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
第630卷第5期
语文教学通讯
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ay.,2011
Vo1.630 No.5
◆教学探索
挖掘教材的审美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张蔚华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中学,江苏南通226001)
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语文教师应从
形象美、情感美、形式美等方面挖掘审美因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从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
想象、审美创造四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审美化教学审美理想审关感知审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创造
中图分类号:G633_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097(201 2)05—0038—03
作者简介:张蔚华(197o-一),女,江苏省南通市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南通市第三中
学。
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的结合,它既是以教育为目
的的审美活动,又是以审美为方式的教育活动。语文
的美育功能在各类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学家朱
光潜说过:“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
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培养出纯正的趣
味。”【l1(p.49-)“纯正的趣味”就是对于美的感知能力和
鉴赏能力,即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
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
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师首先要善于挖
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这是实施审美化教学的
首要前提。语文教材中的美俯拾皆是,它们饮料品牌 或以形象
感人,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之美,“制
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高洁之美;或以情
感动人,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的壮
怀之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儿女私情;
或以形式悦人,如诗歌散文句式的骈散之美,音韵的
和谐之美。语文教材虽不是字字珠玑,篇篇美文,但
每一篇课文都蕴涵着审美因素。
对于教师来说,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审美资源是
实施美育的一个前提,对于学生而言,审美理想在审
美活动中起着潜在的定向作用,正确的审美理想是
I38教学
其获取真正的审美能力的前提。所以,语文教师在培
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时,要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
美理想作为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美育过程。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理想,语文教师应善于
在教学中把握契机。鲁迅先生说文学能“美善吾人之
性睛,崇大吾人之思理”,语文教材中许多作品表现
出了鲜明的审美倾向性,如司马迁的坚韧、苏轼的旷
达、鲁迅的正直。教师既可以在课内阅读中通过学生
的质疑问难、比较辨析以促其思,引导学生区分作品
中审美对象的美丑优劣,挖掘作品的思想美。也可以
通过课外的评论活动挖掘形象内涵,加深审美鉴赏
的深度。此外,要教会学生洞察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
的意义,鼓励学生增加积累,及时记下对生活的感
悟,并给予及时恰当的引导,使学生提高对自身和社
会的认识,树立起健康美好的审美理想。
那么在注重挖掘审美因素、培养学生健康审美
理想的前提下,语文教师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审
美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审
美情感、审美想象、审美创造四方面着手。
一
、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感知
美感是一种直觉感受,又具有理}生认识的深度。
它的直觉性首先表现为审美主体必须亲自体验感受
才能完成;还体现在人们在美的欣赏中无须借助抽
象思考。这是一种非概念性的感受,但它并不完全是
感性的,因为直觉的过程是指过去的经验或逻辑思
维活动转入下意识,经过一段下意识活动的酝酿阶
段,然后又复现为意识的过程,审美直觉是建立在长
期的审美经验基础之上的认识过程的一种飞跃,即
以感性的形式达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高度统
一
。这种直觉现象的产生,是以大量的准备和丰富的
经验为前提的。感知是审美活动中最初的心理状态,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
的审美感官,使他们能够透过文字对它所展示的色
彩、音韵、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的感知力,积累审
美体验。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文学作品
是通过语言间接布尔人 作用于人的感官的,而汉语言文字
有模糊性和多义性的特点,学习和理解这种语言主
要靠语感。朗读就是一个传统而有效的培养语感并
感受美的方法,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曾说过:
“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
摩,不但要弄瞳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
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他沉浸在自己的心胸
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
路和气势。”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利于渲染气氛,创设
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借助语感进入作品的意境
之中,体会到作品之美。当然,这种朗读必须是有效
朗读,有效朗读的前提是对字句的感知,清代桐城派
古文家姚鼐就曾说过:“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声色之
间,舍此便无可窥寻。”因此,语文教师还应注重炼
字、炼句教学,只有正确把握了字句的语言美,才能
使学生的语言直觉更敏感。
其二,语文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各自的
生活经历去感受艺术形象。美感尽管具有直觉性,但
这种直觉是以生活修养为基础的,审美对象,并不处
在与生活的联系之外,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
基就主张让学生经常游览和远足,直接获得美的感
官享受,所以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用细腻的心灵去
寻觅生活中的真善美,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
此外,语文教师还要在教学中适当渗透美学知识,有
效提高学生的鉴赏品位。
二、培养学生深厚的审美情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缀文者情动而辞
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情感是整个审美活动中最
活跃的心理因素,是审美感受的动力,朱光潜说:“情
感是综合的因素,许多本来不相关的意象如果在情
感上能调协,便可形成完整的有机体。”[2]( ’不同
的审美主体,在某种具体的思维定势下审美感受的
过程是不会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但审美感受总
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去观
照体验美的对象,并与之发生共鸣,通过与优秀的文
学作品的对话,来获得对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悟,这
是学生的审美情感不断得到丰富的过程,美的感受
渗透沉淀入学生的心灵,学生就会形成高雅的情趣、
完美的人格。
要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教师首先要善感,语文
教师应丰富阅历,拓宽视野,提高美学修养,要能敏
感地捕捉作品中的美学因素,寻找到语文教学中知
识传授与美育熏陶的最佳结合点,然后外化为具有
审美性质的教育行为,教态要得体,教师声1青并茂,
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让匀称的反义词
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其次,文字的美感是要借助于联
想和想象才能感觉到的,但对于思维还不够发达的
阅读者来说,无疑增加了欣赏的难度。创设情境,牵
动学生的情感积累,使学生受情境感染而形成与之
相应的审美心境,这无疑是唤醒学生情感的很好的
催化剂。学生以饱满的的情绪进入意境,能动f生必
强,效果必佳。创设隋境,可以使用多种手段,多媒体
集音乐与画面于一身,形、声、色组合,是最适合传达
丰富的感情的。此外,咀嚼细节、比较阅读的方法,也
有利于学生活跃思维、细化情感。
三、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想象
想象是审美的翅膀,德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莱
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
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美
教学39
的。”_3_ )因此,没有想象就没有美的欣赏和美的创
造。
审美想象是以当前感知的表象和以往的记忆表
象为材料,进行加工变异组合而创造新的表象的心
理活动。因为读者的生活经验各各有异,因而面对同
一篇作品,读者产生的审美想象也是干差万别的。
“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的正是这个
道理。原生态的审美对象要变成审美意象,形成的关
键是审美想象,如果学生缺乏想象力,他的脑海中就
始终只有“园中之竹”,而不可能将其演化为“胸中之
竹”。新课标特别强调“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
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没有想象的语
文课堂是缺乏生命力的,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将文
本中的对象想象成典型审美意象的简单的儿童故事 能力,让他们能
准确把握意象的内涵。
那么我们如何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呢?
文学离不开形象,形象是美的触发点,朱光潜
说:“美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凡是美都要经
过心灵的创造。美是情趣的意象化或意象I青趣化时
心中所觉到的恰好的快感。” ( 监)教师应注意引导
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的美,领悟意境的男生漫画图片
诗意空间,比如水生嫂的温婉之美,王维诗中景物的
空灵之美。另外,我们应该运用各种手段来开拓学生
的想象空间,如在教学《春》中的“春花图”时,教师要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春花热烈奔放的气息,可以j开头英文名 在读
过这一段后,让学生欣赏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
曲》,文字与音乐结合起来,使学生将单调的文字符
号变为立体生动的画面,充分感受到春天勃发的生
机。我们还可以把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许多名句作为
启发想象的媒介,也可以训练学生听音乐作文,学生
能在反复解读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
和想象,演绎出干姿百态的意象。
四、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创造
创造美是语文美育追求的最高境界,怡情冶性
式的情感体验包含有创造美的因素,但是,那是较低
层次的创造美的活动,语文的美育应该让学生进入
更高层次的审美活动,由情人理。
40 教学
审美的创造眭有两重含义:一是指主体在进行
审美感受时并不是纯粹机械的反映,审美主体要进
行取舍、加工并产生独特的审美意象,具有主观能动
性;二是指审美主体独创审美对象的能力。要实现审
美创造,我们首先要提供各种风格的典范的审美创
作的范本,让学生的审美创造先从模仿开始,教师要
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点拨各种范本的风格、思想、
技法,学生多读多练,必然会提升审美创造力。其次,
我们还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我们要将他们的视线引
向广阔的生活和灿烂的人类文明。没有生活实践,学
生的审美直觉不是流于空泛就是变得极其迟钝;没
有文化积累,学生的审美创创业活动 造会缺乏积淀,以致丧失
了深刻、丰厚的内容,这二者缺一不可。语文教师要
当好学生课外阅读的领路人,尤其要注重古典诗文
的积累,还要以读书笔记或读后炸土豆的做法 感的方式使学生将
经典内化入学生的心灵。再次,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
考、多角度思维的习惯。鼓励学生真情表达,张扬个
性,让他们获得审美创造的满足。在培养学生多角度
思维习惯的阅读教学中,结合课文或生活实例,让学
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方式。
最后,我们应积极开展影视鉴赏、争鸣小论文、读书
报告人生平淡 会等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审美创造的热情,学
以致用,造美修身。
总之,语文教师必须担负起美育的使命,充分挖
掘教材中美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一旦教材
美的载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就不仅提高了学生的
语文能力,而且净化了他们的心灵,陶冶了他们的情
操,激励他们追求真善美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
[2]朱光潜.谈美书简二种[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年.。
[3]莱辛.拉奥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4]林同华.中华美学大辞典[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所有水果的英文
2002.
(编辑:成向阳)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10:23: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5c18047e568adc0822264a4d7c77f6a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张蔚华.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张蔚华.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