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阳,太阳,神圣的太阳,是您晒热了一只又一只南瓜。
2、一个人要失败之后,方始发觉他欲望的强烈。——巴尔扎克《高老头》
3、逆境不就是命运的试金石吗?
4、能够在中间调解的只有哥哥,可是四年之中他没有探望过妹妹一次,也没有给她任何援助。
5、坐在马车里沾上污泥的人就是高尚的人,步行沾上污泥的都是骗子。
6、到处是真苦难,假欢喜。
7、父亲给了我一颗心,可是有了你,它才会跳。
8、14、28、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作驿马,把它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高老头》。
9、在深沟泥淖中铺好了床铺,不过,也和那位无所用心的人一样,还只玷污了衣角。
10、难道你的人生你的幸福,真的在于装出你没有的身份,花费你担负不起的金钱,浪费你宝贵的求学时光,去见识那个社会吗?《高老头》
11、人们屈服于天才的力量之下,大家恨他,想尽办法诋毁他,因为他独吞一切,倘若他我行我素,大家只好屈服。总之,要是不能将他埋入污泥底下的话,就只好崇拜他。《高老头》
12、道德家所谓的灵魂的堕落仅仅指人的消沉低落的想法,为一己自私的不自觉的行为。思想的波折,对社会的一再索取,或是思想上突然的反复,都是满足我们快乐的需要。《高老头》
13、人们只提一位夫人,而对其他缄口不语。
14、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作驿马,把它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高老头》
15、倘若您平平庸庸,天性软弱,您倒不用发愁的。可我们偏又是狮子似的血性人,我们的胃口之大,每天能干出二十件蠢事来。
16、好心的太太每星期带姑娘去望一回弥撒,每半个月做一次忏悔,不管怎样都要把她培养成一个虔诚的少女。古图尔太太这样考虑也是对的。
1. “真是好女儿,不错不错,她对我很孝顺。不过,她说阿娜斯塔齐的话您可别信。她们姐俩彼此嫉妒,您看出来了吗?这说明她们有孝心。德·雷斯托夫人对我也很孝顺,我知道。父亲对女儿就像上帝对我们,能一眼看透他们的心思,知道他们的用心。她们两个都很孝顺。唉,如果女婿好,我就太幸福了。不过,天底下哪有十全十美的幸福呢?如果我住在她们家里,只要能听见她们的声音,知道她们在那儿,看见她们进进出出,像以前她们在我身边一样,那我的心一定会高兴地蹦起来。她们藏族女歌手的衣着好吗?”
2. “一个也不来。”老头子支起身子说道,“她们有事,她们在在睡觉,她们是不会来的。我早知道了。直到死才知道儿女是什么东西。唉!朋友,千万别结婚,千万别生孩子!你生了她们,她们却把你从上流社会赶出来。不,她们不回来的!十年前我就知道了。我有时心里这样想,但一直不敢相信。”
分析:高老头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起家的面粉商人,妻子去世的悲痛使他把所有的爱都贯注于两个女儿身上,对女儿的溺爱纵容从1中可见一斑。
拉斯帝涅为了讨好纽沁根而夸她孝顺,并说了他姐姐阿娜斯塔齐的不好,纽沁根于是更添油加醋地说自己如何真正孝顺父亲而她姐姐则如何恶劣地对待父亲。回来后拉斯帝涅对高老头诉说他和纽沁根在剧院的对话,高老头高兴地对拉斯帝涅说了1这段话。
女儿们的不孝在外人看来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高老头对女儿的溺爱使他容不得别人说他女儿们的坏话。听到纽沁根说自己孝顺父亲,高老头地高兴说“不错不错”。接着他又反驳说阿娜斯塔奇也很孝顺,二女儿对大女儿的“污蔑”来自于两人的互相嫉妒(虽然这是事实,但这显然是为了使大学生相信纽沁根是在污蔑阿娜斯塔奇)。“父亲对女儿就像上帝对我们,能一眼看透他们的心思,知道他们的用心”,这一句有些暗示。其实高老头早已知道女儿们的“用心”(从选段2“十年前我就知道了”可看出),然而他现在仍在自我安慰:“如果女婿好,我就太幸福了”,“天下哪有十全十美的幸福呢”,说这些话显然是心虚的。最后两句显然充分显现了高老头对女儿溺爱之深。甚至话锋一转问“她们的衣着好吗”——高老头在自己被女儿抛弃、孤苦伶仃的境遇下却仍关心女儿们的穿着打扮、是否幸福,而不是对女儿进行合理的教育,这种畸形的爱使女儿们在越来越奢侈的生活中丧失道德和人性,完全沦为金钱的奴隶,最终酿成了高老头悲惨的下场。
选段2是在高老头濒临死亡时想见女儿而不得,痛心之下才将自己十年前早已知道的却从来不愿想也不敢承认的事实道出,充满了悲愤与悔恨。高老头此时心如死灰,想起自己如此的父爱却换来如此的结果,肝肠寸断,甚至对拉斯帝涅说:“朋友,千万别结婚,千万别生孩子!你生了她们,她们却把你从上流社会赶出来。”——作者以写高老头的悲剧来揭露资本主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揭露人性因金钱而丧失,揭露了社会的丑恶面目。
高老头是个可悲的人,他是金钱关系的体现者,也是金钱关系的受害者。他对女儿愚昧的爱,最终害了女儿,也害了自己。他头脑深处仍是封建性质的、温情脉脉的父女关系,看不到资本主义家庭关系也是一种金钱关系。所以,在社会上他是个胜利者,是个暴发户,而在家庭中,他却悲惨地被女儿榨财产,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
总之,高老头父爱的悲剧,既是个性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一方面是由于他心理偏执的近乎疯狂的父爱,使他成为父爱的牺牲品;另一方面又由于社会的发展,使他与社会行为准则脱节,从而使他成为社会的牺牲品。在道德上,高老头并没有完全接受资产阶级的一套,还拖着一条“宗法道德的尾巴”。从内容到形式,高老头的父爱都是基于这种宗法道德观念,因受到资本主义金钱关系的无情冲击,而呈病态、畸形。它是两种社会交替时期的产物。他的父爱交织着封建宗法观念和资产阶级的金钱法则。因而具有自我抹杀性,正如高老头自己所说:“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纵容她们把我踩在脚下的。”
来此一位新浪网友。
片段一(伏脱冷)
a) 人生就是这样,跟厨房一样腐臭。要想捞油水就不能怕弄脏手,只要事后洗干净就行;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仅此而已。道德家们称之为人类心灵深渊的,无一不是个人利益方面靠不住的想法和不由自主的行动。
b) 你们难道比我们强吗?我们背负的罪恶远不及你们内心的多,你们这些黑暗社会的软骨头。你们中间最好的也抵不过我。
c) “好家伙。”画家说道,“他的形象画下来可真不赖。”
分析:a是伏脱冷对拉斯帝涅说的话,他在拉斯帝涅利用维克托莉,同时道出了社会的真相:“跟厨房一样腐臭”——人要想生存,就不用在意所谓的道德,只要事后清理痕迹就不会有人说什么。b是在伏脱冷被捕后对其他房客说的话。伏脱冷虽然是“黑道”中人,然而他眼光敏锐,思想深刻,字字千斤,句句珠玑,对社会的批判一针见血。他不像纽沁根那样在法律庇护下掠夺小家小户,而是公开与大佬作对,公开与社会做对;他不像米旭诺那样为了金钱而暗中出卖他人,而是敢作敢为,甚至为帮派利益去顶受杀人罪名而长期坐牢……他对拉斯帝涅说:“说我是恶棍、无赖、坏蛋、强盗都行,只是别叫我骗子,也别叫我奸细。”在伏脱冷被捕走后,公寓中其他人对他表示了同情,对出卖他的米旭诺表现出愤怒,而决定赶米旭诺离开公寓——某种程度上,伏脱冷比在社会中享有地位、有钱有势却又不忠不孝、暗中争斗的贵族、有产阶级更加可靠,更加光明。所以他说“你们中间最好的也比不过我”(b段)。连画家也说“他的形象画下来可真不赖”(c段)。
伏脱冷本身深受社会的毒害,但他没向社会妥协,也没有向拉斯帝涅那样为了攀附权势去人前马后,而是千方百计地在社会上谋取自己的利益,虽然他采用的是黑暗的手法,然而在那样一个社会,要想不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就要成为凶恶的狼,否则就会落得像高老头、鲍赛昂夫人一样的下场。
他的形象本身是具有矛盾性的。他既是罪恶的揭露者,也是罪恶的制造者。作者对他的态度也是矛盾的,既把他写成罪恶的代表,加以批判,又欣赏他的洒脱、意气、能力,通过他的冷嘲热讽,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批判。作者不仅将批判的笔触伸向黑社会,扩大了社会批判的广度,而且为上流社会提供了伏脱冷式的背景,衬托出达官贵人的卑鄙猥琐,增强了批判的深度。
“唉!完了,我见不到她们的了!她们!娜齐,但裴纳,喂,来呀,爸爸出门啦……”
临死前,这可怜可悲的为女儿操碎了心的老人想最后看女儿一眼,然而这样小小的愿望都得不到满足。任凭他在病榻上呼天喊地地叫着,两个女儿一个也没来到他身边。
他壮年丧妻,为了体怜女儿而拒绝续弦,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两个女儿身上。他拼命挣钱,专心培养女儿长大,让她们受到上流社会“良好教育”。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女儿的一切欲望。为了让女儿可以“随心所欲地挑选丈夫”,让每个女儿带着八十万法朗的巨额嫁资获得了如意的婚事。女高层发生火灾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什么儿婚后,生活骄奢淫逸,可又头脑简单,财产被无耻丈夫牢牢控制。在被女儿逼迫得日益穷困落拓的情况下,高老头对女儿也是有求必应。对女儿的爱成了他生活唯一的乐趣和安慰,他把女儿视为“天使一般”,甚至是崇拜的偶像。只要谈到女儿,他原本毫无生气的煽情的话脸也会容光焕发,“女儿随便丢给我一个微笑,世界就给镀上一层金光……,仿佛天上掉下一道美丽的阳光似的。”
内容简介,可以看看:/edu/shfz/mzsw/sl012101.htm《高老头》通过高老头和他的两个女儿的故事以及拉斯蒂涅的“奋斗史”,描述了巴黎社会光怪陆离的众生相。
主人公高利e68a84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231613832奥老头出身微寒,年轻时以贩卖挂面为业,后来当上供应军队粮食的承包商而发了大财。他疼爱他的两个女儿,让她们打扮得珠光宝气,花枝招展,最后以价值巨万的赔嫁把她们嫁给了贵族子弟,使面粉商的女儿成了伯爵夫人;然而两个女儿挥金如土,象吸血鬼似地榨取父亲的钱财,当老人一贫如洗时,再也不许父亲登门,使之穷困地死在一间破烂的小阁楼上,女儿们连葬礼都不参加。
通过高老头的悲剧,作者批判了建筑在金钱基础上的“父爱”和“亲情”,对人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给予了有力的抨击。 《高老头》还成功地塑造了青年野心家拉斯蒂涅和没落贵夫人鲍赛昂的形象。
前者原为一个外省贵族青年,想来巴黎进大学重振家业,但目睹上流社会的挥金如土、灯红酒绿,他往上爬的欲望倍增,他在鲍赛昂子爵夫人和逃犯伏特冷的唆使下,日益丧失正直的良心,开始为金钱而出卖正直,特别见证了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对待父亲象榨干的柠檬一般以后,更坚定了向资产阶级的道路走去的决心。《高老头》中主要描写了他野心家性格形成的过程,在以后的一系列作品中他更一发不可收拾,靠出卖道德和良心竟当上了副国务秘书和贵族院议员,而一切的取得都依赖于极端利己主义原则。
鲍赛昂子爵夫人是巴尔扎克为贵族阶级唱的一曲无尽的挽歌,她出身名门贵族,是巴黎社交界的皇后,只因缺乏金钱而被情人抛弃,被迫退出巴黎上流社会,高贵的门第再也敌不过金钱的势力,她在后来的小说中因为同样的原因又一次被金钱出卖。她的遭遇告诉人们,贵族阶级除了失败之外不可能有更好的命运,金钱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作者设置了典型环境,让典型人物活动于其中,使人与人的金钱关系与环境相契合,书中安排了四条情节线索,以拉斯蒂涅的堕落为主线,其它几条起辅助作用,纵横交错又脉胳分明;典型人物的刻划是巴尔扎克的最大特色,不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心理刻划,甚至一个细节,如高老头每吃一块面包都要放在鼻下嗅一嗅,都使人物更鲜明生动;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是作者一大功力,贵族沙龙中的语言与逃犯的语言绝不一样。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1834年发表的优秀作品,小说以1819年底和1820年初为时代背景,以伏盖公寓和鲍赛昂夫人的沙龙为舞台,以高老头和拉丝蒂涅两个人物的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为主要情节.
《高老头》体现了巴尔扎克的创作天赋,有着极强的思想和艺术价值.《高老头》全书译成中文不特殊分数到十八万字,而其视野之广,人物形象之多姿多采,简直够得上一幅全景画卷,它真实的再现了当时法国社会,是一部”法国社会的风俗史”,”标志着一个时代”. 充分体现了巴尔扎克驾驭素材和提炼生活的能力.
这幅”风俗画”的背景就是十九世纪初的波旁复辟时期的法国社会,这时候资本主义思想已经在西方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封建制度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是封建宗法制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这一新旧交替时期.《高老头》就对这一时期封建贵族权势的得而复失,盛而复衰的历史趋势,作了细致而深入的描写.
鲍赛昂夫人是”贵族社会的一个领袖”,她的府邸是贵族住区”最有意思的地方”,能在这金碧辉煌的客厅里露面,就等于一纸阀阅世家的证书”,”一朝踏进了这个比任何社会都门禁森严的场所”,”就可以到处通行无阻”.初出茅芦的拉斯蒂涅,一旦被人提到”跟鲍赛昂太太是亲戚”,立即就身价百倍,资产阶级妇女以能挤进这个贵族沙龙为最大光荣.这些贵族态度高傲,谈及资产阶级妇女时极尽鄙夷挖苦之能事,”那般中产阶级的妇女,以为戴上我们的帽子就有了我们的风变”.鲍赛昂夫人对高老头的二女但斐纳的评价是,”动作都脱不了高里奥气”.这是何等的盛气凌人.但是,表面的荣华富贵,遮掩不住内心的失望颓唐,排场上的阔绰,掩饰不了政治上的败局.时代的变迁是无法挽留的,资产阶级的进攻是不可抗拒的.巴尔扎克在描绘这花团锦簇的繁华盛世时,就同时指出了潜藏着的危机,预示了隐伏着的灾难.拉斯蒂涅被引进鲍府的时候,鲍赛昂夫人已到了”被遗弃的关头”,她骚动在心中的不安已经溢于言表,”上流社会最可怕的祸事”已经临头.
但极有讽刺意味的是,虽则鲍赛昂夫人自视清高,对资产阶级妇女不屑一顾,但她对拉斯蒂涅的”开导”却完全是资产阶级式的:”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的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做驿马,把它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泳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她对但斐纳非常轻视,却让拉斯蒂涅去追求这位银行家的太太,”你能爱她就爱她,要不就利用她一下也好”.她还亲自带他到剧院去结识但斐纳,因为个人的阅历和遭遇使她懂得了贵族的一套已经不时兴了,资产阶级的金钱力量才是真正的统治者.其实她自己就是金钱的手下败将.洛希斐特是新起的暴发户,,鲍赛昂夫人的情夫阿瞿达也并不十分喜欢洛希斐特小姐,但他却毅然决然抛弃了名媛贵妇鲍赛昂夫人,决定和资产阶级暴发户联姻,因为可以得到”二十万法郎利息的陪嫁”.
“天潢贵旨,蒲高涅王室的最后一个女儿”鲍赛昂夫人告别巴黎的盛大舞会;是巴尔扎克着力刻画的”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客厅外,”四五百辆车上的灯,把鲍赛昂府的四周照的通明雪亮”.客厅里,”是巴黎最美的妇女”,”宫廷中最显要的人物”, “乐队送出一句又一句的音乐,在金碧辉煌的天顶下缭绕”.富丽堂皇的外景与鲍赛昂夫人电阻识别凄凉的心境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女后心目中,这座灿烂的宫殿只是一片荒凉而已”.这次五光十色的舞会,恰似贵族社会的回光返照.人们蜂拥到这里来,是为了”争着要瞧这个女英雄怎样下台”, “好似群众挤到葛兰佛广场去看执行死刑一样”. “上流社会似乎特意装点得花团锦簇,来跟它的一个母后告别”.这位贵妇尽管在众人面前”安闲静穆”,”始终保持着她的本来面目”,好象”到了最后一刻,她依旧高高在上的控制着这个社会”.但是在她的卧室里,她就显出了真相;她流着泪,发着抖,打点行装,烧毁情书,作着诀别巴黎的最后准备.这种人前背后的表演,正是贵族阶级行将没落而又强恃尊严的社会地位的真实写照.鲍赛昂夫人泪眼晶莹地到乡下隐居去了,而被她百般奚落的但斐纳,却在贵族的哀乐声中终于挤进了这个”她一心要高攀”的社会,实现了她的宿愿.当鲍赛昂夫人强颇为欢的时候,但斐纳却住”得意自己在大众面前的锋芒”,连鲍赛昂夫人也不得不承认”纽沁根太太今晚漂亮得很”.两相对照,前后比较,一荣一枯,一起一落,两个阶级的命运一清二楚.
1、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作驿马,把它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
2、我们的心就是一个宝库,您如一下子倾罄其所有,您就破产了。一个身无分文的人,与把感情全部倾泄出来的人一样,我们都是不能原谅的的。
3、什么政治事件,刑事案件街上的小调,戏子的抽科打浑,都可以做这种游戏的资料, 把思想,语言,当做羽毛球一般抛来抛去。
4、逆境不就是命运的试金石吗?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塑造的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之一,它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
小说主人公高老头向读者展示了一份特别的父爱。他把女儿当作天使,乐于牺牲自己来满足她们的种种奢望。
为了女儿的体面,他歇了生意,只身搬进伏盖公寓;为了替女儿还债,他当卖了金银器皿和亡妻的遗物,出让了养老金,弄得身无一文;最后,仍然是为了给女儿弄钱,他竟想去“偷”去“抢”去代替人家服兵役,去“卖命”、“杀人放火”。 对这样一个“慈父”,巴尔扎克赞叹“他无异于一个基督教神圣的殉道者”。
有人也曾赞赏他“表现了人类崇高的至性”。其实,这都是把高老头的父爱抽象化,神圣化了。
事实上,高老头的父爱并不单纯,而带着阶级的复杂性,他的父爱是交织着封建宗法观念和资产阶级的金钱法则的。从封建宗法伦理道德观出发,他认为父女之爱天经地义,“父道”是家庭、社会的轴心;但他又怀着往上爬的虚荣心,把对女儿的“爱”作为攀援名贵、抬高地位的手段,结果,原本高尚的感情变得庸俗、猥琐。
高老头 高老头的父爱的悲剧,既是个性发展必然结果,也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一方面是由于他心理偏执的近乎疯狂的父爱,使他成为父爱的牺牲品;另一方面又由于社会的发展,使他与社会行为准则脱节,从而使他成为社会的牺牲品。
在道德上,高老头并没有完全接受资产阶级一套,还拖着一条“宗法道德的尾巴”。 从内容到形式,高老头的父爱都是基于这种宗法道德观念,因受到资本主义金钱关系的无情冲击,而呈病态、畸形的。
它是两种社会交替时期的产物。他的父爱交织着封建宗法观念和资产阶级的金钱法则。
因而具有自我抹杀性,正如高老头自己所说:“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纵容她们把我踩在脚下的。 ” 作者有意识把高老头的父爱夸张到“荒谬的程度”,“任何东西都不足以破坏这种感情”。
然而,这种“伟大的父爱”却为世道所不容,为女儿所抛弃。高老头的父爱是巴尔扎克的理想家庭形式,又借以批判了“猥琐、狭小、浅薄的社会”,高老头的父爱并不伟大,但从客观效果而言,他真实揭示了病态“父爱”产生、发展和终结的社会原因,这一点倒是伟大的。
本文发布于:2023-04-11 11:02: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5d3fadafd31daf74935d651c2fbf93e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老头佳句赏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老头佳句赏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