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道茶祖的介绍
中国茶道之祖除了陆羽以外应该还有另一名奇人,他与陆羽可以
说是不相伯仲,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茶道茶祖的介绍,一
起来看看。
中国茶道茶祖的介绍
皎然,公元(720-804)年(也有人考证生于公元703年),吴兴人,
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世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
的诗僧、茶僧。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他为后人留
下了470多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堪
称一代宗师。
与皎然命运息息相关的有一个年轻人叫陆羽。公元755年发生了
安史之乱,陆羽随难民过江,公元757年(有专家考证是756年先流浪
到江西又从江西到浙江吴兴),陆羽到浙江吴兴,即现今的湖州。在那
里他遇见了皎然,以后他们结成了生死相依的忘年交。——“缁素忘
年之交”40多年,他们的友情达到了生相知、死相随,生死不渝的超
然境界。正是这个不起眼的年轻人,在皎然的指导、帮助,鼓励、安
排、资助、筹划下,完成了中国茶业、茶学的千秋伟业——《茶经》。
皎然对陆羽及中国茶道的贡献分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动乱中的陆羽找到了家
陆羽生于公元733年,3岁被遗弃在竟陵(湖北天门),是龙盖寺主
持僧智积禅师在西湖边拾到将其抱回寺里养育。11岁陆羽逃出寺院去
戏班作了优伶,14-15岁被河南府尹李齐物看中,推荐去火门山的邹
子夫处学习读书,20岁治面瘫的最佳方法 偶遇竟陵刺史的礼部员外郎崔国辅,崔与陆羽
一见如故,结为忘年之交。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前的754年,有人说陆羽已开始写《茶经》,
我们认为不现实。因为那时候陆羽还是一个21-22岁的小青年,对茶
业、茶学都没有很深厚广泛的研究与积累,特别是安史之乱,处于流
浪动荡状态,也没有这样的环境写书。
中国著名茶道大家林冶先生在《中国茶道》一书第7页中亦认为:
陆羽是公元757年认识皎然的,其时,陆羽是一个24的青年,他们俩
可以说是“一见如故”,开创了四十多年“佛俗情缘”的莫逆之交。
罗家庆先生考证认为:“有人认为陆羽在龙盖寺就懂得了煮茶,
这不对。而是智积禅师罚他服劳役,砌墙头,清厕所收款收据样本 ,没有让他煮茶。
即使随后到了李齐物、崔国辅两位剌史身边,由于衙门有专人司茶,
他也不会接触茶饮……。”
我们认为陆羽在龙盖寺李、崔处接触茶饮的机会应该是有的,但
就以此要写千古《茶经》,且不说他是否有这样的创意抱负,即使有未
免积累远远不够。
陆羽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是在公元756-757年,即23-24岁拜见
了皎然大师后的发生的。陆羽与皎然结成“缁素忘年之交”时,当时
皎然大师已四十多岁,乃杼山妙喜寺主持,寺庙有茶场、茶园、茶堂、
茶僧,即有这样的权力、条件让陆羽安下心来潜心研究,陆羽也结束
了动荡不安的生活,有了人生的着落。
(二)陆羽《茶经》受到皎然的指导、启发
无从考证写《茶经》是陆羽自己的创意还是皎然先生的命题,但
陆羽从皎然住持的妙喜寺开始撰写《茶经》是铁的闽南风俗 事实。
另一说法陆羽为人相当谦虚,其治学精神信奉“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他一开始写的题目是《茶记》、《茶
事》、《茶论》,陆羽非常谦虚,他不会一写书就叫《茶经》这样伟
大的名字,所以《茶经》一名他不敢提,是皎然上人先提的,后人加
以补充的。
皎然年长陆羽13-14岁,大一轮,两人“缁素结交”时皎然年龄
已到40多岁,他已到过庐山、泰山、崂山、嵩山、长沙、衡阳、饶州、
洪州以及苏南各地、剡溪、天台等处,他交友广泛,阅历丰富,对不
少大庙的僧侣饮茶已颇有心得,佛院饮茶早已成习。有些寺院设有专
门的“茶堂”,用作僧侣们潜心论佛,招待施主,有些寺院专门派有
“茶头”及“施茶僧”,用以烧水煮茶布施茶水,……因此皎然足迹许
多大庙后对佛门茶理修炼很深。从他的许多茶诗中可以得知他有非常
丰富的茶叶知识……
昨夜西峰两色过,朝寻新茗复如何?
女宫露涩青芽老,尧市人稀紫笋多。
紫笋青芽谁得识,日暮采之长太息。
还有一种流行的说法,皎然上人生于公元703年,与陆羽相差30岁,
其时已经
50多岁,他更愿意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教育给一个自己喜欢且非常
投机的青年。
我以为陆羽虽然在龙盖寺积公那里学会了烹茶、品茶,但对于真
正的茶道基础、工艺、生产、种植还不甚了解,皎然的妙喜寺有专门
的茶场,皎然对茶叶生产、加工、品饮都非常了解。因此,皎然的出
现弥补了陆羽这方面的不足。
写《茶经》前当时实际上在全国各地饮茶之风已十分流行,文成
公主进藏带有茶叶,武则天、唐玄茶都喜欢宫廷茶事,……茶叶店铺也
已遍布河北、河南、山东。很有可能《茶经》科研项目的立项是他们
两人创意并经寺院领导集体研究共同确定的。
陆羽也非常争气,在苕溪草堂期间“结苕溪之滨,闭门对书,不
杂非类”非常专心致志。
陆羽不仅观察茶叶的生产加工,也注重分析茶叶品质的优劣,与
皎然一起探讨烹茶方法、管理经验等等。
陆羽在妙喜寺及在“苕溪草堂”期间,他们经常讨论、研讨,陆
羽写成了《茶经》前期部份。但在皎然看来,陆羽闭门写书,有许多
不切实际的观点,他还不客气地提出了批评(谁能对茶圣提出批评?只
有皎然大师),他在《饮茶歌送郑容》一诗中指出“云山童子调金铛,
楚人茶经虚得名”。他爱之深所以评之切,除了妙喜寺自家茶场以外,
他让陆羽深入全国茶山研究茶叶载培、管理、采摘、煎制等茶事,以
补充、修改《茶经》。……不但如此,皎然自己在历史上有确凿的记载
他也写过一部类似茶理、茶事、茶道的《茶决》,有人说是这本专著
也有三卷(可惜后来失传),唐时象陆龟蒙很多人都看到过,由此证明他
在茶理、茶业方面也是很有造诣与经验的。
(三)皎然为陆羽写《茶经》提供了物质条件
皎然不但悉心指导陆羽,解决了他生活上的后顾之忧,给陆羽提
供安静写作环境,同时还为陆羽解决了写作《茶经》所需要的实验场
地、设备、仪器等等。因为以皎然为住持的妙喜寺在长兴顾渚山置有
茶园(后为贡茶基地),这个顾渚茶园是陆羽《茶经》最好的实验室、试
验基地。有《顾渚行寄裴方舟》诗为证:“我有云泉邻渚山,山中茶
事颇相关,……伯劳飞日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时”。六朝、隋唐南方
许多名寺、道馆都有这样的茶园。
大家知道即使现在条件下你要搞一个茶场涉及土地、载培、施肥、
管理、采摘、烘赔等一连串事情,也不容易,何况是古代一个条件优
良的实验茶场,……这一切皎然大师都为陆羽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证。
几年后皎然为使陆羽有一个更加安静、方便的写作环境,又在苕溪之
滨为他建好了“苕溪草堂”,到处寻找外出考察的陆羽让他回来安心
居住写作……
一部《茶经》本身只有7000—8000字,用现代速度书写几天或
几个小时就结束了,陆羽为什么要前后二十多年写《茶经》,关键它
是关于茶叶的种植、培育、管理、制作、宣传、营销、文化等它是一
项完整的系统工程,而作为妙喜住持的皎然当时能提供这样的条件保
证、政策保证、实验保证。
由此可知,皎然上人是陆羽茶学研究的主要物质提供者与保障者。
(四)皎然不但是“茶道”的始作俑者,更是茶文化的宏扬者
皎然上人不但懂茶事更对茶文化情有独衷。在当时的时代,没有
电视、报纸,没有相声、小品、小说,文化传播的最好形式是诗歌,
并且诗歌也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主要形式,即以诗论科举水平之高低。
因此,他不但以诗歌的形式在世界首次提出了“茶道”,“什么是茶
道”,他还写下了更多广为流传的茶诗,在同时代他是茶诗最妙最奇
最多茶理最深的高人。
如果说陆羽更多的是一个科学家,他是从茶科学、茶经验、茶业
产业角度来著作《茶经》,那么皎然上人则更多地是从文学诗歌,从
茶文化的角度研究,并且又以他高深的佛门禅悟亲自体验开启了茶道
之韵,从而拉开了整个中国茶道甚至是世界茶道之先河!他的《饮茶歌
诮崔石使君》不但是大唐茶道更是中国茶道、世界茶道的开山之作!且
不说皎然上的《茶诀》是否也讲茶理、茶业、茶事,实际的中国茶文
化也可能更古老,但是作为完整的“茶道”大旗,茶叶精神功能之系
统开发是从皎然上人那儿开始的。
因此,有专家认为陆羽更像钱学森、袁隆平;皎然更像鲁迅、胡适、
郭沫若。且不说其对陆羽的帮助、指导、交流、切磋,他自己也是茶
文化特别是茶道领域的开山鼻祖!
皎然不但是茶事、茶文化的积极倡导者,更是与陆羽一起热情倡
导“以茶代酒”、茶饮料,在前期批评陆羽《茶经》不足的同时,与
陆羽一起又是茶饮、《茶经》、茶文化的推广旗手。他不但为陆羽开
展茶学、茶业研究提供环境场地、设备、经费,而且还经常有意组织
“苕溪茶会”,带领诗茶爱好者去剡溪举办“沃州茶会”、“剡溪诗
茶论坛”,策划、组织、包装、宣传了茶文化及“以茶代酒”的茶饮
料的思想,并以论坛、会议、活动、诗歌等形式进行了确有影响力的
传播。对陆羽的《茶经》不但爱之、引之、批之、宣传之,而且对其
本人及“陆氏饮茶法”也是热情讴歌,不遗余力。陆羽刚到浙江,人
生地不熟,皎然上人把他热情推荐给他的许多高人朋友,如颜真卿、
张志和、朱放、灵彻、李季兰等等,象颜真卿后来也成了陆羽事业的
坚强支持者与挚友。某种意义上公元773年由陆羽设计,颜真卿书法
题名,皎然策划赋诗的“三癸亭”就是著名的陆羽茶学品牌的事件营
销之一!自陆羽《茶经》及皎然的《饮茶歌》后,唐代茶诗大盛,茶道
与诗道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大合唱,迎来了亘古以来未有的大唐茶文化
的高峰!
中国著名茶道专家余悦教授认为“没有皎然就没有陆文学的写作
基础,没有颜真卿的识才爱才助才,陆羽不会成为茶圣”……因为仅过
几十年即发生了会昌“灭佛运动”,全国大寺4600余所,小寺4万余
所,还僧妮26万人,解放寺院奴婢15万人,妙喜寺也完全被拆
毁,……当年陆羽曾有过的写作实践环境似灵光一闪,荡然无存。
(五)皎然是陆羽的长辈、导师、笃友、兄弟
陆羽尽管孤儿出身,但一辈子在人生转折的过程中却常有贵人相
助。皎然无疑是陆羽事业人生转折过程中的贵人,也是陆羽的长辈、
老师,又是陆羽后半生40多年的生相知死相随,交往时间最长、学术
探讨最多,关系情义最深的兄长与良师益友,本来陆羽晚年从广州到
苏州定居了很多年,他也曾经准备终老苏州。可是皎然上人的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 寂给
了陆羽巨大的打击,他毅然决定离开江南水乡苏州而重返湖州以追随
皎然……当陆羽走完了漫长而坎坷的人生之路后,他的生前好友按照他
的遗愿,将他葬在了妙喜寺附近,苕溪之滨,以伴随他生前最好的哥
们兄弟——笃友皎然上人。
也许讲茶文化、茶道还会有人讲到卢仝的贡献。没错,卢仝后来
的七碗茶歌——《茶歌》的影响不亚于皎然的“三饮”之歌,甚或是
大有千年传唱不衰后来自我评价报告 居上之势。所谓大唐茶业三件大事:陆羽《茶
经》、卢仝《茶歌》、赵赞“茶禁”(即对茶征税),更有“三篇陆羽经,
七度卢仝碗。”殊不知卢仝生活于(公元795-835年),在卢仝出生时
皎然大师早已出版了《茶决》推出了《饮茶歌》中国茶道(皎然比卢仝
年长75岁),如果不论卢仝诗的社会性,在茶道内容及形式上,卢仝
并没有超越皎然大师多少,卢仝对茶道的理解绝对受皎然三碗茶的参
照与启发(这儿不是贬低卢仝),更确切说“七饮茶歌”就是“三饮茶歌”
的继承与发展,七碗茶是三碗茶的仿效与细化(原创是皎然上人的)。
(六)、皎然不但开创了茶道,也是茶理、茶业、茶叶生产的行家理
手
皎然不但是茶文化高手,他对茶叶生产、加工、饮茶及茶叶经营
都非常了解,究竟其妙寺有实打的茶园,此茶园除了供应本寺院茶僧
茶礼之用外,可能还有一部份用以创业,是“寺院经济”的一大部分
(那时候以许多方丈、住持俨然象一位大地主)。现以《顾渚行寄裴方舟》
一诗为证:
我有云泉邻渚山,山中茶事颇相关。
鶗鴂鸣时芳草死,山家渐欲收茶子。
伯劳飞日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时。
由来惯采无近远,阴岭长兮阳崖浅。
大寒山下叶未生,小寒山中叶初卷。
吴婉携笼上翠微,蒙蒙香刺罥春衣。
迷山乍被落花乱,度水时惊啼鸟飞。
家园不远乘露摘,归时露彩犹滴沥。
初看怕出欺玉英,更取煎来胜金液。
昨夜西峰雨色过,朝寻新茗复如何。
女宫露涩青芽老,尧市人稀紫笋多。
紫笋青芽谁得识,日暮采之长太息。
清泠真人待子元,贮此芳香思何极。
(注:有史述为证,皎然与著名茶人、文学家陆龟蒙在长兴顾清都
置有茶园,本来就是一大茶场主。)
由上述可知,皎然在此里面对茶叶生产的环境、管理、气候、采
摘、品质、煎饮、销售、市场都作了全方位的描述,其对茶理,采摘、
气候、时间、营销研究之深几乎是唐茶诗无出其右者。诗歌在唐代不
但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记载、传播文化的主要形式。如
果皎然不是对茶叶生产、采摘、市场十分了解,是写不出这样有深度
有内容又有神韵的茶诗的。
唐朝后期两位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茶人皮日休与陆龟蒙,他们
比陆、皎后生几十年,也在湖州、长兴进行相当长时间的考察,对皎
然、陆羽十分了解,总结了自周至唐的茶史、茶事,写成了著名的
《茶中杂咏》,也总结了自茶叶生产到采制加工、茶具、茶舍……一系
列知识与经验,形成了著名的“皮陆唱和”。而其中皮日休认为陆羽
茶经很多地方参考了杜育的《荈赋》。而陆龟蒙在顾渚山下置有茶园,
还亲自进行茶叶生产实践,自己亲自经营,且看过韩束化妆品 皎然《茶决》认为
也是三卷本,唐朝有很多诗人还看到过此《茶决》,陆羽《茶经》的
许多茶事、茶理引自《茶决》。陆龟蒙参考《茶决》、《茶经》还撰
写了《品第书》即陆龟蒙的《茶书》,可惜后来也失传。
此外,皎然上人的《茶决》不但陆龟蒙看到过,唐代很多典籍还
引用过《茶决》。比如《百丈清规》、《禅林清规》、《五灯会元》
等更有明代著名茶史专家陈师《茶考》指出:耳朵神经痛 陆龟蒙作《品茶》一书,
继《茶经》、《茶决》之后。……《茶经》陆季疵撰,即陆羽也。羽字
鸿浙,季疵或其别字也。《茶决》今不传。及览事类赋,多引《茶
决》。此书间有之,未广也。陈师,钱塘(杭州)人,明嘉靖间会试副榜,
官至永昌知府。有专家考证《茶考》一出,有关的茶事史书“开始有
条不紊的鱼贯而出了”。
由此可知,皎然上人作为有茶叶产业的老板又佛道儒多修的伟才,
对茶叶生产、加工、煎制、营销都是全过程了如指掌,他不但是鲁迅、
郭沫若、巴金一样的“茶文化大家”,也是象钱学森、袁隆平一样的
茶科学家。只不过由于《茶决》的失传,皎然给人以茶道专家的面目
出现而已,如果《茶决》还在,或如果谁能把《茶决》考证、挖掘出
来,可以断言《茶决》、《茶经》亦为中国茶业开天辟地的两篇开山
这作!
中华茶文化之祖的介绍
长期以来,茶学界与茶文化界围绕着“谁为茶祖”这个根本性问
题,展开了积极而有效的科学研究。今天,我们在这里尊神农为“茶
祖”,是从尊重历史出发,经过众多学者经过考古、历史、地理、人
文、农业、民族、民俗等领域的长期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所取得的成
果之一,尊神农为“茶祖”的依据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农耕文化而论,茶树,茶叶,茶叶的应用,都是农业生产的
发展与农耕文化的产物,神农氏是农业之神,中国农耕文化之祖,因
而也是“中华茶祖”。
2、从历史文献而论,神农氏是中国远古时代最早发现茶的解毒功
效,从此开辟茶为药用文化,因而是“中华茶祖”。
茶圣陆羽《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与茶文化著作,
是茶之经典著作,书中明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
鲁公。”明确肯定神农氏作为中华茶祖的历史地位。
《神农本草经》云:“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
之”。荼,即茶。远古时代先民们茹草饮血,过着原始生活。为了让
广大老百姓能够安全饮食,严防因饮食不当引发疾病,神农氏亲自尝
百草,辨别百草的可食用性。在这一过程中,神农氏发现了茶,开辟
了茶为药用文化,称其为“茶祖”名副其实。
3、尊炎帝神农氏为“茶祖”符合炎黄子孙民族情感的皈依。
中华民族历来尊重历史,尊重优秀传统,全球华人都认为自己是
“炎黄子孙”。中华茶祖神农文化,乃是炎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祖神农为先民“舍身尝百草”的勇气,“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
牺牲精神,是炎黄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千万
年以来一直激励着亿万炎黄子孙为中华振兴而努力拼搏。
因此,炎帝神农氏既是中国历史上令后人景仰的“三皇五帝”之
一,也是“中华茶祖”。弘扬中华茶祖神农文化,乃是中华茶人不可
推卸的神圣职责。
本文发布于:2023-03-23 20:00: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429f5476c29eebc6f8fbd876dfdf0fbe.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折税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折税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