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恐帝

更新时间:2023-03-19 23:43:42 阅读: 评论:0

如何宣传-粉条的做法大全

恐帝
2023年3月20日发(作者:财务决策实训报告)

《太宗出征》阅读答案及文言文翻译精选十一篇

篇1:《太宗出征》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太宗出征》文言文翻译及阅读答建议信英语作文 案

太宗出征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

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

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

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

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

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sh,猪)三牲全备谓

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次定州()2)死无所恨()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3.选文写了唐太宗的哪几件事情?(2分)

4.从太宗对待出征将士的行为中,你看得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

君王?(3分)

参考答案:

1.(2分)1)驻扎(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2)遗憾

2.(3分)因此将士们没有不高兴地愿意跟从的。(或意译:因

此将士们没有不心甘情愿随驾出征的。)(“是以”、“莫”译错一个扣1

分)

3.(2分)亲临州城北门楼抚慰兵士;床前询问士兵的病情并令州

县为他治疗;亲自祭奠阵亡将士;为李思摩吮血。(答对两点得1分,

答对四点得2分,答对一点不得分)

4.(3分)宽厚仁爱,体恤将士,善于收揽人心。(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贞观十九年,太宗亲征高丽,驻扎在定州,只要有士兵到来,太

宗都亲临州城北门楼抚慰他们,当时有一个随从的.士兵病重,不能进

见。太宗诏令把他抬到自身的床前,询问他的病情,下令州县的医官

给他好好治疗。因此将士们没有不心甘情愿跟随太宗出征的。等到大

军回师驻扎柳城,又诏令收集前后阵亡将士的骸骨,设太牢隆重祭奠。

太宗亲临祭祀,为死者哀悼痛哭,全军将士无不落泪哭泣。观看祭祀

的士兵回到家乡,把这件事情告诉阵亡者的父母,他们的父母说:“我

们的儿子战死,天子为他哭丧致哀,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太宗亲征辽东,攻打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被乱箭射中,太

宗亲自替他吮血止伤,将士们没有不因此而受感动和深受激励的。

篇2:太宗出征文言文阅读答案

太宗出征文言文阅读答案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

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

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

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

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

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sh,猪)三牲全备谓之太

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次定州()(2)死无所恨()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3.选文写了唐太宗的哪几件事情?(2分)

4.从太宗对待出征将士的'行为中,你看得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

君王?(3分)

参考答案:

1.(2分)(1)驻扎(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2)遗憾

2.(3分)因此将士们没有不高兴地愿意跟从的。(或意译:因此将士

们没有不心甘情愿随驾出征的。)(是以、莫译错一个扣1分)

3.(2分)亲临州城北门楼抚慰兵士;床前询问士兵的病情并令州县为

他治疗;亲自祭奠阵亡将士;为李思摩吮血。(答对两点得1分,答对四点

得2分,答对一点不得分)

4.(3分)宽厚仁爱,体恤将士,善于收揽人心。(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贞观十九年,太宗亲征高丽,驻扎在定州,只要有士兵到来,太

宗都亲临州城北门楼抚慰他们,当时有一个随从的士兵病重,不能进

见。太宗诏令把他抬到自身的床前,询问他的病情,下令州县的医官

给他好好治疗。因此将士们没有不心甘情愿跟随太宗出征的。等到大

军回师驻扎柳城,又诏令收集前后阵亡将士的骸骨,设太牢隆重祭奠。

太宗亲临祭祀,为死者哀悼痛哭,全军将士无不落泪哭泣。观看祭祀

的士兵回到家乡,把这件事情告诉阵亡者的父母,他们的父母说:我

们的儿子战死,天子为他哭丧致哀,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1.仔细阅读材料

所谓“读材料”,就是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

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

落。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

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

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高中生的阅读速度、

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

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

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的

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客观事实,在认

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2.找出阅读材料中的“原话”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

句子所在段落,要求高中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

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

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句子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

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

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

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

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

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3.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

定语境中的含义。

4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

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5.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

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篇3:太宗纳谏阅读答案及文言文翻译

太宗纳谏阅读答案及文言文翻译

太宗纳谏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①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

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②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③

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

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④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⑤罪。陛

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⑥?“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

(6)庶事(7)相启沃,极有利益尔。”(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

1:平常

2:从前,以前

3:列举(罪状或过失)

4:轻视;看不起。

5:取消;解除。

6:曾经

7:通“耶”,语气词,相当于“吗”。

阅读题:

1)本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3分)

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

么?(4分)

3)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恒于宫中养饲恒:常常,平常B.皇后谏曰谏:进谏,规劝

C.诸侯闻之,必轻吾国轻:轻视、瞧不起D.极有利益尔益:

增多

4)请将文章画线句子“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

罪二也。”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5)这个故事中,太宗和皇后形象特点分别是怎样?(2分)

参考答案

1.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注意。

2.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3(2分)D【解析:“益”应为“帮助、好处”】

4(3分)让国君因为马的缘故杀人,老百姓听说了这件事后,一

定会抱怨我们的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关键词

“使”“以”“闻”“之”译对2分,句意通顺1分】

5(2分)太宗知错即改,善于纳谏;皇后体恤下属,善于进谏。

翻译: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到宫中饲养。一天,

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非常生气,要杀那位养马的官人。

皇后劝谏说:“以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

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

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怨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

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

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

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大臣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

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确实很有益的。”

篇4:太宗论学文言文翻译

太宗论学文言文翻译

原文:

太宗朝①,有王著者学右军②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

之余,留心笔札③,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

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④称善恐帝

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

【注释】

①太宗朝:指宋太宗执政时期。

②右军:王羲之因曾任右军将军,因此人们称他为“王右军”。

③笔札:书法。④遽:立刻,立刻。

译文:

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

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太宗处理政事之余,还重视练习书法,多次

派遣太监拿自身写的字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未学好,

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有一次,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

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

(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如果那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

就不再(对书法)用心。”从那以后,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

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太宗规劝的成果。

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一.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其实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

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

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的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

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

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

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不足之处是

有时不能做到字字落实。

二.翻译原则:信、达、雅

“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多

余。

“达”,就是要求译文喜欢你身上的味道 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

语病。

“雅”,就是要求译文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

写作风格。

中学生的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体现“信”和“达”。

篇5:太宗罢朝文言文翻译

太宗罢朝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所写的文章。以下是太宗罢朝

的文言文翻译,一起来了解吧。

太宗罢朝文言文翻译

原文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

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

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

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上乃悦。

注释

1.太宗曾罢朝: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

2.会:定要

3.田舍汉:乡巴佬,这里指魏征。

4.太宗:指李世民。

5.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

6.触忤:亦作“触迕”,迕,逆;触,触犯

7.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

8.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见被反对而感到难堪(窝火)。

9.具:穿戴

10.是:这样

11.高产玉米 岂:难道

12.过:难道

13.若是:这样

14.故:因此

15.得:能,可以

16.安:怎么

翻译

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

“谁冒犯陛下了?”太宗说:“难道有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

都直言进谏,让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

(向太宗祝贺)。太宗震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要这样呢?”皇后回答说:

“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因此魏征能直言劝告。

妾身(因您的恩宠)幸运地掌管后宫,怎么敢不来祝贺你呢?”太宗才

转怒为喜。

寓意

从本文中可以看得出,魏征和文德皇后十分正直。在我们生活中,

就是缺少像魏征一样能直言不讳的人。因此太宗便在魏征死之时咏道: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征正言直谏很多。尽管如

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

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

人物简介

李世民(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XX月28日[1]【一说5XX月23日[2]】-

公元649年XX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

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

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

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

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身的

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

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3]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

土,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

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闻名的贞观之治,为后

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公元649年XX月10日(贞观

二十三年炒芸豆丝 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

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

有墨宝传世。[4]

文德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皇后长孙氏)

长孙皇后(公元6XX月15日—公元636年XX月28日),XX洛

阳人,小字观音婢[1],其名于史无载。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

母亲高氏为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后

嫁予李世民。武德末年,她竭争取取李渊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

门之变当天,她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后册封

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

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皇帝诞下三子四女。贞观十年(公元636年)

崩,葬唐昭陵,谥号文德皇后。咸亨五年(公元674年),加谥号为

文德圣皇后[2]。天宝八载(公元749年)六月,加尊号为文德顺圣皇

后。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3]。尝著有《女

则》十卷,尚有翰墨存世,今均佚。仅存《春游曲》一首。[4]

魏徵魏征(历史人物)一般指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XX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人(一说

XX市巨鹿县人,一说是XX省XX市馆陶人[1-2]),唐朝政治家。曾

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宰相、封郑国公,谥号文贞,为凌烟阁二

十四功臣之一。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明确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

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曾谏二百余事,为太宗所器重,其博学

多才,文采贺卡寄语 飞扬,著有《群书治要》等书。

作为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

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

魏徵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魏徵所上《谏

太宗十思疏》、《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

篇6:太宗教子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太宗教子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太宗教子

贞观十八年,太宗谓侍臣曰:“古有胎教世子①,朕则不暇。但近

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教诲晓喻)。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

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②艰难,皆出人力,不夺③其

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

“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

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因此比人君,水因

此比黎庶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

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

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此傅说⑤所言,可以自鉴。”不

注:①世子:即太子。②稼穑: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③

夺:抢占。④黎庶:百姓。⑤傅说:人名,商王时名相。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太宗谓侍臣曰2)见其临食将饭

3)尔方为人主4)可以自鉴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其”与“见其乘舟”中“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2分)

A.安陵君其许寡人B.其一犬坐于前

C.其如土石何?D.择其善者而从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近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

2)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小题4:太宗教育儿子,从生活的小事设问,引出治国的大道理,

避免了空洞说教。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下表。(3分)

生活小事情

治国大道理

吃饭

提倡节俭

乘舟

休息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告诉、对……说2)面对3)刚刚4)借鉴(照镜

子)

小题1:(2分)D

小题1:(4分)1)但最近自建立太子以来,遇到事物都要咬紧牙关 对他教

诲晓喻。

2)做君主的虽然(即使)有时做出一些荒唐的事,但虚心接受谏

言就可以圣明。

小题1:(3分)乘马:提倡休养生息。乘舟:体恤百姓(对百姓施

行仁政)。休息:善于纳谏。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

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

的重点字词。

小题1:D中与例句二者都是“代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

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提升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篇7:太宗罢朝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太宗罢朝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太宗罢朝

大宗曾罢朝①,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②问:“谁触忤陛下”帝

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③.”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

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妾

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导读: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

亡一镜矣!”可见魏徵正言直谏很多.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文皇后

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

人了.

注释:①太宗曾罢朝: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太宗,指

李世民.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②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

文德,故称.③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见被反对而窝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会杀此田舍汉()()2.谁触忤陛下()

3.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4.妾闻主圣臣忠()

二,翻译

1.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2.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三,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四,唐太宗李世民曾说“_______________”,可见魏徵之正言直谏.

参考答案

一,1.定要乡下佬,指魏徵2.触犯3.文德后李世民之妻穿戴4.皇上圣

明臣方忠诚

二,1.难道有超过魏徵的.吗经常在朝廷上同我争辩,使我难堪不痛快.

2.我有幸能在后宫充数,怎敢不为您祝贺呢

三,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四,“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参考译文

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发怒说:“定要杀掉这个庄稼

汉!”长孙皇后问:“谁冒犯了您”太宗说:“难道有超过魏徵的吗经常在朝

廷上同我争辩,使我难堪不痛快.”长孙皇后退下去穿上上朝时的礼服,戴

上风冠站在太宗旁,太宗吃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长孙皇后回答:“我

听说皇上圣明臣下才忠诚.现在您圣明,因此魏徵才能直言.我有幸能在后

宫充数,怎敢不为您祝贺呢”

寓意

从本文中可以看得出,魏征和文德皇后十分正直。在我们生活中,

就是缺少像魏征一样能直言不讳的人。因此太宗便在魏征死之时咏道: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征正言直谏很多。尽管如

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

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

篇8: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

长七尺余,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

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古兵法,有当世大略。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

长齿木履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同里

王公止善甚爱重之,为拜其母。王后为江浙检校,君往谒,衣敝,履

不完,足指践地。王公深念,遗草履一緉,讽使就吏禄,君笑不言,

置其履而去。时高邮申屠公酮新任绍兴理官,过武林,问交于王公。

公曰:“越多传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

俗。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駉至,即遣吏以自通。君曰:“我不识

申屠公,所问者他王先生耳。”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我处

士,宁与官府事!毋扰乃公为也。”君又善写梅花竹石,士大夫皆争走馆

下,缣素山积。君援笔立挥,千花万蕊成于俄倾。每画竟,则自题其

上,皆假图以见意。为歌诗,雄浑跌宕,以古豪杰自居久之。复游金

陵,诸御史虽新贵,皆加敬待。遂北上燕蓟,纵观居庸、古北之塞。

至正戊子南归,过吴中,谓予言:“黄河将北流,天下且大乱。吾亦南

栖以遂志,子其勉之。”于是择会稽山九里买山一顷许,筑草堂,读书

其中。服古衣冠,或乘小扁舟日“浮萍轩”,自放于鉴湖之曲,好事者

多载酒从之。岁己亥,君方昼卧,适外敌入,君大呼曰:“我王元章

也。”寇大惊,重其名,与君至天章寺,其大帅置君上坐,再拜请事。

君曰:“今四海鼎沸,尔不能进安生民,乃肆虏掠,灭亡无日矣。汝能

为义,谁敢不服;汝为不义,谁则非敌?越人秉义,不可以犯,吾宁教

汝与吾父兄子弟相杀乎?汝能听吾,即改过以从善;不能听,即速杀我。

我不与若更言也。”大帅复再拜;终愿受教。明日,君疾,遂不起,数

日以卒。众为之具棺服,敛之。葬山阴兰亭之侧,署曰“王先生墓”云。

(选自《稗史集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当世大略当:掌管

B.讽使就吏禄讽:规劝

C.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就:前往

D.我处士,宁与官府事与:结交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冕“志行不求于俗”的一

组是

①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

②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古兵法

③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④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

⑤每画竞,则自题其上,皆假图以见意

⑥服古衣冠,或乘小扁舟曰“浮萍轩”,自放于鉴湖之曲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王冤在乡里颇为知名,申屠駉上任绍兴理官时曾经过杭州,虚

心向王冕请教问题,并请求和他交往。

B.王冕擅长画梅花竹石,他的画作在当时便备受追捧;他喜欢画

梅花竹石,与其高洁傲岸的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

C.王冕虽有当世大略,但怀有归隐之心,在北上游历之后,选择

南归,在山水之间过起了放逸自适的隐居生活。

D.在危急关头王冕自报家门而免于杀身之祸,可见其名气之大;

寥寥数语而让敌寇大帅心悦诚服,显示了他非凡的口才。

参考答案:

8.D/与:参与。

9.C/①写其长相与才华,非“志行”;⑤作画题诗抒发情怀,不

是“不求于俗”。

10.A/申屠駉是向王子善询问可以交往的人,非向王冕请教。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冕,字元章,是绍兴诸暨县人。他的父亲致力于农事。王冕是

农家的孩子,小时候就喜欢学习,身高七尺多,容貌很雄伟,胡须长

得很美,如同神人,通晓《春秋》的各种传著,曾经参加过一次进士

考试,没有考上,就烧掉了为应试所写的.文章,更加勤阅读古代的兵

法,有管理国家的远大谋略。他戴着高檐帽,披着绿蓑衣,穿着长齿

木屐,挥击着木剑,在绍兴街市上边走边唱,有时又骑着黄牛,拿着

《汉书》诵读,有人认为他是一个狂人。同乡人王止善很喜爱和看重

他,为此曾去拜见他的母亲。王止善后来做了江浙检校,王冕前去拜

见他,衣衫破烂,鞋子也不完好,连脚趾都踩在地上。王止善深深地

怜惜他,送给他一双草鞋,婉言劝他接受官吏的禄位。王冕笑了笑不

说话,放下那双草鞋就离开了。当时高邮人申屠駉刚刚担任绍兴理官,

经过杭州时,向王止善询问当地值得交往的人物。写人的散文 王止善说:“越地有

很多闻名的有道德、有学问的先辈,但我都没有机缘结交。我有一个

叫王元章的同乡,他的志向和品行都不同于一般人。您如果想跟他交

往,非前去拜访他不可。”申屠駉到了绍兴,就派下属通报自身的姓名

求见。王冕说:“我不认识申屠駉,他问的是别的王先生吧。”推辞不

跟申屠駉见面,那个下属不停地请求。王冕呵斥他道:“我是不愿做官

的读书人,难道能参与官府的事情吗!不要搅扰你家老爷办公务吧。”

王冕又擅长画梅花竹石,士大夫都争相跑到他的住处,带来的细绢像

山一样堆积。王冕拿起笔立即挥动,千万朵花一会儿就画好了。每次

画完后,就自身在上面题诗一首,都是借助图画表达自身的内心。王

冕创作诗歌,风格雄浑,跌宕起伏,他长时间把自身看作古代英雄豪

杰一样的人物。后来又到南京一带游历,众御史虽然新登高位,都很

尊敬地对待他。于是又北上到了燕州和蓟州一带,饱览了居庸关、古

北口要塞。至正戊子年王冕回到南方,经过吴中时,对我说:“黄河将

要往北流,天下即将大乱。我也要回到南方居住来实现心愿,你好好

努力吧。”于是他选择会稽山一个叫九里的地方购买了一顷左右的小山,

修筑了草堂,在里面读书。他穿戴着古时候的衣服帽子,有时候乘坐

着一只名叫“浮萍轩”的小船,在鉴湖弯曲的水滨自我放逸,喜欢多事

的人大多用船装着酒跟随着他。己亥年的一个白天,王冕正在睡觉,

恰好外来的敌寇进到他屋中,王冕大声喊道:“我是王元章。”敌寇大

吃一惊,敬重他的名气,于是和王冕一道来到天章寺,敌寇的大帅让

王冕坐到上座,连拜两拜向他请教军事。王冕说:“现在天下大乱,你

不能站出来安抚百姓,却大肆抢掠,灭亡的日子不远了。如果你能做

符合道义的事,谁敢不归服你呢?你做不符合道义的事,那谁不是你

的敌人呢?越地的人们秉持道义,不可以侵犯,我难道会教你和我的

父老兄弟相互杀戮吗?如果你能听从我的劝告,那立即改正错误依从

善道;如果不能听从我的劝告,就赶紧杀了我。我不再和你说话了。”

大帅又连拜了两拜,始终愿意接受教诲。第二天,王冕生病了,于是

不能起身,几天后就去世了。人们为他准备了棺材和寿服,将他下葬。

他埋葬在山阴县兰亭的旁边,墓碑上写的是“王先生墓”。

篇9:太宗试贿文言文翻译

太宗试贿文言文翻译

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

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

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以上告之曰:“裴矩

能当官争取,不为面从,倘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译文

唐太宗担心官吏受贿,秘密派左右向官吏行贿,以试验其是否受

贿。有一个刑部司门令史接受一匹绢的贿赂,唐太宗要杀他。民部尚

书裴矩明确提出:“作为官吏,受贿当死。然而陛下派人送给他,他却

接受了,这就是陷害别人,恐怕不符合以德教化、以礼规范行为的准

则吧!”唐太宗很高兴,召集五品以上官员对他们说:“裴矩公开争取,

不当面服从,倘若每件事情都这样,又怎么会愁国家不能(得到)很

好的治理呢。”

篇10:太宗初即位文言文及翻译

太宗初即位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

太宗初即位,中书令房玄龄奏言:“秦府旧左右未得官者,并怨前

宫及齐府左右处分之先己。”太宗曰:“古称至公者,盖谓平恕无私。

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①。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

诛之②。故知君人者,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昔诸葛孔明,小国之

相,犹曰吾心如称,不能为人作轻重,况我今理大国乎?朕与公等衣

食出于百姓,此则人力已奉于上,而上恩未被于下,今因此择贤才者,

盖为求安百姓也。用人但问堪否,岂以新故异情?凡一面尚且相亲,

况旧人而顿忘也!才若不堪,亦岂以旧人而先用?今不论其能不能,

而直言其嗟怨,岂是至公之道耶?”

注释

①丹朱、商均,子也,而尧、舜废之:尧知道儿子丹朱不肖,不

足授天下,因此将帝位传给了舜。舜之子商均亦不肖,舜就将帝位传

给了禹。

②管叔、蔡叔,兄弟也,而周公诛之:管叔名鲜,蔡叔名度,都

是文王的儿子。后因挟商纣之子武庚作乱,周公便杀了管叔,流放了

蔡叔。

译文

唐太宗刚刚即位时,中书令房玄龄上奏说:“秦王府的老部下没有

做上官的,他们都埋怨陛下,说前太子宫和齐王府的部下都比他们早

先安排了官职。”太宗说:“古时候所谓的大公无私,是指宽容公正而

无私心。丹朱、商均是尧、舜的儿子,而尧、舜却废黜了他们,管叔、

蔡叔是周公的兄弟,而周公却把他们杀掉。由此可知,作为治理百姓

的君主,要以天下为公,不存偏私之心。从前诸葛孔明,只是蜀国的

丞相,他还说‘我的心就像秤那样公平,不能因人而轻重有别’。何况我

如今治理一个泱泱大国呢?我们的衣食都出自百姓,这就是说,百姓

的.人力已奉献给了朝廷,而我们的恩泽却没有遍及民间,如今朝廷之

因此要选择贤才,就是要安抚百姓。用人只问是否有能力胜任,怎能

因亲疏、新旧关系而区别对待呢?凡是见过一面的人尚且感到亲近,

何况是旧的下属,怎会一下子就忘掉呢?如果才能不堪胜任,怎能因

为是旧的下属而先任用?如今你们不谈论他们能不能胜任,而只说他

们有怨言,这难道是至公之道吗?”

篇11:太宗论盗文言文翻译

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

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因此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

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的饥饿逼迫上身,因此就顾不得

廉耻罢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

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他们自然就不

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

太平,没有人拾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给自身),大门可以不关,商

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太宗论盗的字词解释:

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

哂:讥笑

不暇:顾不上。

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海内升平:古人认为中国疆土四面环海,因此称中国境内为海内。

升平,太平。

外户:使门向外开,也就是不闭门的意思。户,门。

或:有人。

去:去掉

轻:减处世哲学 轻

安:怎么能,何必

切:逼迫

路不拾遗:路人不捡别人掉落的东西

商旅野宿: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论:议论

为:作为

.故:因此,因此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23:43: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4736824b89c15316ab372290f42e61ba.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恐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恐帝.pdf

标签:恐帝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