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朱棣配得上千古一帝吗(朱元璋和朱棣称得上千古一帝吗)

更新时间:2023-03-26 01:16:47 阅读: 评论:0

问:朱元璋和朱棣加一起,能和千古一帝康熙比吗?

答:说朱元璋是千古一帝,他还能配得上,当然朱棣确实也是个狠角色。

但若说康熙是千古一帝那真是让人笑掉大牙了,朱棣、康熙简直无法与朱元璋相提并论,但朱棣和康熙两个人却可以比较下。

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剖析,我们可以从文治武功、民族发展、历史贡献等角度对此三人详加考察。

要搞懂“千古一帝”是什么意思,我们就有必要了解“千古一帝”这个词的真正含义。

“千古一帝”四字出自明代大学问家李贽的名著《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原文是:“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藏书》是明代圣贤先哲李贽对儒家文化的批判性读物,在书中,他系统地批判了伪儒家存天理灭人欲邪魔外道的观点,并主张民贵君轻,重视功利实用主义的治国理念。

可以说,他的“异端”学说在明朝中后期为佛、道、儒三家所不容,更令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无比惊恐。

由于他的思想已经打破了封建时代固有的阶级理念,明王朝的统治者为了防止他的异端学说病毒式的蔓延。

于是便将李贽打入了死牢,而性情孤傲的李贽始终不肯向封建势力低头,并最终以身殉道惨死于狱中。

也就是这么一位向来以“异端学说”自居的时代“前卫者”,他对秦始皇的评价也祭出了“千古一帝”四字的满分圈评,不得不说这四字可谓字字千钧,获得“千古一帝”这个称号的有秦始皇、唐太宗、周文王和朱元璋。

由此可见,“千古一帝”并不是随便拉出一个皇帝就能给他戴上“高帽”的字眼的。

朱元璋被授予千古一帝高帽的也正是出自李贽,李贽此人无论是在当时封建礼制环境下,还是在明朝统治者眼中,都是妖言惑众的异端学说发起人。

但对于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李贽的评价却充满了极其敬畏和崇拜的感情。

他在《续藏书》中这样写道:

“臣李贽曰:我太祖高皇帝,盖千万古之一帝也。古唯汤武庶几近之,然武末受命,非周公,则无以安殷之忠臣。汤之受命也晚,非伊尹,则决不能免于太甲之颠覆。

唯我圣祖,起自濠城,以及即位,前后几五十年,无一日而不念小民之依,无一时而不思得贤之辅。盖自其托身皇觉寺之日,已愤然于贪官污吏之虐民,欲得而甘心之矣。

故时时用兵,时时禁谕诸将,无一字而非恻怛,亦无一字而不出于忠诚。故天下士咸愿归而附之,而乐为之死也。”

以李贽看来,朱元璋称得上千古一帝,原因就在于他出身草莽,依靠着自己的本事逐鹿群雄、北京天气预报10天驱逐元室、最终定鼎天下,而在这方面周武王、商汤显然远远不及明太祖朱元璋。

那么,这就是千古一帝评判的标准吗?能被称作“千古一帝”的皇帝,究竟有着怎样难以企及的高度呢?

文治武功

大凡千古一帝,其文治武功必将泽被当世、功耀千秋,康熙皇帝有一句对明太祖朱元璋的精准评价:“治隆唐父亲节的手抄报怎么画宋远迈汉唐”。

甚至康熙皇帝亲口承认:“洪武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足见朱元璋的文治武功卓尔不凡。

那么,明太祖朱元璋有哪些杰出的文治武功呢?

简单的归纳起来就是出身卑贱、起身草莽,以柔弱之力荡平四方群雄、驱逐元室,定鼎天下后制定详细典章制度,以满血复活的干劲儿愣是将元王朝留下残破不堪的中原全面拉升到了堪比唐宋的强盛帝国。

而我认为,明太祖朱元璋最重要的贡献则在于他扫除了元朝势力后,制定了严格的衣冠礼仪制度,将元朝废止的汉文明重新拾回,这是朱元璋无可比拟的巨大文治功略。

倘若拿朱棣和康熙与朱元璋相比,前面两者与朱元璋根本没有可比性。

从出身来看,朱元璋起兵造反前,以他“朝突炊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趍跄,仰穷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的凄惨身世来说,朱棣、康熙都是生来嘴衔金钥匙的皇室子弟,

他们两人从未尝试过人间最为悲惨的绝望,更未对元末年间的百姓疾苦有过任何的感同身受。就凭出身而言,三人根本无法放在同个平台相比较。

从军事指挥才能来讲, 朱元璋、朱棣和康熙三人皆具备较为优异的军事素养,朱元璋军事谋划视野高屋建瓴,善于大胆使用徐达、常遇春等名将,

由于他的眼光独到,明朝初年朱元璋手下涌现出了冯胜、付友德、李文忠、蓝玉等一批不世出的赫赫名将,蒙古人在这些名将惨烈的碾压下被死死地按在地上摩擦起了火花,

而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构想也为他奠定明帝国的雏形。

毛主席曾对朱元璋的军事才能有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的高尊老爱幼度赞扬,而朱棣从小就藩于毗邻塞外的燕京,由于长年与蒙古人作战且兼得名将冯胜等人指点,

朱棣的战争指挥艺术也是炉火纯青,甚至一度达到了但凡蒙古人遇见朱棣就望风而逃的地步,康熙于前面两位相比较,虽亲身参与战争的机会不多,但其三征噶尔丹的战绩,也足以让当时的老对手准噶尔汗国望风披靡。但综合来看,朱元璋的军事才能毫无疑问排在首位。

从治国方略方面来说,元末明初,由于连年战火,史载:“时兵革连年,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城邑空虚,人骨山积”,元顺帝北遁时,遗留给朱元璋的简直就是一个荒无人烟的穷敝帝国,

为了迅速恢复民生国力,朱元璋发了疯似的拼命在全国修建水利工程,大力屯田减免赋税,并将农业生产GDP纳入官员考核绩效,大明帝国在朱元璋铁腕手段的催化下,经济形势迅速满血复活。

而对于吏治整肃方面,朱元璋更是采取了骇人听闻的“剥皮实草”手段,他规定大明境内凡是有官员贪污60两白银,一律全部剥皮实草。

所谓“剥皮实草”就是把犯罪的官员人皮剥下来晒干后,将干草塞进人皮中,并悬挂于各个衙门里以警示下任官员。

这种看似惨绝人寰的肃贪模式,为明朝洪武年间的朗朗清风打下了极为清廉的政治生态,明帝国也正是在这种高压模式电力检修下全面开挂。

相较于朱元璋时代的洪武年间,朱棣和康熙所处的年代,整体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远发展,他们只不过是在前辈皇帝的基础上继续做好经济发展和吏治整饬的工作而已,完全与朱元璋当年所面临的险恶环境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无论是从出身、环境和军事才能等诸多方面来审视,朱元璋的文治武功可以说是彻底碾压朱棣和康熙。

民族发展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是怎样对待蒙古人等少数民族的呢?

其实,在北伐前夕的1367年,朱元璋在一份名为《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中就说的很清楚,在这份檄文中清楚的写明:“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用现在的话来说,只要是真心归附的蒙古、色目等少数民族,我朱元璋都视为汉族人同等对待。

可见朱元璋实施的是民族平等政策,而事实证明,终明一朝,有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在明廷为官,甚至明朝武装力量里就有一支极富战斗力的蒙古骑兵朵颜三卫,

足见朱元璋在用人方面从来没有搞民族歧视,更没有因为蒙古人曾欺压过汉族而采取血腥的报复手段。

而朱元璋更狠的一招在于,这些蒙古、色目人归附后,朱元璋为了消除民族隔阂,他在《大明律集解附例》规定,蒙古、色目人内部不得嫁娶,必须要与汉族通婚,在经过几代人的通婚后,少数民族的特性也逐渐融入到了中华的血液中。

也正是由于朱元璋的这种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明朝在各个民族的共通努力之下开创了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新气象。

相比之下,清朝自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到1669年康熙皇帝登基掌权,期间仅仅过去了33年,但就是这33年的时间里,满汉民族矛盾始终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

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在于满清入主中原后,以多尔为首的满清上层统治阶级采取了血腥的“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民族压迫政策,致使本已归顺的广大汉地再度爆发了激烈的抵抗。

随着清军冷血铁腕手段的实施,清朝初年爆发了惨烈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和“江阴八十一日”等等一批批喋血惨案,大量汉民在这些惨绝人寰的悲剧中尽数丧命,汉族大批精英分子和儒家文化遭到了肆意的毁坏。

及至到康熙主政时期,这种民族矛盾依然处于尖锐状态,康熙皇帝为了缓和这种尖锐的民族矛盾,此后逐渐放弃了“剃发令”的强制推行,

因此,在康熙年间,民间仍然能见到拖着“金钱鼠尾辫”的满人和盛着峨冠博带的汉服并行不悖的奇特景观。

但此时的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由于前期错误的民族政策,彼此之间依旧持有较大的隔阂。这从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可见端倪。

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时,汉贼吴三桂在发起叛乱伊始打起了清朝“窃我先朝神器,变中国冠裳”的口号

在云南举起了反旗后不久,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等地的汉族官员纷纷云集响应,吴三桂起初也一路势如破竹大有直捣黄龙推翻满清的态势,后来由于军事方针的失误,康熙皇帝耗费八年才将叛乱镇压了下去。

以此来看,对比明朝朱元璋实施的民族政策和满清入关初期的民族政策,两者相较高低立现。

历史贡献

对比276年的大明王朝,朱元璋创立的朱明,不仅恢复了汉唐文化,甚至在此基础上,汉文明得到了延续和光大。

在明朝276年的时间里,明代文学小说艺术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横空出世,与莎士比亚齐名的戏剧大师汤显祖也创作出了久负盛名的《牡丹亭》。

而明朝的诗词绘画也堪称史上一绝,科技方面的天文、农学、医学、数学、军工也创下了硕果累累的成绩,外交方面更是取得了万国来朝的朝贡体系,强大海洋科技,更是让中国整整早于欧洲大航海半个多世纪,

即便在明朝末年,大明行将倾巢覆卵之际,大明水师依旧吊打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等西方列强,这一系列光耀千秋万世瞩目成绩的取得不得不说离不开朱元璋创立的伟大的大明王朝。

而相比之下,在清朝276年的黑暗统治之下,除了134年的康乾盛世,清朝的专制压迫极其残酷,动辄大量的文化士人因为文字狱招致杀身之祸,据统计,清朝文字狱贯穿于整个清朝历史整整长达250年,

而自顺治到乾隆的140年里,文字狱达到了巅峰,见于史料的文字狱记载就高达180宗,上万人死于飞来横祸,绝大多数皆来源于清朝统治者的捕风捉影,其目的就是为了禁锢汉人思想,防止反清复明余毒的发作。

在这种万马齐喑的黑暗时代,很多知识分子不再谈论国是,也不再关心国家命运的走向,而这种变态的转变愈演愈烈,从明朝的“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彻底沦落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直到清朝末年,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满清统治下的百姓居然纷纷向洋人提供后勤,似乎清朝的灭亡不管他们事,而当时的有识之士一语道破“国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国”的悲惨境地,

可见清朝留给后世的思想禁锢遗祸百年。当然,客观来说,明朝也曾搞过文字狱,但清朝的文字狱可以称得上是空前绝后的。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虽然在文化上采取极为专制的黑暗措先感谢国家施,但留给了后世广袤的国土,这一点也确实是清朝不容抹杀的历史功绩。

因此,综合来看,朱元璋被称为千古一帝是丝毫不过分的,而说对康熙皇帝也作出这样的评价,显然不符合历史发展观,即便用外国人的眼光来审视,康熙皇帝也远没有达到千古一帝的标准,

特别是朝鲜史料《承政院日记》中记载:“康熙,千古英杰也”,而套用清末朝鲜国王李熙的话来说:“康熙,英杰之主也”,以此来看,康熙可以称得上是一代雄主,但绝非千古一帝。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01:16: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52ac434006432c19eac3dada51d8b43f.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朱棣配得上千古一帝吗(朱元璋和朱棣称得上千古一帝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朱棣配得上千古一帝吗(朱元璋和朱棣称得上千古一帝吗).pdf

标签:朱元璋   明朝   康熙   千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