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9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其中,“文中的”这一限制条
件表明,中考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综观近几年中考试题可知,从总体上来看,对文言虚词的考查着眼于应用。题型上一般为客观选择题,
要求考生辨析加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或正确与否。题干多表述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
义和用法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是”。形式一般为“四组八句”,多是从文言语段和教材中各选取一个句
子组成一个选项。除这种形式外,也有“四组八句”都选自所给文言语段的情况。
虽然文言虚词的意义较多,用法灵活,但是考生如果能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抓住重点和
难点,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就能正确答题。另外,考生要立足教材,结合经典例句,进行归纳整理,以
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处①之不易》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②,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③,亦
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④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
而损其本!尔曹其存之。”
【注】①处:居于高位。②俭:荒年。③率物:为人表率。④豁:放弃。
(二)《范文正公仲淹贫悴》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①朱氏家,常与一术者②游。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
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范仲淹怀中,范仲淹方辞
避,而术者气已绝。后十余年,范仲淹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
汝尚幼,故俾③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①睢阳:地名。②术者:指以占卜、星相等为职业的人。③俾:使。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勿以
.
我受任方州以
.
其境过清
B.殷仲堪既为
.
荆州不足为
.
外人道也
C.而
.
术者气已绝民殷国富而
.
不知存恤
D.封识宛然
.
然
.
,胡不己乎
【答案】AC
【解析】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要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
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而”“则”作
为连词使用,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用法。本题中的A项,因为。C项,表转折。B项,前者“担任(刺史)”,
后者“对”。D项,前者“……的样子”,后者“然而”。
(一)译文:殷仲堪做荆州刺史之后,正赶上水涝欠收。殷仲堪每天只吃五碗,没有别的饭菜。饭粒
掉在餐桌上,就捡起来并且吃掉它们。这样做虽然是有心为人表率,也由于他的生性朴素。他常常对子弟
们说:“不要因为我出任一州的长官,就认为我会把平素的意愿操守丢弃。如今,我处在这个位置也不会
改变。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怎么能登上高枝,就抛弃根本呢?你们要记住这个道理。”
(二)译文: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个姓朱的人家,经常与一个术士交游,正赶上那
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买鬼回家 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
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随即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天蝎座三 在范仲淹的怀中。范仲淹正
想推辞,那个术士就气绝而死。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
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让我先保管秘方和
一斤白金,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和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
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
【浙江省杭州市九年级重点高中新生入学分班模拟】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
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缰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
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
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zhn)粥不充,日昃(z)始食,遂大诵六
经之旨,慨然多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
....
的一组是()
A.①足肤皲裂而
.
不知②范仲淹二岁而
.
孤
B.①扶苏以
.
数谏故②以
.
衾拥覆
C.①辍耕之
.
垄上②去之
.
南都
D.①余则组袍敝衣处其
.
间②其
.
如土石何
3.下列句中与“辄以水沃面”中的“以”用法相同
....
的一项是()
A.以中有足乐者
B.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可以为师也
D.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答案】2.C
3.B
【解析】2.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答题时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
归纳得出答案。C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都是动词,意思都是“到”。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
为:A项,连词,却/连词,就。B项,连词,因为/介词,用。D项,人称代词,他们的/加强反问语气。
3.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答题时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出相关字词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
答案。例句:就用冷水洗脸。以:用。A项,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以:因为。B项,我打算要
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以:用。C项,可以凭借这个春季英语 作为老师了。以:凭借。D工程类 项,震慑天下不能
靠武力的强大。以:靠。故选B项。
乙文译文:范仲淹两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改嫁了长山朱氏。他长大后,知道了自己
的家庭和身世,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地刻苦学习,五年未曾脱过衣服
睡觉。有时他发昏疲倦,就用冷水洗脸。他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太阳偏西才吃第二顿饭。终于,他领
会并精通了六经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因此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
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名师点睛
解答文言虚词题常用方法
1.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虚词兼有空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
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也肯定不同。
2.语境推断法。一般而言,需要判定的虚词上下文语境完整,语句的整体意义实际上限制了某个虚
词的意义和用法,因此可考虑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进行断断。
3.句位分析法。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搭配关系不同,它的意义和语法功能也往往不同。
4.标志识别法。有些文言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记住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
的特殊文言句式,可帮助你快速答题。
5.结构互训法。文言文中多结构一致、前后对称的整句,往往处在相同位置的虚词其词性意义或功
能用法也相同,所以知道了其中一个的用法,也可大致判断另外一个的用法。
6.关系分析法。判断虚词的用法更多的是看这个虚词在句中起的语法作用,它跟前后文构成什么样
的意义关系,尤其是“而”“以”作连词用时,其意义关系往往比较复杂,有并列、承接、递进、转折、
因果、假设……,一定要瞻前顾后,仔细揣摩,加以确定。
7.成语印证法。很多成语源自古诗文,凝固了很多文言现象,包括虚词用法的一些规律特点,通过
一些熟知的成语来推知印证文言材料中的虚词用法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
A.丈夫之
.
冠也
B.山川之
.
美,古来共谈
C.往之
.
女家
D.与民由之
.
2.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
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尊君在不
.
学而不
.
思则罔
B.太丘舍
.
去又渐如高舍
.
C.下车引之
.
近塞之
.
人,死者十九
D.陈太丘与
.
友期行与
.
儿女讲论文义
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①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②至广都,见琬众
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③。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
为韩国英文 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建兴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
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
共赞④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三国志蜀书蒋琬传》)
【注】①除:提拔官职。②奄:突然。③戮:杀。④赞:辅佐。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
..
的一项是()
例句:代裔为
.
长史
A.不足为
.
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吴广为
.
都尉(《陈涉世家》)
C.或异二者之为
.
(《岳阳楼记》)
D.为
.
宫室之美(《鱼我所欲也》)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
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太祖①比②征之③,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④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
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⑤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
复追?”诩属性是什么意思 曰:“兵势有变,亟⑥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
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⑦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
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⑧留诸将
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①太祖:指曹操。②比:连续。③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④诩: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
士。⑤促:赶快。⑥亟(ji):赶紧。⑦敌:对手。⑧纵:纵然。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以”与“绣以精兵追诩军”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策之不以其道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
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太祖①比②征之③,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④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
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⑤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
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⑥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鲁迅先生的名言名句 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网络的利弊 其反而皆
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⑦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
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⑧留诸将
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①太祖:指曹操。②比:连续。③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④诩: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
士。⑤促:赶快。⑥亟(ji):赶紧。⑦敌:对手。⑧纵:纵然。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以”与“绣以精兵追诩军”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策之不以其道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2019年中考山东烟台卷】文言文阅读。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待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房玄齡曰:“此为幼主生长
深宫,少居富貴,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
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又不才,颠而不扶,岂
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述在藩之功,擢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
公等戒勖子弟,使无愆过,家国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受恩深者子孙,皆反,其故何
也?”岑文本对日:“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太宗
曰:“然。”
(注)①司空:古官职名。②宇文述:与后文的“化及内化于心 ”“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③擢:提拔。④
戒勖:劝诫勉励。⑤愆过:罪过;过失。
下列各句中的“而”与“颠而不扶”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卖油翁释担而
.
立
B.足肤皲裂而
.
不知
C.河曲智叟笑而
.
止之
D.此不为远者小而
.
近者大乎
2.【2017年中考浙江义乌卷】阅读《资治通鉴》两则,完成后面小题。
《资治通鉴》两则
江左夷吾
周①奔琅琊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前骑都尉谯国桓彝亦避乱过江②,见睿微弱,谓曰:“我以中州多
故来此求全,而单弱如此,将何以济!”既而见王导,共论世事,退,谓曰:“向见管夷吾,无复忧矣!”
新亭对泣
诸名士相与登新亭③游宴,周一中坐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因相视流涕。王导愀然变
色曰:“当共戮④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邪!”众皆收泪谢之。
【注】①周:两晋时大臣、名士,下文的琅琊王睿指司马睿,东晋元帝。恒彝是谯国人,曾任骑都尉,两
晋大臣。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②避乱过江:西晋灭亡,王室渡江流亡江左(今南京一带)。③新亭:
故址在今南京市东南。④戮:通“勠”,并力,勉力。
选出与“众皆收泪谢之
.
”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其邻人之
.
父亦云(《智子疑邻》)
B.无丝竹之
.
乱耳(《陋室铭》)
C.辍耕之
.
垄上(《陈涉世家》)
D.将军岂愿见之
.
乎?(《隆中对》)
闯关检测
1.A
【解析】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
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
则为正确答案。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A.与例句同;B.助词,的;C.音
节助词,不译;D.代词,文中指正道。故选A。
2.D
【解析】D项,陈太丘与友期行/与儿女讲论文义。两个“与”都是“和”的意思。A项,尊君在不/学
而不思则罔。第一句中读“否”。B项,太丘舍去/又渐如高舍。两个“舍”读音不同,意思不同。第一
个舍为动词。C项,下车引之/近塞之人,死者十九。第一个“之”是代词,“他”,指元方;第二个“之”
可解释为“的”。
3.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B项与例句中的“为”都是“任,做”。A项,“对,给”。
C项,“这里指心理活动”。D项,“为了,表目的”。
4.D
【解析】先要根据本文内容了解例句中“以”的含义,再根据所学所记明确选项各句的出处,读懂句子内
容,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句中“以”的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
5.D
【解析】先要根据本文内容了解例句中“以”的含义,再根据所学所记明确选项各句的出处,读懂句子内德国国旗图片
容,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句中“以”的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
中考链接
1.B
【解析】此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题目中的“颠而不扶”中的“而”是“表转折”;A项中“而”
是“表修饰”;B项中的“而”是“表转折”;C项中的“而”是“表修饰”;D项中的“而”是“表并列”。
故选B。
2.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解答此题时,要熟练掌握“之”的常见意义和用法。例句
中的“之”,代词他。A项,“之”,结构助词,的。B项,“之”,连接主谓。C项,“之”,动词,到,到达。
D项,“之”,代词,他。答案:D。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19:43: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5ea3cb27c84003d129f86dd71d00a59c.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殷仲堪既为荆州.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殷仲堪既为荆州.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