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吾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些都是平时觉得比较熟的论语名句,一句句粘贴过来的,。
还有这个1.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4.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5.孔子说:”发财作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贫穷和地位低贱是人人厌恶的,不用正当方法摆脱的,就不要摆脱.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能成就君子的名声?君子没有短时间离开仁道,紧急时不离开仁道,颠沛时也不离开仁道.” 6.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6.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7.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 7.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8.孔子说:“如能致富,哪怕是赶车,我也干;如不能,则随我所好.” 9. 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9.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三个月进食不知肉味,说,“想不到这乐曲竟达到了如此的境地.” 10.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0.春夏之交,春天的农事已做完,与五六位成年人和六七个小孩子一起在沂水河边洗个澡,上舞雩台吹吹风,一路上唱着歌儿回来,夫子几乎是情不自禁“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我尽力而为拉———————————————————————-再举个例子了,楼主可以参照感悟感悟了,哈哈子曰:“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只,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太有名了,时时提醒着我学习要求实,不能有半点虚假,这样既伤害了自己也欺骗了别人.知道就知道不知道也不要害怕,要做到不耻下问.不要装模做样的冒充有学问的人. 有的人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别人有什么问题难到他了,为了保住自己的名义和别人心里的地位,他会说:“这个嘛!我已经知道了但是还要在了解了解.”像这样类型的借口他都会找.但是不知道还是不知道.他不感告诉别人他不知道,而把这个问题憋在心里,就像背着重重的担子.其实这样的人很多,都怕大家笑话自己,包括我也是.但是通过读这一条我知道了,知只为知只,不知为不知是诚实地面对自己,以诚实的态度去面对别人.这里有一个关于孔子的小故事. 一天孔子和子路在齐国的一个地方有两个孩子在讨论的很热列.孔子看了就想过去听一听.孔子走上去和蔼的说:“我叫孔丘,看你们讨论的那么热烈,我也想参加,可以吗?”两个小孩一见是有名的才子就争着发表自己的观点,一个孩子说:“我们在争论太阳在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我觉得我说早上近,因为早上的太阳又大又圆,我们都知道看东西越近那么那个东西就越大.”另一个孩子说:“他说的不对,早上凉飕飕的,中午时就很热,这不就说明中午近吗?孔子听了他们的理由,感觉都很有道理就说:“对不起!我过去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所以不知道,你们还是请别的高人告诉你们吧!”这时两个孩子说:“原来圣人也有不的呀.”然后转身就跑了.子路不服气说:“为什么不随便说一个告诉他们呢?这样多丢面子呀!”孔子说:“不不不,要老老实实的承认自己不知道,在学习上也一样,只有抱着这种诚实的态度才行.” 敢于承认有些学问不知道,是求得知道的起点.不知道而说知道的人既失去做人的基本也对自己对别人无益,更对自己的长进没有益.学习就是要有那种诚实的勇气,诚实的学习态度.。
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德不孤 必有邻 礼之用 和为贵 论语名言警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巧言令色,鲜亦仁!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6.< >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1.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12.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4.子谓< >:”尽美矣,又尽善也.”谓< >:”尽美矣,未尽善也.”15.朝闻道,夕死可矣.16.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17.放于利而后行,多怨.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2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23.德不孤,必有邻.2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2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26.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2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3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5.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36.子不语:怪,力,乱,神.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40.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42.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4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44.君子居之,何陋之有?4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46.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47.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4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4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5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53.食不语,寝不言.54.寝不尸,居不容.55.南湘雅未能事人,焉能事鬼?56.未知生,焉知死?57.夫人不言,言必有中.58.过犹不及.5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6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6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6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64.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6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6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68.言必信,行必果.6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70.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7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7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7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7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8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81.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82.小不忍,则乱大谋.8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84.过而不改,是谓过矣.85.君子忧道不忧贫.87.有教无类.88.道不同,不相为谋.8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90.既来之,则安之.91.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92.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9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只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9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95.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96.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97.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98.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女人胡子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3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
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篇第二 论语目录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黄子韬rap不逾矩。” 2.5 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补充: 怎么不采纳。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未可知也。”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父母在,不远游,有必有方。”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与行。”
子游曰:“事君促,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
智者乐,仁者寿。”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食不言,寝不语。 席不正,不坐。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君子有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起不能也。”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 “可与之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diy烘焙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道不同,不相为谋。”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心理健康教育班会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之谓之瞽。”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爷,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为立也;不知言,无以为知人也。”。
1.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用你的公正,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说,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有负于你的人和事.不要以怨报怨也不要以德报怨.2.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看到朋友做的不对的事,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别再说了,不要自取其辱.与好朋友相处要有个度,不要什么样的事都大包大揽.3.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4.言寡尤,行寡悔.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让自己少一点后悔.。
你还是去买一本书吧。
可以买杨伯峻的论语译注。太多了,不好弄。
1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4.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5.孔子说:”发财作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贫穷和地位低贱是人人厌恶的,不用正当方法摆脱的,就不要摆脱。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能成就君子的名声?君子没有短时间离开仁道,紧急时不离开仁道,颠沛时也不离开仁道。
” 6.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6.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7.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
7.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8.孔子说:“如能致富,哪怕是赶车,我也干;如不能,则随我所好。” 9. 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9.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三个月进食不知肉味,说,“想不到这乐曲竟达到了如此的境地。” 10.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0.春夏之交,春天的农事已做完,与五六位成年人和六七个小孩子一起在沂水河边洗个澡,上舞雩台吹吹风,一路上唱着歌儿回来,夫子几乎是情不自禁“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我尽力而为拉。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
事实上孔子自己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人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
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另外,孔子还非常重视精益求精,“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对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其三,关于学习的内容。孔子主张学习要博,要广,不能偏颇、单一。
他提出要用四种东西作为自己的学习纲要,这就是“文,行,忠,信”(《述而》)。即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
这四项内容对于自己和别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在重视博学的同时,也强调学习要抓根本的东西,孔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这里孔子在回答子贡的问题时,说明自己的“多学”是相对的,在多学的基础上,我是用一个道理来贯穿自己的学说的,这个道理就是学习的根本,学习重在抓住根本。这里孔子间接地说明了博与精的关系,值得借鉴。
其四,关于学习的目的。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子路》)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
由此可见,读书的目的,不在于死记书本,而在于应用,在于实践,在于“举一反三”地灵活运用知识。关于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学生子夏的思想中也表现出来。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路》)也就是说当官时有余力就应该学习,学习后有余力就可以做官。
这一思想实质上其一,关于教育指导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卫灵公》),即受教育者不应分贵贱、贤愚,应该机会均等。
这一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扩大了教育对象,使教育扩及于广大平民,这在当时无疑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其二,关于教育的基本方法。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也就是说对于中等才智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以于中等才智以下的人,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道理。
本文发布于:2023-04-12 03:39: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536eb942bb96b4b00926e8ce09127ba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论语佳句精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论语佳句精选.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