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释迦牟尼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3-03-25 12:20:49 阅读: 评论:0

佛陀的传奇降生

释迦牟尼,又被世人称为枣庄大学佛陀、如来佛祖等。他出生于古印度的一个小国迦毗(pí)罗卫国,父亲是国王净饭王。这位佛教创始人的传奇诞生,始于他母亲摩耶夫人一个特别的胎梦。

梦中一头白色有六只象牙的威猛巨象,在一片美妙的赞颂声中从天而降。当这只皮白如雪的大象向她走近时,把鼻子里卷着的一朵粉红色莲花,放进王后体内。跟着那大象自己也毫不费力地进去了,在梦中王后亦感到一阵轻快和愉悦。

按照当时的习俗,女性是要回娘家生产的。王后的娘家在迦毗(pí)罗卫国的邻国—拘利国的都城罗摩村,是拘利国王善觉王的女儿。

可就在回家的途中,王后遇到一只神气的孔雀,她想仔细查看,却突然觉得有些脚步不稳,身边的大树伸出一枝树枝搀扶王后,就在这时释迦牟尼从王后的身侧诞生了。

可惜的是在诞下儿子的七天后,王后就去世了。净饭王伤心欲绝,后昭请她的妹妹摩诃(hē)波阇(shé)波提成为新的王后,封为乔答弥(mí)王后。她待释迦牟尼如己出,将释迦牟尼优秀健康的抚养成人。

太子出生国王高兴极了,为其取名“悉达多”,全名乔答摩·悉达多,意为成就大事者。并请来术士替自己的儿子预言未来,借着王后离奇的胎梦和小太子的面相,术士预言,这个孩子是一个伟大的领导者,并必定会统治一个拓展四方的江山。可这一切却被另一个圣者打破了。

一周后,一个名叫阿私陀的圣者来到王宫造访。见到还是婴孩的悉达多泪如雨下,并预言:“陛下,你的儿子是不会当政的,它会是修道上的伟大导师。我是为自己未能亲闻他真理的教化便要去世而哭泣的。”

喜欢僧人和情窦初开的太子

在古印度主要把人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悉达多就属于刹帝利种姓。其实在印度还有第五类人—“不可接触者”。它甚至连种姓都没有。

高种姓的贵族,如果不小心碰到他们,甚至被视为一种污染,需要回家绝食克己数星期来清洁自己。

四个种姓中婆罗门号称自己是宇宙的统治者,所有的宗教活动仪式都要由他们进行,过程中百姓还要被迫支付给他们金钱、食物或劳力。这使得百姓苦不堪言。

少年时的悉达多天资聪颖,熟读了所有婆罗门的教义,不禁开始怀疑这种制度,怀疑婆罗门是否真的那么“高贵”。

悉达多很喜欢与隐士、僧人交流。与婆罗门教追求权力不同,这些僧人对物质和拥有社会地位完全不重视。悉达多很希望有一天能跟着他们去学习。但这引起了净饭王强烈的不满。

他与王弟斛(hú)饭王说了自己的烦恼,斛饭王的儿子阿难陀和提婆达多都是悉达多的好友,他们也同样喜欢僧人和隐士。

斛饭王其实和哥哥有一样的忧虑,就建议为悉达多选一位妻子,他觉得如果有了家庭,悉达多可能会出于责任,而放弃出家做僧人的念头。

净饭王把想法告诉王后,王后欣然同意,于是便在宫中安排了很多音乐、运动、远足的聚会,年轻的佛陀也对这些活动展示出了巨大的热忱。

在一场比武大会上,拘利国的公主耶输陀罗受乔答弥王后的邀请,也来参与盛会负责迎宾。她可爱秀丽,举止优雅受到所有人的喜欢。

比武大会上悉达多赢得了所有比赛的冠军,而颁奖的也这位公主,奖品是一头白象,就在此刻一对少男少女相遇了。

说起这位耶输陀罗公主,其实也是悉达多的亲戚,她的母亲就是悉达多父亲—净饭王的妹妹。

就如悉达多一样,耶输陀罗也从心底对社会的不公感到不满,身为一个公主却时常到村落中,为贫苦大众施与关爱和服务。佛陀被她深深感动,他们相谈甚欢。

佛陀心中不禁升起对这位少女的爱意,她与其他贵族家的女儿不同,她不只是最美丽的,也是最温柔善良和懂他的。

两个人从互生好感到步入婚姻的殿堂是因为王后发起的一场活动。

王后要为全国的少女开一场宴会,每一位到场的少女都会获得一件珠宝作为礼物,并且礼物由悉达多亲手发放。

悉达多本就不愿参加这一活动,心不在焉的发出去一千多件首饰,一直到最后一位少女。佛陀开心的以为终于结束了。这时人群中一抹白色的身影缓缓的走了出来,正是耶输陀罗,接下来就是一段偶像剧的内容了。

悉达多看着桌上剩下的饰物,急的脸都红了,他觉得桌上剩下的饰品没有一样,能配得起公主的美丽。可下一刻他展露微笑。从自己颈上摘下戴着的项链,想送给公主。

少女摇着头说:“我是为了表示对你的尊敬而来,不能拿走属于你自己的东西。”

少年回答到:“我的母亲常说我不带珠宝比较英俊,公主,就请你接纳这份礼物吧!”说完便为少女带上了闪闪发光的宝石项链。

人群沸腾了,佛陀与妻子的婚礼就安排在了翌年的秋天。二人坦诚相待、互诉心声,成为了一对快乐夫妻。

没有答案的问题

婚后,耶输陀罗除了亲力亲为的照顾着佛陀的生活,剩下的时间全部都投入到她热爱的救援工作。救援工作做的顺利也要感谢她的婆婆—乔答弥王后。

王后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慈悲女人,她坚信女人如男人一样拥有智慧和力量。这位乔答弥王后,也是后来跟随释迦牟尼修行的第一位比丘尼(尼姑),为尼众的发展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佛陀深爱着妻子,他从不怀疑妻子做这些救援工作的价值,但他内心明白,这条路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安详。

不久,耶输陀罗为他诞下了一个儿子,佛陀为之取名“罗睺(hóu)罗“,也是日后佛陀的弟子之一。佛陀离宫的契机也就发生在这个儿子降生不久后。

一天悉达多带着家人外出郊游,遇到了一个重病的男子,随从告诉他,这个男子得的是不治之症,并且极易传染。

悉达多没有嫌弃,握着这男子的手,眼睁睁看着这个年轻男人闭上了眼睛,却无能为力。他沉默良久,不禁开始思考生老病死的众生,脱离痛苦地解决之道。

最先察觉到佛陀要离开的是她的妻子,耶输陀罗在那天晚上做了三个怪梦。

在第一个梦中,她见到一头白色的牛,牛的额上有一颗闪亮的宝石,这头牛向城门缓慢的行走,这时一个声音从天而降:“如果你留不住这头牛,这都城就再没有光明了!“

第二个梦中,她看到四个天王站在山顶上,向着王城发放光芒,祭坛上的旗帜猛烈摇动跌到地上,鲜花如雨般从天而降,城中四处回响着天籁之音。

第三个梦中,她听到震撼天地的声音在说:“时候到了!时候到了!“梦中她望向佛陀的椅子,只有一件衣服。而这件衣服变成了一条蛇溜出门外。

耶输陀罗惊醒,问睡在身边的丈夫,你是不是要离我而去了。

佛陀没有回答,沉默了良久后对妻子说:“别担心,你是很有深度的女人,是我的伴侣,真正可以帮我达成愿望的人,你比其他人都了解我。

即使我离开你到远处去,我知道你也会继续你的工作,照顾好我们的孩子。不管我在哪,我对你的爱都会始终一样,我不会停止爱你。待我得了大道,我定会回到你和孩子身边。”

回宫后,佛陀向父亲到了别,国王不舍得自己的儿子离开,否决佛陀想要离宫的想法。但耶输陀罗好像放下了一切,她深夜为丈夫收拾好行李,嘱咐仆人备好丈夫的马,将儿子哄睡,静静地等着佛陀归来。可直到深夜佛陀依然没有回来。

佛陀坐在外面,望着夜空中明亮的月亮和星星,终于转身进了房间。望着熟睡的妻子和儿子,考虑再三也没有叫醒妻子,他怕叫醒妻子只会让她更加伤心。

但妻子是不是真的睡着了,我想他心里是明白的。一个知道夫君即将离去并深爱着他的女人,怎么可能在夫君即将离开的晚上睡着觉呢?她无非是不忍面对罢了。

悉达多拿起妻子为他准备的行囊,转身和仆人一起骑马偷偷离开了自己出生的国家。

多年后,释迦牟尼终得大道回乡,给孩童们讲课时说了一个故事,表达了他对妻子的感谢。

那一世释迦牟尼是一个住在喜马拉雅山脚的善良青年,贫穷却勤奋。他渴望学习,就带着全部的五百铜钱想到城中拜师学习。入城时他发现城里张灯结彩,好像是有什么庆典。正巧一个手捧七朵莲花的少女路过,便拦下少女询问。

少女回答今天是王之子寻求真理得道归来的日子,大家都要为他去庆祝。释迦牟尼看了看少女手中的莲花开始了如下的对话。

释迦牟尼:“你买这些莲花要多少钱?”

少女:“我只买了五朵,剩下两朵是我从自家池塘采的。”

释迦牟尼:“那五朵要多少钱?”

少女:“五百铜钱。”

释迦牟尼:“那这五朵莲花能卖给我吗?我想将它送给大师做供养。”

少女:“不行,我买这些花是想自己做供养的,没打算转卖给别人。”

释迦牟尼恳求:“你还有池塘中摘下的两朵可以供养啊!求你让我买那五朵吧!我希望能有一点东西送给大师,这是我难得的机会,只要你肯卖给我,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

少女沉默了许久才说:“我不知道前生和你有什么因缘,但我看到你的第一眼就爱上了你。我可以把五朵莲花送给你,但你要答应今世和以后的生生世世都要娶我做妻子。”

释迦牟尼沉默了,思考了良久说:“你很与众不同,而且十分坦诚。我初遇见你时心里也有奇妙的感觉。但我正寻求解脱之道,如果我成婚,难免是种障碍。”

少女答道:“如果你答应娶我为妻,我便立愿当你修道时机成熟时,我一定不会妨碍你离去。相反,我更会尽力成就你的道业。”

佛陀答应了,两人结伴去见了大师。去见大师的人太多了,莲花根本送不到大师的手上,释迦牟尼只能将莲花向大师的方向抛去,说来也巧,莲花正好落在了大师的臂上,少女亦请他把她的莲花抛去。她的两朵花,也同样落在大师的手上。大师大声呼问是谁把莲花抛来,并请他们出来。于是群众让释迦牟尼和那少女上前,释迦牟尼和女子手牵手向大师鞠躬礼敬。

大师望着释迦牟尼说道:“我看到你心里的真诚,也知道你有决心修道以达至开悟,来拯救众生。别担心,有一天在你的来世,你是会如愿以偿的。”

跟着,大师又望向跪在释迦牟尼身旁的少女,对她说:“你将会是他今生及所有来生的知已。谨记你的愿言。你要帮助他达到他的愿望。”

释迦牟尼在讲故事的时候,耶输陀罗就在身边,他知道佛陀对他的感激,激动的流下泪来。

开始修行

离开皇城后,悉达多下马用剑斩下自己的头发,褪去了自己宝石项链,交与仆人车匿,让他回到王宫,告诉家人们自己离开王宫并不是为了逃避责任,而是为了芸芸众生。交代完仆人后,悉达多又对多年的坐骑“金蹄”说:“我的好朋友,现在回家去吧!”

一人一马含泪告别了悉达多,他一直望着直到两道背影消失,才转身走入了森林中。从此天幕是他的屋盖,树林是他的家。

悉达多刚进入树林,就遇到了一个僧人打扮,但却拿了一套弓箭的男子。悉达多好奇为何僧人会带着弓箭。那男子回答他,只有做这个打扮,猎物才会放松警惕,他就更容易抓到猎物。佛陀不认可他这种行为,但也没有多说什么,就提议用自己身上的衣服和猎人交换。看着悉达多华丽的衣服,猎人欣然同意。现在悉达多终有了僧人的外表。

修行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两位导师。

第一位是阿罗罗迦摩罗大师,大师在吠舍离城以北开设了修道中心,丛林道院。悉达多跟随阿罗罗大师修行,不久就达到了“无所有处”的境界,悉达多领略到,宇宙万物皆是唯心所造,人的意识就如画师一般,能把万事万物描绘创造出来。悟到了自心以外一无所有的道理。

到了这一境界阿罗罗大师已经无法再继续教导悉达多了,他向悉达多提议留在道场,一起传道授业。但悉达多拒绝了,虽然他已经到了“无所有处”的境界,但他明白,这不是他的最终目标。告别老师后他继续独自修行,遇到了他的第二位老师。

悉达多的第二位老师是无陀迦罗摩子大师,遇到悉达多时他已经七十五岁了,被当地人称为活佛。跟随无陀迦大师修行,他领悟了“非想非非想”的境界,他明白“空”不再是指什么都没有的空间,也不是常理中的意识。

解脱之道就是要超越全部思想,超越所有一般的意识境界。此刻悉达多又遇到了在跟随第一位老师修行时的问题。

他明白“非想非非想”是一个极安详的境界,但它并不是可以开启真相之门的钥匙。虽然跟随两位老师佛陀已学有所成,但解脱生死的问题仍在他心中燃的炙热。为了探索真相,佛陀终于开始了他之前最不能理解的一种修行—修苦行。

悉达多很早之前就接触过修苦行的僧人,他们多数不穿衣服、不接受供养、通过折磨自己身体进行苦修,他们坚信,只要让身体饱受大自然的极度折磨,就可以死后升天。

开始佛陀不能认同这种方式,它曾劝苦行者白话文不要再通过虐待自己去修炼。可在拜了两位老师,却仍不能解决心中疑虑后,佛陀开始怀疑自己的之前的想法可能是错的。

经度与纬度一天,他看着地上潮湿的木头想,又软又湿的柴是没法生火的,身体也是。肉体的欲望如果不受控制,那要达到心灵上的开悟就困难了。

就这样,佛陀开始了一段极度苦修的生涯。他会在黑夜里进入森林最恐怖汉字听写大会决赛的荒野地带,露宿一宿。有时会自行停止呼吸一段时间,直至忍受不了昏厥过去。他不再沐浴,停止进食,只偶尔吃一个地上拾到的干枯果子,甚至一块干涸了的水牛粪。

六个月的时间,他已变得骨瘦如柴。长时间没有剃剪须发,当他轻触头顶时,一撮撮头发便会掉到地上,好似带走了他身体的最后一丝生气。

终有一天,悉达多在坟场禅坐,意识到这一切都是错误的,他体会到身和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实体,虐待自己的身体就是虐待自己的心智。

他曾经以为禅定为自己带来的自在喜悦是他欲望的念,现在他不这么想了。他相信这种喜悦会滋养身心,并增强自己开悟的动力。

悉达多决定恢复健康,禅坐思考来继续修行。他不再求别人的指导,决心成为自己的老师。

在坟场悉达多见到一具女尸。他知道这具尸体两天内会执行火葬,那么尸体上红色的裹尸布就没有用了。他除去了女尸的裹尸布,步行至河边。

褪去自己已经破烂不堪的道袍,沐浴,并把裹尸布清洗干净披在身上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当作自己新的道袍。做完这一切,佛陀想步行到附近人家乞一些食物,但身体实在是太虚弱了,终于晕倒在路旁。

篇幅问题,故事就先讲到这里了。之后作者会继续为大家带来释迦牟尼证道、传道直至入灭的人生经历。

本文发布于:2023-03-25 12:20: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467810f98b26e05de210fb22adf2cb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释迦牟尼的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历史上真实的释迦牟尼(释迦牟尼的故事).pdf

上一篇:乐视汽车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释迦牟尼   佛陀   王后   自己的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