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争端致FTA横生变数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如果能逐步建立,将形成亚洲区域的循环,而现在正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酝酿10年之久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FTA)刚刚出现转机,这个可能惠及15亿人的亚洲贸易金融合作计划,可能因近期钓鱼
岛争端的影响而横生变数。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专家张建平9月18日表示“近期的中日钓鱼岛争端将会给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造成不利影响,
阻碍中日韩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
张建平表示,“中国与韩国之间的自贸区谈判会如期按计划进行,这种局面将使日本在东北亚和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作用被显
著削弱,日本在区域内的影响力也将大打折扣,这是日本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自己主动丢分。”
8月30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曾透露,中、日、韩三国已经就11月启动FTA谈判事宜达成一致。之后,9月11日,
日本“购岛”事件发生,中日争端不断升级。
张建平表示,三国领导人已经同意年内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理应按照程序进行。“目前的紧张局势给谈判带来负面影响是
可以肯定的,虽然无法确定影响的程度,但增加了谈判的不确定性。”
FTA变数谁得益?谁受损?
今年鬼字开头的成语 5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五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年内启动自贸区谈判。同日,三国还正式
签署投资协定。中国总理温家宝建议,三国要密切协调,确保年内正式启动三国自贸协定谈判。在谈判中既要坚持开放、公平
和透明原则,也要照顾彼此关切,最大程度实现互利共赢企业手册 ,为东亚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
另外,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促使中日韩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合作,在金融体制改革、国际金融政策协调、共同防范金融
风险以及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等方面用一个声音说话,共商妥善方案,以保证中日韩经济金融安全,进而维护东北亚的和平稳定。
具体的中日韩贸易次区域计划图也已经成行。2011年国务院通过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提出,深化海洋经济技术
国际合作,建设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试验区,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国际物流中心、国家重要的大宗原材料交易及价
格形成中心,构筑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平台。
这在高层的讲话中也得印证。今年5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四届中日韩工商峰会上致辞称,中方倡议利用中国山
东毗邻日韩的区位优势,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并积极考虑在日韩选择合作的区域,建立三国产业合作基地。
张建平表示,对于中日韩之间的次区域合作,本来三国领导人已经形成默契,接下来需要三国相关部门具体谈判落实。日
本“购岛”事件发生后,这一进程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昆仑财经分析员杨涛表示“日本对中国依存度达到40%。自由贸易区建立后,人民币的小范围国际化进程就加快了。”他
认为,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形成亚洲区域的自我小循环。可以脱离美元的控制。这是美国非常不愿意看到的。美元的霸权地位
暂时还不会被完全打破。“为了维系这个状态,(美国)自然要粉碎掉小的自由贸易区。”
“钓鱼岛事件得到好处的是美国,日本和中国长期紧张下去,对日元和人民币的信用都将受到极大影响,美元又将被追捧。
美元指数会受到风险情绪的推升。”
美国对亚洲的自贸区运动一直非常警惕,总怀疑它会被排斥,所以它一直利用与日韩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军事互助”关系
来施加影响,美国同新加坡、韩国以及澳洲的自贸区运动都显示了它的“多触点瓦解”战略,它不希望中日韩自贸区成为一个
真正整合亚洲贸易流的平台。
长期关注中日投资并购的Chinalyst投资顾问公司CEO孙田夫向本报表示,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可能会因钓鱼岛事件而被拖
延,但应该会继续进行合作,“这对双方都有利,而且也并不损害美国的根本利益,推进是早晚的事”。
谈判的时机与条件
事实上,在“购岛”争端发生前,今年出现显著进展的不只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中日的金融往来年内也不断升温,
从人民币与日元的货币互换、到互相购买国债、QFII批准额度及数量增加以及人民币与日元的直接交易。
张建平表示,此次日方缺乏大局意识和战略眼光的错误行动,导致目前中日经贸关系已经受到严重影响。日本将为“购岛”
闹剧付出沉重的经济代价。仅仅出于中国市场产生的自发反应和抵制行动,已使日本从产品到服务,从贸易到投资,从制造业
到旅游航空,全面受到中国市场的抵制和打击。金融作为为经贸投资服务的行业也必将受到影响。“现在不要说两国央行和金融
监管机构进行交流,目前连中日民间的很多交流活动也已经停止。”张建平说。
9月18日,东京证券交易所北京代表处一位人士表示“机构和政府此前组织的会谈纷纷延后或取消,与企业沟通也受到很
多阻力,我们在华业务近乎停滞。”
这位负责人透露,近两周明显感觉工作沟通中出现阻力,“东京证券交易所本周内专门与北京办公室沟通,要求“谨慎行事”。
据了解,包括野村证券在内的一些在华日本金融机构均放假来应对近期中日冲突的敏感时段。
“这两天日本投资圈的朋友都在说对中国投资应该停下来了。”第一位在日本创立上市公司的Softbrain公司创始人宋文洲
向本报表示,日本投资人最担心的是可能出现的金融制裁,包括对日本投资的资金进行特别性的制裁、通过日本银行做贸易融
资受到影响、获得利润不能输送回本国等。
事实上,关于制裁的议论在近日确有升温的趋势。《人民日报海外版》及《中国日报》均发表评论文章,建议制裁日本,《中
国日报》更以《应该制裁日本》(“ConsiderSanctionJapan”)为题。
宋文洲表示。“本来日本对华投资就不多,一直强调此类政治性‘中国风险’,又加上当前中国经济放缓,更使得金融投资
下滑。”
据数据提供商CEIC的数字显示,根据中国政府数据计算,中国2011年来自日本的外商直接投资为63亿美元,自1996年
以来累计获得690亿美元的投资。该数额与美欧相比差距很大。
至于这场风波未来对金融领域的影响,张建平表示,短期内还较难评价,因为受到一系列复杂因素左右。中长期影响还要
看日本接下来如何表现。
宋文洲持较悲观预期,他认为,双边金融关于民俗的作文 合作将服从于两国政治关系。在中日关系缓和前,金融合作“不可能得到进展,
已经开始的会停止,没开始的也不会谈的”。
中日韩未来能走多近?现实矛盾考验东亚团结(08-12-17)
民族情绪干扰平等交流现实矛盾考验东亚团结
"只有通过哪怕像毛细血管一样细小的各种对话渠道,处处支撑中日韩三国关系,才能构筑健康的东北亚。"这是韩国媒体
近日为搞好东亚地区关系支的招。12月13日,中日韩三国首次在东盟和中日韩框架外举行了领导人会议,很多专家说这是"划
时代的"。但因为有美国的阴影依然"活跃"在这个世界瞩目的地区,还有专家说"东亚三国再怎么团结,也达不到日美关系、韩
美关系的高度,同样,也难达到欧洲英法德那种稳定合作的模式。挡在东亚面前的沟沟坎坎确实还很多,历史问题、领土问题、
民族主义情绪,越过哪个都不容易,但如果三国真有愿望走得更近,想化解历史造成的种种不快,现在或许是不错的机会。
中日韩迎来"平等交流期"
前些年,很多出国工作、学习或旅游的中国人不管是到了欧美国家,还是中东或是非洲国家,常会被当地人好奇地问"你是
日本人吗"或"你是韩国人吗",往往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才问"你是不是中国人"。但这样的尴尬随着中国这些年的变化已经有
了很大改观,很多外国人会一次就"猜中"他面前的"黄皮肤、黑头发"是中国人。这样的细节,其实说明了中日韩三国在人种上
的相近之处。东亚人种虽然一样,但世界对中日韩三国的认识还是有差别。德国国家传媒研究所亚洲部的研究员彼得斯在接受
《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以自己看过的几部记录片做比较说,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最丰富也最复杂,从孔子、毛泽东等历史
人物到现在的"拆迁钉子户"都有涉及;日本和日本人的形象比较单一,主要是"讲礼貌"、"守纪律"、"日本制造"、"环境美丽"等,
但日本是一个西方国家;除了韩国的汽车、电器外,德国人对韩国和韩国人形象比较模糊,但德国对朝鲜的报道很多,在报道
时,会侧面描述韩国的优越。
中日韩三国正迎来历史上首次平等化妆教学 交流的机会。由于日韩两国二战后经济上飞速发展,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用"东亚奇迹"、
"东亚崛起"等词来描述东亚。中国改革开放后,世界又用"中国崛起"来形容中国。不仅中日韩三国的经济成就让很多国家羡慕,
其各有特色的发展模式也是很多国家想效仿的样板。韩国《朝鲜日报》曾称,东北亚是个"巨大的地区"。韩中日交易量占全世
界交易量的15%,每年该地区互访人员接近1500万人次。而韩国国际贸易联合会主席金嘉崔此前曾表示,到2010年中日韩三
国的GDP和贸易额均将占到世界GDP和贸易额总量的1/3。
中日韩目前达到的平衡是以经济平等为标志的。日本和韩国对外出口最多的国家都是中国。三国"经济互补"不仅是主流,"
中国市场"更是商家们讨论的关键词。三国相比较,中国经济潜力是最大的,日本总是有先进的技术,而韩国也不乏世界知名的
企业和品牌。过去,中国曾羡慕日韩的生活水准,但现在尽管在农村地区与日韩还有差距,但三国大城市的生活水平在迅速拉
近。过去,日本以亚洲"雁阵之首"自居,但韩国现在追了上来,韩国还有做"东亚经济枢纽"的打算。
不仅在经济上,三国在文化上也出现平等交流的局面。历史上,韩国和日本都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现在文化依然是联
系这三个东亚国家的核心元素。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几年前在东盟会议期间见到中韩两国领导人时先提:"韩流热潮正在日本
爆发,据说在中国也是一样。"时任韩国总统卢武铉称,中国文化2500年前流入朝鲜半岛,日本文化100多年前流入朝鲜半岛,
"而从这几年开始,韩国文化也流入了中日两个国家,与商业利益相比,更希望三国之间形成文化共鸣的契机"。
三国民众没适应这种平衡
中日韩目前的"平等交流",会是一个历史瞬间吗?回顾历史,在欧美人称欧亚大陆东端的地区为"东亚"时,这里的亚洲王
朝并没有这样的称谓。19世纪中期以前,中国的历代王朝是该地区的中心。但16世纪末期,丰臣秀吉在武力统一后侵略朝鲜
半岛,这被看作是日本要重组东亚体系的一次尝试。明治维新后,日本把闭关锁国的清朝远远音乐课教学方法 甩在了后面。日本作为亚洲唯一
的发达国家,从上百年前就确立了"脱亚入欧"的思想。到了20世纪初在日俄战争取得胜利后,日本成了东亚的"大国"。一战后,
日本与新老帝国主义国家英、法、美等共同主持和参与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从而在政治上完成了"脱亚入欧",全方位地
把自己隔离在了亚洲之外,直到现在日本也在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各个层面显得比中韩都更西化,与两国民众产生了巨
大的差异和隔膜。
中国有过主导东亚的历史,日本也有过侵略东亚的历史,给人的感觉是东亚地区总有一个国家要更强势。当日本成为G8
成员、韩国成为"亚洲四小龙",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东亚的实力发生了变化,三国各有千秋,发展速度都很快。卢武铉政
府曾把韩国定位为"平衡东亚"的角色,甚至西方舆论也认为,有几千年历史的韩国能在中日间起到"桥梁"或是"仲裁者"的作用。
中日韩三个国家的力量和地位的变化发生在从日本的"明治维新"到现在不到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三国民众在心理上自然
会出现变化。过去是因为日本侵略,中韩的民族反抗情绪被激发出来,但现在,东亚出现了难得的平衡,但三国民众又有了不
适应感。中日韩三个民族在心理上进入了相对平等的时代,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彻底"俯视"或是"仰视"其他国家。这样一来,三
国民间也逐渐出现"谁也不服谁"的"对抗心理"。比如,日本要争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地位,韩国就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组织"咖啡
俱乐部",全力反对日本争常。成功举办奥运和发射"神七"为中国人带来骄傲,但日本却感到压力。近年来,尽管中韩交流不断
增多,但随着两国经济实力的接近,以及双方在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民众之间出现了"厌韩"、"厌中"的情绪,甚至因此
产生了一些摩擦。
当中国、韩国变得比过去强大时,日本的国家主义也在增强。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年10月在议论日本之所以出现"厌华
论"和"厌韩流"时分析说,这与日本是一个危机意识很强,同时也是一个文化自卑感很强的民族有关。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不久
前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则显示,在韩中日三国国民中,认为"和邻国关系不好"的韩国国民最多。该财团理事长金容德表示:"受
访者年龄越小,对与邻国的关系越持否定态度,韩中日三国都是如此,令人非常担心。"
东亚还有历史的阴影
中国与日本常被说成是一衣带水的国家,中国与韩国也是"鸡犬相闻"的国家。但东亚三国相互走近经历了很曲折的历史,
这从三个国家间相互建交的过程就可以看出。处于敌对状态的中韩两国政府直到1983年因为解决中国民航班机被劫持到韩国春
川机场的事件,才相互首次正式使用了"大韩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同样是受到历史原因的限制,尽管有美国从中
撮合,但韩国和日本邦交正常化的谈判也经过了13年零8个月之久。
中日韩三国相互建交之后,在三个国家关系中还有挥之不去的阴影,最突出的就是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德国的学者和媒
体也很关注中日韩之间的历史矛盾。德国皮尔出版社的《东亚,未来之地》一书这样说:太平洋战争已结束了60年,但引起争
议的"靖国神社现象"依然是东亚国家最难以解决的问题。德国东亚研究所专家格日清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历
史和领土问题仍间歇性地干扰着东亚国家的政治合作,中国、日本和韩国又都是"很好面子"的国家,在本国出现民族主义时,
领导人能够回旋的空间都显得有限。他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日本应该做出真正意义上的"为二战历史道歉"的姿态,这一点
德国就是表率。
韩国《东亚日报》12月13日社论说,东北亚国家一直都很羡慕欧盟。英国、法国、德国之间虽然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
但是携手建立起了欧盟。中日韩拥有建立亚洲和平关系的能力。但德国《商报》最近在一篇题为"东亚会成为欧盟一样的共同体
吗"的文章中评论说,欧洲有共同的历史、经济和文化核心,价值观相近,象棋残局 但东亚不是这样,既有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也有采取
西方式民主的日本、韩国。因此,东亚的问题要比欧洲复杂。格日清说,二战后,东亚一直有美国的阴影,如驻军、民主体制、
文化影响,美国和日韩的关系至少在政府层面是非常稳固的,而中国也将日美和韩美联盟视为冷战留下的历史产物。他认为,
欧洲也受美国影响,但欧美之间主要是"同盟关系",而日韩对美更像是"依赖关系",还有人认为是"从属关系",其目的还是牵制
中俄。因此,在可预见的时期里,中日韩三国的政治关系不可能达到日美、韩美之间关系的高度。
"悲情结构"困扰东亚三国
韩国《朝鲜日报》不久前在一篇评论文章中说,在日本保守派中非常流行"中国控制韩国"的说法,也就是说,当韩国陷入
危机时,能帮助韩国的只有中国,日本没有能力帮助韩国。评论解读说,日本保守势力一直提高警惕中国对朝鲜半岛扩大影响
力,并以推测和夸张的方式来刺激两国国民心中潜在的敌对情绪、戒备意识和历史悲情。实际上,不仅日本的保守派如此担忧
日益强大的中国,韩国的保守派也持同样的立场。
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庚欣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东亚三国正受到复杂的"悲情结构"影响:中国与韩
国的悲情主要源于近代受日本侵略造成的"老伤疤",以及由于日本社会至今尚存的"历史认识"问题带来的"新伤痕"。日本感觉在
政治、外交和国际地位等方面与自身的经济实力极不相称,很多日本人对战争的认识既缺乏理性也缺乏感情的支撑,因此形成
了日本式特有的悲情。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中国威胁论"某种程度上让日韩"拉近了距离",但除了历史问题,岛屿归属问题
也时常把两国脆弱的关系撕裂。三国在这样的悲情交错之下,现实利益的矛盾就显得更为深刻,难以化解。因此,庚欣认为,
13日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是划时代之举"。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04:2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6274b8d642254532ae6198ec7314247d.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宋文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宋文洲.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