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源-于-网-络-收-集
以“竹文化”为主线,打造特色学校
我校是湖北省枝江市实验小学,学校积极响应教育局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的号召,充
分发挥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在经过充分酝酿、讨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本校的特色学
校创建目标是以“保持书法课程特色”为基础,以“挖掘‘竹文化’的内涵”为推进,以“形成学
校精神和文化”为最终目的,确立了“以‘竹文化’为主线,打造书法品牌,创新特色实验小
学”,并按“特色项带归的成语 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三个阶段制订创建规划,促进特色学校的可持续
发展。
一、选择创建“竹文化”特色的可行性与前瞻性
竹子,清雅、隽秀、高风亮节,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爱。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
无竹”、郑板桥的“咬住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西南北风”可
谓千古绝唱。人们赏竹、赞竹,不仅在于竹的清幽雅致,更在于“比德”的意义。白居易的《养
竹记》就将竹子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丹桂的《秦楼
月咏竹》将这种“比德”关系很形象地描绘出来:“性贞洁,柔枝嫩叶堪图写。堪图写,四时常
伴,草堂风月。孤高劲节天然别,虚心永永无凋谢。无凋谢,绿阴摇曳,瑞音清绝。”张九龄
的“高洁人相重,虚心世所知”更是言简意赅。这些品质正是学校教育应达到的目标。学校通
过开展“竹文化”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又与学校良好的行为规范传统
相融合,学校通过“竹文化”活动最终形成校园文化特色,使之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
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和道德修养,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提供传统教育教学之外的动能和
保障。
二、确定了创建“竹文化”特色的三大阶段的总目标
1.近期目标(2012年2月~2012年12月)
①成立学校“竹文化研究”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竹文化”特色创建进行细化和实施;制
定年度工作计划和方案;领导小组负责在管理、资金、课程、人员等方面的保障工作。②选
择约5种有特色、有文化、有艺术背景的竹子品种在校园栽种,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
使“竹文化”特色在校园绿化景观中逐步得到体现。③艺术作品的初步布置,在校园走廊、教
室、办公室等多种场所布置的艺术作品中,逐渐体现“竹文化”身影,体现学校“竹文化”特色。
④以牧童的古诗 “竹”为载体,以“竹文化”为核心主题,探索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例如,“竹文化”诗歌
大赛、“观竹”作文赛、“颂竹”演讲赛、“竹子”绘画比赛、“竹文化”手抄报、“竹文化”摘抄、“竹
工艺”创新大赛、竹笛演奏等,开展系列“竹文化”主题活动。⑤通过橱窗、板报展示竹子工艺
比赛等,对学校竹文化活动进行宣传,选择部分学生作品进行校园环境布置。⑥在拓展型课
程教学的基础上,开始编写比较完善的校本课程。
2.中期目标(2013年1月~2014年1月)
①引进约10种有特色的竹子栽种校园,形成以竹为特色的校园景观。②通过两年的努
力,营造具有写字、绘画、诵读、写作、演讲、演奏、舞蹈、制作特色的浓厚的校园文化环
境,制定出适合特色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培养一支懂竹文化的教育作为当代大学生 教学的特色师资
队伍。③在“竹雁荡山图片 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尝试与开展探究性学习。如竹与生
活、竹子历史、竹子生态考察、竹子与诗歌、竹与民族文化等探究性活动。④在以上活动基
础上,逐步积累资料与经验,继续充实、完善校本教材,争取获得上级审定通过。在适当的
年级开设有一定课时的以“竹文化”为内容的校本课程。⑤利用学校网站,建立竹文化专题网
站,对竹文化活动进行宣传和展示。⑥争取举办以“竹文化”为主题的拓展型课程教学展示活
动。⑦力争举办第一届学校“竹文化艺术节”。⑧规划并建成校园“竹文化长廊”。⑨继续在
校园环境布置上体现“竹文化”特色。■争创市级“特色项目”。
3.远期目标(2014年2月~2015年9月)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源-于-网-络-收-集
①栽种约20种竹子,在校园内形成点面结合的富有特色的竹丛环境。②举办“竹文化
艺术节”,建成校园“竹子博物馆”雏形。③通过系列活动和研究,学校“竹文化”活动的开展逐
步规范并制度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以竹子精神“虚心、坚韧”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在“竹文
化”中提炼出与校风、学风、教风相融合的内涵,使之完全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融为一体,成为
体现学校教育教学思想的灵魂。④形成内容充实、体例完整、符合学生需要的比较完善的校
本课程,通过上级审核并开始在合适的年级实施该课程。探究性活动的开展进入更深的领域,
并取得一定的成果。⑤通过特色学校的创建,增强学生的书写能力、诵读能力、写作能力、
绘画能力、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学有特长,帮助他们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学会竞
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性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人
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⑥通过特色学校的创建,建设一支具有主体创造性的高素质的
教师队伍,提高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水平,促进学校整体素质的发展。⑦形
成有固定时间、内容的校内外主题活动,有较丰富的成果。⑧学校特色在湖北省、宜昌市内
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争创市级“特色学校”。
三、创建了以“竹文化”为主线的“竹径通幽、竹韵飘香”的校园育人环境
学校重视建设优雅的育人环境,开发学校每一寸教育空间,用竹文化环境打造学生全方
位发展的体验场,作为校园物质文化设计的总体思路。一是栽竹成为我校打造竹文化校园的
一个部分。选择一些有特色、有文化、有艺术背景的竹子品种在校园栽种。如桂竹、水竹、
窝竹、紫竹等,保持与学校绿化建设的协调发展,使“竹文化”特色在校园绿化景观中逐步得
到体现。二是将校园的建筑赋予竹文化的内涵。首先是将学校的两栋教学楼命名为“玉竹楼”
和“翠竹楼”。其次是各班学生自主选择吉祥竹,并以竹名来命名具有竹文化特色的班名。如
紫竹班、毛竹班、楠竹班、凤尾竹班、湘妃竹班、箭竹班、孝顺竹班、黄竹班、桂竹班等。
最主要是营造了围墙和楼道竹文化的氛围,分别隐含了“竹立、竹达、竹生”的意思,校园院
墙是“竹志文化”走廊,突出德香(隐含“竹立”的意思),院墙的文化建设设计独具匠心,以宣
传竹的精神、提炼竹的品质诗词为载体,每一幅图案的线条全是由竹叶组成,灵动飘逸,动
感十足,每一幅图案都包含了竹韵竹品——坚韧挺拔、虚心顽强、劲节向上,意在于导引学
生入校就能够“迈好入学第一步,规划人生一百年女用避孕套怎么用 ”。“翠竹楼”二楼是“竹艺文化”走廊,突出墨
香(隐含“竹达”的意思)。意在创造一个舒展生命、涌动灵性的生态审美环境,使学生在静态
的审美场里潜移默化地受到典雅艺术的洗礼和竹文化的熏陶。“翠竹楼”三楼和“玉竹楼”一楼是
“竹苗文化”走廊,张贴着学生绘制的竹主题书画,洋溢着浓浓的艺术气息;展示着各班的“竹
文化手抄报”展板,突出书香(隐含“竹生”的意思)。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耳闻目染,对竹的认
识有了显著的提高。四、创建了以“竹文化”为主线的班级特色文化
根据各班实际,围绕“竹文化”精神开展了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制订特色班级创建计划。
以特色竹命名班级,围绕特色主题提出口号,确立个性化的班风和创建目标,围绕特色主题
全员参与班级文化布置,全员参与班级特色文化活动,布置适宜的班级环境,设置竹编打底
的学习园地和班级风采。开学以来,学校政教处制定了学校班级竹文化建设评比方案,并从
班级布置、班级卫生管理、学生精神面貌、整体效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班主任与
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一面面班级文化墙熠熠生辉,一朵朵“班级之花”竞相开放。文化墙上有
体现学生在学习上你追我赶的“夺星大比拼”“我是最棒的”“数学PK台”;有展示学生才华的“展
示台”“优秀作业角”“我们的新作”“数学周记报”;有分享快乐的“快乐贴吧”“我的快乐齐分享”;
有体现班级管理合理化的“班务公开”“温馨提示”,等等,各个班级新颖的构思、精美的设计和
布置无不洋溢着浓浓的特色文化创新氛围。2012年3月2日,我校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评比
活动,对各个班级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集中检查评比。通过此项活动,不仅美化了校园学习环
境,营造班级文化氛围,还展现了学生多元、活泼的精神面貌,把竹子精神融入到学生思想
道德的教育中革命根据地 ,培养学生具有优雅脱俗、正直谦虚、无私奉献、坚忍不拔、勇于突破、不畏
险阻等竹子的精神和品格,推动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了学校文化品位。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绿色桌面壁纸
源-于-网-络-收-集
五、创建了以“竹文化”为主线的特色德育与艺术活动
为了让“竹文化”真正深入人心,树立并增强全校师生创建“竹韵”文化特色学校的主人翁精
神,我们将竹文化渗透到日常德育、艺术工作中。一是学校成立并着力打造了“竹苗艺术团”。
二是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创设了“笋芽讲坛”活动,该活动是本学期结合“特色学校创
建”新打造的品牌活动,把学生从讲台下请到讲台上,成为“小老师”,锻炼其思维能力、口头
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三是在教师中开展“青竹讲坛”活动,由学科带头人、骨干
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担任主讲,以竹文化和教育教学为内容,一周一次,为教师的专
业成长引领了方向和铺平了道路。四是设置“笋芽儿图书角”,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一个精
致的图书柜,构成班级的图书角,并制作了美观、大方、富有个性的图书角标牌,对图书角
进行了精心布置。每个班级图书角管理栏由学生自主设计,包括图书管理制度、课外阅读统
计表、经典诵读统计表、读后感收集夹、借阅登记册、捐书登记册等。五是成立“竹韵之声”
校园广播站,广播站围绕竹文化设计内容丰富的播音内容,如每周二播放关于竹的诗词歌赋
的录音,周三播放用竹笛、葫芦丝演奏的音乐,周四朗诵学生写竹的范文,周五总结当周特
色学校创建的成果。广播节目集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办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
六是构建学校竹文化的展示平台,定期出版校刊——《竹苗》,以此主导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
七是开展竹文化周活动,进行竹制品设计制作比赛、咏竹写作比赛、咏竹诗词诵读比赛、竹
韵书画比赛等来丰富师生的校园生活。
六、创建以“竹文化”为主线的各学科特色教学,将“竹文化”融入到教学之中
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相关学科中的“竹文化”和书法教学的内容,使学校的特色教学融
入学科的日常教学之中。如在语文教学中强化竹诗文的学习,在科学中重点传授竹子的生长
习性,在品德学科中介绍中国竹子发展历史及竹子精神,在书法教学中书写以竹管的主题内
容,在校本课程课上开展竹林护养、研究竹生长的探究活动和与竹文化有关的书法、绘画教
学等,促进特色建设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
七、创建了以“竹文化”为主线的书法品牌学校
一是以校长为组长的书法课题组教师修编了以“竹文化”为主题的书法校本课程。二是利
用校本课程教学时间开设书法课,根据特色项目教学的特点采用主题教学形式,即每周安排
一次教学(时间为2课时)。书法教学利用校本课程授课时间,围绕主题开展欣赏、学习、创
作、评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既保证了书法课教学的完整性,又能保证有充裕的时间让学生
学习、创作发挥的机会。三是每学期举办“竹文化”书法大赛。
八、创建了以“竹文化”为主线的大课间特色文化
创建学校特色品牌的另一个亮点是精心打造以跳竹竿为主体的大课间活动。学生在有节
奏、有规律的竹竿碰击中,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既增强了班级的团队精神,丰富了校
园文化生活,又锻炼了学生身体,培养了他们的艺术才能,让大课间活动突出了竹文化与音
乐、体育学科的融合,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同时也接受了竹文化的熏陶。跳竹竿已经成为实验
小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九、创建了以“竹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精神
如何把竹精神和学校原有的校风、学风、教风、校训有机结合起来,这是学校教职工和
学生共同的责任。全校范围内开展“如何通过挖掘‘竹’文化,在学生中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
族精神”,形成学校精神,把竹子的虚怀若谷、朴实坚毅、生命力顽强和无私奉献,与学校的
校风“自主、活泼、诚实、文明”结合起来,把“谦虚勤奋、文明坚毅、朴实无华”作为学校每一
个人品质修养的努力目标。学校打造竹文化特色,不单是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
让学生在竹文化的熏陶中学习竹子的精神,进而树立和弘扬“谦虚勤奋、文明坚毅、朴实无华”
的学校精神。为此,我们专门提炼出“竹子十德”来陶冶师生情操。“竹子十德”即“身形挺直,
宁折不弯——正大脚丫跳芭蕾 直;命中有劫,愈抑愈扬——奋进;外直中通,襟怀若谷——虚怀;有花深
埋,素面朝天——质朴;一生一花,死亦无悔——奉献;玉竹临风,群芳翘首——卓尔;虽
====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源-于-网-络-收-集
曰卓尔,却不似松——乐群;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担当;质地犹石,方可成器——性坚;
化作符节,苏武秉持——操守。竹有十德,十德归一——脱俗。”以此来严格要求全校师生,
成为师生的养成教育目标。
十、创建以“竹文化”为主线的特色学校的点滴思考
在落实开展“竹文化”特色创建的过程中,“竹文化”给我校带来的新气象,学校师生也感受
到了“竹文化”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为学校深化课程改革提供了原动力。随着创建的不
断深入,我们又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一是“竹文化”作为我校的特色文化,必须在其形成发展
过程中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进行深度加工,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应探寻充分发
挥“竹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的有效办法。二是作为学校主线的“竹文化”,在今后的实践中,怎
样与学校课程改革更加有效地整合,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待进一步探讨。
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竹文化”的理念渗入学校办学的各个层面,丰富和完善“竹文化”
的育人理论,才能进一步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将站在特色创建的前沿,再度发掘“竹文
化”的深刻内涵,扎实工作,以更科学的精神和更勤勉的态度,积极探索地域文化与课程的整
合,让特色文化结出更加喜人的成果。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10:36: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6077b735f6eac7a16eb189554ff487dc.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以什么为主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以什么为主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