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提高喷墨打印机效率的技巧

更新时间:2023-04-02 09:08:48 阅读: 评论:0

打印机是现代化办公必不可少的设备,因而如何高效而又经济地使用喷墨打印机是用户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下面,提供一些使用“喷打”的技巧,虽然没有多少秘密可言,但是如果能正确地执行它,相信一定会提高“喷打”的工作能力。

  不要频繁启动打印机。喷墨打印机与其他的打印机不一样,最好不要让它频繁启动,因为每启动一次,打印机都要清洗打印头和初始化打印机,对墨水输送系统充墨,这当然要浪费一些墨水。可“一滴墨水一分钱”啊!另外,如果按住顶部的resume(重新设置)按钮超过2秒钟,打印机也会清洗打印头。所以如果出现打印机缺纸时,装好纸后按resume按钮时要快,不可超过2秒钟。

  选择合适的打印模式。喷墨打印机提供了几种打印模式,不同的打印模式消耗墨水的程度是不同的。如果只是打印普通的文件,笔者建议大家选用“经济打印模式”。使用该模式可以节约一半的墨水,并可大幅度提高打印速度。当然如果您要追求打印质量,只能选择其他打印模式了。

  学会选用墨水。一般不要轻易使用非原装墨盒,因为绝大部分墨盒内均有海绵。非原装墨盒海绵的溶出物较多、出墨口使用的不锈钢滤网达不到要求,极易造成喷嘴堵塞。

  首次栀子花开英文版使用墨盒时应设置打印机为节省状态。墨盒可以打印的张数不定,主要看你第一次使用时设置的打印类型。如果墨盒第一次装入时设置的是照片模式,实际上只打了几张照片,那么程诚实守信的名言警句序往往会多计算一些墨水用量;如果开始就是设置为节省状态,程序就可能少计算墨水用量而在墨水实际女生街舞已经耗干的情况下显示墨水尚有余量。

  尽可能集中需要打印的内容。现在的喷墨打印机都支持页面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排版的方式来打印文件。使用该方式来打印,可以将几张纸的内容集中到一页上打印出来。在打印样张时把这个功能和经济模式结合起来就能够节省大量墨水。需要说明的是,该功能并不仅仅是为了省墨才设置的,比如你想打印一本书的封面时,也会发现该功能是非常有用的。

  解决偏色现象。如果您的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的颜色与屏幕上显示的颜色不一致,就说明喷打出现了偏色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软件设置不当,或者是由于打印机驱动程序版本太低引起的,或者是各用户在打印软件设置中进行了一些不恰当的设置。如果排除了上面说的原因,那就应该学会校正屏幕显示和实际打印效果。不同的打印软件,其具体的矫正方法不一样,笔者建议大家在打印正常的时候,打开常用软件的打印机选项,记录好此时的设置;以后产生什么故障,就不用熬费心思去分析原因,只要轻轻松松恢复到以前的设置后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要注意防尘和定期清洗。喷墨打印机工作时,墨盒中的墨水是通过喷嘴出来的,在长时间不使用打印机后,喷嘴周围的墨水就会在空气中逐渐干涸凝固,从而堵塞了喷嘴,以后再打印时墨水就不会出来了。为了保证打印机正常工作,笔者建议大家定期启动打印机的自动清洗功能,对打印机进行喷嘴清洗,以保证墨水不会干涸。另外就是要注意防尘。在长期不用的时候,用防尘盖罩好打印机,因为灰尘同样也会使墨头产生堵塞。

  打印中不要用手拖动打印纸。由于喷墨打印机的打印速度不太快,许多人为了加快打印,常常打开前面板,用手拖动正在打印的打印纸,以此加快打印速度。此法是极端错误的。打印速度主要与喷嘴的性能有关,并非卷动纸张的速度。拖动纸张不但不能加快打印的速度,还会损害内部的送纸机构,使喷嘴不能在正跆拳道证书确位置喷出墨水,造成处理的混乱。

  墨盒没用完不要随便取出。我们知道喷墨打印机是通过感应传感器来检测墨盒中墨水量的。传感器只要检测到其中一色墨水量小于打印机内部设定的值,便提示更换墨盒。这时,我们可以把墨盒取出立即放进,再通过控制面板中的清洗键,也可以通过打印机自带的工具软件来清洗。重复几次,打印机大多数都正常使用。取出墨盒使打印机内部传感器复位,从而确定安装新的墨盒,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关机状态下进行。在墨盒还没用完的时候,最好不要随便取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本文发布于:2023-04-02 09:08: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48dab17189f83463cce03a3f0711cd3b.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提高喷墨打印机效率的技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提高喷墨打印机效率的技巧.pdf

标签:墨水   墨盒   打印机   喷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