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0日发(作者:抗衰老最好的方法)
紫砂壶介绍:紫砂发现的传说
紫砂陶土最初的发现有一个传说:据说古时候,有一异僧行经村落,向村人高呼“卖富贵土”。大家以为僧人用癫话诓人,纷纷嗤笑他。僧人不以为怪,又高呼“贵不欲买,买富如何?”于是引导村叟跟他上山,指点黄龙山中蕴藏有一种使世界美女排行榜
人受用不尽的富贵土,言毕而去。村人发掘,果然掘得一种五色缤纷的土,红的、黄的、绿的、青的、紫的......灿烂光亮,奇丽极了。从此以后,一传十,十传百,鼎蜀山村的村民都来锄白砀、凿黄龙,挖掘这山间的富贵土,开始烧造最早的紫砂壶。
引述自韩其楼先生编的《紫砂壶全书》
紫砂、五色土名称的由来
根据韩其楼先生编着的《紫砂壶全书》的介绍,质性特殊的紫砂陶原料,黏中带砂,柔中见刚,富有韧性,颜色鲜艳。有紫色的砂泥,奶色的白泥,橘色的黄泥,猩红的原泥,黛色的绿泥......斑斑斓斓,被誉为“五色土”。这些陶土烧成之后的器物,表面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表现着一中砂质效果,所以称之为紫砂、紫砂器或紫砂陶,它是中国独有的一种陶器。
紫砂泥料主要分为紫泥、朱泥(红泥)和本山绿泥三种,而以紫泥为最普遍,通称为紫砂。
紫砂泥质特性
紫砂陶泥土质细致,泥胚韧度极高,含铁量超过百分之九,可塑性强,干燥后收缩率较小,产品不易变形,宜于制作精巧的茶壶。紫砂泥质的这个特点,为制作出多种多样的品种,多姿多彩的造型,千变万化的线条提供了良好的加工施艺条件。
紫砂陶土以摄氏一千二百度烧成后,有较强的吸水率和较大的气孔率,渗透性好,所以制成的茗壶都具有良好的吸附和透气性能,因此紫砂壶泡出来的茶能比其它茶具卓越。
紫砂之美
质朴:大部分的宜兴紫砂茶壶都是素身无饰,只是单看外形和表面纹理已深具美感,淳朴大方,别具风格。我们且看韩其楼先生如何形容紫砂。
我恋紫砂无釉彩,相见如人披肝胆,
不靠衣衫扶身价,惟以本质令人爱。
色彩:紫泥、朱泥和本山绿泥三种主要紫砂泥料,均可单独用来制作各种器皿,又能互相掺合,或加入矿物颜色,便可得到一系列不同深浅的褐色、红色和黄褐色;墨绿色和黑紫色是二十世纪的新色系。因此紫砂陶泥缤纷的色彩,令紫砂器皿也同样色泽妍美。
形丰:由于紫砂的可塑性极高,成型后坯体强度高,坯的干燥收缩率小,烧成后不易变形,所以适合制作手工精巧的工艺品。因此,紫砂器皿能够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造型、精密的构造。
技精:由于紫砂泥是一种不能用水直接调
稀的陶土,所以不适合以轮制法或注浆法成形,而是需要用手捏造成各类器物。当然这些手工技艺都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代艺人的经验积累和探索的成果,所以,我们今日看到的这些紫砂工艺品,技艺精湛,巧夺天工。
艺高:紫砂工艺日趋完美,造型洗练大方,色调古朴雅致,意韵幽深旷远。如果紫砂成品和谐了泥、形、技、神、气、态各方面的内涵与艺术神韵,那制作出来的成品,就不只是工艺品,而是一件文化艺术珍品了。
前人对宜兴紫砂的评价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 清人汪文柏《陶器行》
“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 明人李渔
优质的紫砂工艺品,或称特种工艺茶壶钻石密度
,是指出于有名艺人的手制作品,它不仅讲究造型的完整,而且特别着重制作过程中的工艺质量。名艺人的成就和名望,正是这些方面都达到了与职称相等的水平。所以由名工艺师制作的紫砂工艺茶壶,既使价值不菲,却仍然是收藏爱好者渴求的对象。
历史产品成为文物,其价格更为惊人。历史上一些记叙里多读到出于名艺人手的工艺杰作的身价,称誉为“贵重如珩璜、珍重比流黄”超过珠玉之上。明人熊飞《以陈壶徐壶烹调山岕片歌》说:“景陵铜鼎半百清,荆溪瓦注十千余”,清人陈其年《赠高澹人诗》提到“一具尚值三千缗”,足见名家作品价值之高”。
紫砂壶介绍:紫砂壶的起源
紫砂创始在何时,在我国陶瓷史上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明、清时代的史籍中明确地说,紫砂陶器创始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金沙寺的和尚和书僮供春是创始人。如明周高起在[阳羡名壶系-创始篇]中 说:“金沙寺僧,逸其名,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兴陶缸翁者处,搏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 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传口柄盖的,附陶家穴烧成,人遂传用”。周容[宜兴瓷壶记]说:“今吴中较茶者,必言宜兴瓷,始万历,大朝山寺僧(即金沙寺僧)传供春者,吴氏小吏也”。供春和吴氏是何许人呢? [宜兴县志]记载说:供春是明正德年间公元1504年--公元1521年提学副使吴颐山随带的书僮,吴读书于湖洑金沙寺中(此寺今仍尚存遗址)。吴梅鼎的[阳羡茗壶赋]说:“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兮之功。信陶壶之鼻,亦天下之良工”。这些记载清楚地说明紫砂创制于明代中晚期,绝对不提宋代已有紫砂的事实。
1976年宜兴红旗陶瓷厂在施工中发现了紫砂古窑遗址,才得到证实宜兴陶瓷生产的始于新石器时代。宜兴是个古老的县,始设县于秦,远在新石器时代,勤劳的人民就在这里开创
了原始陶瓷生产活动。先后多次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古文化遗址七处,其中就有新石器时代遗址五处。古窑址近百处,其中有汉代窑址三处,六朝窑址三处,隋、唐、五代窑址九处,宋、元窑址二十处,明、清窑址六十多处。 因此民间传说,把越国的范蠡奉为“宜兴陶瓷创业的祖师”或“陶朱公”是不真实的。
古紫砂窑址位于宜兴蠡墅村羊角山,是丁蜀镇黄龙山的支脉系统,这里是盛产紫砂泥矿的地方,所以古人把窑建在原料的产地。古紫砂窑址是埋在长约十公尺的土堆下面,经破土清理,共分三层,上层厚二 公尺余,为近代废窑陶瓷碎片堆积,以缸、瓮碎片为主。第二层为混合堆积,从元代以迄清代初年,延续时间较长,堆积层较厚,约二至三公尺,多为瓯窑缸、缶、瓮和肩部饰有菱花的陶罐、玉壶式的釉陶壶等残片,尤其后两种具有元、明代陶瓷造型风格;其次还发现“宜均器”残片,与瓯窑制品极为相似。另外在附近偏北方向,发现有瓯窑遗迹,说明所堆积是元未明初瓯窑的堆积物。第三层为早期紫砂堆积层,厚 1.5公尺,断面呈灰紫色,主要是紫砂壶残片,有壶身、壶嘴、壶盖等。在此堆积的附近,发现了一座长约十公尺、宽约一公尺余的龙窑一座,其中亦有紫砂片。窑的下层,是黄土,是建窑时用黄土人工填成的。南端用小砖砌成倾斜的砖垛两排,这一种小砖与江南地区常见宋墓砖极为相似。
根据发掘出土的大量紫砂器残片分析研究,可以分辨出主要造型有:壶、罐两个大类,其中以壶为大部, 均呈紫红色,器物里外无釉,从残片复原的器型分有高颈壶、矮颈壶、提梁壶等三类。紫砂泥质较粗糙,器身表面细密度亦差。由于没有用匣装,而是直接入窑烧成,因而常有火疵现象,在成型方法上已脱离用陶轮拉坯的做法,根据紫砂泥不同于其它陶土性能,而采用泥片镶接法,壶嘴、壶把、壶的子(俗称壶盖、壶顶)的粘接,则采用穿洞捏塞法。为后世紫砂器成型开创了新的工艺,奠定了紫砂器造型的基础。例如: 龙头壶的壶嘴,捏成龙头型。六方形壶,壶的颈部起线,壶嘴根部附加菱花形纹饰,以及壶把上带有小孔 的处理等,都相当成熟。从复原的三件造型、装饰来看,线条流畅,饰纹恰到好处,绝非勉强而为之的处女之作。
此外,镇江博物馆近年来在一座南宋古井里发现了两件紫砂壶。壶身、壶嘴、壶底用泥片捏成,壶颈部留有刀削痕,壶身留有很明显的手捏痕,并且上半截还施了釉。据考证,认为是宋代酒壶。从用泥粗糙,制型朴素,比较古老看,在时代上可能早于南宋。不过今后还得作进一步研究,才能
得出更正确的结论。
紫砂陶又称紫砂器或紫砂陶器,是我国独特的陶器工艺品,向以造型多样,色泽古雅,质坚耐用,技术精湛而著称于世。最明显的特征,是用较粗的紫砂泥烧制,多呈紫红色,一般不施釉故称紫砂陶器。在紫砂制品中,最为突出的是紫砂茶壶,无论地下出土、世间流传,大部分是茶具。因为紫砂茶壶式样多种, 各有特色,不仅富于民族风格,而且具有:用开水沏茶,冬不易冷,夏不灸手和泡不走味,贮不变色,盛夏不易发馊等特殊功能。所以博得人们“一壶在手,爱不忍释”,高士名儒更视为“拱璧”。特别推崇,极力提倡,因面茶壶成了盛行的上品,数量多,流传广。自明代嘉靖年间以后,紫砂制品走向繁荣时期,紫砂茶壶居于首位。
紫砂壶的早期制品,从宋代延续至明正德、嘉靖、万历年,随着饮茶、品茶、论茶风气之盛行,制壶技艺变化很大,从煮茶的大壶转变为文玩小壶,以及其它的美术作品相应得到发展。然而,明代以前紫砂的名手,不见于籍典,器上亦不留名。自明正德以后,大师名手见于籍典或留名于壶的就大有人在了。
紫砂壶最著名的产地、紫砂壶的历史介绍
明代中叶以后,唐宋饮茶之风再次在宜兴士大夫中兴盛,于是,集壶艺、诗词、书画、篆刻于一体的紫砂壶文化,应运而生,成为茶文化的标志——紫砂壶最著名的产地是宜兴。
据《宜兴县志》记载:明代陶都出现了一位卓越的制壶巨匠供春,他从金沙寺僧处学到制壶技艺,供春被尊为“陶壶鼻祖”。明清紫砂陶器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茶具,即“阳羡茗壶”;另一类是陈设器,即“文房雅玩”。紫砂陶原料被誉为“五色土”,主要种类有:白泥,色呈灰白、桃红和象牙白;嫩泥(亦称黄泥),色呈浅灰、淡黄和黄红色;紫泥(古称青泥),是制紫砂壶的主要原料,其种类较多,烧成后分别呈松花色、碧绿色、浅赫色;红泥(亦称朱泥),也是制紫砂壶的主要原料,烧成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绿泥(亦称段泥),大多作胎身外面的装饰泥,烧成后呈粉绿色。“五色土”质地细腻柔韧、可塑性强、渗透性强,是一种品质极优的陶土。紫砂壶,泡茶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茶汤的原汁原味。同时紫砂壶握于手中便于边畅饮、边赏玩。把玩长久,紫砂壶表面会呈一种黯然之光的老包浆,这是老古玩家最喜爱的。古玩界的传统是:北方老古玩家把玩鼻烟壶,南方老古玩家赏玩紫砂壶,这似乎成了老古玩家身份的标志。事实上,明清以后,紫砂壶已成为茶文化的象征,浸泡着儒家学术、道教思想、佛教文化
。品茗,更多的是品文化……
鉴赏紫砂壶,其一是赏其“泥”。紫砂泥中除含有氧化铁外,还含有一种重要的物质,那就是紫砂。紫砂壶的优劣首先在于紫砂泥的优异,行家把宜兴产茶壶区别为紫砂壶与泥壶,就是这个道理。以上指的是材质性。其二,赏其“形”。紫砂壶形态各异,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中国茶道追求“淡泊平和”、“超凡脱俗”,而“古朴”则是明清紫砂壶的最高境界。其三,赏其“工”。与赏玉器之“工”有异曲同工之妙。如一把精品紫砂壶,壶嘴与柄要绝对在一条直线上,壶口与壶盖要结合紧密,以上指的是工艺性。其四,赏其“款”。“款”分款式与款识。款式即指样式,如供春树瘿壶、时大彬鼎足盖圆壶、陈鸣远东陵瓜壶,均是名壶样式。款识指壶的作者、题词、镌刻名字。紫砂壶是“诗书画印”一体的艺术,是紫砂壶艺术的外在标志,以上指的是艺术性。其五,赏其“功”。功主要指紫砂壶的功能美,其主要表现在容量适中、高矮适当、口盖严密、出水流畅这四个方面,以上指的是实用性。
陶都宜兴紫砂壶与瓷都景德镇瓷器不一样的是:前者精品都留有匠师的名款,后者均是无名工匠的作品。故收藏明清、民国、当代紫砂名壶,一定要注意收藏名家作品。供春壶已失传,时大彬真品尚有争议。“明四名家”有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时大彬弟子有徐友泉、李仲芳、欧正春、邵文金、陈俊卿、蒋时英。此外尚有陈仲美、周季山、陈之畦、陈鸣远、惠孟臣、王南林、陈曼生、杨彭年、邵大亨。当代宜兴壶艺名家有顾景舟、朱可心、裴石民、王寅春、蒋蓉、徐汉棠、徐秀棠、李昌鸿、李碧芳、高海庚、凌锡苟、汪寅仁、何道洪、周桂珍、顾绍培等,上海制壶名家为许四海,其创办的“四海茶具博物馆”是上海代表性的民间收藏博物馆。
1981年,香港维他奶集团创办人罗桂祥,将其一生集藏之明清紫砂壶捐献香港艺术馆,该馆为此专设香港茶具博物馆,从此,当代海外港台收藏紫砂壶成风,一批当代制壶艺人经罗桂祥先生精品包装,享誉海外,明清民国及当代名家紫砂壶价格也一路攀升。新世纪后,一把当代名家如顾景舟、朱可心、蒋蓉、徐汉棠所制壶,动辄数万、数十万元,且有行无市,无特殊关系者,一般藏家只能作壁上观,少有可能收藏到名家真品。而古玩市场上,明清老壶,只有那些田间粗茶壶,还依稀可见,仅数百元一把,作为开茶馆泡茶之用仍有古趣,低价藏名家壶的时代已经过去。艺术品拍卖行里偶见几灿烂
把杨彭年、惠孟臣壶,还要提防是赝
品。如起拍价仅一两万元,或是饵儿,或已告诉你是赝品。不少新紫砂壶收藏者,专门收集数百元一把的名家仿品,心态平和,自娱自乐,倒也不失为一种新玩法。紫砂壶收藏,修身养性,品茗、品古老的茶文化,才是最本质的文化追求。这才是新仿名家紫砂壶能够在古玩市场上风行的一种文化背景。
收藏陶瓷器者,如只收藏明清彩瓷,而不收藏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汉代釉陶、陶俑,文化根须不深;不把玩新旧紫砂壶者,文化情趣不浓。因为古玩收藏,本属于文人之雅事,假如藏友相聚,没有一壶好茶,从何谈起?北京琉璃厂街的老古玩商,进门先请品茶,而不先谈生意,这是行规,这是传统,真是“壶小乾坤大”也!
●紫砂壶的适用功能
其一,用紫砂壶泡茶,以尽色、声、香、味之蕴,无熟汤味。暑天泡茶不易变味,汤色清润。
其二,壶泡之茶,如隔数日,难免有杂气,只要除去茶渣,注满开水,鼓荡后倒去,或一次或数次,直到壶中不留茶渣,即把热壶浸没冷水,同时急出冷水泻之,元气复矣。
其三,紫砂壶为砂质壶,泡壶后壶身传热缓慢,保温性好,故在提、握、抚、摸时不感炙手,冬令季节双手捧壶,不仅可取暖,且有按摩健身之作用。
其四,紫砂壶壁,含有气孔率,且有双重气孔结构,使壶有适应冷热急变之性能,寒天注入沸水,不会胀裂,温水炖烧、烹蒸也无需担心开裂。
其五,由于壶壁有一定的气孔率,壶内易吸茶汁,内壁勿刷,无异味,且经久用,增积茶锈,空壶注入沸水亦有茶香,茶锈经生物化验,内含灰黄霉素成分,有消炎消毒之作用。
其六,紫砂壶千姿百态,大致以高、矮两类之分。高壶宜泡红茶,红茶在焙制中是经发酵过的,因此,它不避深闷,所以,高壶深闷使红茶越发浓香;矮(扁)壶宜泡绿茶,绿茶在焙制中未经发酵,不宜深闷,故矮(扁)壶澈泡绿茶,则保持了绿茶澄碧鲜嫩的色香味。
其七,紫砂壶使用经久,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人手可鉴,通过泡茶用壶,养壶,更显示紫砂壶自体妍丽的肌理美,登大雅之堂,为时人所珍惜。
●紫砂壶的多变造型
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可说是一座壶艺造型的宝库。从形而言:
有取材于自然:这主要指动物和植物的两个内容,动物有飞禽、游鱼、走兽和人体;植物有树木、藤草、花卉和蔬果。这些都是壶艺造型和装饰的题材。
有借形改装:也就是借古代陶瓷器、青铜器、漆器、竹木器、玉石器、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实用器具,如包、帽
、秤砣、乐器、篮、桶、镜等实物之形改装成壶形。
有几何形体:运用点、线、面组合,构成的壶体造型,有正方、长方、扁方、六方、八方、椎形、菱形、楞形、悬胆、张肩、方圆组合等造型。
壶体造型的自然伸缩:其中又分整体的伸缩和局部的伸缩两种。自然的伸缩和造型的放大、缩小的概念又有不同,伸缩是指壶器皿造型的轮廓、整体的或局部的向高度伸展,或向扁平方向压缩和扩张而构成新的造型。还有抽象形、线运动、自然变幻的启示来构成造型,如天上云的变幻、烟的萦绕、奇石、山川、水浪的波纹和花纹、线纹走向、纹乱线组合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以灵感,而得到造型的启发。
其次造型有动人的神态,紫砂壶形制取裁确定后,以工艺艺术的手法表现其神态,其中一个是采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一个是以变化的方法来处理。写实的力求形象的逼真,变化经艺术手法的处置,表现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有浓郁的回味,或给人以对称、均衡的份量和安定的感觉,或给人有动与静的感受。另外,一个造型有它的特有气度,造型作品的气度,是作者个性、作者风格和气质的体现。有的壶造型清秀飘逸,有金水宝说明书
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有位日本兰田的奥玄宝君,他把自己珍藏的紫砂壶,以拟人化的方式突出造型气度,如: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纵观造型的形、神、气、态,给人以印象深刻的造型美。
●紫砂壶的独特材质
紫砂矿土是一种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的自然特殊矿土组成。除紫泥外,还有绿泥、红泥,这三种泥统称叫紫砂泥。
由这三种基泥按不同分量颗粒粗细的配比,经不同温度气氛的烧成,则显现出"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黄而不娇、黑而不墨,如铁如石,胡玉胡金,备五文于一器,具百美于三停,远而望之,黝若钟鼎陈明庭,迫而察之,灿若琬琰浮精英。"(《阳羡茗壶赋》)真可说是把紫砂艺壶材质的质感烘托造型的气度,描写得淋漓尽致,
如再在泥中掺以粗粒生、熟泥砂,或调、铺钢砂,使作品造型谷绉周身,珠粒隐现,更为夺目。这里还要提上一笔,能得到这样的亚光葆浆,表现出的肌理材质美,这必须是在泡茶、养壶的百日之功后,才会撩起这神秘面纱,得到这珍宝气质之美感。
●紫砂壶的精湛工艺
紫砂壶由壶身、头、底、脚、盖、嘴、把、滴子组成,砂壶既有本身严谨完美的整体,又是有与壶身相辅相应构成的和谐完美整体的附件。
在紫砂壶丰富的造型中还有各种线
的装饰有:凹凸线、凹线、圆线、鳝肚线、碗口线、鲫背线、飞线、翻线、竹片线、云肩线、弄堂线、隐线、侧角线、隅角线、方线、皮带线等装饰线的应用,在造型中增加美感。
紫砂壶的盖有:截盖、克盖、嵌盖之分。盖的形有:虚盖、平盖、线盖、牛鼻盖、盆底盖等形状。工艺表现要求:口盖直而紧密,圆器直径能转。壶身倾注无落帽忧。方器、筋瓤器口盖要求面面吻合,间隙榫缝不苟丝发,严谨的工艺增加了实用功能和欣赏的趣味。
紫砂壶的嘴有:直嘴、一弯嘴、一弯半嘴、二弯嘴、三弯嘴。嘴孔有:独孔、多孔、球孔。鋬有:直握鋬、横握鋬、提梁鋬、半提梁鋬。鋬形有:圆形、健形、弓形、方形、三弯形等。嘴鋬在壶体胥出自然若生成者,注水流畅,达到理、趣协调之理想效果。
紫砂壶的滴子有按壶体造型简缩的钮形,有以象形物体塑成的滴。接理和趣的要求,滴子在壶盖上工艺处理必须是呈滴顶孔小,盖内孔大的圆锥喇叭形,这样利于注水。
紫砂壶的品类有:光货、花货、筋瓤货。光货的工艺处理,必须达到是圆器者,则珠圆玉润;是方器者,则轮廓周正。花货的工艺要求:写实的表达逼真,写意的表现出浓郁的艺术趣味,变化的高于自然形。筋瓤货工艺手法要求:线条脉络清晰有致,卷曲线条和润贯气,嘴鋬形制筋纹处理协调得体。
紫砂壶的装饰有:刻、塑、雕、琢、贴、绘、彩、绞、嵌、缕、釉、堆、印、镶、漆、包等。
紫砂壶的工艺技法,技巧之处理有独到的特色之处,使人百看不厌、屡有新的回味,就倒角点的处置、亦惟妙惟肖,巧夺天工,令人赞叹。
●紫砂壶的高雅品味
紫砂壶有商品壶、工艺壶之分,商品壶有细货、粗货之别。工艺壶有一般工艺壶、特艺壶之档次,工艺壶一般按艺人的阅历.成就、作品间相互的比质比价的艺德国历史
术价值来论。
紫砂壶登大雅之堂,它与民族习性、生活,礼仪相和谐融洽,它不仅保值、增值的体现了社会发展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地位,同时也包含了紫砂艺壶的文化、文物之价值。
ue5d9
紫砂壶的陶刻装饰艺术,集诗词、书画、文学、篆刻、艺术于一体,而今又创造了题词、题跋,更进一步地把紫砂壶艺推向高文化层次。镌铭的内容与茶切、壶切、水切、形切、装饰相切,茶句,词句从论茶延伸到哲学、伦理、道德、知识等领域,这不仅升华装饰层次,而深蕴的文化内涵,渗透在紫砂壶艺中提高了品位,使人值得珍赏和珍藏。
紫砂壶赏品、藏品有历史价值的,有艺术价值的,有名人名作、有
名人仿品的,都有它的作品价值和科学价值,其中仿品与假冒有严格的区别,仿品是指临摹、盖临摹人的印记,这与假冒膺品截然不同。收藏,是一种美育,目的是在牛肉柿子汤的家常做法
美的享受中陶冶情操,积累知识,增添生活意趣,启迪爱国激情。
紫砂壶是实用的饮茶器具,也是具有监赏价值的艺术品。它的外在价值是实用的器皿,而其内在的价值则是美的艺术品。紫砂壶艺始于宋朝而成于明代。几百年间,紫砂工艺经历无数兴废衰荣,薪尽火传,逐渐形成今日世界性的紫砂文化热潮。紫砂壶的美在于它集壶泥、壶色、壶形、壶款、壶章、题铭、绘画、书法、雕塑、篆刻诸艺术,共融于一体。
紫砂泥是红泥(朱砂泥)、紫泥、团山泥(本山绿泥呈米黄色)的总称。这三种泥由于矿区、矿层分布的不同,烧成时温度稍有交差变化,则色泽变化多端,耐人寻味,妙不可思。紫砂泥色丰富多彩。其中以朱、紫、米黄三色为紫砂器的本色,而朱有浓淡,紫又有深浅,黄则富有变化;如果辨色命名,则有铁青、天青、粟色、猪肝、黯肝、紫铜、海棠红、珠砂紫、水碧、沉香、葵黄、冷金黄、梨皮、香灰、青灰、墨绿、铜绿、鼎黑、棕黑、榴皮、漆黑……诸色。紫砂壶独特的泥料,独特的成型工艺,融和了造型、绘画、诗文、书法、篆刻于一体,这些特点造就紫砂壶成为一种兼具实用和监赏双重价值的饮茶器具-宜兴紫砂器。
关于紫砂茶具的文献记载始于北宋《宛陵集》,书中载有“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的描写。南宋时紫砂陶就在国际上有了声誉。到了元代紫砂陶的烧造工艺有一定的发展,并开始在紫砂壶上镌刻铭文。在明代则有金沙寺僧和供春徒手制作紫砂陶茶具。紫砂茶具,造型简练、大方,色泽淳朴、古雅。用其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
茶,使用的年代越久,壶身色泽就愈加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汤也就越醇郁芳馨,甚至在空壶里注入沸水都会有一股清淡的茶香。
据科学分析,紫砂壶确实保有茶汤原味的功能,它能吸收茶汁,而且具有耐冷耐热的特性。总括来说,紫砂陶有五大特点:
第一、紫砂陶是从砂捶链出来的陶,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蕴。
第二、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使用一段时日能增积“茶锈”,所以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笫三、便于洗涤,日久不用,难免异味,可用开水泡烫两三遍,然后倒去冷水,再泡茶原味不变。
第四、冷热急变适应性强,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而且砂质传热缓慢,无论提抚握拿均不烫手。
笫五、紫砂陶质耐
烧,冬天置于温火烧茶,壶也不易爆裂。当年苏东坡用紫砂陶提梁壶烹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也决非偶然。这就是古今中外讲究饮茶的人,所以特别喜爱用紫砂壶的原因。
再论它的实用性,紫砂壶是用于泡茶注茶的。对于紫砂壶的性能“色香味皆蕴”过去早有定论。而且,科学机构也对砂壶的“暑月越宿不馊”一事,砂壶与陶瓷做了详细测十六英文
试,的确证实了砂壶较陶瓷优越了许多,这一结论是基于紫砂原料的独特性。紫砂壶实用性强,乃在于它具有比较高的气孔率,使其具有透气性好的优点。据《中国陶都史》第394页记载:紫砂泥料“其特点是含铁量比较高…,紫砂器的显微结构中存在大量的团聚状”,它的气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团聚内部的气孔,另一种是包裹在团聚体周围的气孔群,且大部份属于开口型气孔,紫砂器良好的透气性,可能与这种特属的显微结构有关。
据宜兴陶瓷公司对各陶土的理化工艺性能测定,发现紫砂泥的气孔率高达10%以上。因而又说明了透气性好当然就是“泡茶色香味皆蕴”和“暑月夜宿不馊”的主要原因了。紫砂泥的可塑性和结合能力好,则是其有利于工艺装饰的原因。再则紫砂泥的焙烧温度范围也宽,为摄氏1190度到1270度,目前烧成温度约控制在摄氏1200度,这是紫砂制品不渗漏,不老化,越使用越显光润的又一原因。以上均说明了,这种粉质细砂岩的紫砂土,是"宜陶宜壶"的最佳泥料,也是陶都宜兴特有的宝藏。
紫砂世界:紫砂壶的历史介绍
紫砂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以沏茶和饮茶的一种实用器具。紫砂壶的原产地在江苏宜兴,故又名宜兴紫砂壶。紫砂壶因其悠久的制作历史和古朴而精美的艺术造型成为目前收藏品中一种极具收藏和欣赏价值的艺术品。紫砂壶烧制的原料为泥土,紫砂李姓的由来
壶泥分为三种: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且分布于甲泥的泥层之间,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
根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有关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黄泥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最高含铁量达8.83%。紫砂壶在高氧高温状况下烧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触,烧制温度在1100最简单炸软麻花
-1200C之间。紫砂壶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在显微镜下的紫砂壶既是周身布满气孔的团聚体;这些团聚体大多数是由石英、赤铁矿和云母等矿物组成的,也有少量的是高岭石等单一矿物组成;团聚体内部的为闭口气孔,而包在起周围的为气孔群,即开口气孔。
紫砂陶器在烧制过程中,就因这种特殊结构的团聚体产生较大的收缩而生成一层断断续
续的开口气孔群。据测试,紫砂陶器的气孔率约为5%。紫砂壶的气孔率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正因其这种独特的质地,使紫砂壶极适于沏茶。紫砂壶所沏的茶水,色香味俱全,配以其精美的艺术造型,使品茶达到完美的境界。
据《阳羡瓷壶赋序》记载,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的供春,在明代还有三位制壶名家:时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他们所制的各种名壶,风格高雅、造型灵活,古朴精致的艺术韵味,妙不可言。清代的制壶名家有陈鸣远、惠孟臣、陈鸿寿、杨彭年和邵大享等。在当代也涌现了一批制壶大师,如顾景舟,由他仿制的供春紫砂壶在国际市场上的交易价曾达20万港币,可以想象,供春的真品该是怎样的天价!20世纪80年代中期,东南亚等地出现一股收藏紫砂壶的热潮,紫砂器皿市场极为火爆,价格飚升,明清名家的作品升至数万甚至数十万港币。
受海外市场的影响,国内紫砂壶的价格一直较为坚挺,名壶一般约1万—8万元人民币,珍品的价位要更高一些。因紫砂名壶存世量有限,所以港台地区及东南亚的商人纷纷来大陆“淘金”,他们走遍大江南北,搜集名家旧壶,之后又开始转向订制当代名家新壶,紫砂的收藏热潮漫至大陆,同时也推动了宜兴紫砂企业的快速发展。但就在这股收藏的热潮中,一股暗流也正伴随而行,大量仿制的明清旧壶流入交易市场,致使海内外真正紫砂壶的收藏者和爱好者的热情大受挫伤,紫砂壶的收藏也转入了低潮,真品的市场价位也随之跌落,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目前或许正是收藏和投资的良机呢!
紫砂壶泡茶的优点介绍
明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为何独钟宜兴紫砂壶?周高起又说:"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上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原来宜兴紫砂壶泡茶之佳,在于能尽得茶之色香味。李渔《闲情偶记》也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文震亨《长物志》也说:"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明清一些文人士大夫对宜兴紫砂壶泡茶优点的认识一致。
宜兴紫砂壶之所以受到茶人喜爱,一方面是由于紫砂壶造型美观,风格多样,独树一帜,另一方面也由于它在泡茶时有许多优点。
(一)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用紫砂壶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长物志》说它"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二)紫砂壶透气性能好,使用其泡茶不易变味,暑天越宿不馊。久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只要用时先满贮沸
水,立刻倾出,再浸入冷水中冲洗,元气即可恢复,泡茶仍得原味。
(三)紫砂壶能吸收茶汁,壶内壁不刷,沏茶而绝无异味。紫砂壶经久使用,壶壁积聚"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这与紫砂壶胎质具有一定的气孔率有关,是紫砂壶独具的品质。
(四)紫砂壶冷热急变性能好,寒冬腊月,壶内注入沸水,绝对不会因温度突变而胀裂。同时砂质传热缓慢,泡茶后握持不会炙手。而且还可以置于文火上烹烧加温,不会因受火而裂。
(五)紫砂使用越久,壶身色泽越发光亮照人,气韵温雅。紫砂壶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所以闻龙在《茶笺》中说:"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阳羡茗壶系》说:"壶经久用,涤拭口加,自发暗然之光,入可见鉴。"。
《阳羡茗壶系》说:"壶供真茶,正在新泉活火,旋瀹旋啜,以尽色香味之蕴。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砒,汤力香茗,俾得团结氤氲。"冯可宾在《?茶笺》中也说:"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况茶中香味,不先不后,太早则未足,大迟则已过,的见得恰好,一泻而尽。"宜兴紫砂壶自明代中叶勃兴之后,经过不断的改进,最终成为雅俗共赏,饮茶品茗的最佳茶具。
紫砂世界:古代紫砂出土资料
器名 时代 出土时间和地点 收藏单位 备注
百果孟 清 1959年浙江杭州半山,清乾隆年间墓葬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
彩绘山水注壶 清 1959年浙江杭州半山,清乾隆年间墓葬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 盖内和壶底均刻草书"王伦"并有椭圆形铃印于底
提梁壶 明 1965年南京中华门外马家山明代太监吴径墓出土 南京博物馆 同墓出有嘉靖十二年(1533年)墓志
圆珠壶 明 1965年江苏丹徒县辛丰山北公社前桃村古井中出土 镇江博物馆 芦形阳文篆书“用口制”印
直嘴圆壶 明 1965年江苏省镇工地明墓出土江市水泥厂基建 镇江博物馆 底铃葫
六方壶 明 1968年江苏江都县丁沟公社洪飞大队郑王队明墓出土 扬州博物馆 底刻揩书“大彬”同墓出有万历44年(1616年)砖刻地券
加彩盖罐 清 1973年江苏省南京市基建工地清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汉方壶 明 1973年江苏省镇江市林隐路瓷厂基建工地明墓出土 镇江博物馆 底铃有圆形印
加彩圆壶 清 1975年山西省囊汾县南贾公社清代王山墓出土 上海博物馆 腹刻金文铭:“单吴生作羊豆用享”款楷书“曼生”盖内铃阳文篆书“万泉”印
四系壶 明 1978年江苏省句容县春城公社出土 镇江博物馆
小口罐 清 1979年江苏省无锡雪浪乡清墓出土 无锡博物馆
松鼠树桩壶 清 1979年江苏省无锡市向阳路清代墓出土 无锡市博物馆
钉足圆壶 明 1984年江苏省无锡县甘露乡明代华涵义墓出土 无锡县文物管理委员会 柄下之腹部刻楷书“大彬”,同墓出土有崇祯二年(1629年)墓志
壶嘴模具 近代 1985年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蜀山紫砂厂废窑出土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研室 背面刻行书"叁号第陆副"
球腹盖罐 明 1986年江苏省泰州塘沿河大队出土 泰州市博物馆
扁壶 清 1986年江苏省淮安市河下镇清代王光熙墓出土 淮安市博物馆 底刻楷书“大彬”。同墓出土有王氏各种印章三十一枚
钉足扁壶 清 1986年江苏省淮安市河下镇清代王光熙墓出土 淮安市博物馆 肩有铭"台鼎之光寿如张苍,曼生作乳鼎铭"把下刻“彭年”底刻“香蘅”
提梁壶 明 1987年陕西省延安市柳林乡王家沟村明陵川县知县杨如桂墓出土 壶身刻行书“以饮养浩然”,书“大彬”
鼎足盖圆壶 明 1987年福建省漳浦县盘陀乡明代卢维祯墓出土 漳浦县文化馆 底刻楷书“时大彬制”,同墓出有万历四十年(1612年)墓志
圆壶 清 1990年福建省漳浦县赤岭族乡南坑村清代蓝国威墓出土 漳浦县文化馆 底刻楷书:“丙午仲夏鸣远仿古”,并刻“鸣”“远”一椭圆一方篆印,同墓出有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墓碑
朱泥印花小碟 明 江苏省扬州市城北公社卜西大队马庄小队出土 扬州博物馆
紫泥印花小碟 明 江苏省扬州市城北公社卜西大队马庄小队出土 扬州博物馆
四系扁壶 明 江苏省无锡县东湖塘乡明墓出土 无锡县文物管理委员会 壶面刻楷书:“独占熬头”
盖罐 明 江苏省泰州市基建工地出土 泰州市博物馆 盖内刻方形篆书:“周氏俊造”印
锡包壶 清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清代咸丰元代(1851年)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 腹刻隶书:“微润欲沾,雨前吐尖,已丑小春月,石梅。”底刻篆书:“杨彭年制”印
盖罐 清 江苏省淮安市基建工地出土 淮安市博物馆 底刻篆书:“荆溪陈制”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