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器官(visualorgan)包括眼球、视路和附属器三部分。
第一节眼球
成人的眼球(eyeball)近似球形。其前后径约24mm,垂直径约23mm,水
平径约23.5mm。眼球前面顶点称为前极,后面顶点称为后极。在前后极之间绕
眼球一周称赤道。眼球位于眼眶的前半部,借筋膜与眶壁、周围脂肪、结缔组织
和眼肌等包绕以维持其正常位置,减少眼球的震动。眼球前面的角膜和部份巩膜
暴露在眼眶之外,眼球前面有上下眼睑保护。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组成(图1-1,1-2)。
图1-1眼球立体剖面
图1-2眼球解剖图
一、眼球壁
(一)外层,纤维膜(fibroustunic)
为眼球的最外层,由坚韧致密的纤维组织构成。前1/6为透明的角膜,后
5/6为瓷白色不透明的巩膜。两者结合处称角巩膜缘。眼球的外层具有保护眼球
内部组织、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透明角膜还有屈光作用。
1.角膜(cornea):位于眼球正前方,略呈横椭圆形,稍向前突怎么样快速怀孕 出。横径
为11.5--12cm,垂直径约为10.5--11mm。小学古诗文 周边厚度约为1mm,中央稍薄约为
0.6mm。其前表面的曲率半径为7.8mm,后表面为6.8mm。
组织学上,角膜由外向内分为五层(图1-3)。
(1)上皮细胞层:由复层鳞状上皮构成,有5--6层细胞。在角膜缘处与球
结膜上皮细胞相连。此层对细菌有较强的抵抗力,再生能力强,损伤后修复较快,
且不留瘢痕。
(2)前弹力层(Bowman`smembrane):是一层均匀无结构的透明薄膜,损
伤后不能再生。
(3)基质层(实质层):占角膜全厚90%以上。约由200层鸭肝 排列整齐的纤
维薄板构成。板层间互相交错排列,与角膜表面平行,极有规则,具有相同的屈
光指数。板层由胶原纤维构成,其间有固定细胞和少数游走细胞,以及丰富的透
明质酸和一定含量的粘多糖。基质层延伸至周围的巩膜组织中。此层损伤后不能
完全再生,而由不透明的瘢痕组织所代替。
(4)后弹力层(Descemet`smembrane):系一层富有弹性的透明薄膜,坚
韧、抵抗力较强,损伤后可迅速再生。
(5)内皮细胞层:紧贴于后弹力层后面,由一层六角形细胞构成。具有角
膜----房水屏障作用。损伤后不能再生,常引起基质层水肿,其缺损区依靠邻近
的内皮细胞扩展和移行来复盖。
图1-3角膜的横切面示意图
除上述五层外,在角膜表面还有一层泪液膜(precornea优秀日记3篇 ltearfilm),具
有防止角膜干燥和维持角膜平滑以及光学性能的作用。泪液膜由外到内由脂质
层、泪液层、粘液层三层构成。
角膜的生理特点是:(1)透明性,无角化层,无血管,细胞无色素,保证
外界光线的透入。(2)屈光性,角膜的屈光指数为1.337,与空气的屈光指数
(为1)相差大,其前后面有一定的曲率半径,一般具有+43D的屈光力。(3)
无血管,其营养主要来源于角膜缘血管网和房水。代谢所需的氧80%来自空气,
15%来自角膜缘血管网,5%来自房水。(4)感觉神经丰富,第V颅神经的眼支密
布于上皮细胞之间,无髓鞘,感觉灵敏,对保护角膜眼球具有重要的作用。(5)
角膜与结膜、巩膜、虹膜在组织学上有密切联系。一些疾病常互相影响。
2.巩膜(sclera)
眼球后5/6外层为巩膜。质地坚韧、不透明呈瓷白色,厚度约为0.3--1mm。
其外面由眼球筋膜复盖包裹,四周有眼外肌肌腱附着,前面被结膜复盖。前部与
角膜相连,其后稍偏内有视神经穿出,形成多孔的筛板。巩膜表面因血管、神经
出入而形成许多小孔。后部的小孔在视神经周围,为睫状后动脉及睫状神经所通
过。中部在眼赤道后约4--6mm处,有涡静脉的出口。前部距角膜缘约2--4mm
处,有睫状前血管通过,此处巩膜常有色素细胞聚集成堆,呈青灰色斑点状,数
量多时称先天性色素沉着症。组织学上,巩膜分为三层。(1)表层,由疏松结
缔组织构成,与眼球筋膜相连。此层血管、神经较丰富。发炎时充血明显,有疼
痛、压痛。(2)基质层,由致密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构成,纤维合成束,互相
交叉,排列不整齐,不透明,血管极少。(3)棕黑板,结缔组织纤维束细小、
弹力纤维显著增多,有大量的色素细胞,使巩膜内面呈棕色外观。此层内面是脉
络膜上腔。
巩膜的生理特点有:(1)除表层富有血管外,深层血管、神经极少,代谢
缓慢,故炎症时不如其它组织急剧,但病程迁延。(2)巩膜各处厚度不同。视
神经周围最厚约为1mm,但视神经穿过的筛板处最薄弱,易受眼内压影响,在青
光眼形成特异性凹陷,称青光眼杯。赤道部约厚0.4--0.6mm,在直肌肌腱附着
处约为0.3mm。(3)由于巩膜致密、坚韧、透明,故对维护眼球形状、保护眼
球不受损伤及遮光等具有重要作用。
3.角膜缘和前房角:(图1-4,1-5)
角膜缘(limbus):是指从透明的角膜到不透明的巩膜之间灰白色的连接区,
平均宽约1mm,角膜前弹力层的止端是球结膜的附着缘,后弹力层的止端是小梁
网组织的前附着缘。在切面上,此两缘的联线就是角、巩膜的分界线,此区内角
膜勒马回胶囊 嵌入膜,在内外表面分别形成巩膜内沟和外沟。
前房角(angleofanteriorchamber):位于前房的边缘部内。由角膜缘、
睫状体及虹膜根部围绕而成,其前壁为角膜缘,后膜为虹膜根部,两壁在睫状体
前面相遇,构成房角隐窝。(1)前房角前壁的前界线称Schwalbe线,在前房
角镜下呈一条灰白色发亮略成突起的线,为角膜后弹力层的终止部。(2)巩膜
突,是巩膜内沟的后缘,向前房突起,为睫状肌纵行纤维的附着部。(3)巩膜
静脉窦,即Schlemm管,是一个围绕肚子饿的咕咕叫 前房角一周的环行管。位于巩膜突稍前的巩
膜内沟中,表面由小梁网所复盖,向外通过巩膜内静脉网或直接经房水静脉将房
水运出球外,向内与前房交通。(4)小梁网(trabecularmeshwork),为位于
巩膜静脉窦内侧、Schwalbe线和巩膜突之间的结构。房角镜下是一条宽约0.5mm
的浅灰色透明带,随年龄增加呈黄色或棕色,常附有色素颗粒,是房水排出的主
要区域。组织学上是以胶原纤维为核心、围以弹力纤维及玻璃样物质,最外层是
内皮细胞。(5)前房角后壁,为虹膜根部,它的形态与房角的宽窄有密切关系。
(6)房角隐窝,由睫状体前端构成,房角镜下为一条灰黑色的条带称睫状体带。
图1-4角膜缘结构示意图
图1-5前房角模型图
临床上角膜缘、前房角的重要性在于:(1)后弹力层止端与巩膜突之间有
巩膜静脉窦、小梁网等前房角结构,是眼内液循环房水排出的主要通道。与各种
类型青光眼的发病和治疗有关。(2)角膜缘是内眼手术切口的重要进路。(3)
此处组织结构薄弱,眼球受外伤时,容易破裂。
(二)中层,葡萄膜(uvea)
由于此层颜色近似紫色葡萄故称葡萄膜,也称色素膜和血管膜。具有遮光、
供给眼球营养的功能。自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图1-6,1-7)。
1.虹膜(iris):(图1-6)
是葡萄膜最前部分,位于晶体前,周边与睫状体相连续。形如圆盘状,中央
有一直径为2.5--4mm的圆孔,称瞳孔(pupil)。虹膜表面不平坦,有凹陷的隐
窝和辐射状条纹皱褶称虹膜纹理。距瞳孔缘约1.5mm处,有一环形锯齿状隆起,
称虹膜卷缩轮(irisfrill)是虹膜小动脉环所在处。由此轮将虹膜分为虹膜瞳
孔部和虹膜睫状体部。虹膜与睫状体相连处称虹膜根部。在虹膜根部稍后方有虹
膜动脉大环。虹膜有环行瞳孔括约肌受付交感神经支配和放射状的瞳孔开大肌受
交感神经支配,能调节瞳孔的大小。瞳孔可随光线的强弱而改变其大小,称瞳
孔对光反射。
虹膜的组织结构主要分为二层。即虹膜基质层,由疏松结缔组织、血管、神
经和色素细胞构成。内层为色素上皮层,其前面有瞳孔扩大肌。
虹膜的生理特点是:(1)主要为调节进入眼内的光线。(2)由于密布第
V颅神经纤维网,在炎症时反应重,有剧烈的眼疼。
图1—6虹膜表面
2.睫状体(ciliarybody):(图1—7,1--8)
图1—7眼部前部的经向切面
图1—8眼球前部的后面观
贴附于巩膜内面,前接虹膜根部,后与脉络膜相连,是葡萄膜中间部分。宽
约6--6.5mm。睫状体分为两部分;前1/3宽约2mm较肥厚称睫状冠,其内侧面
有70--80个纵行放射状突起叫睫状突,主要功能是产生房水。后2/3宽约4--4.
5mm,薄而平坦称睫状体平坦部(或睫状环)。从睫状体至晶状体赤道部有纤细
的晶体悬韧带与晶体联系。睫状体内有睫状肌,与虹膜中的瞳孔括约肌、瞳孔扩
大肌统称为眼内肌。组织学上睫状体从外向内主要由睫状体棕黑板、睫状肌、睫
状上皮细胞等构成。睫状肌含有三种平滑肌纤维,即纵行肌纤维、放射状肌纤维
和环行肌纤维。
睫状体的生理特点是:(1)睫状突的上皮细胞产生房水,与眼压及眼球内
部组织营养代谢有关。(2)调节晶状体的屈光力。当睫状肌收缩时(主要是
环行肌),悬韧带松驰,晶体借助于本身的弹性变凸,屈光力增加,可看清近处
的物体。(3)睫状体也富有三叉神经末梢,在炎症时,眼疼明显。
3.脉络膜(choroid)
脉络膜包围整个眼球的后部,前起于锯齿缘,和睫状体扁平部相连,后止于
视盘周围。脉络膜和巩膜联系疏松,二者之间存有潜在性间隙叫脉络膜上腔;但
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则连接紧密。
组织结构上由外向内主要分:(图1-9)
(1)脉络膜上组织(构成脉络膜上腔)。(2)血管层,包括大血管层、中
血管层和毛细血管层。(3)玻璃膜(Bruch膜)。脉络膜血液供应极为丰富,
来源于睫状后动脉,在脉络内大血管逐渐变为小血管和毛细血管。每支小动脉具
有一定的灌注区,呈节段状划区供应。
脉络膜生理特点:(1)富有血管,起着营养视网膜外层、晶状体和玻璃体
等的作用。
由于流量大、流速较慢、病原体在此处易滞留,造成脉络膜疾病。脉络膜毛
细血管壁有许多小孔,荧光血管造影时,荧光素可以从其管壁漏出。(2)含有
丰富的色素,有遮光作用。(3)炎症时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渗出。
(三)内层,视网膜(retina)
是一层透明的薄膜,前部止于锯齿缘,后部到视盘。视网膜是由色素上皮层
和视网膜感觉层组成,两层间在病理情况下可分开,称为视网膜脱离。
图1-9脉络膜切面
1.视网膜色素上皮层:此层与脉络膜的玻璃膜紧密相连,是由排列整齐的
单层六角形柱状色素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具有皱褶的基底膜、胞体,细胞顶
部的黑色素粒和微绒毛。相邻的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其紧密连接构成血-视网
膜外屏障。
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主要作用为(1)支持光感受器细胞,贮存并传递视觉
活动必需的物质如维生素A。(2)吞噬、消化光感受器外节盘膜以及视网膜
代谢产生的一些物质。(3)作为血-视网膜外屏障,维持视网膜内环境的稳定。
(4)从脉络膜毛细血管输送营养给视网膜外层。(5)遮光、散热作用。(6)
再生和修复作用等。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异常总是引起光感受器细胞的病变及
坏死。
2.感觉部视网膜:
组织学上,视网膜由外向内可分10层,依次为:(图1-10)
外层1.视网膜色素上皮层
2.视杆及视锥
3.外界膜
4.外核层
第一神经元
5.外网状层
6.内核层
内层
7.内网状层
第二神经元
8.神经节细胞层
9.神经纤维层
10.内界膜
第三神经元
感觉部视网膜由三级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组成。最外层为第一神经
元,称光感受器细胞(photoreeptercells),是接受、转变光刺激的神经上皮
细胞。细胞有两种:一种是锥细胞,主要集中在黄斑区,有辨色作用,能感受强
光,司明视觉,有精细辨别力,形成中心视力。一种是杆细胞,分布在黄斑区以
外的视网膜,无辨色功能,感受弱光,司暗视觉,形成周边视力(视野)。居于
内层的为第三级神经元是传导神经冲动的神经节细胞,其轴突汇集一起形成视
神经。第二级神经元为双极细胞,位于第一、第三级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
图1-10视网膜组织示意图
光感受器细胞受光射,接受刺激后其中的视色素发生化学变化产生膜电位改
变,并形成神经冲动通过双极细胞传到神经节细胞,最后通过视神经沿视路终
达大脑枕叶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光感受器细胞(锥细胞和杆细胞)的超微结构包括外节、内节、连接纤
毛、体部和突触。在生理功能上,外节居重要地位。外节由许多扁平膜盘堆
积组成,约含700个。外节的外周为浆膜所围绕。锥细胞外段呈圆锥形,其膜
盘与浆膜连续,膜盘含有三种与色觉相应的视色素。杆细胞外节则为圆柱形,
膜盘与浆膜分离,膜盘内充满视紫红质,为感光色素。膜盘脱落与光刺激有关,
其吞噬则由视网膜色素上皮完成。
光感受器细胞的光化学反应过程,目前对杆细胞研究的比较清楚,在杆细胞
外节中含有视紫红质,由维生素A醛和视蛋白相结合而成。在光的作用下,视
紫红质退色、分解为全反-视黄醛和视蛋白。在视黄醛还原酶和辅酶I的作用下,
全反-视黄醛又还原为无活性的全反-维生素A,并经血流入肝脏,再转变为顺
-维生素A。顺-维生素A再经血入眼内,经视黄醛还原酶和辅酶I的氧化作用,
成为有活性的顺-视黄醛,在暗处再与视蛋白合成视紫红质。在暗处视紫红质的
再合成,能提高视网膜对弱光线的敏感性。在上述光化学反应中,如果缺乏维生
素A等,就会导致视紫红质再合成发生障碍,引起暗适应功能降低或消失,于是
在弱光线下(晚上),看不见东西,临床上称夜盲症。
已知锥细胞中含有视紫蓝质、视紫质、视青质,也是由一种维生素A醛及视
蛋白结合而成,是锥细胞感光功能的物质基础,与明视觉和色觉有关。但其光化
学反应比较复杂,尚没有充分得以阐明。
视盘(opticdisc),也称视乳头,位于眼球后极稍偏鼻侧,直径约1.5mm,
是视神经纤维汇集穿出眼球的部位。其中央呈漏斗状,称生理凹陷,其形状、大
小、位置、深度因人而异。视盘无感光细胞、故无视觉。解散微信群怎么解散 所以在正常视野中存在
一个盲点叫生理盲点。视盘有丰富的血管所以呈淡红色。
黄斑(maculalutea),视网膜内面正对视轴处,距视盘约3~4mm的颞侧
稍偏下方,有一椭圆形凹陷区称黄斑。其直径约1~3mm,为锥细胞集中处。黄
斑区没有视网膜血管,此区营养主要依靠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供应。该区中央有一
凹称中心凹,此处视网膜最薄,只有锥细胞,视网膜的其它各层均向旁侧散开,
呈斜坡状。光线到达中心凹时能直接照射到锥细胞上,是中心视力最敏锐之处。
黄斑区以外的视网膜司周边视力(图1-11,1-12)。由于黄斑至视盘的神经
纤维称盘斑束呈弧形分布,约为视神经所含全部纤维一半,从而保证了黄斑的生
理功能需要。
图1-11黄斑中心凹切面图
图1-12黄斑中心凹高倍图(左半)和神经元联系示意图(右半)
锯齿缘(orarrata),为视网膜感觉部前端的终止处,距角巩膜缘约
6.6~7.9mm,眼杯之潜在间隙在此处吻合闭锁。
二、眼内容物
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通常与角膜一起统称为眼的屈光间质。特点是
透明、无血管、具有一定的屈光指数,保证光线通过。
(一)房水(agueoushumor):在角膜后面与虹膜和晶体前面之间的空隙
叫前房,中央部深约2.5~3mm,其周围部称前房角。在虹膜后面,睫状体和晶
状体赤道部之间的环形间隙叫后房。充满前、后房的透明液体叫房水。房水由睫
状突上皮细胞产生,总量约为0.25~0.3ml。主要成分为水,含有少量氯化物、
蛋白质、维生素c、尿素及无机盐类等,房水呈弱硷性,比重较水略高。
房水的主要功能是读书卡片怎么做 :(1)供给眼内组织,尤其是角膜、晶状体的营养和氧
气,并排出其新陈代谢产物。(2)维持眼内压。房水的产生和排出与眼内压关
系密切,正常时两者处于平衡状态。当某种因素使平衡失调,可导致眼压的增高
或降低,对眼组织和视功能造成障碍。(3)是屈光间质之一,具有屈光作用,
屈光指数为1.3336。
房水产生和排出主要途径:(图1-13,1-14)
图1-13前房角的解剖与房水流出途径
图1-14房水出路
睫状突上皮产生房水→后房→瞳孔→前房→前房角→小梁网→巩膜静脉窦
(Schlemm管)→经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最后进入巩膜表层的睫状前静脉而归入
全身血循环。少量房水在虹膜表面隐窝处被吸收,此外尚有少部分房水经脉络膜
上腔吸收。
(二)晶状体(lens)是一个双凸透镜状的富于弹性的透明体。位于虹膜、
瞳孔之后,玻璃体之前,借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联系。晶体后表面的凸度大于前
表面,是重要的屈光间质之一。后表面中央叫后极,前表面中央叫前极,显露于
瞳孔中央。前后两面交界处叫赤道。成人晶体直径约9~10mm,厚约4~5mm。(图
1-15,1-16)
图1-15晶状体侧面部
图1-16晶状体囊前后切片
晶状体组织结构:(图1-17,1-18)
1.晶体囊膜:是一层富于弹性无细胞的透明薄膜,完整地包绕在晶体周围。
前面的称前囊,后面的称后囊,各部位囊膜厚度不一致,后囊较前囊薄,周边部
比中央区厚。
图1-17晶状体赤道部子午节面
Ⅰ新生儿Ⅱ老年人
图1-18晶体光学切面
2.上皮细胞:位于前囊内面直到赤道部附近,为一单层细胞,能不断分裂
增殖推向赤道部,在赤道部逐渐延长,最后变成晶体纤维。而后囊膜下没有上皮
细胞。
3.晶体纤维:是构成晶状体的主要成份。其结构层次颇类似洋葱头,可分
为两部分。(1)晶体皮质,新形成的晶体纤维位于囊膜下,居于外层,质软,
构成晶体皮质。随纤维的老化,旧的纤维被挤向中央、脱水、硬化而形成晶状体
核。(2)晶状体核,自外向内可为成人核、婴儿核、胎儿核、胚胎核。
4.晶体悬韧带:又称睫状小带,由一系列无弹性的坚韧纤维组成。从视网
膜边缘、睫状体到达晶体赤道部附近,将晶体悬挂在生理位置上,同时协助睫状
肌作用于晶状体而起到调节作用。
晶状体的生理特点是(1)晶体透明、无血管,是重要的屈光间质,其屈光
力约为19D。其营养主门面出租合同 要来自房水,新陈代谢复杂。当代谢障碍或囊膜受损时,
晶状体就变混浊,形成白内障而影响视力。(2)晶体具有弹性,借助于睫状肌、
悬韧带的作用改变其屈光力而具有调节作用。随年龄的增加,晶体变硬、弹性
减弱而导致调节作用减退,出现老视。
(三)玻璃体(vitreous):为透明、无血管、无神经具有一定弹性的胶体。
充满在晶状体后的空腔内,是眼屈光间质之一。前面有一凹面称玻璃体凹,晶体
后面座落其内,其它部分与视网膜和睫状体相贴,其间以视盘周围和锯齿缘前
2mm处结合最紧密。在玻璃体中央可见密度较低的狭长漏斗状管,称玻璃体管
(Cloquet管),在胚胎时有玻璃体动脉通过(图1-19)。玻璃体主要由胶原
纤维及酸性粘多糖组成,其表层致密,形成玻璃样膜。
玻璃体的生理特点是,(1)玻璃体无血管、无神经、透明,具有屈光作用。
其营养来自脉络膜和房水,本身代谢极低,无再生能力,脱失后留下的空隙由房
水填充。当玻璃体周围组织发生病变时,玻璃体代谢也受到影响而发生液化、变
性和混浊。(2)玻璃体充满眼球后4/5的玻璃体腔内,起着支撑视网膜和维持
眼内压的作用。如果玻璃体脱失、液化、变性或形成机化条带,不但影响其透明
度,而且易导致视网膜脱离。
图1-19玻璃体在眼球内的位置
本文发布于:2023-03-24 23:24: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49c261cc5076f5e0a8ddff854984f7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眼球壁.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眼球壁.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