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元稹的文学思想
——以《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为中心
吴振华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安徽芜湖241003)
摘要:元稹是中唐重要的诗人兼诗学批评家,他在新乐府创作、文体改革等方面做出了重要成绩,在乐府
诗歌理论和复古诗学理论建设方面有重要建树。尽管对李白的评价有失偏颇,但对杜甫的评论却具有真理
性,为杜甫诗歌经典地位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代影响深远。元稹的文学思想全面细致准确,其核
心观念是要求文学具有积极干预生活反映现实民生的战斗精神,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范畴。
关键词:元稹;杜甫;文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124(2011)06-0013-07
元稹(779-831),字微之,中唐通俗派著名
诗人,与白居易并称“元、白”。他的文学思想
主要集中体现在他精心结撰的名文《唐故工部员
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1]600“叙曰:予读诗
至子美而知小大之有所总萃焉”。叙即“序”。一
种文体名称,起源很早,大约在春秋末至战国初
期产生,是整理文献时,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
文献,说明写作情况、意旨的一种实用文体。后
来,除一般的书籍、文集之外,有些单篇的赋、
诗歌、散文前面都有“序”。这篇“序”既是一篇
精美的“墓志铭”序,又是一篇理论价值极高的
诗论。因为杜甫一生并没有赫赫战功或者从政方
面的业绩,只是在诗歌艺术创造方面作出了划时
代的贡献,所以,元稹主要评价杜甫的诗歌成就,
与墓主的实际情况非常契合。他用“总萃”一词
来归纳杜甫的成就,认为杜甫是诗歌发展的集大
成者,这一诗史判断非常准确。
一、元稹的诗史观念
一般文学史都认为诗歌产生于民间,是在劳
动人民的生产劳动中创造的。元稹却认为最早的
诗歌产生于尧舜时代的君臣唱和。他说:“始尧、
舜时,君臣以赓歌相和。”据《尚书》记载:舜
继尧为帝后,天下大治,于是作歌曰:“股肱喜
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大臣皋陶乃赓歌(接
着续歌,应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
事康哉!”又曰:“元首丛脞(细碎、繁琐)哉!
股肱惰哉!万事堕哉!”[2]130从上面的诗歌看来,
舜的三句诗描述了天下大治的背景下,股肱大臣
到百工熙乐和睦的太平景象,流露出他作为元首
的喜悦之情;而皋陶的和诗,一首赞美元首和大
臣的英明、贤良及政事顺畅,另一首则有进谏意
义,说如果元首喜欢细碎繁琐,不思奋进,贪图
享受,那么股肱大臣就会懒惰,结果就会导致万
事毁坏、不堪收拾的局面。元稹是主张诗歌要有
干预生活的进谏功能的,故以尧舜君臣赓歌作为
诗歌的起点。这里含有元稹的诗学理想。
沿着“干预社会生活”这条主线,元稹展开
了对历代诗歌的评价。他说:“是后诗人继作,
历夏、殷、周千余年,仲尼缉拾选练,取其干预
教化之尤者三百,其余无闻焉。”这是总体评价
《诗经》。元稹认为:《诗经》三百首,经过孔子
的精心研究、编辑、整理、挑选、删除,所剩下
的全部是有关政治教化的最好作品。此说继承了
司马迁提出的“孔子删诗”观点,后代一般认为
14
不可信。元稹所以这样说,还是为了突出他的诗
学见解,即主张诗歌要有干预生活、反映现实、
直面人生的实用功能。由此可见中唐时代的人们
对诗经价值的判断,也可以看出当时的诗学观
念。值得注意的是,这在当时是有普遍意义的,
否则“新乐府”运动就不会有那么多同声相应的
唱和者。
接着评论屈原等骚体诗人的作品。他说:“骚
人作而怨愤之态繁,然犹去风雅日近,尚相比
拟。”这是评论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及其作品。
对屈原的评价可以作为一种诗学理论的试金石。
历史上自司马迁高度赞美之后,对屈原评价有两
种对立的情况:一种认为《离骚》取得了很高的
成就,《诗》《骚》并列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
头,可以与日月争光;一种则认为屈原露才扬已,
从班固到颜之推,再到王通、王勃都否定屈原。
而杜甫、李白是推崇屈原的,元稹的评价稍稍折
中,一方面用“态繁”略显不满,另一方面,又
说与诗经很接近,还可以相互比拟。我认为,元
稹认为可比拟的不是《离骚》的惊采绝艳、自铸
伟词,而是其中包含大量的以刺世事的谏诤内
容,符合他的诗歌价值观。那么,秦汉诗歌又会
怎样呢?元稹说:“秦汉以还,采诗之官既废,
天下俗谣、民讴、歌颂、讽赋、曲度嬉戏之词,
亦随时间作。”这里特别值得注意:元稹大概是
第一个将秦汉连在一起论述的人,而且将民歌民
谣与颂歌、讽谏性诗歌及娱乐游戏的唱词结合起
来,表现他对俗文学的关注,这与他和白居易、
李绅、刘禹锡等诗人重视民歌创作相关,正是由
于他们的通脱观念,才使他们能够在中唐时期尝
试被称为卑俗的“词”体创作。元稹集中虽然没
有词,但是他的观念中是重视并赞赏“词”的。
从上面的叙述中,不难看出,元稹更看重的是“采
诗”讽谏之类的民歌和刺诗,法律知识大全资料 而采诗制度的破坏,
多少是遗憾的事,因此在元和初年,他和白居易
一起,大力提倡新乐府诗,力图恢复先秦时代的
诗歌讽谏传统。接着说:“逮至汉武赋《柏梁》,
而七言之体具。苏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五言。
虽句读文律各异,雅郑之音亦杂,而词意简远,
指事言情,自[如果,假若]非有为而为,则文不
妄作。”这是论述汉代文人创作。从体裁来看,
元稹认为:文人创作有七言、五言的区别。现代
学者一般都认为《柏梁》诗和苏、李赠答诗是伪
作。但元稹和韩愈等人都相信苏李是五言诗的开
创者,这固然可以看作是他们疏于考辨的缺点,
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唐人受梁代萧统编
《文选》的影响。请注意:元稹强调五言诗虽然
文字、音韵、格律不同,内容方面也存在“雅郑”
间杂的情况,但是在总体上还是有“词意简远”
的“指事言情”特点,并且是“有为”之作。
建安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最为辉
煌的一页,唐人为了复古多推崇建安风骨,元稹
当然也不例外,但他对建安文学的认识有他的取
舍和偏重。他说:“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
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
遒壮抑扬、冤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这是评
价“建安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歌。令人想起刘
勰所概括的“建安风骨”。刘勰《文心雕龙时
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
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3]673-674
钟嵘《诗品》论曹植曰:“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古今,卓尔不群。”[4]37推
为上品中耀眼的巨星,赞扬备至。然而,颜之推
却提出相反的看法,他在《颜氏家训》中批评道:
“自古文人多陷轻薄:屈原露才扬已;曹植悖慢
犯法;谢灵运空疏乱纪。”[5]237-238这位严守儒家
中庸观念的理论家,以“轻薄”作为这些著名文
人的缺点,虽然主要目的是告诫家人弟子不要陷
入文人式的轻薄,以防招致悲剧命运,但是他的
这个判断却击中了文人的一个致命硬伤,因此,
后代也有回应这种观点的人。如王勃就是其中著
名的一位。他在《上裴侍郎启》中说:“自微言
既绝,斯文不振,屈(原)宋(玉)导浇源于前,
枚(乘)马(司马相如)张淫风于后;魏文(曹
丕)用之而中国衰,宋武(刘裕)贵之而江东乱;
虽沈(约)谢(灵运)争骛,适先兆齐梁之危;
徐(陵)庾(信)并驰,不能免周陈之祸。”[6]8不
仅文人而且连文学也彻底否定了,这显然是偏激
的文学观念。从初唐陈子昂起,对建安风骨十分
向往,作为唐诗振兴的一个美学理想被提出来,
得到广泛的认同。陈子昂《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序》:“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6]55
李白《古风岳飞满江红书法 大雅》:“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7]91
韩愈《荐士》:“建安能者七,卓荦变风操。”[8]527
第6期吴振华:试论元稹的文学思想15
相较上引诸家评论,可以看出元稹是继承陈子昂
以来肯定“建安风骨”诗歌艺术风貌及诗学传统
的,但元稹的评论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元稹关
注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的创作背景,标举的
是“横槊赋诗”的气概和刀光剑影的社会动荡中
所表现的怨愤、悲伤、离别之作;其次,元稹欣
赏的是三曹诗歌遒劲健举、抑扬顿挫的风格特
征;第三,元稹认为曹氏父子的作品达到了“极
于古”的艺术成就。这些都反映了元稹具有复古
的诗学思想,要求诗歌反映社会现实和真实的人
生,这实际上就是汉乐府精神。元稹赞美杜甫正
是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上。这与同时代的白居易、
韩愈等人观点相似,说明中唐时代具有一股强大
的复古思潮。
对晋朝诗歌的看法,元稹认为:“晋世风概
稍存。”什么是“风概稍存”呢?我们知道晋代
著名诗人有:太康之英陆机,元嘉之雄谢灵运,
(颜延之为辅),陶渊明、鲍照、谢朓等。韩愈
曾评论说:“逶迤抵晋宋,气象日凋耗。中间数
鲍(照)谢(灵运),比近最清奥。”(《荐士》)
而元稹却认为:晋代的诗歌还能够稍稍保存着建
安诗歌的风格和气概,总体上是肯定的,这与韩
愈不同,这是元稹能够正确评价杜甫的前提,因
为认识到晋宋诗歌的价值,又能看到杜甫对晋宋
诗歌的艺术继承,所以才能得出比较允当的结
论。由此可以看出元稹对诗歌史的见解是十大必看网络小说 正确而
全面的。
元稹最有特色的观点表现在对南朝诗歌的
评论上,与陈子昂、李白、韩愈等人全盘否定不
同,元稹是有条件的否定。他说:“宋、齐之间,
教失根本,士以简慢、歙习、舒徐相尚,文章以
风容色泽、放旷精清为高,盖吟写性灵、流连光
景之文也,意气格力无取焉。”这里的“教”是
指儒家思想,政治教化。宋齐梁陈时代,儒家思
想衰微,玄风和佛教盛行,所以元稹说“教失根
本”。而此时的士人状态是“简慢”,惰废轻忽,
不遵礼度;“歙习”,近习,狎邪放荡;“舒徐”,
缓慢,散漫拖沓。追求“风容”“色泽”,即文章
追求形式优美,辞藻华丽。崇尚“放旷”(放浪
旷达)“精清”(精致清新);要求抒写“性灵”
(指个人的性情)。因此出现大量描写景物、美
女的“流连光景”的文章,骈文流行,宫体泛滥,
当然作品缺乏“意气格力”,即作品没有健康的
积极内容,风格柔靡婉媚,缺少劲健的骨力。元
稹的这一评价是有文献依据的。我们知道魏晋南
北朝时期,是“人的觉醒,文的自觉”时代,前
者主要体现在对个体生命价值的体认,要求摆脱
儒家经学思想的桎梏,追求心灵的自由,加上文
人经常惨遭杀戮,因而对人生无常的幻灭感有深
切认识,遂滋生出生命短暂需及时行乐的消极思
想。进入南朝后,朝代更替,如白云苍狗,变化
莫测,更强化了从朝廷统治者到普通士人的这种
悲哀情绪,反映到文学作品中就是元稹提到的这
些文学现象。后者,主要表现在对文章价值的认
识上,文体分类意识增强了,强调文章的审美娱
乐功能,经历了“文章乃经国之大业”到“为耳
目之玩”的变化过程,形成了“美文”概念,而
且将为文与为人分开对待。对文章之“美”的认
识有一个复杂的相互斗争的辩证发展过程。
三国
时期曹丕《典论论文》提出“诗赋欲丽”的观
点,西晋陆机《文赋》进一步发展为:“诗缘情
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6]171而同时期的挚虞
《文章流别论》却批评今文是:“丽靡过美。”[6]191
葛洪《抱朴子钧世》也说今世文是:“清富赡
丽。”[6]206认为文辞过分超过了内容,是不妥当
的。进入南朝后,人们对文章的形式美更加重视。
如梁代沈约《谢灵运传论》提出了美文的标准:
“英辞润金石”“清辞丽曲”“以情纬文,以文被
质”“缀响联辞,波属云委”“五色相宣,八音协
畅”。[6]215-216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也说:“吟
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
色。”[3]493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更说:“文
成笔下,芬藻丽春。”[6]265萧统《文选序》略
作折中,其标准是:“综缉辞采,错比文华”“事
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6]330到萧绎却又走向
了极端,他的《金楼子立言》说:“文者,惟
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6]340
元稹对美文概念形成的过程是非常清楚的,他也
不十分反对美文,但是作为一种时代的文学思潮
毕竟走向了过分强调形式的极端境地,因此他也
表明了自己否定的看法,他说:“陵迟至于梁陈,
淫艳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又宋齐之所不取
也。”上面引用的有关梁代文论家的论点,恰好
证明了元稹的判断,中唐时代诗人继承初唐以来
16
对六朝文风的批判,大体都是全盘否定,而且认
为是一代不如一代。他们强烈反对雕刻、典饰、
华丽、工巧的骈文及讲究声律、内容空泛的永明
体诗歌。
历史的脚步终于进入了唐朝。唐朝文学无疑
是辉煌灿烂的,连唐人都这样无比自豪的认为。
元稹认为“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
出”。官学,指国家的学校教育。据史书记载,
唐代建立后,官办学校教育有很大发展,如唐高
宗时期国子监(中央最高学府)最多有学生八千
人,地方州县有学生六万多人。学生有统一的课
本《五经正义》,孔颖达于高宗永徽四年(653)
编成,次年通行全国。从此,儒家思想重新回到
统治地位。从初唐到中唐时期,诞生了大量的文
人和诗人。文人如:文章四友、燕许大手笔等;
诗人如初唐四杰、王孟山水诗派、高岑边塞诗派、
李白杜甫等等,可谓人才辈出、群星灿烂。那么
这样纷纭众多的文人诗人取得了那些重要的艺
术成就呢?这是必须概括的内容。首先是律诗方
面:“沈(佺期)、宋(之问)之流,研练精切,
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稳顺,妥帖和顺。声
势,即声律,之诗歌语言声调的高低长短变化配
合。律诗:分五律和七律两种。这是唐代成熟的
新诗体,也称近体诗,脱胎于梁陈时期的永明体
诗歌。
永明体:八句四声八病(非常繁琐)
唐律:八句平仄粘对(相当简约)
沈、宋是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宫廷诗人,才
华出众,大量写作宫廷应制诗,钻研诗歌格律,
追求对仗工整,用语妥帖得体,声调宛转悠扬,
风格平稳雅正,但泯灭个性色彩,显得空洞单一,
缺少变化。但他们对律诗定型作出了贡献。元稹
是中唐时期的复古文学家中最重视格律诗的人,
这一点与韩愈不同,韩愈复古追求的是汉魏古
体,而排斥近体诗,虽然他也大量创作近体诗,
但他的诗论中强调的是“古诗”。元稹和白居易
比较通脱,一方面他们和韩愈一样,要求回归诗
经汉魏乐府诗传统,要求直面现实人生,“惟歌
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另一方面,他们又积极探索
新形式的格律诗,大量创作长篇排律,开创相互
唱和的新风气,在当时引起广泛的影响,以致被
后世称为“元和体”。在重视格律诗这一点上,
元稹与杜甫有高度的契合。“由是而后,文变之
体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
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
则骨骼不存,闲暇则纤秾莫备。”这几句是批评
当时学习以往诗歌传统方面表现的片面性,非常
重要,是要赞美杜甫的重要铺垫,但具体所指却
不是十分清楚,需要细加辨析。“文变之体”:元
稹时文体有散文、骈文,前者占主流,后者在公鸡的英文 古
文运动声势中逐渐退缩,影响力变小,文人之间
的实用文体都变成了散文,只有朝廷的制诰类庄
重文体还在运用骈文;诗歌有五古、七古(歌行、
乐府)、乐府、新乐府、五律(五排)、七律(七
排)、五绝、七绝、六绝、短律。后世所有的诗
体,中唐时期以前已经全部完成并形成了基本规
范。“好古者遗近”:指推崇古体诗而不喜欢近体
诗的人,隐约指以韩愈为代表的复古诗派,即“韩
孟诗派”,这个诗派文人集团人员众多,以韩愈
为中心,声势浩大,占据重要的地位,也取得了
很高的成就,对扭转当时的社会风气,尤其是士
人气骨、情操方面有重要作用。因为这派源于朝
廷要员而下的诗人群体,从李华、独孤及、萧颖
士、权德舆、梁肃直接到韩愈,有很强的艺术传
承体系。元稹、白居易与这派诗人艺术趣味大相
径庭,也很少交往。“务华者去实”:追求华丽文
词而缺少内容实质。剩下的几句是说学习齐梁宫
廷诗风的人,没有达到魏晋的水平,也就是缺乏
“建安风骨”;专工乐府的人,则没有达到魏晋
五言古诗的成绩;追求格律的人,又忽视了骨力、
气格方面的深层内含;而那些抒写闲适情怀的
人,又没有文采,缺少修饰,显得淡而无味。
总之,没有一个诗人能取得全面发展的成
就。为下面评价杜甫作好了最后铺垫。杜甫的伟
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在一个需要伟大旗手的时
代,取得了代表时代的重要成就,成为诗歌历史
发展的一座新的里程碑。而且杜甫以开阔通脱的
胸襟,海纳百川,全面继承、吸收前代诗歌的艺
术成就,推陈出新,开创了唐诗的新境界,成为
诗歌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
二、元稹对杜甫的评价
元稹认为:“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
下该沈、宋。”薄:迫近。该:兼备。风:指代
第6期吴振华:试论元稹的文学思想17
《诗经》。骚:指《离骚》。这两句是时间跨度大、
风格差异大的两类诗歌。《诗经》是中国古代第
一部诗歌总集,也是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和风格的
奠基之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成为温柔敦厚
的最高典范;《离骚》为代表的则是想象奇特、
意境恢弘、辞采瑰丽、表现铺张的浪漫主义诗歌
的典范;沈宋律诗又是唐代确立的新的艺术规
范,对仗工稳、韵律精严、声情兼备、格调新颖。
杜甫诗歌兼有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的艺术风貌,
既全面继承诗骚传统又具有当代品格。“古傍苏、
李,气吞曹、刘”。“苏”指西汉苏武,传说他在
匈奴被扣留19年之后,回国时与投降匈奴的名
将李陵告别,赠给李陵四首诗,都是五言抒情诗,
李陵也回赠三首。七诗都收入《文选》,因此唐
人一般都认为这是最早的文人五言抒情诗的开
山之作。曹、刘指建安时代两位杰出诗人曹植和
刘桢,两人的诗歌都具有骨气和辞采交融之美,
钟嵘赞美曹植“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
刘桢是“真骨凌霜,高风跨俗”。杜甫的五言古
诗取得了境界浑融、骨力健举、气势充沛、情感
苍茫的艺术成就,达到了古体诗所能达到的最新
境界。即在大气磅礴的境界中包涵沉郁顿挫、茫
无涯际的情思。“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
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颜延之,刘宋时期著名诗人,其诗以“错采镂金、
雕绘满眼”为特色,注重用典和刻画,是最早“以
学问为诗”的代表,诗歌表现了他孤傲高洁的品
性,钟嵘赞美他是“经纶文雅才”。谢灵运,袭
封康乐公,后贬永嘉太守,孤傲悲愤,后因谋反
罪被诛,享年49岁。谢灵运诗被同时代的鲍照
认为是“初发芙蓉,自然可爱”,钟嵘赞美道:
“若人兴多才高,寓目辄书,内无乏思,外无遗
物,其繁富,宜哉!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
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
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4]49-50徐陵,梁陈时
期诗人,《玉台新咏》的编者,著名的宫体诗人。
庾信,梁陈时期著名宫体诗人,入北周被扣留不
返,暮年诗赋多乡关之思,浑涵苍茫,沉郁悲壮,
为杜甫所赞赏。两人诗歌格调虽然不高,但是雕
镌秀美,描摹精细,明艳婉转,声色动人,艺术
上也有可取之处。杜甫作诗抱着“不薄今人爱古
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的通脱态度,具有“别裁
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的气魄,尽管他
告诫自己“恐与齐梁作后尘”,但是他还是能够
吸取徐陵和庾信诗赋艺术中的合理成分,融化为
自己诗歌的血肉。杜甫诗歌格律精严和用词锤
炼、藻饰精美、用典深厚都得益于对庾信等人的
学习。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大家气象。杜甫擅长古
今诗歌艺术体裁的特点,融会各人的独特专长,
成为汇纳百川的大海。最后元稹总结说:“使仲
尼考锻其要旨,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
不能,无可不可(一作“以其能所不能,无可无
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其多乎”
出《论语子罕》:“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
多乎哉?不多也。”孔子的这些话实际上说得很
心酸,所以又说:“吾不试,故艺。”杜甫一生也
是栖栖遑遑的一生,在政治上一无作为,生活上
穷困潦倒,最终客死他乡,但是他在诗歌艺术上
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专精独诣,练就多种艺术
腕力,使他成为没有哪一种诗体不擅长的多面
手。这就是元稹眼中的集大成诗人杜甫形象!也
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对杜甫作出如此高的评
价,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性的光辉!
元稹为了强调突出杜甫的诗史地位,又提出
了著名的“李杜优劣”论。他说:“时山东人李
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予观其壮浪
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
差肩于子美矣。”这是评价李白诗歌。“差肩”即
比肩,并列的意思。有几点值得注意:(1)李白,
不是“山东”人,可能因为李白曾经隐居山东,
号“竹溪六逸”。(2)李白和杜甫在中唐时期并
称“李杜”,写作这篇文章时,杜甫去世43年,
李白去世51年。说明他们的诗歌艺术成就得到
了时代的认同。(3)李白诗歌特点是浪漫主义的,
元稹认为是“壮浪纵恣”,天马行空,无拘无束,
描写景物,真切动人。乐府歌诗也不错,可以和
杜甫比美。
但是元稹接着说:“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
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
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
翰,况堂奥乎!”这是最引起研究者非议的一段
话,一般学者认为,元稹这段评论比较偏颇,是
自己艺术趣味和审美理念的产物。元稹是持“李
劣杜优”论者,一方面,他也认识到李白诗歌的
18
价值,另一方面,他觉得杜甫诗歌的成就更高,
所以用李白来衬托杜甫。实际上,元稹是就自己
的艺术嗜好来评价的,并不是按照严格的学术规
范来论述的,只是一种总体上的判断。元稹这样
说是有他具体的审美标准的,但我认为他的评价
不如韩愈的准确,韩愈是主张李杜并尊的,认为
李白和杜甫诗歌作为盛唐时代杰出的代表,一种
整体的艺术象征,同样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艺术
坦途,不能也不应该强分优劣。李白是浪漫主义
风格的代表,代表了盛唐文化精神和神韵,杜甫
是现实主义风格代表,代表的是艺术锤炼和博大
精深。从文体角度来看,李白是古典风格的总结
者,杜甫是新风格新规范的建立者,两者都以独
特的艺术风貌为后世树湖南的大学 立了不可企及的典范。元
稹的观点有很多人反对。如韩愈《调张籍》说: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不知群儿愚,哪用
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8]989金代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也说:“排比铺张特一途,
藩篱如此亦区区。少陵自有连城壁,争奈微之识
珷玞。”[6]450清代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回应元
好问的论点,他说:“微之少游(秦观),尊杜至
极,无以复加。而其所以尊之之由,则徒以其包
众家体势姿态而已。于其本性情,厚人伦,达六
义,绍三百者,未尝一发明也,则又何足以表洙
泗(指孔子)无邪之旨,而允为列代诗人之称首
哉!元遗山云:少陵自有连城壁,争奈微之识珷
玞。所见远矣。”[9]2183当然也有同意元稹观点的
人,如清代王鸣盛《蛾术编》就说:(元稹)评
李、杜优劣,精妙之至。盖杜之胜李,全在铺陈
排比,属对律切也。千古公论,至微之始定。到
底杜甫什么才是“连城壁”,到底杜甫和李白谁
优谁劣,这是一个难题,牵涉很多问题。但是,
元稹评论的依据我们必须有所交代。
三、元稹推崇杜甫的原因及其意义
元稹写作此文的原因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
面。客观方面:元稹当时因得罪宦官贬官江陵士
曹参军,正碰上杜甫的孙子杜嗣业迁其祖父杜甫
的灵柩回到故乡河南偃师安葬,而嗣业恳求元稹
作序与铭,元稹当时得了疟疾,不能推辞嗣业的
请求,因此精心撰写这篇文章。更重要的主观原
因是:元稹喜爱杜甫的诗歌,并接受了杜甫的创
作方式。
元稹为什么偏偏喜爱杜甫呢?
(一)元稹喜爱杜甫起于青年时代母舅郑
云逵的奖掖①
元和元年(806)元稹制举登第,授右拾遗,
官职与杜甫相同,为人处事极言直谏,嫉恶如仇,
对政治弊端、生民疾苦非常关切,与杜甫“之君
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也相同。正在这时,
有人以陈子昂《感遇》诗相示,吟诵之后,也怀
着深切的历史责任感写了《寄思玄子》诗20首。
这组诗得到京兆尹郑云逵的赞赏,说“使此儿五
十不死,其志义何如哉!惜吾辈不见其成就”。
元稹从此更加“勇于为文”。正是在这时,元稹
读到了杜甫的诗歌数百首,“爱其浩荡津涯,处
处臻到,始病沈宋之不存寄兴,而讶子昂之未暇
旁备矣”。[1]351-352当时与元稹同样爱好杜甫的还
有杨巨源、白居易、李绅,因此形成了一种风气,
认为诗歌创作应当以杜甫为榜样。所以,杜甫被
诗人认同是时代因素作出的必然选择。
(二)元稹具有自觉继承诗骚汉魏乐府现
实主义精神的文学思想
他在《乐府古题序》中这样表述:“自风雅
至于乐流,莫非讽兴当时之事,以贻后代之人,
沿在家工作 袭古题,美刺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也。
曹、刘、沈、鲍之徒,时得如此,亦复稀少。近
代唯诗人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
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
予少时与乐天、李公垂辈谓是为当,遂不复拟赋
古题。”[1]255由此可见,元稹喜爱并选择杜甫作
为学习的榜样,是对乐府诗发展史进行总结,结
合当时的社会现实状况,融合自己的思考后确定
的,也是杜甫诗歌强烈的关注现实精神和批判精
神所致。正是在这一点上,我非常赞赏元稹的诗
学思想。杜甫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发现并突出是一
种诗史的必然现象。
(三)元稹非常重视长篇排律的创作,有
领袖一代诗歌风向的自豪感,这是他重视杜甫的
另一原因
《上令狐相公诗启》中说:“稹与同门生白
居易友善,居易雅能为诗,就中爱驱驾文字,穷
极声韵,或为千言,或为五百言律诗,以相投寄。
小生自审不能以过之,往往戏排就韵,别创新词,
名为次韵相酬,盖欲以难相挑耳。江湖间为诗,
第6期吴振华:试论元稹的文学思想19
复相仿效,力或不足,则至于颠倒语言,重复首
尾,韵同意等,不异前篇,亦自谓元和诗体。而
司文者考变雅之由,往往归咎于稹。”[1]633这种
长篇排律是杜甫晚年所致力的一种诗体,需要有
很深的诗歌修养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元稹和白居
易的大量唱和,引来很多人的仿效,形成一种风
尚。能否在将来成为诗史对元稹的定位,元稹没
有十分的把握。但是,这确实没有成为诗歌发展
的主潮。由此可见,仅仅以自己的个人嗜好来领
袖一代诗风是不切实际的,如果又以个人的嗜好
来评价李杜这样的一流诗人,那么其论点具有偏
向性也就不可避免,这是元稹文学思想中的重要
缺陷。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元稹是中唐元和时期
重要的诗人兼诗学批评家,他不仅在新乐府创
作、文体改革等方面做出了重要成绩,而且在乐
府诗歌理论和复古诗学理论建设方面均有重要
的建树。尽管对李白的评价有失偏颇,但他对杜
甫的评论却具有真知灼见,为杜甫诗歌经典地位
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后代影响深远,至今
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元稹的文学思想全面细致
准确,既有广泛的包容性又有鲜明的独特个性,
其核心观念是要求文学具有积极干预生活反映
现实的战斗精神,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范畴,
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注释:
①据《旧唐书卷137郑云逵传》:郑云逵是荥阳人,大历初年举
进士,性果诞敢言,客游两河时,以善谋划得到朱泚的赏识,被
表为节度掌书记,检校祠部员外郎,娶朱泚弟朱滔女。后朱滔取
代朱泚并谋反,郑云逵弃其妻女投奔德宗,被德宗超拜为谏议大
夫。奉天之难,云逵奔赴行在,为李晟行军司马,显示出军事才
能。后迁刑部、兵部侍郎,迁御史中丞,充顺宗山陵桥道置顿使。
元和元年拜右金吾大将军,改京兆尹。元和五年卒。见《旧唐书》
第十一册,第3770页。中华书局,1975年5月版。(吴按:郑云
逵是德宗、顺宗、宪宗三朝重臣,地位高,资历老,声望隆。他
是元稹的母舅,对元稹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元稹元和元年制举第
一不可能与此没有关系,特别是郑云逵的奖掖对元稹任拾遗时期
的讽喻诗写作有重要影响。郑云逵元和五年卒后,元稹即贬官江
陵,也与朝中失去保护有关。)
参考文献
[1]元稹.元稹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阎若璩.尚书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4]周振甫.诗品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8.
[5]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93.
[6]郭绍虞.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7]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8]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9]郭绍虞.清诗话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OnYuanZhen'sIdeasAboutLiterature—IllustratedbyGuGongbuYuanwailangDujunEpitaph
WUZhen-hua
(ChinePoetryCenter,AnhuiNormalUniversity,Wuhu241003,China)
Abstract:YuanZhenwasanimportantpoetandpoetrycriticintheTang,forhisimportantachievementsinhispoemsofthe
yuefustile,ethebiadcommentsonLiBai,
hisDuFuarejustandprofound,leadingtothe
establishmentofDuFu'en'sideasaboutliteraturearecharacteristicofmeticulousness,
eisthatliteratureshouldreflecttherealityoflife,andthereforehisideasare
realisticbynature.
Keywords:YuanZhen;DuFu;ideasaboutLiterature
(责任编辑张文鸯)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15:35: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5c60bcb9777a679dd926b920728da2b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工部员外郎.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工部员外郎.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