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日暮穷途

更新时间:2023-03-18 11:02:41 阅读: 评论:0

7月旅游-饥荒英文名

日暮穷途
2023年3月18日发(作者: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1

咏史怀古的讽喻诗-古诗-赏析

讽喻诗是诗人对世情进行冷静的观察和深入的探索,或从正面

作出评判,或从侧面进行讽刺而创作的具有真知灼见的思想和寓庄于

谐的艺术的诗歌。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讽喻诗以其深刻的现实性和坚

强的战斗性,历来深受人民的喜爱。我国古代讽喻诗源远流长,可以

追溯到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硕鼠》、《相鼠》、《黄鸟》等

就是借物以讽的代表作。

汉乐府和汉文人诗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诗歌讽喻的优良传统,

如汉乐府《陌上桑》、赵壹的《疾邪诗》等。到唐代已渐成熟,中唐

还出现了以白居易为首的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写实讽喻诗派。古

代诗人运用诗歌讽喻世态人情,内容广泛,立意深刻,手法灵活,讽

喻的对象包罗万象,所借助的载体也无所不有。扫描古代讽喻诗,就

其讽喻的载体分类简析如下。

怀古咏史的讽喻诗

对于现实生活的揭露和批判,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封建专制

的压制和迫害,诗人们往往运用曲笔,借怀古咏史来表达。

2

因《三都赋》而使洛阳纸贵的晋代诗人左思出身寒微,郁郁不

得志,便把满腹牢骚寄托在诗中。他的《咏史八首》不专咏古人、古

事,而是借以写自己的怀抱,其二阿斌 云: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诗人借山谷里高大的松树被山岭上矮小的草木挡住了阳光雨露

的自然现象,来比况魏晋以来极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自曹丕颁行九品

正中制至西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缺德无才的世家子弟一

直霸占着高位,而德才兼备的贤能之士却被闲置在下层。诗人以形象

的比况,对这种不合理的门阀制度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唐代诗人李贺,因避父讳(其父名晋肃,“晋”与“进”同音)

不得应进士考,抱负莫展,穷愁潦倒,他生在唐帝国矛盾重重,国势

不振,政治腐朽的时代,常以诗抒发内心的愤懑和对国运的隐忧。

3

请看他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盐水洗脸有什么好处与坏处 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这是李贺于元和八年(813)因病辞去奉礼郎,离京赴洛的途

中所作。诗前有小序云:“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

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之前殿。宫官既拆盘,咖啡因的副作用 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这个时候,李贺“百感交

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可见这是一首怀古伤今之

作。诗中的金铜仙人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唐

王朝自安史之乱以后,一蹶不振。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

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伏彼起,西北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

4

疮痍满目,民不聊生。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销售经理简历 已没落衰

微。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光耀门楣,

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

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金铜仙人辞汉歌》所抒发的正是这样一种交

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诗可分成三个部分。前四句慨

叹人生易老,世事无常。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结果,

还是象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

尽管他在世时威风无比,称得上是一代天骄,可是,“夜闻马嘶晓天

迹”,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不过是偶然一现的泡影。如今物

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布满

了惨绿色的苔藓,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金铜仙人是汉武帝

建造的,“高二十丈,大十围”,矗立在神明台上。魏明帝景初元年

(237),它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可致”纷字成语 ,而被留在霸

城。

习凿齿《汉晋春秋》说:“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即

铜人)或泣,因留霸城。”李贺故意去掉史书上“铜人重不可致,留

于霸城”的情节,而将“金狄或泣”的神奇传说加以发挥,并在金铜

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物和人、历史和现实便融为一

体,借金铜仙人的眼睛,洞观汉王朝的兴废,预示唐王朝的衰微,并

幻化出美丽动人的艺术境界来。诗中以轻狂的语调直呼汉武帝为“刘

郎”,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可贵精

5

神。中间四句用拟人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金铜仙人

是刘汉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见证人”,历经的沧桑巨变早已使他感

慨万端,神惨色凄。而今自己又被魏官强行拆离汉宫,此时此刻,兴

亡的感触和离别的情怀一齐涌上心头。“魏官”二句,从客观上烘托

金铜仙人依依不忍离去的心情。“指千里”言道路遥远;“东关”句言

气候恶劣。远行、远离之悲,人已不堪忍受;更兼此时关东霜风凄紧,

直射眸子,使人颤栗;何况这“酸风”射来岂止使眼为之“酸”,更

使心为之“酸”。

这些描写,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有效地衬

托出对汉宫、对长安的深切依恋。金铜仙人亲身感受过武帝的爱抚,

亲眼看到过当日繁荣昌盛的景象。对于故主,他十分怀念,对于故宫,

也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今坐在魏官牵引的车子上,眼前熟悉而又荒凉

的宫殿就要逝去,抚今忆昔,不禁潸然泪下。

“泪如铅水”,比喻奇妙,绘声绘色地写出了金铜仙人当时悲痛

的情形。这种感怀旧事、恨别伤离的神情与人无异,是“人性”的表

现,而“铅水”一词又与铜人的身份相适应,婉曲地显示了他的“物

性”。这些巧妙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出金铜仙人这样一个物而人、

物而神,奇特而又生动的艺术形象来。末四句写金铜仙人离长安途中

的情景。这一去,正值月冷风凄,城外的“咸阳道”和城内的“三十

六宫”一样,萧瑟悲凉。这时送别的唯有路边的“衰兰”,

6

相伴的只有手中的露盘。这里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亦

即作者本人的愁,新奇婉曲。兰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

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

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

“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

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实即作者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

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真是千古名句。最后进一步描述金铜

仙人恨别伤离的情绪。他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而且随着时间

的推移,离开故都渐行渐远。望着天空中荒凉的月色,听着那越来越

小的渭水流淌声,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而全诗也就在“渭城已

远波声小”中悠然而止,留下幽思让读者去品味。金铜仙人思悠悠,

恨悠悠的离别情悬挂缩进什么意思 怀,正是当时诗人仕进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心境的

真实写照。这首诗借用魏明帝拆徙铜人的史迹,抒发兴亡盛衰的历史表达情绪的词语

感慨,寄托自己对唐王朝命运的隐忧。

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都是以史鉴今、借古讽今的名家。

李商隐的咏史诗是其政治讽刺诗的一种特殊形式。他的《吴宫》、

《齐宫词》、《隋宫》、《马嵬》、《贾生》、《瑶池》等都是有名的咏史讽

喻诗。

7

先看他的《吴宫》:“龙槛沉沉水殿清,禁门深掩断人声。吴王

宴罢满宫醉,日暮水漂花出城。”这首诗没有对吴宫奢宴正面的描写,

而从侧面写“宴罢”的种种迹象:深宫沉沉,禁门禁闭,如死一般的

寂静,原来是满宫君臣、嫔妃全都烂醉如泥了;傍晚,只见片片残花

顺着御沟流水从宫内飘出。吴国君臣醉生梦死,已是日暮穷途,衰颓

的国运就像这落花流水,一去不返。“花开花落”是兴亡景象,“落花

流水”更是破亡的形象刻画,古人多借以言事。这首诗题为“吴宫”,

写的是吴王夫差及其宫廷腐朽生活的历史事实,其实是借咏史来讽刺

晚唐日趋衰颓的社会现实。

再看他的《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高更无伦。可怜半夜虚前席,不问苍

生问鬼神。”这首诗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

未央宫前殿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素材。先写汉文帝求贤若渴,

甚至连“逐臣”亦在求访之列,仿佛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意愿之切、

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时至夜半,汉文帝甚至移膝前席,虚心

垂询、凝神倾听。可怜的是他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

“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

着什么啊!诗人采取欲抑先扬的手法,讽刺统治阶级并不是真正重视

8

人才,而“问鬼神”又正是对中晚唐一些皇帝求仙好道的荒唐行径的

无情针砭。辞锋犀利,讽刺辛辣,感慨深沉。李商隐的政治讽喻诗或

选取历史上一些因贪奢荒淫而亡国误身的帝王为讽刺对象,向当代最

高统治者提供鉴戒,或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某些相似特征的艺术描

写,影射现实生活,达到讽喻时政的目的;用笔曲婉,寄意深远。

杜牧的咏史绝句以构思新颖,意味深永见长。

如《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给父母的感谢信 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华清官

是唐代的行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的骊山上,是李隆基和杨玉环常来

游乐的地方。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

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据《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

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

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作者截取了这一

历史事实,以史讽今,警戒世君。前两句写骊山景色之美和宫殿之多。

回望骊山,林木青翠,花卉茂盛,真是锦绣河山;宫室堂皇,千门续

开,是多么雄伟壮观啊!后两句写杨贵妃在骊山上见一骑飞来,知道

荔枝送到,满心欢喜。群臣还以为有什么军国大事,而无人知道如此

奔忙的驿马原来是送荔枝的。诗的结句是点睛之笔,“笑”是诗眼,

揭示了“安史之乱”的祸根:这宫廷的奢侈,已到了人们难以想象的

9

地步!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

而导致了西周的败亡。诗人咏叹天宝轶事,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

淫逸和昏庸无道,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

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

,玄宗西逃、马嵬魂断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

淫逸的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

出来,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

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

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真是“宫中美人一破笑,惊尘溅血流

千载。”笔的英语 (苏轼《荔枝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五首》(其一)云:“绮阁飘香下太湖,乱

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吴人呼美女为

“娃”,馆娃宫为美女所居之宫,是小学二年级应用题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西施建造的

宫殿,故址在今苏州市西南灵岩山上。后“馆娃”借指西施,馆娃宫

也以西施得名。吴败越后,相传越王采纳大夫文种的建议,把苎萝山

“鬻薪”女子西施献于吴王,吴王大悦。伍子胥力谏,吴王不听。后

越师袭吴,乘胜灭了吴国。此诗是皮日休在苏州任职时,寻访馆娃宫

遗迹而作。首句完全从侧面着笔。“绮阁飘香”四个字,既写了馆娃

宫,又写了西施。以

10

“绮”字状“阁”,以“飘”字写“香”,这样,无须勾画服饰、

相貌,一个罗縠轻扬

、芳香四溢、光彩照人的袅娜倩影,便跃然纸上了。从“绮阁”

里散溢出来的郁郁香风,由山上直飘下太湖,那位迷恋声色的吴王为

何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以至对越王的复仇行动,连做梦也没有料到,

就不言而喻了。“乱兵侵晓上姑苏”,这句省去越王卧薪尝胆等过程,

单写越兵夤夜乘虚潜入这一重要环节

。“乱兵”,指吴人眼中原已臣服现又“犯上作乱”的越军。侵晓,

即凌晨。吴王志满意得,全无戒备。越军出其不意进袭,直到爬上姑

苏台,吴人方才发觉。一夜之间

,吴国就亡了。这是何等令人震惊的历史教训啊!这一“下”一

“上”揭示了吴、越的不同表现:一个通宵享乐,沉湎声色;一个摸

黑行军,奋发图强;在鲜明对比中,蕴藏着对吴王夫差荒淫误国的不

满。三、四句就勾践亡吴一事,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便赚来一

个吴国,“大有堪羞”之处,这是很有意思的妙文。吴越兴亡的史实,

诸如越王十年生聚,卧薪尝胆;吴王沉湎酒色,杀伍子胥,用太宰嚭,

凡此种种,诗人哪得不知。难道吴越的兴亡真是由西施一个女子来决

定的么?显然不是。但写诗忌直贵曲,如果三、四句把笔锋直接对准

吴王,虽然痛快,但未免俗套;所以诗人故意指桑骂槐,有意造成错

11

觉,明嘲勾践,暗刺夫差,使全诗荡漾着委婉含蓄的弦外之音,发人

深思。从艺术效果说,要比直接指责高明得多了。

咏史诗历代有之,但中唐后期至晚唐大量出现,成为一种值得

注意的创作倾向。从刘禹锡、李贺,到李商隐、杜牧、许浑、胡曾、

皮日休等,都以咏史著名。他们或借古讽今,或吊古伤今,或咏史抒

怀,大都反映了诗人对唐王朝无可挽救失望和忧患心理,有着鲜明的

时代折光。

怀古咏史的讽喻诗,大多涉及重大的题材,讽刺的对象大多是

上层阶级,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强烈的批判精神。

还有一种另类的讽喻诗——自嘲,诗人因为满腹牢骚无以发泄,

只好借嘲讽自己来发泄,明里虽是自嘲,暗中却指刺某些不公道的社

会现象。

如苏轼的《洗儿戏作》:“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儿孙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侍妾朝云

生一小儿名苏遁,众人来贺,见其活泼可爱,都祝福他能像父亲一样

聪明,苏轼借题发挥,写了这首诗。这首自嘲式“戏作”饱含了诗人

自己大半生坎坷的人生体验,一个“误”字道出了怀才不遇,壮志难

酬的满腹牢骚,又暗刺那些“愚且鲁”者竟可一帆风顺“到公卿”的

12

时弊。在那愚贤颠倒的社会里,越聪明越运蹇,还不如愚蠢糊涂的好。

作者将满腹辛酸化为淡淡一笑,戏谑的背后却隐喻着一个严肃的主

题,让人去思索去品味。

唐代王梵志的无题诗“我有一方便(处世秘诀),价值五百练。

相打常伏弱,至死不入县。”作者以犀利的笔锋,小品式的解剖,对

那些自欺欺人、麻木自大的人进行漫画式的勾勒,是一幅封建社会挣

扎在社会最底层的弱小群体与世无争,甘拜下风,甘受凌辱的处世哲

学的解剖图。与鲁迅笔下讽刺的阿Q精神胜利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鲁迅对讽刺艺术有精辟独到的论述。他说:“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

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

而且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

无卑劣的行为,观者也不以为污秽”(《南腔北调集》)。讽喻是一种

责任,也是一种艺术,它是愤世嫉俗的投枪,是嬉笑怒骂的控诉,是

中国古典诗歌干预生活、反映生活的经久不衰的源泉。

本文发布于:2023-03-18 11:02: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4d037c3751aae691cc03dcd601bae4a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日暮穷途.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日暮穷途.pdf

标签:日暮穷途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