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水经注作者

更新时间:2023-03-24 02:25:11 阅读: 评论:0

老歌歌名大全-苏格兰风笛

水经注作者
2023年3月24日发(作者:大蒜的腌制方法)

《水经注》40卷,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

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水经注》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

会中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是中国古代水文地理的又一项中国之最。《水经注》全书三十多

万字,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

传说、历史等。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水经注》文笔雄健俊美,既是古代

地理名著,又是山水文学的优秀作品,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

我国古代记载河流的专著就叫《水经》,其作者历来说法不一,二说晋郭璞撰,一说东汉

桑钦撰,又说郭璞曾注桑钦撰的《水经》。当代郦学家陈桥驿认为即使汉桑钦撰有《水经》,

晋郭璞为其作注确有其事,但这部《水经》和《水经注》也都已失传,今本郦道元所注的《水

经》当是另外一部,是无名氏所为,其成书年代,诸家说法不一,全祖望认为是东汉初,戴

震认为是三国时作品,今人钟凤年又认为是新莽时所作,诸说尚难确认,不过大体应为汉魏

之作不成问题。

注解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

北宜昌之间记叙文答题技巧 。郦道元(466或472—527),范阳涿(zhu)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

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

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址、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

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

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七百里】:约合现在二百公里。

【自】:这里有“在”的意思。

【两岸连山,略无阙(qu)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

阙,通“缺”,空缺。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上。

【沿】:顺流而下。

【溯(s)】:逆流而上。

【白帝】:在现在doubt 重庆奉节东。

【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疾(j)】:快。

【素湍(tun)绿潭】: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

【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音乐教师 ,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绝巘[山献(yn)]】:极高的山峰。

【飞漱(sh)】: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刚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巴东】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今义:常连在一起,表

示另提一事)

3、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从,引申为“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消失)

【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

【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旷的山谷里)

【特殊句式】

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

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着奔驰的骏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暴涨,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断绝了。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5、自非亭午夜分不客气的英文 ,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读法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高震东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

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赏析

郦道元的《三峡》(首段)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以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

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高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

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

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

绝”正面极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

小的春开车技巧 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

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

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三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茂”写柏树。

“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

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本文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

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

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

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一切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作者介绍: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诼州市)人,生年不详,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卒于

关中(今陕西临漳)。郦道元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祖父、父亲曾多年为官。郦道元成年之后,

也多次出任中央和地方官吏,到过很多地方。郦道元做官期间,执法严格,办事果断,对各

种违法行为予以严加惩处,因此触犯了一些地方豪强和皇亲国戚,后遭皇室暗算而死。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志于地理学的研究。他喜欢游览祖国的河流、山川,尤其喜欢研究

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风貌。他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及今河北、

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内蒙等广大地区,调查当地的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等,

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游览名胜古迹、山川河流,悉心勘察水流

地势,并访问当地长者,了解古今水道的变迁情况及河流的渊源所在、流经地区等。同时,

他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古代地理学著作,如《山海经》、《禹贡》、《禹本纪》、《周礼职

方》、《汉书•地理志》、《水经》等,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为他的地理学研究和著

述打下了基础。

通过把自己看到的地理现象同古代地理著作进行对照、比较,发现其中很多地理情况随着时

间的流逝传统春卷 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不及时把这些地理现象的变迁记录下来,后人就更难以弄明

白历史上的地理变化。因90年属马 此,应该对此时的地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同时查阅古代文献,

与高清风景大图 古代的地理学著作相印证,将地理面貌的历史变迁尽可能详细、准确地记载下来。为此,

郦道元决定以《水经》为蓝本,以作注的形式写一本完整的地理学著作。

《水经》是三国时代桑钦所著的一部地理学著作,此书简要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

道情况。原文仅1万多字,记载相当简略,缺乏系统性,对水道的来龙去脉及流经地区的地

理情况记载不够详细、具体。为此郦道元利用自己掌握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水经》的

基础上,郦道元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学名著。

李晓琴

本文发布于:2023-03-24 02:25: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47b08f55814ed587c93b87cca836c0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水经注作者.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水经注作者.pdf

标签:水经注作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