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节水灌溉及高效施肥关键技术参数研究
谭宏伟;周柳强;谭俊杰;杨尚东
【摘要】[目的]建立适合广西蔗区生产的甘蔗节水灌溉及高效施肥关键技术体系,
为实现糖料蔗的高产优质目标奠定基础.[方法]以甘蔗田间试验为基础,采用蔗区土
壤养分及水分系统研究法对甘蔗节水灌溉及高效施肥的参数进行探索,对历时15年
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归纳.[结果]广西蔗区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春秋季干旱
及缺水制约着糖料蔗生产;蔗区土壤饱和持水量38%~61%,土壤永久凋萎点2%~
21%,土壤田间持水量6%~42%,土壤有效水含量4%~22%.甘蔗需水量
1075.0~1231.0mm,日需水量3.6~5.9mm,日耗水强度4.0~6.0mm.不同生长
阶段甘蔗吸收氮、磷、钾量和节水灌溉肥料浓度参数存在较大差异,综合考虑甘蔗
产量质量、降雨时空、灌溉量等因素,优选出节水灌溉肥料水平为:苗期0.10%~
0.20%,分蘖期灌0.20%~0.30%,伸长(拔节)期0.20%~0.30%,成熟期灌溉停止施
肥.经实际生产证实,不同灌溉方式中以滴灌甘蔗对水分和氮、磷、钾养分的利用率
最高,分别为90.01%、51.32%、30.21%和52.11%;滴灌区采用减量施肥
(N210.00kg/ha+P2O575.00kg/ha+K2O210.00kg/ha)能实现糖料蔗的高产
优质目标.[结论]广西蔗区生产的甘蔗节水灌溉及高效施肥模式为早春土壤湿润促苗,
中期灌溉施肥偶合,后期灌溉防蔗早衰.即甘蔗灌溉频次9次(春季2次、分蘖期2
次、伸长期3次、成熟期2次),灌溉总量900.0~1425.0m3/ha,每次灌溉量
60.0~90.0m3/ha,用水关键节点在春秋季;轻质土壤的滴灌间隔9~12d,黏壤土的
滴灌间隔12~17d;灌溉肥料水平为甘蔗苗期0.10%~0.20%、分蘖期0.20%~
0.30%、伸长(拔节)期0.20%~0.30%、成熟期灌溉不施肥;以氮、钾肥为主
(N∶K2O=1∶1.6).
【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
【年(卷),期】2016(047)005
【总页数】6页(P638-643)
【关键词】甘蔗;节水灌溉;高效施肥;参数;广西蔗区
【作者】谭宏伟;周柳强;谭俊杰;杨尚东
【作者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甘蔗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南宁
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广西崇左532200;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530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6.107
【研究意义】广西现有80%的县(市、区)种植糖料蔗,主要分布在桂中、桂南
及桂西南石灰岩旱坡地区,种植面积达100万ha,但目前的蔗糖生产仍存在施肥
量普遍过量、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张肇元等,1998;李杨瑞和杨丽涛,2009;
谭宏伟,2009)。此外,气候季节性干旱及缺水也制约蔗糖生产,进而影响其经
济效益。因此,系统研究甘蔗节水灌溉及高效施肥关键技术参数,有效解决糖料蔗
生产因地形和季节性干旱缺水问题及推广高效施肥措施,对保障广西蔗糖产业可持
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前人研究进展】近年来,我国蔗区大力推广甘蔗喷灌、滴
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实施节水灌溉的甘蔗平均产量在120t/ha以上,较未
灌溉的增产20%~40%(李杨瑞等,2014)。花铭隆等(2007)对比分析了节
水灌溉(喷灌)、抽水灌溉(漫灌)对甘蔗生长和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
用节水灌溉(喷灌)技术在实际用水量仅为抽水灌溉(漫灌)用水量一半的情况下,
依然能满足甘蔗正常生长的水分需求。李毅杰等(2013)通过研究不同灌溉量对
甘蔗生长的影响,发现以甘蔗冠层顶部水面蒸发量的1.00倍作为甘蔗滴灌栽培灌
溉量的效果最佳。经福林等(2014)认为,节水灌溉是甘蔗节水节肥的一项重要
技术,能有效供给甘蔗不同生长期所需水肥,充分利用有限淡水资源,并提高肥料
利用率。谭俊杰(2015)研究表明,滴灌技术可最大化利用灌溉资源,而微灌技
术在整体生产成本和灌溉效果方面更具竞争优势,两者均适宜在广西甘蔗生产上推
广应用。目前,制约我国甘蔗生产的施肥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甘蔗种植区农
民对甘蔗吸收利用矿质营养普遍缺乏了解;二是甘蔗施肥不当导致养分不平衡。为
此,李玉潜等(1994)通过计算机模拟优化得出相应的配套施肥方案;谭宏伟等
(2011)研究表明,不同施肥条件对甘蔗吸收利用钾素及土壤中钾素的移动与平
衡均有影响,实际生产中应注重氮、磷、钾合理配施,提高肥料利用率;吴洁敏等
(2015)通过探讨甘蔗高糖高产的栽培模式,发现在施肥种类与施肥次数互作方
面,施用复合肥使得甘蔗综合性状较好,在经济效益方面以二次施肥比一次施肥高;
黄振瑞等(2015)研究发现,适当减少化肥施用量及调整氮、磷、钾配比,可促
进甘蔗分蘖期和伸长期对氮、磷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及甘蔗产量。【本研究切
入点】虽然至今已有较多关于甘蔗节水灌溉及高效施肥的研究报道(谭宏伟等,
2013,2014),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技术参数设计,且大部分研究结果局限于小区
试验,无法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甘蔗田间试验为基础,
采用蔗区土壤养分及水分系统研究法对甘蔗节水灌溉及高效施肥的参数进行探索,
对历时15年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归纳,以期建立适合广西蔗区生产的甘蔗节
水灌溉及高效施肥关键技术体系,为实现糖料蔗的高产优质目标奠定基础。
采用蔗区土壤养分及水分系统研究法对蔗区节水灌溉及高效施肥的参数进行探索,
对本课题组历时15年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具体包括土壤养分及水分状
况测定、各生长阶段降雨观测、土壤田间持水量测定、试验地养分测定、基于滴灌
条件下的甘蔗减量施肥技术研究及甘蔗不同灌溉水量田间试验。其中,施肥量设3
个处理,灌区减量施肥(N315.00kg/ha+P2O575.00kg/ha+K2O300.00
kg/ha),无灌溉区常规施肥(N345.00kg/ha+P2O590.00kg/ha+K2O
330.00kg/ha),减量灌溉施肥(N210.00kg/ha+P2O575.00kg/ha+K2O
210.00kg/ha);灌溉量设4个处理,处理1灌溉量60.0~90.0m3/ha,处理2
灌溉量105.0~135.0m3/ha,处理3灌溉量150.0~180.0m3/ha,处理4灌溉
量195.0~240.0m3/ha。试验地点设在来宾市兴宾区蒙村、南宁市武鸣县罗圩镇
和崇左市扶绥县渠黎镇等广西主要甘蔗生产区。
2.1蔗区土壤水分状况关键技术参数
2.1.1甘蔗种植区降雨分布情况在各试验点附近收集雨水的结果表明,第一季
度平均降雨量288.6mm,第二季度平均降雨量562.2mm,第三季度平均降雨
量401.7mm,第四季度平均降雨量129.2mm,全年平均降雨量1379.7mm。
可见,广西蔗区降雨主要集中在第二、三季度(5~9月),除部分被甘蔗吸收外,
由于降雨集中且强度大,极易形成经流流失a股是什么意思 ,同时造成养分流失(Pockneeand
Sumner,1997;Tanetal.,2005)。
2.1.2蔗区耕地土壤质地饱和持水量及永久凋萎点广西蔗区土壤质地从黏土至砂
土均有分布(张肇元等,1998;谭宏伟等,2003;李杨瑞和杨丽涛,2009),
蔗区土壤饱和持水量在38%~61%,蔗区土壤永久凋萎点为2%~21%(表1)。
说明蔗区土壤饱和持水量与土壤永久凋萎点间土壤黏粒含量有关,同时土壤黏粒含
量又决定了土壤的饱和持水量和永久凋萎点。如黏壤土饱和持水量在44%~55%,
土壤永久凋萎点在13%~17%,即饱和持水量和永久凋萎点是设计甘蔗灌溉的重
要参数。
2.1.3不同质地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及有效水含量由表2可以看出,广西蔗区土壤
田间持水量为6%~42%,且以黏土田间持水量较高,其保持水分的能力强;而砂
土保持水分的能衬衫怎么洗 力较差,其田间持水量仅6%~8%。广西蔗区土壤有效水含量在
4%~22%,同样是黏土有效水含量高于砂土。进一步说明蔗区土壤田间持水量和
有效水含量与土壤黏粒含量有关,通常干旱先发生在土壤质地为砂土的蔗区,因此
甘蔗不同生长阶段的蔗区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有效水含量决定每次灌溉量等。
2.1.4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关系据37个灌溉田间试验点的
统计结果可知,当蔗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5%~2.0%时,不同质地土壤田间持水
量差异明显,土壤田间持水量在6%~30%(表3)。同一土壤质地随着土壤有机
质含量的增加,其土壤田间持水量呈增加趋势(表4),即蔗区干旱先发生在土壤
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土壤,因此加强土壤肥力建设、增加土壤有机质是一项重要的田
间保水工作。
2.1.5不同土壤类型与土壤水含量及有效水含量的关系由表5可以看出,蔗区
不同土壤类型的田间持水量、永久凋萎点、饱和持水量和有效水含量等存在明显差
异。不同土壤类型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有效水含量排序均为棕色石灰土>红壤土>赤
红壤土>砖红壤土。
2.2甘蔗节水灌溉关键技术参数
2.2.1甘蔗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我国甘蔗主产区的年降雨量为
1000.0~2000.0mm,甘蔗全生育期的需水规律为“两头少中间多”,即萌芽、
分蘖及成熟期需水较少,伸长期需水多。其中,出苗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需水总量
的8.3%,分蘖期占21.7%,伸长期占56.9%,成熟期占13.0%(试验区年降雨量
1400.0mm)。根据甘蔗生物特性及各生育期的需水量,广西春、秋季的蔗区土
壤水分均不能满足甘蔗生长的需求,如春植蔗出苗期的降雨量仅能满足甘蔗需水量
的74.4%,分蘖期仅能满足甘蔗需水量的68.6%(表6);而在秋季,甘蔗成熟
期的降雨量仅能满足甘蔗需水量的35.7%,说明秋旱已抑制了甘蔗的生长。
据各灌溉田间试验点的统计结果可知,甘蔗在各月份每天的需水量分别是:1月
1.7~2.1mm,平均1.9mm;2月2.8~3.2mm,平均3.0mm;3月4.1~5.0
mm,平均4.6mm;4月6.2~7.3mm,平均7.0mm;5月8.4~9.1mm,平
均9.0mm;6月5.7~6.3mm,平均6.2mm;7月3.9~4.6mm,平均4.3
mm;8月4.8~5.2mm,平均5.0mm;9月4.9~5.3mm,平均5.0mm;10
月5.0~5.5mm,平均5.1mm;11月3.3~4.1mm,平均3.9mm;12月
2.9~3.3mm,平均3.1mm。全年累计甘蔗需水量为1075.0~1231.0mm。
2.2.2甘蔗灌溉量甘蔗灌溉量由甘蔗需水量、甘蔗日耗水强度、土壤湿润比、
灌水均匀度和水有效利用系数等共同决定。据49个滴灌溉田间试验点的统计扫五福 结果
显示,甘蔗日需水量3.6~5.9mm,甘蔗日耗水强度4.0~6.0mm,甘蔗遮荫率
对耗水量的修正系数0.8~1.0,遮荫率(甘蔗垂直投影与地面面积比)30%~
40%,甘蔗需水旺期最大蒸发量4.0~6.0mm,土壤湿润比40%~60%;综合考
虑到甘蔗产量质量、降雨时空、灌溉水利用率等因素,优选出节水灌溉以每次灌溉
量60.0~90.0m3/ha为宜。
2.2.3甘蔗微灌施肥制度参数甘蔗微灌施肥制度由甘蔗灌溉定额、灌溉周期、
每次灌溉时间、灌溉次数与灌溉总量等组成。表7列出各种质地土壤的一些参数,
以供制定甘蔗灌溉制度时参考。由表8可以看出,不同区域及不同质地土壤的灌
溉量和灌溉次数也不一样。桂北蔗区的每次灌溉量为52.5~127.5m3/ha,灌溉
次数为7~10次;桂中蔗区的每次灌溉量为60.0~112.5m3/ha,灌溉次数为
7~10次;桂南蔗区的每次灌溉量为67.5~135.0m3/ha,灌溉次数为8~10次。
整个生长周期内,广西蔗区的甘蔗灌溉总量一般在900.0~1425.0m3/ha,其中,
轻质土壤的滴灌间隔为9~12d,黏壤土的滴灌间隔为12~17d。
2.3甘蔗高效施肥关键技术参数
2.3.1甘蔗根系分布特征甘蔗根系62.0%分布在0~20cm土层,23.4%分布
在20~40cm土层,8.8%分布在40~60cm土层,4.4%分布在60~80cm土
层,1.4%分布在80~100cm土层。这是制定甘蔗灌溉方案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
2.3.2甘蔗优质高产对矿质养分吸收规律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甘蔗不同生长阶
段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也各不相同(表9)。与其相应的施肥量:施N
300.00~315.00kg/ha,其中滴灌施N195.00~240.00kg/ha,其余为土层施
肥;施P2O575.00~90.00kg/ha,大部分采用土层施肥,推荐滴灌施
P2O515.00~30.00kg/ha;施K2O270.00~300.00kg/ha,推荐滴灌施K2O
120.00~150.00kg/ha,其余采用土层施肥。在此施肥条件下,获得的甘蔗产量
达201.945t/ha。
2.3.3甘蔗节水灌溉肥料浓度参数在甘蔗灌溉施肥的肥料水平范围(0.05%~
0.60%)内,综合考虑甘蔗产量质量、降雨时空、灌溉量等因素,优选出节水灌溉
以甘蔗苗期灌溉肥料水平为0.10%~0.20%,分蘖期灌溉肥料水平为0.20%~
0.30%,伸长(拔节)期灌溉肥料水平为0.20%~0.30%,成熟期灌溉但停止施肥。
2.4甘蔗肥水协调推荐施肥和灌溉设计的应用效果
2.4.1提高水分和养分利用率研究甘蔗节水灌溉及高效施肥关键技术参数,是
以提高甘蔗水分和养分利用率为核心,最终实现甘蔗优质高产。由表10可以看出,
不同灌溉方式中以滴灌甘蔗对水分和氮、磷、钾养分的利用率最高,分别为
90.01%、51.32%、30.21%和52.11%;其次是微喷,无灌溉方式的利用率最低。
2.4.2实现甘蔗高产优质的目标在滴灌减量施肥田间试验中,无灌溉区采用常
规施肥(N345.00kg/ha+P2O590.00kg/ha+K2O330.00kg/ha),滴灌区采
用减量施肥(N210.00kg/ha+P2O575.00kg/ha+K2O2直接报价 10.00kg/ha),结果
表明,滴灌减量施肥(减1/3施肥量)的甘蔗产量183.855t/ha,无灌溉区甘蔗
产量112.980t/ha,即滴灌减量施肥的甘蔗产量较无灌溉区增产62.73%。在甘蔗
品质方面,滴灌减量施肥区的甘蔗品质略优于无灌溉区,如滴高中数学椭圆知识点 灌减量施肥处理蔗糖
分(16.77%)较无灌溉区提高了1.16%(绝对值),蔗汁锤度和重力纯度也有所
增加(表11)。
广西甘蔗90%以上种植在旱坡地上,缺乏水利设施,有效灌溉面积不足10%。广
西全年降雨量虽然充沛,但降雨时空分布不匀,季节性干旱和区域性干旱频繁,干
旱缺水已成为制约广西甘蔗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谭宏伟,2003)。滴灌施肥是
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得到广泛应用
(邓兰生等,2015;张翠丽等,2015),尤其在旱地蔗区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虽然已有较多关于甘蔗节水灌溉及高效施肥的研究报道(谭宏伟等,2013,
2014),但由于缺乏系统的技术参数设计,且大部分研究结果局限于小区试验,
无法实现大面积推广应用。因此,要稳步实现广西500万亩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
基地建设,就必须系统研究甘蔗节水灌溉及高效施肥关键技术参数,尽快建立适合
广西蔗区生产的甘蔗节水灌溉及高效施肥关键技术体系,并大面积推广应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甘蔗的周年生长需水量为1075.0~1231.0mm,理论上广西蔗
区降雨1200.0~1400.0mm能满足甘蔗对水分的需求,但由于降雨分布不均,
且降雨季节主要集中在5~9月,春秋季节干旱及缺水制约糖料蔗生产,因此实现
甘蔗高效生产的关键是加强春秋季灌溉。进行蔗区灌溉设计前必须了解蔗区耕地土
壤饱和持水量、永久凋萎点、土壤水含量、有效水含量和田间持水量等土壤水分特
征,然后根据这些水分特征设计灌溉参数。此外,掌握甘蔗需水量、甘蔗日需水量、
甘蔗日耗水强度、甘蔗遮荫率对耗水量的修正系数、遮荫率、甘蔗垂直投影与地面
面积比、甘蔗需水旺期最大蒸腾量、土壤湿润比等指标,也是设计甘蔗灌溉量和灌
溉频次的关键。综合15年来的研究结果可知,广西蔗区的甘蔗节水灌溉施肥模式
为早春土壤湿润促苗,中期灌溉施肥偶合,后期灌溉防蔗早衰。即甘蔗灌溉频次9
次(春季2次、分蘖期2次、伸长期3次、成熟期2次),灌溉总量900.0~
1425.0m3/ha,每次灌溉量60.0~90.0m3/ha,用水关键节点在春秋季。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甘蔗不同生长阶段吸收氮、磷、钾量和节水灌溉肥料浓度参数,
以致于生产上施肥和灌溉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本研究结果表明,甘蔗不同生长阶段
吸收氮、磷、钾量和节水灌溉肥料浓度参数是设计甘蔗高效生产肥水协调的关键,
经田间试验,发现甘蔗对水分和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分别为90.01%、51.32%、
30.21%和52.11%。这对实现甘蔗高效生产节水节肥,解决甘蔗生产中灌溉设计
缺少参数的现状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蔗区生产的甘蔗节水灌溉施肥模式为早春土壤湿润促苗,中期灌溉施肥偶合,
后期灌溉防蔗早衰。即甘蔗灌溉频次9次(春季2次、分蘖期2次、伸长期3次、
成熟期2次),灌溉总量900.0~1425.0m3/ha,每次灌溉量60.0~90.0
m3/ha,用水关键节点在春秋季;轻质土壤的滴灌间隔9~12d,黏壤土的滴灌
间隔12~17d;灌溉肥料水平为甘蔗苗期0.10%~0.20%、分蘖期0.20%~
0.30%、伸长(拔节)期0.20%~0.30%、成熟期灌溉不施肥;以氮、钾肥为主
(N∶K2O=1∶1.6)。
邓兰生,陈卓森,郭彦彪,涂攀峰,张承林,李中华.2015.滴灌施肥次数对甜玉米
生长及养分淋洗损失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8(5):2142-2147.
DengLS,ChenZS,GuoYB,TuPF,ZhangCL,sof
differentfertigationtimesongrowthofsweetmaizeandnutrientleaching
loss[J].SouthwestChinaJournalofAgriculturalSciences,28(5):
2142-2147.
花铭隆,李德健,成良建.2007.甘蔗节水灌溉(喷灌)试验[J].热带农业科学,
27(6):15-16.
HuaML,LiDJ,fwater-savingirrigation(sprinkle
irrigation)insugarcaneplantations[J].ChineJournalofTropical
Agriculture,27(6):15-16.
黄振瑞,周文灵,江永,李奇伟,陈清,张福锁.2015.优化施肥对甘蔗产量、养分
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36(9):1568-1573.
HuangZR,ZhouWL,JiangY,LiQW,ChenQ,
ofoptimumfertilizationonsugarcaneyield,nutrientuptakeandfertilizer
uefficiency[J].ChineJournalofTropicalCrops,36(9):1568-1573.
经福林,黄所,关经伦,陈建辉.2014.甘蔗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的示范应用
[J].热带农业工程,38(6):38-40.
JingFL,HuangS,GuanJL,trationapplicationof
integrationofwaterandfertilizerandwatersavingirrigationtechnologyfor
sugarcane[J].TropicalA-griculturalEngineering,38(6):38-40.
李杨瑞,杨丽涛,谭宏伟,朱秋珍,王维赞,杨柳.2014.广西甘蔗栽培技术的发展
进步[J].南方农业学报,45(10):1770-1775.
LiYR,YangLT,TanHW,ZhuQZ,WangWZ,YangL.2014.
DevelopmentandprogressofsugarcanefarmingtechnologiesinGuangxi,
China[J].JournalofSouthernAgriculture,45(10):1770-1775.
李杨瑞,杨丽涛.2009.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甘蔗产业和科技的新发展[J].西
南农业学报,22(5):1469-1476.
LiYR,elopmentsinsugarcaneindustryand
technologiesinChinasince1990[J].SouthwestChinaJournalof
AgriculturalSciences,22(5):1469-1476.
李毅杰,王维赞,何红,许树宁,谢金兰,梁阗,罗亚伟,朱秋珍,梁强,刘晓
燕.2013.基于蒸发皿水面蒸发量的甘蔗滴灌栽培灌溉量研究[J].南方农业学报,
44(7):1130-1134.
LiYJ,WangWZ,HeH,XuSN,XieJL,LiangT,LuoYW,ZhuQZ,
LiangQ,nsugarcanedripirrigationwateramount
badonwatersurfaceevaporation[J].JournalofSouthernAgriculture,
44(7):1130-1134.
李玉潜,陈伟栋,谭中文,梁计南.1994.甘蔗施肥技术系统优化研究[J].华南农
业大学学报,15(3):111-117.
LiYQ,ChenWD,TanZW,sonthesystematic
optimizationofapplyingfertilizertechniqueinsugarcane[J].Journalof
South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15(3):111-117.
谭宏伟,刘永贤,周柳强,谢如林,杨尚东,黄金生,黄美福.2013.基于滴灌条街的英文
件下的甘蔗施肥减量技术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34(1):24-28.
TanHW,LiuYX,ZhouLQ,XieRL,YangSD,HuangJS,HuangM
ionfertilizationtechnologiesunderdripforsugarcane
irrigation[J].ChineJournalofTropicalCrops,34(1):24-28.
谭宏伟,周柳强,谢如林,黄美福,杨尚东,黄金生.2014.红壤区不同施肥处理对
蔗区土壤酸化及甘蔗产量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35(7):1290-1295.
TanHW,ZhouLQ,XieRL,HuangMF,YangSD,HuangJ
ofdifferentfertilizersonsoilacidificationandsugarcaneyield
inredsoilregion[J].ChineJournalofTropicalCrops,35(7):1290-
1295.
谭宏伟,周柳强,谢如林,黄美福.2011.不同施肥条件下甘蔗对钾的吸收利用研究
[J].南方农业学报,42(3):295-298.
TanHW,ZhouLQ,XieRL,iumuptakeandits
utilizationinsugarcaneunderthedifferentfertilizationlevels[J].Journal
ofSouthernAgriculture,42(3):295-298.
谭宏伟.2003.广西赤红壤区资源优势、问题与科工农贸综合开发[J].广西农业科
学,(S2):22-24.
age,problemandintegrateddevelopmentof
lateriteredloaminGuangxi[J].GuangxiAgriculturalScience,(S2):
22-24.
谭宏伟.2009.甘蔗施肥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izationandManagementsforSugarcane[M].Beijing:
ChinaAgriculturePress.
谭俊杰.2015.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在广西甘蔗生产上的应用[J].南方农业学报,46
(9):1663-1667.
ationofdifferentwater-savingirrigationsonsugarcane
plantinginGuangxi[J].JournalofSouthernAgriculture,46(9):1663-
1667.
吴洁敏,吴静妮,陆国盈,韩世健,黄京华.2015.两种缓释肥在新植甘蔗上的应用
效果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42(21):15-20.
WuJM,WuJN,LuGY,HanSJ,ationeffectsof
twokindsofslow-releafertilizeronnewplantsugarcane
[J].GuangdongAgriculturalSciences,42(21):15-20.
张翠丽,卜东升,迟春明,郑德明.2015.基于BaPS系统的南疆膜下滴灌土壤硝化
—反硝化[J].江苏农业学报,31(3):574-578.
ZhangCL,BuDS,ChiCM,icationdenitrification
ofsoilunderplasticfilmmulcheddripirrigationinsouthXinjiangbadon
BaPSsystem[J].JiangsuJournalofAgriculturalSciences,31(3):574-
578.
张肇元,谭宏伟,周清湘.1998.广西土壤钾素状况与平衡施肥研究[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ZhangZY,TanHW,tassiumContentand
balancedfertilizationinGuangxi[M].Beijing:ChinaAgriculturePress.
PockneeS,andnitrogencontentsorganicmatter
determineitssoillimingpotential[J].SoilScienceSocietyofAmerica
Journal,61(1):86-92.
TanHW,ZhouLQ,XieRL,sugarcane
productionforacidicredsoils[J].BetterCropswithPlantFood,89(3):
24-26.
本文发布于:2023-03-25 07:35: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531766d29cb2c21aaf4a879389d40db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甘蔗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甘蔗节.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