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春秋》25条经典名句鉴赏
01多行不义,必自毙。【出处】《春秋左传隐公元
年》【释义】做假期随笔 多了不正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摔倒自己。
【赏析】这是郑庄公回答他的大臣请求攻击他的弟弟共叔
段的话。郑庄公认为弟弟共叔段经常做坏事,背着自己暗地
里招买暴力之徒,妄图推翻自己的统治,违背道义,但根本
用不着自己进攻,他就会自己完蛋。古时也有“多行无礼,
必自及也”的话,实际上都是劝人要修养道德、崇敬仁义绿萝的描写 、
讲究礼教、以德为本,这样才能长存于天地自然中。02
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出处】《春秋左传隐
公三年》【释义】爱护自己的儿子,就应当从道义上去教
导他,(使他)不要走上邪路。【赏析】这是春秋时卫国
大臣石对卫庄公说的话。当时公子州吁受到庄公宠爱,而州
吁喜武却又骄横无礼,违法放荡,石便劝谏庄公说了上面一
段话,并指出是由于宠爱过分造成的。庄公不听。后公子州
吁果然杀了卫桓公而自立为国君,对内暴虐百姓,对外挑起
战祸。石后来为了国家的利益,借陈国人的力量,将州吁及
跟随州吁干坏事的自己的亲生儿子石厚杀死,消除了这个国
家的祸患。03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出处】《春秋
左传隐公五年》【释义】不做好准备防备意外,就不可
以率军作战。【赏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军
..
;.
事尤其如此。要赢得一场战争,不仅仅是双方武力的较量,
也是智谋策略的较量,当然包括准备工作。不能打无准备的
仗,战争是全方位、立体的。“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也是
要做好准备工作的意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对
于一个军队的主帅来说,显得更有现实意义。04匹夫
无罪,怀璧其罪。【出处】《春秋左传恒公六年》【释
义】百姓没有罪,怀藏玉璧就是罪。【赏析】“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老百姓没有做错什么,他也没有得罪什么人,
他拥有了一些好的玉璧就是罪过,因为统治者只要看中了玉
璧,随时可以加罪给他。虞公向他的的弟弟虞叔索取玉璧时,
虞叔说了这样的话。05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而竭。【出处】《春秋左传庄公十年》【释
义】作战靠的是勇气。敲第一通鼓能振作勇气,敲第二通鼓
时士气就衰退,敲第三通鼓勇气就竭尽了。【赏析】这是
长勺之战得胜后曹刿分析战胜原因的话。作战靠的是勇气,
所以,只有抓住敌人勇气衰落的时候和篮子简笔画 自己勇气盛壮的时候
进攻,作战的效果才会好。其实做其他事情也一样,要趁着
勇气和精神好的时候一口气完成才好。06俭,德之共
也;侈,恶之大也。【出处】《春秋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释义】节俭,是善行中之大德;奢侈,是邪恶中之大恶。
【赏析】节俭、节约,在任何时候都是人类的美德,因为
这是出于对人的劳动、对资源的尊重。反之,奢侈、浪费,
..
;.
是邪恶中之大恶,甚至是“最大的罪”,因为这是对资源、
对人修改开机启动项 的劳动的极不尊重。07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出处】《春秋左传僖公十年》【释义】要给人加上罪
名,还怕没有话说吗?【赏析】“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统治者只要想给你加罪就加罪,他不需要什么理由。在传统
封建社会中,普通老百姓的权利很难得到保障,而统治者享
有很多的特权,只要他看中了老百姓的什么,他就能想办法
据而有之。08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出处】《春秋
左传僖公十四年》【释义】皮已经不存在,毛又将依附
在哪里?比喻不解决根本问题,即使解决其他枝节问题,也
没有用处。【赏析】鲁僖公十四年的时候,秦国发生饥荒,
派人向晋国请求购买粮食,晋国人不给。晋侯曾多次得到秦
国的帮助。晋大臣庆郑认为这样不对,说:“背弃恩惠就没
有亲人,幸灾乐祸就是不仁,贪图所爱惜的东西就会不祥,
使邻国愤怒就是不义。这四种道德都丢掉了,用什么来保卫
回家呢?”而大臣虢射却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意为晋国
早已得罪了秦国这是根本,就是买粮给秦国解决枝节问题,
也无济于事。09礼以行义,信以守礼,刑以正邪。
【出处】《春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释义】礼仪用来
推行道义,信用用来保持礼仪,万年青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刑律用来纠正邪恶。【赏
析】这是晋文公主管占卜的筮史论述治国之道,他认为治理
国家应该坚持讲礼义、讲信用、辅于刑罚。礼义和信用是国
..
;.
家的根本,不能放松,不能背弃。一个国家,不讲礼义,就
不能取得百姓的支持,就不能使百姓的精神走上正途;背恩
忘信,就不能取信于民,就不能取信于邻国,就不能处理好
各种内政外交事务;当然,刑罚也不可或缺,它是治理国家
的辅助手段,礼义、信用要与刑罚结合起来。10敬,
相待如宾。【出处】《春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释
义】(给他送饭)很恭敬,彼此像客人一样。【赏析】祝
福中国的夫妻和睦相处,一般都会用一个成语,那就是“相
敬如宾”,这个成语即来源于此。中国人很重视家庭的作用,
一向认为“家和万事兴”。和睦的家庭不仅能团聚家中所有
成员的力量,而且能在社会树立良好的典范作用,因为家是
国的基础。这样一来,作为家庭核心的夫妻关系处理得如何
就更为重要了。夫妻相敬如宾被认为是有德行的表现。
11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出处】《春秋左传僖公三
十三年》【释义】一天放走敌人,这是几辈子的祸患。
【赏析】我们常说“除恶务尽”、“斩草不除根,萌芽复又生”,
就是说对待恶的势力决不能心慈手软,要彻底去除恶根。所
以,对待敌人也一样,要干净彻底地打击他们,使他们再也
不能为非作歹、遗祸子孙。1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出处】《春秋左传宣公二年》【释义】
一个人谁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够改正,没有比这再好的
事情了。【赏析】这里是教育人们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犯下
..
;.
的错误。有的人犯错后,尽量掩盖,试图不让人知道;有的
人做错事后,还沾沾自喜、得意洋洋,显出不可一世的样子,
其结果是错误累累。最聪明的做法莫过于有错就改。俗话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在认识到错误后改正就好。幼儿园谈话活动
13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出处】《春秋左传宣公
三年》【释义】鼎的轻重大小,(下面的诸侯)是不应该
询问的。【赏析】这有一段故事:鲁宣公三年(公元前606
年),楚灵王攻打陆浑之戎,到达雒水,在周王境内陈兵示
威。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师,楚灵王问起九鼎的大小轻
重。这一下就暴露了楚灵王的野心。王孙满回答:“鼎的大
小轻重在德不在于鼎本身……今周德虽衰,但天命未改,鼎
的轻重是不能询问的。”一下就把楚灵王问鼎天下的觊觎之
心给镇住了。“问鼎”便成为后世觊觎君位的典故。14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出处】《春秋左传宣公十五年》
【释义】马鞭虽长,但是不能打到马肚子下面。【赏析】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人力资源岗位职责 后世便凝缩为“鞭长莫及”的成
语,比喻力量达不到。这说明凡做事,当视条件而定,要量
力而行,度时制宜,既不可盲目蛮干,更不能做自己能力解
决不可企及之事。15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出处】香蕉面包
《春秋左传成公四年》【释义】不是和我们同一种族的
人,他的心思与手机摄影教程 我们不同。【赏析】“非我族类,其心必
异”,在我国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中,常被引用,作为拒绝与
..
;.
外种族和平共处、拒绝接纳外种族人进入本土、与外种族作
战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这是不足为奇的。在民族至上、狭
隘肾虚会腰疼吗 民族主义盛行的国家或时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被
不少人奉为经典,作为行动的依据。当然,这中间的是是非
非、善善恶恶,非常复杂,难以一概而论。16祸福无
门,唯人所召。【出处】《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释义】祸或福,(对每一个人来说)并无专门进入之门,
全在于人们的召唤。【赏析】祸或福,对每一个人来说,
并非是命定的,上天降予的,而是靠自己的所作所为决定的。
做善事则招福,做恶事则引祸。“祸福无门,唯人所召”,这
就把祸福之来归因于人的行为,而不是迷信的宿命论。
17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出处】《春秋左传襄公二十
六年》【释义】虽然楚国有不少贤才,但都被晋国使用了。
【赏析】这就是成语“楚材晋用”的有名典故,意思是用
他国人才。当时晋楚争霸,楚国发生重大事变,俊杰之士逃
亡在外的人极多,其中不少人在晋国被重用。人才难得,古
今同慨;人才就是财富,就是资源。人才如外流,这不仅是
社会财富的损失,更会造成不良的政治后果。但一个国家如
无好的用人体制,人才也很难脱颖而出,人才外流,也就难
免,楚材晋用的社会现象,将会照样演绎下去。现在,将来,
恐怕也会如此。18犹燕之巢于幕上。【出处】《春秋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释义】好像燕子把它的巢穴筑在
..
;.
帐篷上面(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赏析】这是春秋时
吴国贤人季札警告危险来临的话。季札出国访问,会见了当
时许多名人,并都给予了他们以有预见性的忠告,使他们免
于祸患。如对齐国的晏子,劝其退还封邑和政权,使其免于
后来栾氏、高氏发动的祸乱;对郑国的子产说,郑国执政奢
侈,祸难将临,子产必然执政,嘱其执政后用礼仪来谨慎处
事,否则郑国将会败坏。后到晋国,在戚地住宿,听到欢乐
的钟声,他预见当地孙文子没有德行而又想发动叛乱,必致
失败,警告他说:就像燕子筑巢于帐幕之上,随时都有倾覆
的危险。孙文子听说后,闻过即改,终身不再听寻欢作乐的
音乐。19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出处】《春秋左传昭
公四年》【释义】如果有利于国家,(个人)生死是无足
轻重的。【赏析】这是春秋时郑国名相子产的话。他当时
正制定一项叫丘赋的制度,遭到国内有权势的人的指斥、咒
骂,子产便以这话回答。近代林则徐在两广任上决心禁烟时
曾将这种精神写入诗中以自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
福避趋之。”20数典而忘其祖。【出处】《春秋左传昭
公十五年》【释义】列举过去发生的事情,责备其忘记了
过去所受的恩惠。【赏析】春秋时晋国大夫籍谈出使周王
室。席间,周王问籍谈为什么没有器物贡献王室,籍谈回答
说,晋国从来没有受过王室的赏赐,哪有器物来贡献。周王
当即扳着指头一一举出晋国受赏的事情,责问籍谈:“你身
..
;.
为晋国司典(掌管典籍文书档案的官员)的后代,怎么连祖
上这些事都忘了?”这就是“数典志祖”这典故的来历。
21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出处】《春秋左
传昭公二十年》【释义】用宽厚的政策措施,来调和并
解决严厉的政策措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用严厉的政策措
施,来调和并解决宽厚的政策措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这样
政治就因此协和。【赏析】这是孔子针对当时子产死后,
郑国政策中所出现的宽严皆误的情况作的历史经验教训的
总结。郑国名相子产临死时对其继任者大叔说:“为政宽难。”
后大叔执政,“不忍猛而宽”。宽的结果,郑国多盗,大叔悔,
便派兵剿灭,“尽杀之,盗少止”。针对这一情况,孔子认为,
政令过于宽厚,百姓就可能放肆,罔顾法令,社会问题就多;
出现这种情况,执政者就会使用严厉的手段来矫正,但政令
过严,百姓就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宽严相济才能治理好国
家。22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
疚。【出处】《春秋左传昭公三十一年》【释义】君
子行动就要想着是否合乎礼的要求,办事就要想着是否合于
道义;不做为图私利而违背礼义之事,不做因不合乎礼义而
感到内疚的事。【赏析】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考虑自
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否都合于大众公认的礼义要求,
而不要违心地去干违反礼义之事。这就要求人们做事当三思
而行,一切以礼义为准绳。23《春秋》为尊者讳,为亲
..
;.
者讳,为贤者讳。【出处】《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
【释义】《春秋》为尊贵的人避讳一些事,为亲人避讳一些
事,为贤能的人避讳一些事。【赏析】这是讲《春秋》的
著述原则。儒家认为尊者、亲者、贤者,即使有一些过失,
也不应宣扬,《春秋》贵义,“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就
像“孝子扬父之美,不扬父之恶”一样,所以对于尊者、亲
者、贤者一些不伤及“义”的事,就隐讳起来,而不记载。
这就是《春秋》记载历史大事的一个原则。24唇亡则
齿寒。【出处】《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年》【释义】嘴
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赏析】这句话包含了历
史上一个有名的故事。春秋时,晋是大国,晋献公想吞掉虢
国,但中间隔了个虞国,便派人送了好马和宝玉给虞国国君,
请求借道攻打虢国。虞国谋臣宫之奇劝阻虞公,认为虢虞两
国是唇齿相依的国家,晋灭掉虢后,虞也保不住,唇亡则齿
寒,必然顺道灭掉虞。但虞公贪恋名马及宝玉不从其谏。果
然晋灭虢后,回军途中一举灭掉了虞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
与邻国及友邦睦邻相处,形成守望相助、患难相扶持的态势,
是非常重要的。25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出处】《春秋公羊传哀公十四年》【释义】治理动
荡的社会,让它回到正道上来,没有能超过《春秋》一书的
了。【赏析】孔子作《春秋》,历史上是当做大事来记的。
孔子为人臣,未受君命而作《春秋》,自言:“其义则丘窃取
..
;.
之矣。”意为这是赏善伐恶之书。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
字之贬,肃于斧铖。孟子记载《春秋》产生震慑的社会效果
是:“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认为该书赏罚彰而
善恶明,乱臣贼子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乃治世之要务。所以
《春秋公羊传》一书作者公羊高认为,如果要想治理乱世,
反归于正道,没有能超过《春秋》一书的。这之后“拨乱反
正”便成为成语。
本文发布于:2023-03-18 15:46: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5732e6696e7c5fbe4dc80e3166f873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苟利社稷.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苟利社稷.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