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八上数学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
x
的方程中一定有实数解的是()
A
.220xmxB
.220xmxC
.2330xx
D
.22210xx
2.如果0ab,且0ab,那么点,ab
在()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P
(2
,﹣
3)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4.如图,在ABC中,90C,15B,DE垂直平分AB,交BC于点E,
10BEcm
,则边AC的长为()
A
.
3cmB
.4cmC
.5cmD
.6cm
5.如图,在直角ABC中,90C∠,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AC于E,
且
BE
平分∠
ABC
,则A等于()
A
.22.5B
.30C
.25D
.45
6.下列函数中不经过第四象限的是(
)
A
.
y
=﹣
x
B
.
y
=2
x
﹣1C
.
y
=﹣
x
﹣1D
.
y
=
x
+1
7.在
△
ABC
和
△
FED
中,如果∠
A
=∠
F
,∠
B
=∠
E
,要使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还需要
的条件是()
A
.
AB
=
DE
B
.
BC
=
EF
C
.
AB
=
FE
D
.∠
C
=∠
D
8.圆柱形容器高为
18
cm
,底面周长为
24
cm
,在杯内壁离杯底
4
cm
的
B
处有一滴蜂
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
2
cm
与蜂蜜相对的A处,则蚂蚁从外壁
A处到内壁
B
处的最短距离为()
A
.
19
cm
B
.
20
cm
C
.
21
cm
D
.
22
cm
9.代数式a有意义的条件是()
A
.
a≠0B
.
a≥0C
.
a
<
0D
.
a≤0
10.甲乙两地铁路线长约
500
千米,后来高铁提速,平均速度是原来火车速度的
1.8
倍,
这样由甲到乙的行驶时间缩短了
1.5
小时;设原来火车的平均速度为
x
千米
/
时,根据题
意,可得方程()
A
.
500医院年终总结 500
1.5
1.8xx背单词的好方法
B
.
500500
1.8
1.5xx
C
.
500500
1.5
1.8xx
D
.
500500
1.8
1.8xx
11.根据下列表述,能确定具体位置的是()
A
.实验中学东
B
.南偏西
30
C
.东经
120D
.会议室第
7
排,第
5
座
12.若分式
21
1
a
a
有意义,则
a
满足的条件是()
A
.
a≠1
的实数
B
.
a
为任意实数
C
.
a≠1
或﹣
1
的实数
D
.
a=
﹣
1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
13.如图,ABC中,12ABAC厘米,9BC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
果点P在线段BC上以
y
厘米
/
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
Q
在线段CA上
由C点向A点运动.若点
Q
的运动速度为3厘米
/
秒,则当
BPD△
与
CQP
全等时,
y
的值为
__________
.
1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ADBC,BD平分ABC,2AB,那么
AD__________
.
15.如图,已知雷达探测器在一次探测中发现了两个目标
A
,
B
,其中
A
的位置可以表
示成(
60
,
6
),那么
B
可以表示为
____________
,
A
与
B
的距离为
____________
16.某人骑自行车比步行每小时多走
8
千米,如果他步行
12
千米所用时间与骑车行
36
千米所用时间相等,那么他的步行速度为
_____
千米
/
小时.
17.如图,15AOPBOP,//PCOA交OB于C,PDOA于D,若6PC,
则PD等于
_______
18.若将三个数3、7、11表示在数轴上,则其中被墨迹覆盖的数是
_______
.
三、解答题(共78分)
19.(8分)某射击队准备从甲、乙两名队员中选取一名队员代表该队参加比赛,特为
甲、乙两名队员举行了一次选拔赛,要求这两名队员各射击
10
次.比赛结束后,根据
比赛成绩情况,将甲、乙两名队员的比赛成绩制成了如下的统计表:
甲队员成绩统计表
成绩(环)
18910
次数(次)
5122
乙队员成绩统计表
成绩(环)
18910
次数(次)
4321
(
1
)经过整理,得到的分析数据如表,求表中的
a
,b,
c
的值.
队员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
甲
8
1
.
5
1
c
乙
ab11
(
2
)根据甲、乙两名队员的成绩情况,该射击队准备选派乙参加比赛,请你写出一条
射击队选派乙的理由.
20.(8分)在开展“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中,某校为了解全校
1000
名学生参加活动
的情况,随机调查了
50
名学生每人参加活动的次数,并根据数据绘成如图的条形统计
图:
(
1
)这
50
个样本数据的中位数是次,众数是次;
(
2
)求这
50
个样本数据的平均数;
(
3
)根据样本数据,估算该校
1000
名学生大约有多少人参加了
4
次实践活动.
21.(8分)已知
3
既是
x-1
的平方根,又是
x-2y+1
的立方根,求
x2-y2的平方根
.
22.(10分)一项工程,如果由甲队单独做这项工程刚好如期完成,若乙队单独做这项
工程,要比规定日期多
5
天完成.现由若甲、乙两队合作
4
天后,余下的工程由乙队单
独做,也正好如期完成.已知甲、乙两队施工一天的工程费分别为
16
万元和
14
万元.
(
1
)求规定如期完成的天数.
(
2
)现有两种施工方案:方案一:由甲队单独完成;方案二:先由甲、乙合作
4
天,
再由乙队完成其余部分;通过计算说明,哪一种方案比较合算.
23.(10分)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单位
1
,△
ABC
的三个顶点都在
格点(即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它们的坐标分别是
A
(
2
,﹣
3
),
B
(
5
,﹣
1
),
C
(
1
,
3
),结合所给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解答下列问题:
(
1
)请在如图坐标系中画出△
ABC
;
(
2
)画出△
ABC
关于
y
轴对称的△
A'B'C'
,并写出△
A'B'C'
各顶点坐标。
24.(10分)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
3
倍少18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多
少?
25.(12分)甲乙两人同时登同一座山,甲乙电脑入门基础知识 两人距地面的高度
y
(米)与登山时间
x
(分)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
1
)乙在提速前登山的速度是
______
米/分钟,乙在A地提速时距地面的高度b为
__________
米.
(
2
)若乙提速后,乙比甲提前了
9
分钟到达山顶,请求出乙提速后
y
和
x
之间的函
数关系式.
(
3
)登山多长时间时,乙追上了甲,此时甲距C地的高度为多少米?
2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
4
,
0
),
B
(
0
,
4
),点
C
是
x
轴负半轴上的一动点,
连接
BC
,过点
A
作直线
BC
的垂线,垂足为
D
,交
y
轴于点
E
.
(
1
)如图(
1
),
①判断BCO与AEO是否相等(直接写出结论,不需要证明)
.
②若
OC=2
,求点
E
的坐标.
(
2
)如图(
2
),若
OC<4
,连接
DO
,求证:
DO
平分ADC.
(
3
)若
OC>4
时,请问(
2
)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画出图形,并证明;若不成立,
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
A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直接进行排除选项即可.
【详解】
A
、由220xmx可得:22480bacm,故方程始终有两个
不相等的实数根,故符合题意;
B
、由220xmx可得:2248bacm,当22m或22m时方程
才有实数解,故不符合题意;
C
、由2330xx可得:224312=30bac,所以方程没有实数根,
故不符合题意;
D
、由22210xx可得:224242=4420bac,所以方程没有
实数根,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解题的关
键.
2、
B
【分析】根据0ab,且0ab可确定出
a
、
b
的正负情况,再判断出点,ab
的横
坐标与纵坐标的正负性,然后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
【详解】解:∵0ab,且0ab,
∴
a0,0b
∴点,ab
在第二象限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特征以及解不等式,记住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
是解决的关键,四个象限的符号特点分别是:第一象限(
+
,
+
);第二象限(
-
,
+
);
第三象限(
-
,
-
);第四象限(
+
,
-
).
3、
A
【分析】应先判断出所求的点的横纵坐标,三元催化器清洗剂 进而判断所在的象限.
【详解】点
P(
2
,﹣
3
)
满足点在第四象限的条件.关于
x
轴的对称点的横坐标与
P
点的
横坐标相同是
2
;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是
3
,
则
P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是
(
2
,
3
)
,在第一象限.
故选:
A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符号,掌握关于
x
轴的对称点横坐
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是解题关键.
4、
C
【分析】连接
AE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
AE=BE
,继而可求得
∠
BAE=
∠
B=15
,然后又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求得∠
AEC
的度数,继而根据含
30
的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
AC
的长.
【详解】解:连接
AE
,
∵DE垂直平分AB,
∴
AE=
10BEcm
,
∴∠
BAE=
∠
B=15
,
∴∠
AEC=
∠
BAE+
∠
B=30
,
∵∠
C=90
,
AE=10BEcm
,
∴
AC=
1
2
AE=5cm
.
故选:
C
.
【点睛】
本题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含
30
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
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5、
B
【分析】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
EB=EA
,则∠
EBA=
∠
A
,而∠
EBA=
∠
CBE形容湖水
,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计算出∠
A
.
【详解】解:∵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
D
,
∴
EB=EA
,∴∠
EBA=
∠
A
,
又∵
BE
平分∠
ABC
,
∴∠
EBA=
∠
CBE
,而∠
C=90
,
∴∠
CBA+
∠
A=90
,
∴∠
A=30
.
故选:
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
等.也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6、
D
【解析】试题解析:
A.
yx
,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
.
B.
21yx
,图象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
C.
1yx
,
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
D.
1yx
,
图象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
故选
D.
7、
C
【解析】试题解析:
A.
加上
AB
=
DE
,不能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错误;
B.
加上
BC
=
EF
,不能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错误;
C.
加上
AB
=
FE
,可用ASA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正确;
D.
加上∠
C
=
∠
D
,不能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
C.
8、
B
【分析】将杯子侧面展开,作
A
关于
EF
的对称点
A′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
A′B
的长度即为所求.
【详解】解:如图,将杯子侧面展开,作
A
关于
EF
的对称点
A′
,
连接
A′B
,则
A′B
即为最短距离,
在直角△
A′DB
中,由勾股定理得
A′B=22'ADDB
=221216=20
(
cm
).
故选
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
-
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
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也考查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9、
B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被开方数为非负数解答即可.
【详解】∵代数式有意义,
∴
a≥0
,
故选:
B
.
【点睛】
本题考查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要使二次根式有意义,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10、
C
【分析】设原来高铁的平均速度为
x
千米
/
时,则提速后的平均速度为
1.8x
,根据题意
可得:由甲到乙的行驶时间比原来缩短了
1.5
小时,列方程即可.
【详解】解:设原来火车的平均速度为
x
千米
/
时,则提速后的平均速度为
1.8x
,
由题意得,
500500
1.5
1.8xx
.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
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11、
D
【分析】根据确定位置的方法,逐一判断选项,即可.
【详解】
A.
实验中学东,位置不明确,不能确定具体位置,不符合题意,
B.
南偏西
30
,只有方向,没有距离,不能确定具体位置,不符合题意,
C.
东经
120,只有经度,没有纬度,不能确定具体位置,不符合题意,
D.
会议室第
7
排,第
5
座,能确定具体位置,符合题意.
故选:
D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确定位置的方法,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2、
A
【解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进行求解即可得
.
【详解】解:∵分式
2a1
a1
有意义,
∴
a﹣1≠0,
解得:
a≠1,
故选
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的意义的条件,熟知分母不为
0
时分式有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
13、
2
.
25
或
3
【分析】已知∠
B=
∠
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
BD=PC
,或
BP林肯乐队 =PC
,进而算出时
间
t
,再算出
y
即可.
【详解】解:设经过
t
秒后,△
BPD
与△
CQP
全等,
∵
AB=AC=12
厘米,点
D
为
AB
的中点,
∴
BD=6
厘米,
∵∠
B=
∠
C
,
BP=yt
,
CQ=3t
,
∴要使△
BPD
和△
CQP
全等,
则当△
BPD
≌△
CQP
时,
BD=CP=6
厘米,
∴
BP=3
,
∴
t=33=1
(秒),
y=31=3
(厘米
/
秒),
当△
BPD
≌△
CPQ
,
∴
BP=PC
,
BD=QC=6
,
∴
t=63=2
(秒),
∵
BC=9cm
,
∴
PB=4.5cm
,
y=4.52=2.25
(厘米
/
秒).
故答案为:
2.25
或
3.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14、
2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ADBC,
ADBDBC,
BD平分ABC,
ABCCBD,
ABCADB,
2ADAB.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是解题的关键.
15、
(150,4)
213
【分析】按已知可得,表示一个点,距离是自内向外的环数,角度是所在列的度数,据
此进行判断即可得解.
【详解】∵(
a
,
b
)中,
b
表示目标与探测器的距离;
a
表示以正东为始边,逆时针旋
转后的角度,
∴
B
可以表示为
(150,4)
.
∵
A
、
B
与雷达中心的连线间的夹角为
150
-60=90
,
∴
AB=2264=213
故填:
(1).
(150,4)
(2).213.
【点睛】
本题考查了坐标确定位置,解题时由已知条件正确确定
A
、
B
的位置及勾股定理的应用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6、
4
【分析】先设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每小时走
x
千米,根据他步行
12
千米所用的时间与骑
自行车
36
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求出骑自行车的速度,
再根据步行速度
=
骑自行车速度
-8
可得出结论.
【详解】设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每小时走
x
千米,根据题意得:
12
8x
=
36
x
解得:
x=12,
经检验:
x=12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
则步行的速度
=12-8=4.
答:他步行的速度是
4
千米
/
小时
.
故答案为
4.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分式方程的应用
.
17、
1
【解析】过点
P
做
PE
⊥
OB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
PD=PE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
得∠
BCP=10
,然后利用含
10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
【详解】解:过点
P
做
PE
⊥
OB
∵15AOPBOP,PDOA,
PE
⊥
OB
∴∠
AOB=10
,
PD=PE
又∵//PCOA
∴∠
PCE=
∠
AOB=10
在
Rt
△
PCE
中,∠
PCE=10
,PC=6
∴
PE=
1
3
2
PC
∴
PD=1
故答案为:
1.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含
10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相关性质
定理,正确添加辅助线是解题关键.
18、7
【分析】首先利用估算的方法分别得到3、7、11前后的整数(即它们分别在
哪两个整数之间),从而可判断出被覆盖的数.
【详解】解:∵
-2
<3<
-1
,
2
<7<
3
,
3
<11<
4
,且墨迹覆盖的范围是
1-3
,
∴能被墨迹覆盖的数是7.
故答案为:7.
【点睛】
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以及估算无理数大小的能力,难度不大
.
三、解答题(共78分)
19、(
2
)
a=8
,
b=8
,
c=2
;(
2
)由于乙的中位数大于甲的中位数,根据中位数的意义,
乙的高分次数比甲多
【分析】(
2
)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公式、中位数的定义、方差的公式计算可得;
(
2
)对比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再根据中位数的意义得出选派乙的依据.
【详解】解:(
2
)乙的平均数为:
74+83+92+101
=8
10
a
,
乙的中位数为:
8+8
=8
2
b
,
甲的方差为:22221
[784883982108]1
10
c
,
故
a=8
,
b=8
,
c=2
.
(
2
)由于乙的中位数大于甲的中位数,根据中位数的意义,乙大于等于
8
分的次数比
甲多.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据的集中趋势,涉及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等计算,解题的关键是
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实际意义.
20、(
1
)
3
,
4
;(
2
)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是
3.3
次;(
3
)该校学生共参加
4
次活动约
为
360
人.
【分析】(
1
)根据众数的定义和中位数的定义,即可求出众数与中位数
.
(
2
)根据加权平均数的公式可以计算出平均数;
(
3
)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用
1000
百分比即可
.
【详解】解:(
1
)∵在这组样本数据中,
4
出现了
18
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4
次
.
∵将这组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其中处在中间的两个数都是
3
,
33
2
=
3
次,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3
次;
故答案为:
3
,
4.
(
2
)观察条形统计图,可知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
5
50
=
3.3
次,
则这组样本数据的平均数是
3.3
次
.
(
3
)
1000
18
50
=
360
(人)
∴该校学生共参加
4
次活动约为
360
人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条形统计图,平均数,众数,中位数,以及样本估计总体
.
读懂统计图,
从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掌握众数、中位数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
21、
1
【分析】根据题意得
x-1=9
,
x-2y+1=27
,再解方程组求得
x
,
y
的值,代入即可得出答
案.
【详解】解:根据题意得
19
2127
x
xy
=①
=②
,
由①得:
x=10
,把
x=10
代入②得:
y=-8
,
∴
10
8
x
y
=
=
,
∴
x2-y2=102-
(
-8
)2=31
,
∵
31
的平方根是
1
,
∴
x2-y2的平方根是
1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方根和立方根,是基础知识比较简单.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
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22、(
1
)
20
天;(
2
)方案一合算
【分析】(
1
)设规定的工期为
x
天,则甲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
x
天,乙队单独完成此
项工程需
(5)x
天,总工程量品牌战略 为
a
,由此可求出甲、乙两队的施工效率,然后根据
“
甲、
乙两队合作
4
天后,余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做,也正好如期完成
”
列出关于
x
的分式方
程,解之经检验后即可得出结论;
(
2
)利用
“
总费用=单天费用
工作时间
”
分别求出方案一、二所需费用,比较后即可
得出结论.
【详解】(
1稀的形近字
)设规定的工期为
x
天,则甲队单独完成此项工程需
x
天,乙队单独完成此
项工程需
(5)x
天,总工程量为
a
因此,甲队的施工效率为
a
x
,乙队的施工效率为
5
a
x
由题意得:
4()(4)
55
aaa
xa
xxx
整理得:
4
1
5
x
xx
解得:20x
经检验,20x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答:规定工期为
20
天;
(
2
)方案一所需费用为2016320(万元)
方案二所需费用为
4(1614)(204)14344
(万元)
因320344
故选择方案一合算.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依据题意,正确列出分式方程是解题关键.
23、(
1
)图见解析;(
2
)图见解析;
A′(-2
,
-3)
,
B′(-5
,
-1)
,
C′(-1
,
3)
【分析】(
1
)在坐标系内描出各点,顺次连接各点即可;
(
2
)分别作出各点关于
y
轴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并写出各点坐标即可;
【详解】(
1
)如图,
△ABC
为所求;
(
2
)如图,
△A'B'C'
为所求;
A′(-2
,
-3)
,
B′(-5
,
-1)
,
C′(-1
,
3)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作图
−
轴对称变换,熟知轴对称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这个多边形边数为
1
【分析】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n
,由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n-2
)
•180
与外角和定理
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详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n
,
根据题意,得(
n-2
)
180=3360-180
,
解得
n=1
.
故答案为:
1
.
【点睛】
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定理,解题关键熟记多边形内角和定理与任意多边形的
外角和都是
360
,与边数无关.
25、(
1
)
15
,
30
;(
2
)
3030yx
;(
3
)登山
6.5
分钟,乙追上了甲,此时甲距
C
地
的高度为
65
米
【分析】(
1
)根据
1
分钟的路程是
15
米求出速度;用速度乘以时间得到此时的高度
b
;
(
2
)先求出
t
,设乙提速后的函数关系式为:
ykxb
,将
23011,300(,)()
即可得
到解析式;
(
3
)先求出甲的函数解析式,再解甲乙的函数解析式组成的方程组求出交点的坐标,
即可得到答案
.
【详解】(
1
)乙在提速前登山的速度是15115
(米/分钟),乙在A地提速时距地
面的高度b为15230
(米);
(
2
)
t=20-9=11
,
设乙提速后的函数关系式为:
ykxb
,图象经过
23011,300(,)()
则
302
30011
kb
kb
解得:
30,30kb
所以乙提速后的关系式:
3030yx
.
(
3
)设甲的函数关系式为:
ymxn
,将点0100(,)和点20300(,)代入,则
n100
20300mn
,
解得:
10,100mn
甲的函数关系式为:
10100yx
;由题意得:
y3030
10100
x
yx
解得:
6.5,165xy
,
相遇时甲距C地的高度为:16510065﹣(米)
答:登山
6.5
分钟,乙追上了甲,此时甲距
C
地的高度为
65
米.
【点睛】
此题是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考查待定系数法,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会将已知条件与
图象结合求点的坐标及字母的值
.
26、(
1
)①BCOAEO,理由见详解;②
(0,2)E
(
2
)见详解;(
3
)结论依然
成立,理由见详解
【分析】(
1
)①通过ADBC得出90BCOCAD,再通过等量代换即可得出
BCOAEO;
②通过
AAS
证明BCOAEO,得出2OCOE,从而可确定点
E
的坐标;
(
2
)过点
O
分别作
OG
⊥
AE
于点
G
,
OH
⊥
BC
于点
H
,通过BCOAEO得出
,
BOCAOE
BCAESS
,从而得出OHOG,最后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
即可得出结论;
(
3
)过点
O
分别作
OM
⊥
AE
于点
G
,
ON
⊥
CB
于
BC
于点
H
,先证明BCOAEO,
通过BCOAEO得出
,
BOCAOE
BCAESS
,从而得出ONOM,最后利用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1
)①BCOAEO,理由如下:
ADBC
90ADC
90BCOCAD
90AEOCAD
BCOAEO
②
(4,0),(0,4)AB
4OAOB
在BCO和AEO△中
,
BCOAEO
COBEOA
OBOA
()BCOAEOAAS
OCOE
2OC
2OE
(0,2)E
(
2
)过点
O
分别作
OG
⊥
AE
于点
G
,
OH
⊥
BC
于点
H
BCOAEO
,
BOCAOE
BCAESS
11
,
22BOCAOE
SBCOHSAEOG
OHOG
∵
OG
⊥
AE
,
OH
⊥
BC
∴点
O
在ADC的平分线上
∴
DO
平分ADC
(
3
)结论依然成立,理由如下:
过点
O
分别作
OM
⊥
AE
于点
G
,
ON
⊥
CB
于
BC
于点
H
ADBC
90ADC
90BCOCAD
90AEOCAD
BCOAEO
(4,0),(0,4)AB
4OAOB
在BCO和AEO△中
,
BCOAEO
COBEOA
OBOA
()BCOAEOAAS
,
BOCAOE
BCAESS
11
,
22BOCAOE
SBCONSAEOM
ONOM
∵
OM
⊥
AE
,
ON
⊥
BC
∴点
O
在ADC的平分线上
∴
DO
平分AD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掌握角平分线
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本文发布于:2023-03-25 03:21: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5f89380c6cc5784033cdcada76978fa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宜州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宜州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