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人物事迹素材摘抄(7篇)
作为在云南待了大半辈子的东北人,张桂梅对待学生成绩时
的“苛刻”,一如她一生的倔强和坚韧。
1974年10月,张桂梅响应党的号召,随姐姐从东北来到云
南,支援边疆建设,此后的时间里,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
南边陲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
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后张桂梅放弃了
大理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到深度贫困山区华坪县。她放弃进
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在全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
民族中学任教,并承担起4数学一国家线 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政治课教学任务。
1997年4月,张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需立即住院治
疗。但为了不耽误初三毕业班的教学进度,她偷偷把检验结果藏
起来,直到7月份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住院接受手术。
得知张桂梅身患重病,县妇联主席和工委女回民开斋节 工委主任同时看
望了她。几天后的县妇代会上,全体代表为这个“外来的姑娘”捐
款。有人借钱捐款、有人把给孩子买衣服的钱捐了、有人捐了自
己回家的路费。县领导说:“张老师,你放心,我们再穷也要把你
的病治好。”
手捧着这山乡的情义,张桂梅的泪水夺眶而出:“华坪给了我
第二次生命,我想为华坪做些事。”这一坚持,就是20多年。从
那时起,张桂梅的生命就和华坪、和教育扶贫连在了一起。
丈夫去世后,张桂梅没有再组建家庭,没有亲生儿女,全身
心投入教育和慈善事业。2001年,她一边在民族中学当老师,一
边兼任“儿童之家”院长,成了众多孤儿的“妈妈”。2003年,维持
“儿童之家”的资金面临短缺。为缓解窘境,张桂梅到华坪各部门
筹措资金,“求人很丢人,但如果孩子们生活得不好,我这个义务
院长更丢人。”
2003年至2007年的寒暑假,张桂梅在昆明为孩子们筹措到
两万多元。对此她说,一切辛苦都值了。
为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充分发挥
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忠实践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砥砺奋
进,党中央决定,授予周永开、张桂梅和追授于海俊、李夏、
卢永根、张小娟、加思来提麻合苏提“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
号。
张桂梅,女,满族,中共党员,1957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
牡丹江市,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9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
党,现任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
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
参加工作以来,她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永动机,用初心和信
仰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一辈子对党忠诚、一辈子为民奉献、一辈
子坚韧执着、一辈子于己克俭的大爱情怀,无怨无悔、无私无我
地在平凡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燃烧着自己,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
的壮丽篇章,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
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百名
优秀母亲”“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兴滇人才奖”等40余项荣誉称
号。
张桂梅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儿
童福利事业,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是华坪儿童之
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她坚持用红色文化引领教育,培养学
生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铭记党恩、回报社会。
她坚持每周开展1次理论学习、重温1次入党誓词的组织生活,
发挥党员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她常年坚持家访,
行程11万多公里,覆盖学生1300多名,为学校留住了学生,为
学生留住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吃穿用非常简朴,对自己
近乎“抠门”,却把工资、奖金捐出来,用在教学和学生身上。她
以坚韧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
命。
“为了她们走出大山,吃什么苦我都愿意”
在民族中学工作的时候,张桂梅就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女
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有的被叫回去干农活打工,有的是父母
收了彩礼,就让孩子辍学结婚。”张桂梅心痛地意识到,有些大山
里的女孩连站在教育公平起跑线上的机会都没有。
“有知识有文化有责任感的母亲,是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辍
学的,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世世代代窝在大山之中,代代贫困下
去。所以我就想让山里的女孩子受教育,让她们全免费上高中,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让更多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走
出大山,通过知识改变她们的命运。”2002年,张桂梅决定办一
所免费的女子高中,并为这个在别人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四
处奔走。
为了筹集办学资金,张桂梅放下了全部自尊。从2002年起,
她每年假期都跑去昆明募捐。她把自己获得的各种荣誉复印了一
大摞,在街上逢人便拿出来请求捐款。
“为了她们走出大山,吃什么苦我都愿意。”执着的张桂梅没
有放弃,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被骂骗子,被吐口水,
被放狗咬。5年下来,她只筹集到了一万多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下,
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在2008年8月建成了。这是一所没有录取
分数线,只要初中毕业只要愿意读高中只要是贫困家庭的女孩
子,学校都无条件接收,全免费就读。
当年9月1日,100名来自周边地区的女孩子成为女子高中
首批学生。
那一束光照亮了更多的人
华坪女高成立以来,张桂梅每天都会拿着小喇叭催促学生上
课吃饭自习做操。学生们跑步去晨读跑步去吃饭跑步去睡
觉。每一件事情都被张桂梅严格限制在规定时间内,学生们开玩
笑私下叫她“周扒皮”。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严峻。学生来自大山,学习基础差,
理解能力也不强,教学难度很大。刚开始的几届学生,有些连中
考录取分数线都没有过。
在张桂梅和同事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
的硬件条件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建校12
年毕业10届学生,上线率和升学率都是百分之百,综合排名始
终保持全市第一,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1800多名贫困女孩在
这里放飞了梦想走进了大学,成就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人们都说,这所学校妈妈和同学的秘密 “低进高出”的背后,离不开学生的苦读
教师的苦教,更离不开张桂梅不顾生死的奋斗。
这些年来,张桂梅将自己的工资各级政府发给她的奖金,
甚至是大家筹集给她看病的钱全部捐给了华坪贫困山区的教育
和社会事业,累计有上百万元。她个人没有任何财产,现在还住
在女子高中的学生宿舍。但她却说:“我什么都有,我心里有学校
有千千万万个孩子。”
张桂梅就像一束光,一束帮助大山女孩改变人生的希望之光,
一束托起无数家庭和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之光。她无私的
大爱,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和一届届学生。
韦堂芸老师,左脚骨折拄着双拐坚持为学生上课;勾学华老
师,婚礼当天上午还在学校忙碌;杨晓春老师,长期资助学生却从
不说起。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学生,大学毕业后考取一所中学的
教师,听说母校紧缺数学教师就放弃正式编制,回女子高中当了
一名代课教师。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打拼的黄付艳,在华坪遭遇水
灾时,把自己积攒的钱首先捐给学校。
张桂梅参加工作以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
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
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
的折磨,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
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
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
套适合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特点的方法。她没有子女,生活节俭,
把自己的工资拿出绝大部分来接济困难学生,给没有学费的学生
垫交学费,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吗,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把
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了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
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翻毛皮鞋怎么清洗表面 爱好,从各个方面无微
不至地关爱她们。
在观看张桂梅事迹的视频时,我的眼眶就一直是湿润的:
当她寒暑假天天走了那么远山路只为了去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告
知家长孩子成绩很好,只要考上了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高中,就
能免学费就读时;当她夜晚在手脚关节处涂完治疗风湿的药酒,
躺在办公室冰冷、坚硬的条椅上时;当她面对镜头,说出唯一的愿
望“我想要再多活两年,把这些孩子送入大学”时,我的内心受到
了极大的震撼。同为教师,自问难以到达张桂梅这样的大爱
无私的品德和高尚奉献精神境界。
我们应该学习张桂梅“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作
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自己和身边有许许多多的人,都投入了梦见自己抱着小孩 这场
脱贫攻坚之役。早在我在大学时代,我也有幸参加过一次为贫困
山村的贫困群众献爱心的公益活动,对贫困有了初步的直观感受,
心中萌发出了自己该为此做点什么的真情实感;而在我毕业之后,
来到了农村教书,一晃眼,十五年过去了。身体力行的投入到了
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将“所想”变为了“所做”,不仅完成了各项工
作任务,还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到了扶贫工作。但我所做的一切,
和张桂梅比起来,却显得相形见绌了。所以,我们都应以张
桂梅“扶弱济困、大爱无疆”的精神为指引,再接再厉,努力
奋进,让更多的困难群众过上好日子,因为我们都知道,消除贫
困,需要有你有我也有他。
她,是一名敬业奉献的人民教师,是一位心系群众的教育扶
贫工作者,更是一名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她就是华坪女子高中
校长张桂梅。原本拥有幸福家庭的她突遭命运的打击,在失去相
濡以沫多年的丈夫后,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生活的重担,此时,
她面临着工作岗位的抉择,她没有选择到条件优越的学校任教,
而是毅然只身前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条件艰苦的华坪县投身教
育扶贫。虽然疾病缠身,被病痛折磨的苦痛难言,她也没有停下
教书育人的脚步,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她忍着病痛一次次站在热
爱的讲台上。
情系群众,小喇叭声音更响亮。平日里,华坪女子高中校园
内随处可见张桂梅老师手持小喇叭督促学生跑步、早读的身影,
有了小喇叭的陪伴,学生心里都很踏实。她始终把学生当做亲人,
当遇到学生生病,她带着他们彻夜奔波到医院,一直守护在学生
身旁。她心里始终记挂着群众,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用一次次
感人的事迹践行着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宗旨。基层工作中,我们
每天都会面对着很多前来咨询问题、办理业务、反映情况的群众,
也常常会深入农户家里给群众做政策宣传,在面对群众时,我们
是不是应该以张桂梅的精神风貌要求自己?对待群众,我们
态度要好一点,笑容要多一点,讲解要清楚一点,多站在群众角
度考虑问题,做好政策“翻译”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
急,切实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
顽强拼搏,三尺讲台折射温暖。华坪女子高中建校初期,身
为校长的张桂梅遇到各类棘手的问题,筹集建校资金困难、教师
队伍人员流失,以及疾病的痛苦折磨,但是对教育扶贫的坚持和
对讲台的热爱支撑着她一步一步走下去,张桂梅的顽强拼搏
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中,面对急难险重等困难时,部
分人会出现躲避推脱、敷衍塞责的情况,这既不利于任务的完成,
也会使政府工作者的形象在群众心里大打折扣。我们要学习张桂
梅精神,不仅要会“做事”,还要能“扛事”,面对“硬骨头”,不
绕弯、不敷衍,用理论完善决断力,用实践强化行动力,坚持一
张蓝图绘到底,以钉钉子精神将任务落实,见行见效。
无私奉献,一盏明灯照亮前方。张桂梅老师虽饱受病痛折磨,
却依然坚持为教育事业奉献所有的光和热,她无私奉献,为校园
建设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她如细雨般润物细无声,不计功名,告
诫学生要时刻铭记党和国家的栽培,她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一个优
秀共产党员的本色,是我们党员干部的指路明灯。基层工作中,
我们常常会因为紧急任务而牺牲个人的时间,或由于一些特殊情
况被百姓误解,此时,我们更要要沉下心来做实事,不抱怨、不
消极,学习张桂梅“舍小我、顾大家”的精神,用优秀共产党
员标准要求自己,做事不计回报,功成不必在我,把群众的认可
当做衡量自己工作成效的一把标尺,时刻谨记共产党员的“小学开学标语 初心”,
在时代的新征程中脚踏实地、奋勇向前,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辉
煌!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
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
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
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
在一起。男生们渐渐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
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脚臭,
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
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
张留给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
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
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
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
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
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
她的肺出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诗经》二首 喇
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一
直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
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现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
了钱。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
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
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把获得的3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元的劳模奖金,
一次性交了党费;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
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嘱咐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
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
子们身上。
她把自己的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的荣誉证书,全
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
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本文发布于:2023-03-22 17:28: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4af62ea66d689090ca6463857a6014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一张蓝图绘到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一张蓝图绘到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