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幼儿园角色区环境布置详解
一、理发店
幼儿一般都有上理发店理发,或陪妈妈做发型、美容的体验。他们对发型师熟练的梳、剪、
吹、洗等操作颇有兴趣,幼儿园设置“理发店”,将会满足他们参与这类活动的愿望。
开办“理发店”必备的材料有:镜子、“剪刀”、梳子、“电吹风”、脸盆、围布“卷发器”,
以及洗发水瓶,发屋标志、发行头像等。
“剪刀”:用硬纸板或塑料垫板制作。
“电吹风”:用泡沫塑料切割制作或利用坏了的电吹风
“热水器”:找一与热水器相似的纸箱,在底部穿两个洞,插上塑料管,装上“开关”,
并在出水管上安装“喷头”。
二、娃娃家
家,通常让人感到温馨、亲切、有安全感。因此,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喜欢
在这安全的港湾中,放松自己,体验亲情,扮演角色,得到满足。幼儿只需用几
块积木围合起来,放进“小床”、“小锅”、“小灶”等玩具,就可以再现家庭
成员的言行与关系。为了让幼儿玩得更投入、更开心,教师场合着装 可以从环境布置、材
料投放以及知道等发面动一番脑筋。
首先,“娃娃家”的布置应贴近家庭并充满童趣。在场地布局上,最好用小屏风
或积木将“娃娃家”分隔成“厨房”和“卧室”,以便活动的开展。“厨房”摆
放“饮具”,“卧室”里放置“家具”,再挂上一张反映家庭生活或合家欢的图
片,有条件的话,铺上一快地毯,使“娃娃家”变得更加舒适温馨。
“娃娃家”所投放的玩具与道具,应是幼儿在家常见的东西。如摇篮、布娃娃及
日用品(奶瓶、菜篮、小桶、扫把、簸箕、围裙、抹布)等。此外还需准备一些
反映角色特征的服饰、道具或小标志,使角色更加形象逼真,也使扮演者牢记自
己的身份和职责。尤其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促使他们有始有终地扮演。
年龄小的幼儿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或轮流、等待而且模仿的愿望特别强,看见别
人做“妈妈”,也要做“妈妈”;看见别人有“小锅”,也吵着要“小锅”。
因此,教师提供给小班幼儿的玩具数量要多些,应允许几个幼儿同时扮演“妈
妈”然后,逐步将他们分成几个“家”。
在“娃娃家”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重要的是观察幼儿的活动,并适时适度的
介入指导。一般年龄较小的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强,他们喜欢游戏,但又缺乏经
验,活动的内容十风雨雷电 分单调,常常是沉浸在玩具材料的摆弄之中。这时教师不妨扮
演“外婆”的角色适度地帮助幼儿回忆各角色的言行与职责,提醒“妈妈”给
“娃娃”“喂饭”、“洗澡”哄“娃娃”“睡觉”,“爸爸”去“买菜”,“姐
姐”去“上学”……幼儿明确了自己所担任角色的职责,便能逐渐使游戏的情节
更加丰富和深化。年龄较大的幼儿已能共同协商,自选角色了,应独立开展游戏。
教师只需采取间接的指导方法来帮助他们拓展游戏的内容和情节,引导幼儿向健
康的主题及更深的扮演技巧发展。如:给“家庭成员”“过生日”,开“家庭
联欢会”,或到“商店”“购物”,到“美容厅”“理发”,促进“娃娃家”与
其他主题的联系。有时侯也可在一个班内多设几个“娃娃家”让各个“家庭”互
相往来,到“邻居家”中“串门做客”,培养文明交往能力。
以下介绍几种“娃娃家”道具的制作方法,希望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液化气灶”:在扁长形的纸箱上方挖两个洞,并加上“开关”,然后稍加装
饰。
“锅”:用废旧皮球切半或用大竹节等做“锅”。
“摇篮”:用毛巾或绳网固定在两张小椅子靠背上,就成为一个简易的“摇
篮”。也可用一个长形篮子或木版铺上小床单,四个角安上绳子吊起当“摇篮”。
“洗衣机”、“冰箱”:选择较大的纸箱,在上方割成两个可翻开的盖,装饰
成“洗衣机”。如果在纸箱的侧面割成两个可打开的“门”,加上“拉手”,就
是一个“双开门冰箱”。若有条件,用木材制作成外观像家用电痘痘位置解析图解 器的柜子,将更
加牢固,能长期使用。
三、商店
“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常激起幼儿购买的欲望。他们在“商店交易”活
动中,体验社会交往,发展口语能力,培养市场经济意识。开展“商店”游戏前,
需丰富幼儿有关货币和买卖交易方面的常识,同时准备“商店”游戏所需的道
具,如“商店”的“商品”,“售货员”使用的“秤”、包装袋“零钞”,“顾
客”使用的“钱包”、“篮子”“货币”等。活动中,教师应提醒幼儿礼貌待客
主动为“顾客”介绍“商品”。还可根据活动状况,适时地给“商家”设置些难
题,引发他们改变“经营方式”,增添“商品”种类,增加“服务项目”,以深
化活动主题。如开展“送货上门服务”、“优惠大酬宾”等。还可提供一些纸张
画笔,让幼儿在“买卖”闲暇时制作“宣传广告”,开展“促销”活动。
“商店”里的“货源”可来自各类物品的包装盒,还可来自美工区或“加工厂”
中幼儿自制的各种“产品”。为增进“商品流通”,避免“商店”无人问津,可
以把“商店”的“商品”与其他区角活动的材料联系起来。如为“加工厂”、操
作区、美工区“销售”材料,使“商品”成为其他区角材料,这样“商店”的“买
卖”就会兴旺起来。
“商场”的“货柜”很多,教师可根据幼儿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商品”,开设
幼儿熟悉的“柜台”,如:“玩具柜”、“食杂柜”、“鞋帽柜”等。下面列
举一些供您参考。
“食品柜”:各种现成的空瓶子、食品盒、易拉罐、食品包装袋(内装泡沫塑
料、纸团作为“食物”)都可以成为“食品柜”里的“食品:。
“服装、鞋帽柜”:可以收集幼儿穿过的小衣、小帽,或用挂历、报纸、树叶
等自制的各式“衣服鞋帽”来充实“货源”。
“玩具柜”:玩具的种类繁多,无法一一列举。您正能量的诗句 可将那些购买的,师生自制
的、向幼儿收集的玩具分类陈列,幼儿一定会非常喜欢。
“花柜”:用各种可乐瓶、我的家风 易拉罐等制作成花篮、花瓶,用皱纹纸等制作“花
束”、“花环”,若能从野外采集到鲜花绿叶,会吸引更多爱美的“小顾客”。
“洗涤化妆用品柜”:可以将用完捕捉幸福 的空瓶、空盒清洗干净,陈列出来,再悬挂
张贴一些“宣传广告品”,这儿将是许多“家庭主妇”常光顾的地方。
四、交通
幼儿对各种来往的车辆、变化的信号灯、交警的手势充满好奇。他们喜欢玩“开
车”的游戏,更喜欢当“交警”指挥“交通”。在这类活动中幼儿能获得简单的
交通规则知识周记写景 ,认识各种交通工具,培养幼儿合作交往的能力。
“交通”游戏投放的材料有:各种“车辆”(“人力车”、“公共汽车”、“的
士”、“火车”等)、“方向盘”、“票夹”、“车票”、“交通岗亭”,“红
绿灯”、“栏杆”、“交通标志”、“站牌”、“警察服饰”等等。
活动前,教师可组织幼儿或让家长带幼儿观看马路上交通繁忙的景象,了解关于
司机、交通警察的工作情况,获得简单的交通规则知识。建立轮流充当“司机”
和“交警”的规则,让大家都有机会担任喜欢的角色,减少纠纷。活动中,教师
可参与游戏,随时提出问题,让“售票员”和“司机”思考解决的方法。如:
“车”上的“座位”坐满了,教师扮演“乘客”上车,提出没有“座位”怎么办
的问题,让他们解难。同时还可以间接地引导“开车”游戏与其他主题游戏之间
的联系,扩展游戏内容。
下面介绍一些道具的制作方法,供参考。
“汽车”、“火车”:利用长方形的纸箱,把上下挖空,在纸箱外面画上或贴
上车头、车轮、车厢等装饰图案,左右两侧装上背带或挖一些小孔,幼儿站在箱
内背上背带或提着纸箱边走边“开车”或“乘车”。也可将桌子倒下安上“方向
盘”,“车身”可用椅子摆成两列再用细绳将“车身”围起来做行走的“车”。
“人力车”:将志向对角割开呈簸箕状,把底部挖空,在两边各钉上一根小竹
竿或小木棒,在纸箱两边安上“车轮”,使用时“乘客”站在“车”内与“拉
车”幼儿一起走。
“红绿灯”:可用硬纸板剪成,一面贴上红纸,一面贴上绿纸,由“交警”举着
转动“红绿信号”指挥“交通、”。
“方向盘”:用硬纸板剪成原形或用树枝、草藤扎成圆圈,也可用大蛋糕盒的
底部切割制作。
“票夹”:将纸裁成长条做成“车票”,再用订书钉钉在硬纸板上,或用铁夹
子夹“车票”。
“交通标志”:用厚纸板食品安全责任书 剪成圆形,画上各种交通标志图案,系上绳子,悬挂
在必要的地方。
“交通岗亭”:用大型积木搭一平台,“交警”站在上面大手势,或用“红绿
灯”指挥“交通”。
“栏杆”:将易拉罐或可乐瓶用竹竿连接制作,竹竿上可涂成红白两色。
五、小警察
警察正义凛然的形象是许多幼儿敬慕的对象。利用黑猫警长故事中黑猫警长、白
猫卫士、白鸽侦探等正面角色,帮助幼儿分清是非,促进其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
习惯的形式。教师可结合本班幼儿的观察分析水平,设置一些案发情景。如:谁
啃坏了“娃娃家”的用具,偷吃了“娃娃”的“食物”?玩具怎么不见了?桌上
是谁的脚印?……让幼儿学会在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中寻找侦破案件的蛛丝马迹。
最后抓到坏蛋——一只耳朵的“小老鼠”等等。
此外,在“小司机”游戏中增设指挥“交通”的“交警”,在人民需要帮助时,
出现“110巡警”等。这些都是幼儿喜欢效仿的角色,教师可随时引导。
六、集市
在农村小镇商品交易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五天一次的集市了。集市上鱼、肉、
蛋、瓜果、蔬菜、土特产、手工制品等琳琅满面,任人挑选,叫卖声、吆喝声此
起彼伏,充满了农家的风情,又不乏浓郁的商业气息。
开展“集市”游戏,能满足农村幼儿参与成人交易活动的欲望,发展幼儿的社会
性交往能力。我们不妨为幼儿开设“集市”,让幼儿体验那种热闹纯朴的交易活
动。教师可以和幼儿一道收集废旧物品,自制一些游戏道具,如各类“农副产
品”、“手工艺品”、“小商品”,以及交易用的“货币”、“秤”等,有些“商
品”还可利用现成的自然物品。“集市”中需要制作和可利用的材料很多,下面
向您提供几种常关于阅读的句子 见材料的制作方法。
“蛋”:用泡沫塑料削磨成蛋形,涂上蛋的颜色。
“粮食”:将水果包装网一条条撕开当“粉干”、“面条”,泡沫塑料剥碎当
“大米”,还可直接用秕谷代替。
“秤杆”:用小木棍或竹棍制“秤杆”,用铁线弯成“秤钩”,取易拉罐或可
乐罐底部做“秤盘”,废锁做“秤砣”。
“蔬菜”:可将海绵、泡沫塑料切割成需要的形状,涂上相应颜色成为“青菜”、
“萝卜”等,最简便的是直接用实物或采集野菜、树叶来替代。
“瓜果”:用粘土、泡沫塑料或海棉制成瓜果模型,用砂纸磨光并上色,也可
用布缝制,用毛线编织,或用实物。
集市活动的“商品”非常丰富,除以上介绍的外,您不妨动动脑筋,制作一些本
乡本土的特色玩具,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活动中应注意提示他们礼貌待客,文
明交易。
七、餐馆
餐馆的厨师头戴厨师帽,手持锅铲,利索地进行烹饪,制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
佳肴,常令人羡慕,也令幼儿感到兴趣。开设“餐馆”将是幼儿乐意参加的活动
之一。
您可以考虑为幼儿提供桌椅、屏风、橱具、餐具、厨师帽、围裙、菜谱、“食物”、
“佐料”、抹布等,也可以让幼儿自行寻找替代物或自制游戏材料与道具。下面
介绍几种道具和活动材料的制作方法,您不妨试试。
厨师帽:用白布缝制或用较厚的白挂历纸折叠成船形帽。
围裙:用白布或浅色花布缝制,上面稍加装饰。
“炊具”、“餐具”:用大竹节或可乐瓶做蒸笼,用小竹节、瓦片或饮料瓶做碗、
盘。
“食物”:食物的壳是最形象、最易得的“食物”,如贝类的壳,只要将其清
洗干净并晒干即可。另外,用橡皮泥、面团来制作“点心”,都是十分形象的材
料。
“菜谱”:用较厚的纸画上或贴上各种食物的图形。
八、医院
上医院看病,是幼儿常有的生活体验,他们既好奇于医生的诊断过程,又害怕护
士打针。“医院“的创设正好可以满足幼儿好奇的心理,又可以帮助其克服恐惧
的心理。
在创设“医院”这一活动时,教师不妨与幼儿一同准备各部门(“挂号处”、“收
费处”、“药房”、“注射室”、“诊室”等)的标志,常见的医疗器械和药
品等(“听诊器”、“体温计”、无针头注射器、棉签、纱布、胶布“脉枕”、
托盘、“处方单”、塑料“药瓶”、自制“药片”、小纸袋等),以及“医护人
员”用的桌、椅、“帽子”、“白大褂”等。
由于“医院”游戏需要一定的医疗常识,因此活动前必须先丰富有关知识,让幼
儿熟悉就诊程序,使活动顺利开展。随社游戏的深入,还可增加服务项目,如:
添置“救护车”、“急救箱”等,上门为“病人”“治病”,开展“卫生宣传”
等活动。
本文发布于:2023-03-24 05:36: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529116c9dcfbfc21757147db005356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角色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角色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