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古代举人是现在的什么官(过去举人相当于什么级别)

更新时间:2023-03-25 21:54:14 阅读: 评论:0

“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登第报家人》”

古时候的科举制度,是很多平凡出身的人改变命运的机会,有的人甚至能够通过科举考试“平步青云”。如果中了状元、榜眼、探花自然是前途无量。

但是参加科举的人千千万万,竞争压力一点也不比现在的高考小,一甲毕竟只有三个,那除了一甲之外的其他“考生”,未来的前途会怎么样呢?

《儒林外史》里有一则著名的故事《范进中举》,范进在中了秀才之后,周围的乡亲们对他的态度依旧很差,屠夫都对他吆来喝去。

等到范进中了举人之后,相亲们对他的态度马上恭敬和善起来,还称呼他“范老爷”,甚至连前任知县都对他“恭敬有加”,赶来“巴结”他。

知县顾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名思义,是一个县的管理者,从官职上来说近似于现在的县长。然而知县在古时候的实权是远远大于现在的县长的。

县车间5s里大到政策制定,小到官司诉讼,都要由县长决断,再加上天高皇帝远,知县可以说是一个县里的土皇帝也不为过。

权力这么大的知县,为什么不敢得罪一个没有任何官职的举人呢?举人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他们又能“做”什么呢?

举人是什么?

状元、探花之类的名次我们经常听说,但是很多人对于举人到底是什么却不太清楚。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举人到底是什么?

举人这个词的出现远早于科举制度的出现,在我国六级作文预测不同的朝代,举人的意思略有不同。大体上能划分成3种解释。

举有推举、选拔的意思,所以“举人”第一种意思,可以做动词指举荐人才,也可以做名词指被推举的人。

这种意义主要用于汉朝,当时并没有考试、科举之类的制度,因此朝廷中的人才都是通过举荐被任用的,大概就是现在的“内推”。

到了隋朝末和唐宋时期,有了一种考试科目,叫进士科。不过这个考试不是谁都能参加,电脑屏幕下方闪烁参加进士科的人是需要通过地方推举出来的,这种被地方举荐到京城考试的人就叫举人

不过我们今天说的这种“举人”是第三种意思,在明清时期,通过科举在乡试中考中的人就叫举人,《范进中举》中的举人就是这种意思。

科举制度的首创时间无固定说法,科举经历了唐朝的发展、宋朝的改革、元朝的衰落,到了明清的鼎盛时期。

明清时期的科举从下到上依次分为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童试是县级考试,考过的人称“童生”;院试是州府级考试,童生考过第一级院试成为秀才,秀才考过第二级院试可以参与乡试。

乡试是省级考试,每三年才举办一次,全省录取人数少则几十个,多则一百多个,竞争非常激烈,通过乡试的人就称为“举人”。

举人可以参加会试,中了会试就可以进入殿试。进入殿试之后就不再“淘汰”,所有人只排“名次”,分三个等级,一甲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算是“进士出身”,三甲算是“同进士出身”。

举人能做什么?

从科举的制度来看,举人好像也不过是通过乡试的人,连会试能不能通过都不一定,为什么知县都不敢得罪举人,甚至还要巴结对方呢?这是因为乡试算是科举中的一道分界线,中了举人之后,无论之后的会试能不能通过,都已经有了入朝为官的资格。而没有中举的人就与仕途无缘了。

举人一旦通过了会试,那最差的殿试三甲也是同进士出身,大多会被外放做个七品官,之后再根据功绩升官。

而三甲中比较优秀被人推荐的,能够担任更高的品级。而知县也是七品,所以对于知县来说,举人是极有可能在不久之后和自己平起平坐的,甚至会直接比自己“官大一级”,提前打好关系拉拢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而如果举人没有成功通过会试,也只是直接做七品官的可能性小了一点,但是也是具备做官资格的,随时可能成为和自己“同朝为官”的人。

即便可能刚开始的品级低自己一等,但是官场难测,升官不分先来后到,对于有可能在未来成为自己“上司”的人,自然也要小心为妙,不能轻易得罪公转方向。

举人有什么“特权”?

而即便举人没有通过会试,也没有当官,知县也是不敢直接得罪的,因为举人是有“特权”的。之所以有“七品芝麻官”的说法,是因为七品知县就是最小的地方官了。

县就是最小的行政单位,知县之下有更小品级,但大多的职位类似于知县的助手,在知县之下就没有官员了。要知县一个人管理一整个县的大小事务是不太可能的,这时候就需要“地方乡绅”协助。

《范进中举》中那个巴结范进的前任知县,就是一个乡绅。一个地方的乡绅主要是由秀才、举人等群体形成的。而秀才和举人虽然都是读书人,“身份”上的差距却是天差地别。

秀才只是一个有文化的读书人,而举人在中举之后,就相当于是从一个平民,变成了一个士族,直接跨越了一个社会阶层。

古时候社会有阶层划分,那么统治者对各阶层的待遇自然也不同。举人和家人的田地免除徭役,举人名下的田地免除赋税。

举人大多会成为乡绅,也就是俗称的“地主”。所以即便举人没有做官,在“政治身份”上不如知县,但是却有着能够和知县平起平坐的“社会身份”。知县如果想要在县里的工作顺利,和举人乡绅打好关系是必不可少的。

结语:

乡试对于考科举的人,尤其是考科举的平民来说,是最关键的一环。举人和秀才之间虽然只相差一次中试,但是在社会阶层上却是天差地别,更别说举人有入朝为官的资格,秀才在中举之前,永远不能步入仕途。

明清虽然是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些弊端。因为社会阶层高低贵贱划分明显,很容易形成人人追逐权势,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

而科举给了平民身份转变的可能性,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为了追逐一个当官的机会埋头苦读,但是中举的人终究寥寥无几。

参考文献:《范进中举》《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本文发布于:2023-03-25 21:54: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4729810275e5b4029f03fbeb1c82d1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代举人是现在的什么官(过去举人相当于什么级别).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代举人是现在的什么官(过去举人相当于什么级别).pdf

标签:举人   知县   科举   的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