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葫芦丝演奏100首曲子

更新时间: 阅读: 评论:0

高压制氧-兴城温泉

葫芦丝演奏100首曲子
2023年3月17日发(作者:张国荣语录)

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指南

基础理论灯光教案 讲解:

一、葫芦丝、巴乌的构造、音域及分类

1、构造:首先介绍葫芦丝,葫芦起共鸣作用。气流通过葫芦的传送

到主管和附管。

主管是主要发育管,主管上开有七个按音孔,一个出音孔,两个穿绳

孔。

附管分高音附管和低音附管,均持续发一个音,普通的葫芦丝只有一

根附管会响,另一根只作装饰。附管塞,需要附管时打开,不需要时

关闭,附管和主管有机的配合可使音乐丰富多彩,更具活力。

捆线主要是把主管和附管捆在一起,增强乐器构造上的稳定。

主管尾塞,起到的作用是使低音区的发音圆润,注意不要往里推。

巴乌的构造比葫芦丝简单,造型上和竹笛相似,制作原理、演奏方法

和葫芦丝基本相同。

2、音域:葫芦丝、巴乌发音管均开有七个按音孔以筒音作5为例,

其音域为低音3到中音6,(示范),音域虽窄但表现力极强。

3、分类,常用的葫芦丝有小F调、小D调、小C调、bB调、A调、

大G调、大F调、大bE调、大D调,巴乌常用调有G调和F调。

二、按孔部位及手形

1、按孔部位

要吹出一个正常的音,有一点是必须做到的,凡要求关闭的音孔

是不能漏气的,一丝都不能漏,否则,发出的音则不准确,让人感到

刺耳不实在。为了保证所按音孔不漏气,我们采用指肚按孔,避免指

尖和指腰按孔。因为指肚面积相对指尖和指腰要宽一些,其次指肚按

孔手形比较美观,并便于演奏,故我们在按孔时采用指肚按孔。

2、手形

为保证手形美观并便于演奏,对手形的要求尤为重要,应避免的

这几种姿势。①倒腕式(所谓倒腕式即手掌与手腕形成的角度使手腕

塌陷,这会使手指按孔的动作变得笨拙,其次从外观上来看让人感到

很不舒服,正确的手腕角度应接近180度,这样手指的扇动既美观又

灵活);②机翼式(所谓机翼式即双手按孔的姿势好似飞机的双翼,

也就是手指和主管形式成一个不美观的角度,经常还回伴随手指关节

过平,手指没有正常弯曲,这样演奏起来,手指的动作会显得僵硬);

③孔雀开屏式。(孔雀开屏式主要是形成于打开音孔以后的手指造型,

手指离开音孔后,远离音孔,这样回造成乐器不稳定,没有实在感。

其次,由于手指离音孔太高,当关闭音孔时手指不能准确地落到所对

应的音孔上)。希望大家避免以上三种及其它不正常的姿势。

首先注意两个食指不要依附在附管上,这样会影响美观和今后的

演奏,整个手形应做到“通”“松”“空”。

其次是双手的小指应用是决定手形的重要因素,两个小指所起的

作用有三个:

①是起到高考励志句子 固定作用,初学者大多依靠食指来固定葫芦丝,便形成

了以上讲到的孔雀开屏式。有机地采用小指来固定,可使两个食指解

放,手形美观。

②是起到定位的作用,有的同学吹完下三音孔时,下手指抬起后,

会移位,待演奏到下三音孔时会找不到对应音孔的位置,当采用小指

固定后会避免手指与音孔的错位。

③是保证手形的美观,小指的采用避免了孔雀开屏式,由于采用

了小指便限制了其它手指的高度,也就避免了孔雀开屏式,在造型上

达到美观。

初学者小指的应用不容忽视,其运用规律为:当用到下三指时下

手小指应自然抬起,否则会使下三指的演奏不太灵活,当不用下三指

时小指应放到主管适当的佛教经典 位置上,上手指也同样如此,待熟练后,习

惯成自然,小指的应用就不必太注重,特别是在较快的乐曲演奏中,

小指应用更加自由了,不可受此限制,否则会顾此失彼,影响手指的

速度和旋律的流畅。

三、“咕”音的避免

葫芦丝、巴乌的发音非常特别,如气息较弱发出的音从头到尾只

有一个“咕”音,初学者一般都回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可以试着慢

慢的加力音即变为正常,也就是说葫芦丝、巴乌的演奏气息需要一定

的强度,特别是低音区的演奏力度要更强一些,发出的音才正常。

大多初学者当能吹出正常的音后都会遇到这样两个问题,一是音

头总是“咕”音先发出接着才发出正常音,二是当吹完一个音后,音

尾总是会带出一个“咕”声。首先解决音头的“咕”声,大多数初学

者均用“呼”来吹奏音头,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一口气“呼”出来,

气头是软的,力度很弱,发出的音便是“咕”声,尔后随着气流力度

的增加,发音才正常。其实解决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大家用“吐”音

开头即可避免“咕”音出现。为什么“吐”音可以避免呢。因为我们

发“吐”音时其实时一个爆发性的动作,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我们知

道,爆发肯定带有一定的力度和强度,使气流一出来就达到了发正常

音所需要的力度,便可使乐器发出正常音。所以只要我们用“吐”音

开头,音头便清爽干净。

其次解决的是尾音的“咕”声,当吹完一个音后,特别是567三

个音较为严重,随之便会出现“咕”声,听起来很不舒服,为什么会

出现这个“咕”声呢,因为当你吹完一个音后,其实口腔里还有余气,

这部分余气释放时,几乎没有力度和强度,故这部分气发出的音便是

“咕”声,我们要避免它,只有吹完后,快速的把嘴唇打开,把气流

断掉,余气依然保留在口腔里,便可避免余音“咕”声的出现。

四、气息的运用

气息的运用,在所有吹奏乐中都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葫芦丝、

巴乌中气息的控制,力度的分配,是演奏好葫芦丝、巴乌的重要环节,

主要讲一讲吹奏音阶时的气息运用。葫芦丝、巴乌的运气和其他吹奏

乐器有明显的差别,一般的吹奏乐器当演奏到高音部分都需要一定的

力度和强度,相对于低音的演奏要更用力,而葫芦丝、巴乌恰恰相反,

越是高音气流就越弱,特别是高音5和6的吹奏,只需较缓的气流即

可。反之则会导致高音损坏,夹有气流声或根本就没有音乐,故初学

者演奏高音时要注意气流一定要轻缓。

为什么葫芦丝、巴乌的气息运用会如此特殊,从簧片的构造上来

讲大家可能会更容易理解,葫芦丝、巴乌的心脏部件——簧片,它是

靠中间象鸟舌头这一片上下振动和竹管的共振而产生音响。它的特点

是:头部到根部由窄逐渐变宽,头部较尖,根部较宽,我们可以这样

理解:根部的振动是决定低音的发音,因为根部较宽故在振动时气流

需要加强一些;尖部的振动是决定高音的发音,因为头部较尖细故在

振动时无须太强的气流,其次时葫芦丝、巴乌的每一个音所需的力度

都不一样,也就是说我们演奏时必须找到发这一个音所需要的最佳力

度点,不能强也不能弱,我们通常说的“到位”在此体现得很恰当,

所以为什么初学者吹出的音乐不好听,主要原因就是气息得最佳力度

点没有找到,通常会出现高音区失声,低音区失真,筒音偏高,或中

高区发抖、发沙等等所出现这些现象,排除乐器上的原因,主要原因

就是气息力度上的问题。

五、低音3的练习

有一首歌也许大家都非常熟悉,那就是《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此曲用葫芦丝演奏傣味十足,效果极佳,但最令人烦恼的是歌曲中低

音3的演奏,有的同学不知道怎样演奏或乐器本身这个音不准,故只

能避开不奏或翻高8度演奏,可这样一来这首优美动听的曲子就有遗

憾了。如果低音3能演奏出来,并演奏好,我们的演奏范围又宽了许

多,诸如《有一个美丽的地方》这样带低音3的曲子就能完整地演奏

下来。

低音3是葫芦丝、巴乌特有的音,其指法和低音5一样,即关闭

所以的音孔用最缓的气流发出的音就是低音3,低音3不如其他音丰

满,练习时气流一定要缓,感觉上不用力,只是轻缓的把气送出,低

音3作头音时可以不能吐奏,用呼演奏。低音3单独练习很容易,但

如果练习低音3和其他音的转换就有一定的难度的控制,如和低音5

的转换,同样的指法完全靠气流的强弱来演奏,这对气息的控制要求

很高。

六、滑音的练习及运用

在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滑音起到的作用主要是使音与音的过

渡,做到圆润、优美、流畅并富于浓郁的民族风格,特别使傣族风格

乐曲的演奏滑音的运用使不可缺少的。

滑音可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上滑音用反抛物线标识,由低音滑向高

音,其演奏方法是手指由低音向高音抹动抬起,上滑音的演奏只要记

住一句话,手指有直接抬起变为抹动抬起,上滑音的效果自然出现。

下滑音和上滑音相反,从标识符号来看它用正抛物线来标识,从

演奏上来看它是由高音滑向低音,其演奏方法是,手指由马蹄怎么做好吃 高音孔向低

音孔逐渐关闭,也就是由直接关闭变为逐渐关闭,下滑音自然出现。

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有了上、下滑音的点缀,使音乐的表现更

具魅力和特色。从微观上来看在慢板的演奏中,几乎每个音都采用了

滑音这一技巧,区别在于所占时间的长短,在教学中经常强调手指接

触音孔时的感觉,特别重要,这是决定音乐优美与否的重要因素。

在滑音中比较困难的是超出四度音域的滑音,这对手指的密切配合,

统一协调要求较高,要多加以练习才能到位。

七、打音、叠音的练习及运用

打音在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应用极为广泛,打音符号类似提手

旁,打音一般在旋律平行时采用,它可代替舌吐将同度音分开,其演

奏方法是在相同音之间加奏一个时值极短的低二度。打音的速度要

快,手指要有力而富有弹性。叠音符号类似又字,叠音的演奏和打音

相反。

八、颤音的练习及运用

在葫芦丝、巴乌演奏中颤音时常用的技巧,乐曲中有了颤音,音

乐的表现力更为丰富。特别时高潮部分的快速颤音会让人激动不已。

如《金色的孔雀》、《多情的巴乌》这两首大家喜爱的乐曲,除了本身

旋律优美外,重要的一点是采用了颤音的演奏,使乐曲显得更加欢快,

神韵十足,令人为之而陶醉。

颤音能使吹出来的音有波浪形感觉,在乐谱里用tr标识,演奏

方法很简单,就使在本音和上方二度音之间不断反复,如果需要和上

方几度音反复,一般会tr上加一个阿拉伯数字,如在tr上方标记的

使3则表示本音和上方三度音反复。如果tr上方没有标识任何数字,

则表示本音和上方二度音反复演奏,在葫芦丝、巴乌上3的颤音一般

是演奏成3535353,而不是演奏成3434343,因为这样演奏首先从听

觉上不舒服,因为4这个音在葫芦丝、巴乌里,它显得很不实在,其

次4的指法有点复杂,3和4快速转换,显得很别扭难度很高。故3

的颤音无特殊要求外通常演奏成35353。

颤音的练习是一个长期性的练习,方法虽简单,但要熟练快速,那得

花一定的时间,练习时先从慢练开始,待熟练后,逐渐加快。练习时

无论快或者是慢,速度要保持一致,不要忽快忽慢,注意加强双手无

名指的训练。

九、指震音和气震音的练习及运用

指震音也叫虚指颤音,还叫隔孔打音,一般用符号O~~~标识,

指震音是葫芦丝、巴乌演奏中重要的技巧,在傣族风格的乐曲中用得

最多。其方法很简单,顾名思义,隔孔打音,即在本音位置得下二孔,

手指平稳扇动,产生类似弦乐得效果。以全按5为例,当吹奏3时用

无名指扇动1音孔,吹奏2时扇动7音孔其它得依次类推。

指震音的练习虽然动作简单,但要练好还得花一翻功夫,主要是

手指的练习,要做到外形美观、速度均匀、能快能慢、控制自如,发

出的音要圆润,不要有痕迹,怎样才能做到虚指颤音的最佳效果?大

多演奏者喜欢把虚指颤音每一次颤动都把音孔关闭得很实在,这样出

来的效果不是最佳,这会使音颤动的幅度很大,没有优美之感反而觉

得是一种噪音,大家可以试一试手指扇动时不要把整个音孔关闭。而

只关闭音孔的三分之一的位置,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

气震音,也称腹颤音,一般用符号~~~标识,它是靠气息有规

律地强弱交替而形成地水纹般地音波,是依靠腹肌和横隔膜哟弹性地

颤动而获得地。其效果也类似弦乐揉弦,但它和指震音相比较栽风格

上不如指震音浓郁。气震音给人地感觉是清新,淡雅地感觉栽中速,

慢板地抒情曲中用得特别多,二者共同点都是起到美化音乐得作用。

二者得有机结合可使葫芦丝、巴乌的演奏达到最佳艺术效果,气震音

的练习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功夫才到位,才能做到控制自如。

十、单吐、双吐、三吐的练习及运用

在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中舌头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吹奏乐曲时

采用的方法不外乎两种,那就时连音和断音,吐音就是解决断音的主

要方法,吐音分为单吐、双吐、三吐。单吐的练习极为简单,音头须

用吐音吹奏,而单吐是连续吹奏,每个音都象唱吐那样去演奏。

单吐可分为短吐和连吐,也叫硬吐和软吐,短吐一般用顿音符号

标记或用T标记,其特牛肉大葱饺子馅怎么调 点是发音短促而有力,舌头动作轻快。慢短吐

时嘴唇的配合很关键,否则会咕声不断,严重影响吹奏效果。

软吐的演奏则要求保持原音符的时值,做到音断意延,舌头的动作点

到为止,不可用太大的力。

双吐是在单吐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苦”字即“吐苦”,利用舌尖和

舌根的连续动作使音快速断开。双吐一般用“TK”来标记。

双吐是用来完成连续快速分奏的技巧,双吐的训练有一定的难

度,需要一端时间的练习才能到位,开始可单独练习舌头,把T和K

的发音连起来练习。在乐器上练习时先慢练,舌头和手指配合好,初

学者主要问题是吐轻苦重,当发到苦时会软下来,苦的发音含糊不清,

练习时应加强苦的练习。在双吐的演奏中,手指和舌头的配合很关键,

要求手指比舌头先到位,不能同步更不能晚到于舌头,否则,舌头吐

出去的音会不实在,不准确,特别是要快速的双吐演奏中,如果手指

和舌头同步或晚于舌头,那整个双吐就乱了,所以无论练习或演奏双

吐时,建议大家多分一点注意力在手指上。

三吐吹奏方法与双吐相似,只是再双吐的后面或前面再加一个单

吐,就形成了三吐的演奏技巧。三吐一般用于前八分音符后十六音符,

或者用在前十六音符,后八分音符。三吐的练习也可采用念字法TTK

或TKT来练习。只要大家掌握好双吐这一技巧,那三吐更可信手拈来,

在三吐中也请大家主要手指的配合,同时注意强弱的处理。

双吐和三吐的演奏技巧,一般的独奏都有,所以只有把双吐、三

吐练会练好,我们的天地才会更加广阔。

十一、循环换气的练习及运用

我国的唢呐、笛子等吹奏乐器都能连续不断地吹奏一个很长的乐

音或一个完整的乐句,甚至一首乐曲小猪唏哩呼噜读后感 ,所运用的技巧就是循环换气,

也称内换气,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也采用循环换气,一气呵成,形

成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循环换气的原理及方法,大家知道要使乐音连绵不断地持续下

去,吹奏者必须把气流不断地输送到乐器内,但由于人的肺活量是有

限的,必须换气才能使乐音保持很长,但呼和吸是对立的,不能同时

进行,在吸气时音就会断掉,而音是不能断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我们只有从口腔中想办法。人的口腔能储存一定的气量,可用口腔中

这部分气继续推动音乐进行的同时,迅速从鼻孔吸气入肺,然后再把

吸入的气继续吹出,循环反复使气流连续不断,但循环换气有一定难

度,非一日之功,要通过艰苦的练习才能很好掌握这一技巧。循环换

气最关键的是大脑对机体各部位的支配,要做到动作协调,主要是口

腔和肺的有机交换和配合。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17:49: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48e35dbdd935fbf58d15cbf2c067da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葫芦丝演奏100首曲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葫芦丝演奏100首曲子.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