,臣子也缺乏士大

夫精神。从明代皇帝都被加上一大串神圣伟大的尊号来看,对皇帝的崇拜与吹捧简直到了

无以复加的地步。不仅如此,就是皇帝所宠信的太监也会受到诸多大臣阿谀奉承,刻意讨

好“权阉”的大臣在明代比比皆是。魏忠贤权倾一时,朝中大臣、封疆大吏纷纷向他献媚,

为之歌功颂德,建立生祠。魏忠贤所过之处,士大夫遮道拜伏,欢呼九千岁;不少朝臣争

相拜他为干爹,竟然以当“权阉”义子为荣。卑躬屈膝,厚颜无耻,达到如此地步,简直

把天下读书人脸面都丢尽了。这种境况,在唐代真是不可想象。

中华贵族从唐末五代走向衰败,终究是历史的悲哀。随着贵族世家的消散,贵族精神

亦随之断流,永远失去传承。满清王朝建立之后,尽管也曾出现过“八旗”贵族,但他们

与唐代以前的世家贵族不可同日而语。“八旗”贵族发迹于游牧部落,原本缺乏贵族文化

底蕴,故而其子弟大多蜕变为纨绔子弟。随着岁月流逝,这些纨绔子弟逐渐丢失祖宗具有

骁勇善战的气概,取而代之的是贪图享乐的习气,热衷于把玩鼻烟壶、斗蝈蝈而已。

反观欧洲,其历史虽然不及中国悠久,但各国王室与贵族基本上延续不断。古代欧洲

也有很多封建王国,但各国王权更迭主要在王室内部进行,很少出现别的家族改朝换代。

即使发生政变或革命,皇室根基也未能彻底毁弃,尤其是那些有爵位与领地的贵族世代相

传,故而形成贵族文化传统,其精髓即为贵族精神。

欧洲贵族精神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骑士精神,二是独立精神与社会责任感。骑士是

欧洲中世纪的一种荣誉称号,是战斗、忠诚、正义、荣耀的象征。骑士精神是指“对个人

的人格的爱护和尊重;为被压迫者和被迫者牺牲全部力量乃至生命的慷慨勇敢精神;把女子

作为爱和美在尘世上的代表及作为和谐、和平与安慰的光辉之神而加以理想化的崇拜等

等。”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中世纪骑士精神对现代欧洲民族性格的塑造起着极其重大的作

用,它后来转变为绅士风度,形成了现代欧洲人对于个人身份和荣誉的注重,对于风度、

礼节和外表举止的讲究;对于崇尚精神理想和尊崇妇女的浪漫气质的向往;以及恪守公开竞

赛,公平竞争的精神品质。独立精神,主要体现为不依附任何势力,保持人格独立,有自

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不盲从或屈服于外界的力量。社会责任感就是敢于

担当,追求正义与文明。

需要说明的是,贵族精神不仅不鄙视或排斥平民精神,而且包含深切的平等意识。英

国大哲人培根、大诗人拜伦、雪莱、法国大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托克维尔等出身贵

族的精英,并没有站在贵族立场上思考,也没有追求贵族利益最大化,而是致力于推动人

类社会的进步与文明。意大利著名贵族美第奇家族,无疑为推动文艺复兴做出不可磨灭的

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英国光荣革命成功得益于贵族的妥协,也只有英国这样富有绅士

精神的国度,才能率先确立宪政文明。

尽管东西文化有很大差异,但人性本质上是相同的。中国唐代世家贵族与欧洲贵族在

精神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最根本的是都具有独立人格、强烈自尊与高尚情操。唐代世家贵

族之所以不仰慕权势,敢于平视或俯视李唐皇室,就是因为具有如此高贵的精神品格。世

家贵族的存在,无疑为唐代社会树立了精神标杆,使得士大夫向往与追求贵族品位,力争

使自身与门第变得更为高贵。世家贵族的存在,对皇权也是一种制衡,一种道德与荣誉上

的软约束。所以,有唐一代,虽然皇室对世家贵族进行过打压,却未曾使用下三滥手段。

原因在于,李唐皇室也珍惜自身贵族的荣誉,不愿以卑劣手段招致天下人不齿。武则天为

了立威,曾经重用酷吏,运用下三滥手段打击政敌,一旦权力巩固之后,便抛弃了酷吏,

使用正人君子治国。

明代以后,随着专制统治日益深刻,贵族精神渐行渐远,乃至销声匿迹。虽然权贵阶

层始终存在,但他们只有权力,而没有高贵。之所以被称为权贵,是社会缺乏精神信仰,

只崇拜权力,只认为权力宝贵,只看到有权就有了一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读书为了什么?做官,追逐权力。为了追逐权力,他们挖空心思,不择手段,什么事情都

能做出来,毫无做人原则,毫无道德底线。明代权贵严嵩即为此类典型,他的飞黄腾达关

键取决于他的投机取巧与卑鄙龌龊。专制统治毒化人心,有毒的土壤里,开不出健康的花

朵。缺乏独立人格与自尊精神,即为人的精神缺钙,让人显现奴颜媚骨、寡廉鲜耻,君主

会因此成为昏君、暴君,官员会成为因此贪官污吏,民众会因此成为愚民、暴民、刁民,

而不能成为成熟的公民。如今流行一种说法,以为中国人素质低,不适合搞西式民主。此

话颇有道理,原因是漫长的专制扭曲了中国人的心灵与人格,不懂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14:11: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63178bad5f132c88235e426263f3fde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蝴蝶发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蝴蝶发饰.pdf

标签:蝴蝶发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