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2022.02/ArchitecturalCultureandInheritance建筑文化传承
城中村建筑遗产作为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物。其所形
成的独特文化符号,能够保留住原著村民的地方感,让村
民在更新后仍然具有归属感,同时也能影响游客对地域性
文化的感知[1]。目前城中村中得以保留的建筑遗产,大多
数属于具有公共性的家塾祠堂与庙宇等。这些富有地域性
文化色彩的建筑遗存,通常散落在城中村的各个角落 [2]。
在城中村的更新过程中,这些分散的历史文化建筑遗产
的保护与高强度的城市开发建设就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冲
突 [3]。作为城市更新的前沿地之一的广州,较早地进入了
存量规划阶段,目前已经完成许多的城中村更新保护实践,
提供了许多的优秀经验。
1广州城中村建筑遗产保护更新模式
广州经过近二十年的城市更新,从起初的摸索走向逐
步成熟。这个过程中广州积累了不少的城中村更新实践经
验,针对不同类型的城中村也探索出了不同的更新模式。
本文对广州近年来的城中村更新中所采用的城中村建筑遗
产保护方式进行梳理,将广州城中村建筑遗产保护方式分
为“有机更新,织补式保护”“小规模,渐进式保护”及“整
体更新,集中式保护”等。
1.1有机更新,织补式保护
“有机更新,织补式保护”的方式在保护过程中,是
以整体保护为主,在保护的过程中将村内不符合整体风貌
的建筑拆除。通过提取风貌建筑的元素,采取修旧如旧的
方式修复风貌,修补街区肌理。同时将部分分散的建筑遗
产迁移集中,形成整体性的保护群。广州练溪村便是采取
了这种保护方式。
摘要 在广州大规模城市更新背景下,大量的城中村面临改
造,如何在更新过程中保护城中村的建筑遗产已迫在眉睫。
广州猎德村的更新改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城中村建筑遗
产采取迁移集中保护的方式,较好地保留了城中村的建筑遗
产与历史记忆,并延续了猎德村的岭南水乡空间格局。本文
综合分析猎德村与其他城中村更新实践中建筑遗产的保护方
式,探索具有现实意义的城市更新中城中村建筑遗产保护模
式与策略。
关键词 城市更新;城中村;建筑遗产保护
中图分类号 TU984.114
文献标识码 A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岭南优秀现代建筑
(1950-1999)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51878183);教育
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黎族传统村落与建筑可
持续发展的传承机制研究”(16YJAZH057)。
DOI 10.19892/.2022.02.20
AbstractInthecontextofGuangzhou’slarge-scaleurbanrenewal,
alargenumberofurbanvillagesarefacingreconstruction,andhow
toprotectthearchitecturalheritageofurbanvillagesintheprocess
ovationandreconstructionofLiede
VillageinGuangzhouhasacertaindegreeofreprentativeness.
Thearchitecturalheritageoftheurbanvillagehasbeenmigrated
andprotectedinacentralizedmanner,whichbetterprervesthe
architecturalheritageandhistoricalmemoryoftheurbanvillage,and
continuesthespatialpatternofLingnanwatertowninLiedeVillage.
Thispapercomprehensivelyanalyzestheprotectionmethodsof
architecturalheritageintherenewalpracticeofLiedeVillage
andotherurbanvillages,andexploresthearchitecturalheritage
protectionmodeandstrategyofurbanvillagesintheurbanrenewal
withpracticalsignificance.
Keywords urbanrenewal;urbanvillage;architecturalheritage
conrvation
作者简介:李安(1996-),男,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建筑遗产保护。
通信作者:王瑜(1963-),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建筑遗产保护。邮箱:**************。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城市更新背景下城中村建筑遗产保护研究
——以广州为例
StudyontheProtectionofArchitecturalHeritageinUrbanVillageundertheBackgroundof
UrbanRenewal:ACaofGuangzhou
李 安 王 瑜
LiAn,WangYu
70城市建筑UrbanismandArchitecture/2022.02
广州练溪村,位于广州大学城南地区,更新前不少
“光鲜亮丽”的瓷砖建筑渗透其中,传统风貌遭受破坏。
依托广州大学城建设的机遇,练溪村较早地进入更新改造
的行列。通过练溪村更新前后的对比(见图1、图2),
可以发现改造后的练溪村还原了传统风貌,采取新建仿古
建筑的方式织补街区肌理,保住了建筑遗产,又留住了历
史建筑所需的周边环境,形成一个整体性的建筑遗产保护
群——岭南印象园。
练溪村采取了原址修缮、改造、异址迁移与新建等措
施对村内的建筑遗产进行保护,还原了城中村建筑遗产所
具有的岭南传统风貌[4]。同时依靠大学城的文化优势,有
机更新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复兴了地方文化,还可以将再
利用后的盈利用于建筑遗产的维护,使得城中村建筑遗产
能够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动态平衡。但这种保护方式却需要
将老住户迁离,会造成建筑遗产人文环境的破坏,同时需
要大量的土地用于重新安置老住户。当前存量规划的背景
下,这种保护方式无法大范围地适用。
1.2小规模,渐进式保护
“小规模,渐进式保护”是一种以保护为主的更新模
式,主要适用于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段。通过划定保护
区范围,对保护区内的建筑遗产进行原址修缮保护,通过
环境风貌协调区的控制,来保护建筑遗产的建筑环境。
黄埔古港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但随着广
州城市化的外延,黄埔古港也已经融入城市内部。村落受
到工业厂房的包围,在城市化进程的辐射影响下,瓷砖红
墙建筑已经逐步入侵村内[5]。众多专家学者早早意识到城
市化对村落的破坏,于是开展了对村内历史建筑的评估,
并相继制定出相关的保护规划,划定保护区。采取“小规模,
渐进式”的保护更新模式,保护区内的建筑遗产相对较好
地得到了保护,被登记的建筑遗产也能够在原址上进行保
存与维护,建筑遗产的周边环境得到改善。但由于村内居
民的保护意识薄弱,很多村民不能自发性地保护建筑遗存,
大量的传统建筑遗存被拆除,现代建筑仍然在不断地向村
内渗透,城中村内的建筑遗产不断受到现代建筑的侵蚀与
围堵(见图3)。
好在黄埔古港中的建筑遗产能够在原址上进行保护,
通过划定建筑遗产保护范围,建筑遗产的周边环境得以保
留。但黄埔古港的传统风貌的范围仍在缩小。当前政府通
过不断努力地调整专项规划来抑制现代建筑的入侵,通过
控制村内建筑建设高度与色彩来保护传统风貌。黄埔古港
的保护模式更适用于广州那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城中村
保护。
1.3整体更新,集中式保护
“整体更新,集中式保护”采取的是以更新为主的方
式,由于城中村内自发性无序地建设,因此城中村内部存
在众多的问题,城中村建筑遗产保护的状况也不容乐观,
传统风貌被紧张的握手楼所破坏。采用整体更新的方式,
改善城中村内的环境,构建新的传统风貌保护区。同时通
过评估城中村内建筑遗产的等级,对具有重要价值的建筑
遗产进行修缮,同时将分散在各处等级较低、风貌较弱的
城中村建筑遗产进行重新整合,集中迁移至不可移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的建
筑遗产周围,重塑历史风貌。对一些损毁严重、修缮意义
不大的建筑采取提取特色构件的方式进行保留展示。
当前广州已有较多的城中村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采用了
这种保护更新方式,其中首次使用这种模式的就是猎德城中
村的更新。当前猎德村在这种模式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2猎德村保护更新模式
猎德村位于广州珠江新城城市CBD,由于其优越的地
理区位,猎德村成为广州第一个城中村整体更新改造项目。
猎德村更新后形成现今的四片区域,即安置区、商业融资
区、集体经济发展区,以及历史文化保留区[6]。其中历史
文化保留区就是为留住猎德记忆而特别划定的,这也成为
猎德城中村建筑遗产的良好归宿。
猎德村更新前的城中村建筑遗产以宗祠、庙宇为主。
由于村内都是采取宗族聚居的形式,城中村建筑遗产也就
散落在各个角落。同时建筑遗产的环境又受到现代建筑的
挤压,当时的城中村建筑遗产情况不容乐观(见图4),
传统风貌日渐消散。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猎德村仍然保
图1 练溪村传统风貌更新前后对照(图片来源:作者整理)
图2 练溪村街区肌理更新前后对照(图片来源:作者整理)
图3 石基村街区肌理更新前后对照(图片来源:作者整理)
712022.02/ArchitecturalCultureandInheritance建筑文化传承
留着传统岭南水乡“一涌两岸”的格局,而这一涌又承载
着猎德人众多历史人文(见图5)。
2.1猎德城中村建筑遗产的保护
猎德城中村建筑遗产多为宗祠类建筑,宗祠是村民的
重要公共空间之一,也是村民精神的寄托。但其在历史过
程中通常会随着村民经济的发展而被改动。同时由于混凝
土结构的自建房建设,其宗祠建筑的外环境基本被破坏,
因此其宗祠类建筑的物质原真性特征较为薄弱,其建筑外
环境的原真性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已经遭到破坏。而
其所拥有的信息原真性是存在于村民心中的[7]。宗祠在城
中村中所存在的人文价值要远高于建筑其他价值。村内大
部分建筑遗产都未评定为文物保护单位。若采用原址保护,
由于分布分散,其传统风貌的氛围十分稀薄,不利于建筑
外环境的保护,甚至不利于建筑本身的保护,同时又会增
加城中村改造的难度。
对猎德城中村建筑遗产的保蒸菜需要蒸几分钟 护采取的是集中式保护。
在保留原有的传统岭南水乡的格局下,采取原址与异址
迁移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市级登记文物保护单位龙母庙
采取原址保护的方式,此外进行原址保护的建筑还有猎
水涌两侧的私塾与宗祠。以龙母庙为核心划定历史文化
保留区范围,而对于散落在猎德村各个建筑的宗祠采取
的是迁移复建的保护方式。宗祠建筑采用迁移复建的方
式是在综合考虑建筑遗产价值与项目实施可行性的情况
下进行的。
城中村建筑遗产迁移复建的过程中,通过岭南特色元
素对宗祠建筑采取“修旧如旧”的手段,使得宗祠的岭南
传统建筑风格的物质原真性也得到一定的还原。同时能够
对其外部环境进行重塑,使得城中村建筑外环境的信息原
真性也得到一定的修复。集中式的迁移保护同时还能够让
其分散的传统建筑风貌进一步得到集中强化(见图6)。
猎德城中村建筑遗产不仅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并重新展示到
大家面前,而且内部空间也被再次利用起来。
2.2猎德村水乡格局的延续
珠江三角洲地区水网密布,支干难分。生活在这里的
人们都是依傍狭窄的水道与水涌而居住,传统民居与水系
相融,形成特色的岭南地域性水乡风貌。“岭南水乡村落”
则是以村落为单位滨水而居,建设规模小。猎德村更新改
造前属于传统岭南水乡村落。村庄临猎水而建,猎水桥横
跨河涌。传统的岭南镬耳山墙式建筑分布在猎水两岸[8]。
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两岸的传统风貌建筑被更替为瓷
砖红墙的现代建筑,猎德村的岭南水乡风貌被严重破坏(见
图7),只依稀保留着几栋宗祠与家塾。
猎德村更新改造对两岸城中村建筑遗产采取了保留与
原址修缮,对无序的现代建筑进行拆除,采用原有的岭南
建筑元素对拆除的区域进行新建,修补原有的街巷肌理,
对猎水两岸的传统水乡风貌进行修复。
图5 猎德村赛龙舟状况(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7 猎水更新前(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图6 猎德村更新后的建筑遗产风貌(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4 猎德村更新前城中村建筑遗产情况(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72城市建筑UrbanismandArchitecture/2022.02
两岸的滨水空间原本是猎德村民的重要公共空间,村
里老人在树下聊天,小孩在河边玩耍。猎德更新模式更是
这种延续“一涌两岸”的场所精神,修缮猎水古桥,在猎
水岸线、水岸码头不变的原则下,改善两岸环境,增加公
共广场,更新增强猎水两岸空间的公共性功能,使其受众
不仅仅是猎德村民,而是将其岭南传统水乡风貌的猎水街
融入城市,与市民共享。现如今,常常能看到村中的老人
在猎水两岸的石板凳上聊天,年轻人在猎水街两旁散步(见
图8),更有不少的游客来到此地一睹这延续千年韵味的
岭南水乡风貌。
2.3猎德村人文民俗的传承
历史悠久的猎德,积累了众多的民俗文化,如春节的
舞狮,正月的拜龙母,端午的龙舟景、吃龙舟饭等[9]。这
些优秀的传统民俗都需要倚靠城中村建筑遗产来承载,而
在更新改造过程中,采取原址修缮龙母庙来延续“拜龙母”
的民俗;水系改造中,建设面积为5 000 m2的龙舟湖,用
于沉龙舟,同时不更改岸线来保留猎德人赛龙舟的习惯。
集中地迁移复建猎德村内的祠堂,用于承载村民们的宗祠
文化。
更新后的猎德村还建造了村史馆、猎德博物馆等,将猎
德记忆存放其中。赛龙舟的习俗每年都在猎水上热闹地进行
着,围观的人群中还有不少的市民也参与到这场盛事之中。
祠堂的聚集也使得吃龙舟饭的欢乐气氛更为浓烈,村中的喜
事也都在祠堂中举行,更甚有其他地区的市民,在猎德的祠
堂中举办猎德风俗的婚礼。猎德村的更新中对城中村建筑遗
产采取集中式保护,不仅保住了这些承载猎德人记忆的物质
要素,同时也让猎德从村落梦见以前的情人 转向现代化城市的过程中,得以
将近千年来的民俗人文展示给市民(见图9)。
2.4猎德村保护模式的策略
回顾猎德村更新过程中的保护,对未来城内城中村
图8 猎水更新后(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9 猎德更新后举行龙舟景(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在整体更新过程中,城中村建筑遗产的保护提出以下
策略。
(1)在更新改造前,需要对城中村内建筑遗产进行全
面评估,通过城中村建筑遗产的价值判定,对城中村建筑
遗产进行等级划分。针对城中村建筑遗产的不同等级,选
择不同的保如何不带脏字骂人 护方式,对于等级较高的建筑尽可能采取原址
保护的方式,等级相对较低的建筑,通过分析其必要性可
以选择整体迁移或拆卸复建的保护方式。
(2)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对保护选址与保护范围的确
定,尽可能地选择需原址保护的建筑遗产周围,以此为中
心,结合现存城中村建筑遗产情况划定整体保护范围,将
散落在各处的建筑遗产迁移进来,重塑历史风貌。
(3)对于群组性的建筑遗产,采取群组建筑整体迁移
的方式,记录好街巷尺度,迁移复建时保留原有的街巷尺
度,有利于街巷肌理延续。猎德村宗祠的迁移过程中,虽
保留了原有的宗祠朝向与格局,但宗祠邻墙复建,原有的
街巷尺度缺失,街巷肌理损坏。
(4)深入解读村史,延续村落原始格局。而更新后
的猎德村,就延续原有的“一涌两岸”的格局。
(5)对于保护价值较弱的建筑,或者损坏严重的建筑
应该采取特色构件提取的方式,在村辅导员是干什么的 历史陈列馆中进行陈
列展示。猎德村在改造后建立了猎德村史馆,用于保存猎
德历史记忆,一些保护价值不高的建筑提取了特色构件在
里面展示。
(6)听取村民意见,提高公众参与度,村民促进自组
织保护。猎德村更新过程中,根据村民的意愿进行宗祠迁
移复建,重视村民所担心的民俗消亡的问题,修建猎水风
情街,延续猎水风貌。村内也成立了具有历史文化保护功
能的组织,推动着村民在改造更新后自发组织对历史建筑
遗产的维护。
(下转第77页)
772022.02/ArchitecturalCultureandInheritance建筑文化传承
图5被现代水泥覆盖的古蜀道(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图6天雄关遗址(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4.3旅游产品单一
沿线旅游景区类型单一,多数是纪念性的祠堂和寺庙;
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主要是大众观光型产品,缺乏休闲度
假类产品;一些重点建设项目还在建设中,未对线路的整
体升级起到明显的作用;部分区域开发建设相对滞后,缺
精品,少亮点,吸引力不强。
5结语
剑门蜀道集聚着厚重的中华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乃至
整个世界重要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剑门蜀道沿线生态环境优
美,森林植被丰富,特别是翠云廊保护区,拥有全国最大、
最古老的古柏林,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极高。剑门蜀道
沿线资源亟待更高水平的开发和保护,以及更深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华.蜀道遗产初论:年代、路线和遗产类型[J].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2(03):1-9.
[2] 丘萍,张鹏.后申遗时代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
对策[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8(04):80-84.
[3] 单霁翔.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初论:突破与压力[J].南方文物,
2006(03):2-5.
[4] 赵晓宁,郭颖.文化线路视野下的蜀道(四川段)研究现状及思路
探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2):
32-39.
[5] 李泽新,陈俐伽,周宏庆.基于线性文化遗产的蜀道保护模式研究:
以剑门蜀道为例[J].中国名城,2016(04):72-77,35.
[6] 张奕,宋戈.川北水陆重镇:广元昭化[J].华中建筑,2015,33(11):
148-151.
[7] 李飞.线性文化遗产空间结构演化研究:兼述旅游于其中的影响[J]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9,35(05):133-140.
[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0.
[3] 张慧明,郑力鹏,郭祥.城中村改造中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方式的探
讨:以广州东漖村为例[J].广东园林,2015(05):4-7.
[4] 刘树老,邓雯雯.中国传统村落的有机更新与文化再造:以广州岭
南印象园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2018(03):117-119.
[5] 柯漪灵,汪成刚,章倩滢.“老营销成功案例 城市、新活力什么叫沟通 ”战略下的中心城区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以广州市黄埔村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
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
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
庆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569-578.
[6] 黎颖,孙礼军,周文.水乡意象与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的链接:以广
州猎德城中村改造之猎德涌两岸景观工程为例[J].新建筑,2013
(01):166-169.
[7] 陶伟,叶颖.定制化原真性:广州猎德村改造的过程及效果[J].
城市规划,2015,39(02):85-92.
[8] 张钟方.城中村的文脉传承:猎德村规划与建筑设计[J].建设科技,
2015(08):84-85.
[9] 牛通,谢涤湘,范建红.城中村改造博弈中的历史文化保护研究:
以猎德村为例[J].城市观察,2016(04):132-140.
3总结
如今广州即将进行大规模的城中村更新改造,“有机更
新,织补式保护”与“小规模,渐进式保护”等模式对于城
中村建筑遗产保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广州大多数的城
中村都面临像猎德村一样的整体更新。集中式保护对于城中
村建筑遗产而言虽不是最理想的保护方式,但其能够在解决
城中村问题的同时为这些建筑遗产留住一席之地,使城中村
建筑遗产和其所承载的民俗人文在城中村整体更新的过程中
得到保护与延续。未来也许还有更优的保护城中村建筑遗产
的方式,等待着建筑遗产保护者在实践中去发掘。
参考文献
[1] 刘治华.试论城中村改造下的地方感分析:以广州猎德村为例分析
[J].城市地理,2017(14):49.
[2] 卢亚宁.城市更新中的历史村落:广州横沙村保护与更新设计研究
(上接第72页)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19:49: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54fc4a8315c493c3691fdbaf5cb8ce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广州龙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广州龙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