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建筑赏析》课程
调研报告
题目:贵州民族建筑调研报告
——以西江苗寨为例
学生:
专业: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年级:建筑学000班
学号:
指导老师:李杰
完成时间:2014年06月
题目:贵州民族建筑调研报告
——以西江苗寨为例
调研时间:2014年6月2日
调研地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
调研对象:西江千户苗寨苗族建筑
调研目的:通过研究贵州传统苗族民居建筑的生态特点的同时,关注
苗族传统民居在历史、文化、地理的综合作用下,分析苗族传统民居的
生态特点,挖掘苗族传统民居中普遍而朴素的生态价值,历史意义及现
实意义.
西江千户苗寨建筑特色
摘要苗族居民建筑是苗族人生存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建筑样式
反映了苗族特有的文化背景,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元素。文章主通过对西
江千户苗寨民居建筑的研究进而对苗族民居进行了深入剖析,更好的了
解苗族民居建筑所固有的地域文化和审美价值。
关键字西江千户苗寨民居建筑吊脚楼现代建筑
苗族有着悠久的民族历史,早在蚩尤时期就已存在。我国的贵州、湖北、湖
南、海南、云南、广西等地是苗族主要分布地。而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凯里
市雷山县,坐落起伏在群山之中,由十余个自然村寨依山而建相连而成,是贵州
也是全国甚至是世界最大的苗寨,素有“苗都之称”。贵州处于云贵高原,各族
人们因地制宜修葺了形态各异的山地民居,这种民居建筑文化是由经济、文化、
历史、家庭、社会和宗教观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纵观中华大地,各
具特色的民居,恰如一幅幅的水墨画,令人萌生诗意,回味无穷。
一、苗寨的选址
苗寨是根据村民的生活习性和生产特性而决定的村寨选址,尽可
能选择接近土地和水源的地方,周围环境不仅要适宜居住耕种,而且
要利于防御。在苗族的历史上不断受到压迫和驱逐,所以多居于山地,
便于观察。苗族人对土地十分的珍惜,为了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多把
村寨建在山坡上,苗族人在大部分的山坡地形都能建造房屋,从而节
省出大量的耕地。西江苗寨所处地形为河流谷地,自然条件并不优越,
但却能合理利用环境创造适宜居住的家园。
简说苗族聚落方式
在此以西江苗寨为例。西江是全国最大的苗寨,有5600多人,
1250多户。所以称为“千户苗寨”。因此其聚居形式是最具代表性的。
西江苗寨依山就势,由山脚建至山腰。户与户之间有小青石铺砌的小
道连接,整济卫生、舒适清爽,吊脚木楼栉比相连,次第升高,部分
吊脚楼建于田地旁边,方便农作。整座苗寨天然地形成一对偌大的铆,
为山区坡地房屋建筑的典范,被建筑界赞为"民族建筑之瑰宝"。而通
常苗寨是建于半山腰,山脚是田地,山顶即树林。
二、苗寨的空间布局
苗寨在空间
组织上没有人为
秩序的,根据地形
特点,因地制宜,不会强行改变自然环境。西江苗寨民居由山脚延伸
至山脊顺势而上,舒缓平展,建筑高度较低,应和山体形态的原生态,
最大限度的保持山体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达到建筑与自然走势的
有机融合。苗族人尊重大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存,而不是人为的去破坏
改造。建筑群体轮廓的走势充分体现了与自然山体坡度形态是一致
性。
三、苗寨特色建筑——吊脚楼
贵州多是山地丘陵,使得苗
寨建设需要依山傍水顺山就势,
进行合理的布局,在山区利用坡
地,依坡筑屋,创造出更多的使用
空间,建筑群体高低错、落玲珑有
致,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是西江苗
寨设计的总体思想。贵州苗族的吊
脚楼因地制宜,利用当地建筑资
源,清水江、雷公山、都柳江流域,碎屑岩的地质特征选择杉树成为
聚居于此的苗族的重要建材,而在南北盘江流域,石灰岩地质特征的
产物是石板,因此在建筑上自然形成了以资源丰富的木材和石材为
主,配以砖瓦土材料的吊脚楼建筑风格。
吊脚楼是苗族传统建筑形式,二层人居,一层存放生产工具盒饲
养家畜,人与家畜兼顾的特点,被认为是生态建筑的最佳形式。苗族
吊脚楼多利用原始地形中较为平坦的山坡为依托,在斜坡上把地面削
成“广”的平台,避开冲沟滑坡,其余部分则灵活设立吊脚柱,不
用一钉一铆,框架独立性强,坚实牢靠能经百年而不损毁倒塌,以最
合理的方式创造合理的居住空间。
苗族吊脚楼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苗族人民在艰苦的山地条
件下独具特色的创造,是属于穿斗式干阑建筑,这个结构形式在南方
被普遍采用。干阑式筑的特点是架空建筑下部,以木柱支撑起建筑,
抬高居住层面,主要是为了防潮湿、防虫蛇猛兽,以获得安全舒适的
居住环境。对山坡地貌来说干阑式建筑,开间少、进深浅、占地不多,
能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限度的利用地形、开拓场地、争取使用空间,
在基本不改变自然环境的条件下,可在复杂不规则的地域上建造,适
用于各种地形,建造出既顺应地形,又坚固牢靠,能够依赖并维持生
存和发展的空间。
穿斗式木结构房屋具有结构简
单,稳定性强,易于加工,节点灵活等优点,有优越的应变能力。它
对于这一地域的气候和环境的适应性强,特别是在山坡上建造民居,
基础难以处理的形势下,想要去掉基础部分,只需要在柱脚铺垫块石
即可,因此享有“没有基础的房子”之称。由于材料赋予的灵活性,
使建筑构造独具特色,也使建筑在外观上轻盈飘逸、随坡高低起伏,
鳞次栉比,层叠而上,直至山脊使其更具有美感。
凯里冬暖夏热,潮湿多雨,因此必须考虑隔热、防雨、防潮、
采光、通风。苗族人们在选择干阑式架空结构时充分考虑到了贵州的
气候因素对每层空间都进行了很好的处理:在居住层,退堂和凹廊组
成一个半封闭空间,方便室内能更好的采光,增加空气的流通性;底
层空间注意防秽和防潮;在储藏层,建筑中的阁楼和屋顶是连通成为
一个整体,平行的各构架之间不设间隔,墙壁以四周半开敞或开敞的
设计形式,使得整个阁楼通风良好。
吊脚楼的形式从稳定性的角度出发,以矩形和三角形的为组合元
素,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吊脚楼的柱、枋、梁,相互垂直,在建筑中
形成了垂直相交的网络体系,其中矩形结构奠定了基础,然后逐个延
展组合而成整个屋体。由于屋面排水的要求,选择了稳定性最佳的三
角形结构。这样的建构,除了对结构的稳定性有保证外,在艺术感觉
上也显得端庄稳重。
这些吊脚楼灵活多变、潇洒飘逸,不受地形限制,在山区、坡地
都可建造。吊脚楼的建造在遵循地势的前提下,对植物和水资源的保
护十分重视,村寨和房屋的营建合乎生态规律。从自然环境,建房工
艺的方面来看,吊脚楼能很好的融入周围环境,是古代民居建筑的突
出特点和经验。
苗居在房屋的细节上也是很有讲究的,例如:屋脊盖瓦,工匠在
屋脊的处理上独具特色,以瓦片拼
制,中间呈圆形宝珠状,左右各有
一条龙,形成双龙戏珠状。并且在
龙背上有两只用黄泥烧制而成是鸽
子,寓意龙凤呈祥;又如苗居大门
尺寸的设计为下窄上宽,而房门却正好相反,苗
民认为如此便能招财进宝,产妇平安。
苗族的造房师傅是根据地形和业主的需求设计的方案,从来不用
提前制定建筑图纸。苗民建房已有模数的概念,有了模数的使用,大
部分的构件都能够预制,只需在现场拼装组合,施工更加便利,使苗
民建造房屋更加简单灵活。
四、苗寨民居与现代建筑
苗族民居与现代建筑相比,现
在的建筑更注重实用性而忽略了观赏性。苗族民居大多采用本地资源
丰富的木材作为主要材料,被认为是最为环保的方式。我们应向苗族
人民学习就地取材,在材料的选择尽可能的多元化。选择本地材料既
节约了成本,又能很好的保护自然环境,充分体现地域特,产生良好
的视觉效果,体现出地域建筑文化,一举多得。
绿色、生态、环保、节能等理念,是现代城市建筑的必要形容词,
但是却很少能够做到这些,那些理念大多都是虚假的广告词而已。但
是苗家民居去成功的达到了这些要求,例如在结构上底层架空这点就
成功解决了室内环境潮湿的困扰。通过对苗族民居的深入研究,把它
的构造方式与现代建筑设计手法相结合,以达到节能环保等一系列目
的。如果两者能很好的融合,我相信在建筑设计上将会前进一大步。
五、总结
在中华文化中苗族民居文化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苗族人民智
慧的体现。对这种文化了解的越深越令我感受到苗族先人的智慧。无
论文化还是建筑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苗族人的民族文化、民族信
仰、民族特性和审美观决定了苗族人民独具特色的建筑文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开始逐渐的认识到环境的
重要性。急于补救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毁坏。当
今的中国,人口繁多,交通堵塞,空气质量差,人居舒适度下降。西
江苗居所特有的生态设计理念使我们不得不仔细思考如何运用和借
鉴传统居民的生态精神,结合现代科技理念对现在人居环境进行改
善,营造一个富有特色的生态、健康、宜居的生存空间,实现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
本文发布于:2023-03-15 23:45: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5c4058503486eb6691259d063c6381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千户苗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千户苗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