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宗孔庙
百科名片
大成殿外
衢州孔庙为南宋建炎初孔子第四十八世孙袭封衍圣公孔端友率族人随高宗赵
构南渡后所诏建。宋宝祐元年(1253年)始建,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迁于现址,
历代多次修葺。1998年经过全面修缮,作为衢州市历史博物馆舍对外开放。主
体建筑有头门、大成门、大成殿、东西两庑、思鲁阁、圣泽楼等。
目录
简介
建筑构造
主要建筑
几易其址
楷木像圣像碑
历史沿革
祭祀内容
南宗孔洙让爵
简介
建筑构造
主要建筑
几易其址
楷木像圣像碑
历史沿革
祭祀内容
南宗孔洙让爵
南宗家庙由来
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浙江衢州孔氏南宗家庙坐落于衢州市区府山街道新桥街,是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衢州孔庙是全国仅有的两家孔氏家庙之一,素称“南宗”。
(北宗:山东曲阜)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春秋时鲁国人。是中国历
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历代帝皇奉为圣明。据史载,北宋末年,
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陷入金兵之手。宋高宗赵构仓促南渡,孔子第四十
八代裔孙、衍圣公孔端友,负着孔子和亓(qi)官夫人(孔子夫人)的一对
楷木像(据传为孔子学生子贡所刻),离开山东曲阜南来,定居于衢州。宋
高宗宝祐三年(公元1255年),敕建孔氏家庙,为南宗。孔子后裔子孙已在
衢州度过了800多个春秋。衢州作为孔子后裔的第二故乡,向有“东南阙
里”、“南方圣地”之称。
全国唯一的“一城三孔庙”所指的就是柯城。在衢州市区县学街县学
公园内,还有一专门记载衢州“一城三孔庙”(衢州府孔庙、西安县孔庙、
南宗孔氏家庙)的“石书”。
编辑本段建筑构造
南宗孔庙
衢州孔庙曾经三迁三建,十多次修葺。现址的孔庙为明武宗正德十五年
(公元1520年)所建,位于衢州府城东隅,占地约20亩,基本上是按照山
东曲阜孔庙的规模来规划建造。建筑占地面积约13900平方米,分为孔庙、
孔府及后花园三部分。
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平面呈纵长形,以3条轴线布局。东轴线上有
孔塾、崇圣门、崇圣祠、圣泽楼等建筑。中轴线上有孔庙大门、大成门、
甬道、大成殿、东西庑等建筑。西轴线上有五支祠、袭封祠、六代公爵祠、
思鲁阁等建筑。西轴线稍西为世袭博士署,即孔府的奉祀官府。家庙历经
各代的多次维修,至今仍保留有宋代的建筑形制和规模。
庙前设有“金声”、“玉振”、“棂星”、“大成”四门。前左为“金
声门”,右为“玉振门”,金声、玉振两门之外,有“德侔天地”、“道
冠古今”两块牌坊。庙门为一座单体歇山顶建筑.在石须弥座的围墙衬托
下,显得威严庄重。庙门上方,悬挂着一块由当代著名书法家沙孟海题字
的“衢州孔氏家庙”额,字体苍劲有力。正门两边一对石狮,显示出圣地
的尊严。据了解,庙门是根据明代衢州孔氏家庙图,结合清代建筑风格重
新设计证。进而正中,立石结构三拱式的“棂星门”,再进为“大成门”,
门之左右均为碑亭,立宋宝祐间祀部尚书、翰林学士赵汝腾撰写的创建家
庙碑等十七块碑石,碑文均由当朝政要,社会名儒撰记。
南宗孔庙
进大成门可上佾(y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台,是祭祀孔子
时歌舞的地方一座全部由青石铺成的170个方米的佾台,紧接佾台的是孔
庙的主殿大成殿,是庙内的最高建筑,这是一座重檐歇山顶明代建筑,殿
阁雄伟、气势不凡。双重飞却的成语 檐中立有一块竖匾,上书“大成殿”三字,檐
下挂着“生民来有”匾额,为清代雍正皇帝砌笔。殿内一块清代康熙皇帝
撰写的“万世师表”原额,悬挂在正殿上方。大殿高23米,长和宽各9米。
殿内正中是孔子座像,两旁侍立着其子伯鱼及孙子思像。横梁上悬有十余
块历代帝皇御书匾额。殿内共有木质圆柱12根。其中最大的圆柱周长1.80
米,大人伸展双臂也难以抱全。殿前通道的东西两侧各有九间房子,叫“两
庑”,挂供奉先贤的地方。东西两庑祀十二哲、中兴祖孔仁玉以及孔传、
孔端友。
金声门左,是家塾所在,内进为祟圣祠,祠后是圣泽楼、旧称御节楼,
祠前稍西为报功祠,祀官绅之有功于南宗者。玉振门右有五支祠、袭封祠、
六代公爵祠及思鲁阁等建筑。思鲁阁上奉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像高不
足两尺。孔子长袍大袖,亓官夫人长裙垂地,形象生动。阁下立有“先圣
遗像”碑,碑高2.07米,宽0.85米。相传为孔端友根据唐代画家吴道子
手迹摹刻的。
在家庙之西,连接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府(俗称孔府或博士衙门)。
博士府后进为内宅,与家庙大成殿齐平。
编辑本段主要建筑
南宗孔庙
崇圣祠:祠祀孔子五世祖:孔子父纥梁公,祖父伯夏,第三世祖防叔公,
第四祖祈义,第五世祖木金父。
功祠(又名思官祠):祠祀有功于孔氏南宗乾。如宋代宝祐年间,为
鼎建家庙,克尽全力的衢州知州孙子秀,明弘治至正德年间为孔氏南宗的
复兴,而尽全力的吏部郎中周木,衢州知府沈杰、清同治年间,帮助孔氏
南宗办学的浙江巡抚左宗棠等人。
五支祠:祀孔氏五支之祖。
六代公爵祠:祠祀自孔端友至孔洙六代衍圣公。
袭封祠:祠祀孔彦绳圣孔庆仪十五代翰林院五经博士。
圣泽楼:存放皇帝和朝廷给于孔裔的文墨和赠品。
思鲁阁:衢州孔庙人成殿西侧,有一座曲阜孔庙所没有的建筑,名曰
“思鲁阁”。在孔庙建立思鲁阁,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思鲁”是
叫南宗孔氏子孙不忘故之意,“思鲁阁”正是南宗孔氏子孙为表达他们思
念山东曲阜和家人而精心设计建造的。
以上建筑(除崇圣祠)是天下孔庙所没有的。这也就是孔氏衢州家庙
特色的所在。
末代“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孔子第七十五代裔孙孔祥楷现为
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管理委员会主任。
编辑本段几易其址
孔氏衢州家庙建立以来的八百多年间,数易其址。起初,以衢州州学
为家庙,之后,在菱湖之滨新建家庙;再后,重建于城南;最后,英国用英语怎么说 移建于
城东新桥街,就是今天所见的这座家庙。
(一)权以州学为家庙:孔子世家宗室南迁衢州之后,无庙奉祀先祖。
他们请南宋朝廷,鼎建家庙,奉祀孔子等列祖列宗。绍兴六年宋高宗以“冀
鲁疆之复,曲阜之庙可修”(意思是希望山东的疆土能够收复,那么,曲
阜的家庙就可以修复)为理由“诏权白木耳的功效 以州学为家庙”。衢州州学和衢州孔
氏家庙合一维持了一百多年。
南宗孔庙
(二)菱湖之滨的家庙:宝祐元年(公元1253年),宋理宗用现实的态度,
以“宗子去国,庙当从焉”为理由,准衢州知州孙子秀之请,拨款三十万
缗,建孔氏家庙于衢州东北隅的菱湖之滨。宋礼部尚书,翰林学士,国史
实录修撰赵汝腾,代表朝廷,参加了这座家庙的落成典礼,并为之撰《南
渡家庙》碑记。这座家庙仿宋曲阜孔氏家庙的规格,规模达二百二十五楹
(yng)计算房屋的单位,一列为一楹)。这座家庙,毁于元兵之后,现
已荡然无痕迹。
(三)城南的家庙:菱湖之滨的家庙毁于兵火后,迁建家庙于衢州城
南的道贯巷南端。孔洙让爵后,元朝不授官奉祀孔子,又不拨款修葺孔氏
家庙,到元末,庙宇毁坏。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朱元璋命人修葺
这座家庙。名儒胡翰为此撰记,明永乐五年,弘治初又先后进行了修葺。
(四)新桥街东端的家庙:明正德元年,朝廷以南迁的孔子后裔为孔
氏南宗,授孔子五十九世孙孔彦绳为翰林院五经博士,让他主持衢州孔氏
家庙祀事。正德十五年,第二代翰林院五经博士孔承美以元时兴建的家庙
太浅小,又多年失修为理由,请求来衢察访的巡按御史唐凤仪,转奏朝廷
新建家庙。明武宗准唐凤仪之奏,动用库银,在县学旧址,新桥街东端,
鼎建孔氏衢州家庙,一年后落成。
在这座家庙家庙之西,还建起了五经博士署,庙府连成了一体。从这
时候开始,思鲁堂改为“思鲁阁”。英武殿大学士谢迁,刑部主事方豪等
分别为此撰记,立碑。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47年),吴三桂起兵云南,
尚之信起兵广东,耿精忠起兵福建,反清叛乱,耿忠清攻占泉州、漳州、
温州,扼浙闽赣皖的衢州,形势骤然紧张。清政府集中满汉各军十万之众,
由兵部尚书李之芳、巡抚陈秉直统率,辐集衢州城。衢州的孔氏家庙因驻
军旂而有损坏,平叛之后,清政府大事修建了这座家庙,李之芳为此撰记,
陈秉直书写后刻石立碑。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9年)均由清政
府拨款修理。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衢州知府周镐、继任谭端东,先后
提倡修建这座家庙,其中左营守备刘龙标,捐助了较多的资金后,又从深
山购来十株大木(今大成殿内的大柱就是),以资修建。衢州家庙因这次
修建,移思鲁阁于大成殿的西北隅;将大成殿殿基增高五尺;楹柱易木为
石;崇圣祠以下全部修新。经三年的修建改建,孔氏衢州家庙为之一新。
清道光初修建而存留于今的孔氏家庙,南北纵深百米,东西开阔百米,
占地约一公顷。在家庙的东西两侧,分别骑街立“德侔天地”“道贯古今”
石牌楼。由家庙沿街向东100米处,立康熙谕碑:“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封建社会文武官员至此,必须下马步行,去拜谒孔子。因此这一带叫“止
马湾”。
编辑本段楷木像圣像碑
南宗孔庙
在衢州孔氏家庙思鲁阁正殿前神龛内安放的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是孔
府最珍贵的祖传瑰宝,历代都正视之为国宝。相传这对楷木像为孔子的孙
--子思雕刻,也有说是孔子的弟子端木子贡所刻。虽说法不一,但从雕刻
风格来看,系汉以前的文物不疑。孔子生前有弟子3000之众,去世后,其
弟子们悲痛十已,在孔子的坟前守墓三年,才依依不舍,挥招惜别。唯有
子贡仍不忍离去,在孔子墓前搭起茅屋,继续守了三年。楷木像为子贡所
刻说:相传这期闻,他常常回忆老师生前的言行容貌,就砍来楷木,心迫
手摹,终于雕成了孔子和亓官夫人像。这对楷木像高不满2尺,孔子长袍
大油,手捧朝笛;亓官夫大长裙垂地,形象主动。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
公将孔子生前居室立为庙堂,当初仅有“茅屋三间”,孔子夫妇楷木像雕
成后就供奉在这里,条件也很简单。据民间传说,当年衍圣公孔端友背负
两尊祖宗圣像,率家人南渡,船行至镇江码头,大家又饿又累,便上岸稍
作休整。这时突然遇到金兵来袭,眼见楷木圣像将被金兵掳劫,大家正在
焦急万分,束手无策之时,突然刮起一阵狂风,一个巨浪打来,把船只掀
翻。金兵见此情景,以为船上的人大都被巨浪卷走,便回马收兵而去。正
当孔端友急命家人打捞楷木像时,只见河面上,有三位神人踏着样云,拥
着楷木像,向岸边靠近。孔端友和家人立即拥上去,把圣像小心护上岸,
并京东创始人是谁 在岸边向神灵焚香祷谢。这时,袅袅的香烟中出关于党的画 现“鲁阜出神”四字,
原来是孔子故乡的山神救护圣像,才免遭金兵掠夺的劫难。南宋之初,孔
端友及家人被高宗皇帝赐居衢州,为了感谢故乡山神的功绩,便在衢州建
立了“柯阳首庙”,即“三神庙”。
宋理宗宝枯三年,朝廷命建衢州孔氏家庙,因在长江以南,称为南宗
(曲阜家庙称北宗)。从此楷木雕像在南宗孔庙风经整整27代,保存了860
多年。然而,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却一直珍藏在衢州孔氏家庙中,并且
仍然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劫难。就以孔氏家庙来说,因历史上的改朝换代,
或战火兵祸,就先后迁建过三次,每次迁建都经受着被劫或被毁的险境;
但最后终究被完好地保护下来。所以,在孔氏家族后代子孙的心目中,孔
子楷木像就象是孔先圣的化身,是至高无上的神,有着极高的神威和神力。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二次攻陷衢州,入侵衢州的日寇头目,听说衢
州孔氏家庙珍藏着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企图劫取这一稀世珍宝。当时
的国民政府曾电致浙江省政府,今南宗奉祀官孔繁荣,恭护圣像移驻龙泉。
后又今移驻更偏僻的庆元山区,以防圣像落入敌手。孔繁荣力掩敌耳目,
确保圣像不出意外,密访能工巧匠仿制了一对赝品,携带避至龙泉、庆元,
而将真像密藏在衢州深山区。侵衢日军未能掠得孔子楷木像,大为恼火,
便纵火烧毁孔庙藏书楼,大成殿成了日军营房,思鲁阁成为地们的养马围,
所有红漆柱子被马咬得伤迹斑斑。庙内400多件珍器不见,随同衢州钟楼
的大钟一起被日寇劫运而去。衢州孔庙又一次受到人为的浩劫。抗战胜利
后,楷木真像重新珍藏在思鲁阁中。同时赝品烧毁,以免日后鱼目混珠,
真伪难分。1946年,国民政府对幸存的建筑作了修建,举行了一次祭孔活
动,并任命年仅8岁的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为“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
官”。目前孔子最后一代受世袭长孙,国内唯南宗孔祥楷一人了。
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在南宗家庙度过860多年后,曾于1960年
国庆11周年时被借给北宗曲阜孔氏家庙落脚。现在衢州孔氏家庙思鲁阁神
龛中的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是北宗奉送的复制品。
圣像碑
“思鲁阁”是一座古色古香的二层楼房,现辟为孔氏家庙陈列室。阁
内除存放着稀世珍宝孔子及亓官夫人楷木像外,阁下竖有目前南孔最有价
值的“镇庙之宝”——先圣遗像碑。这座碑是动乱中的幸存品。碑的正而
刻有“先圣遗像”,系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名作,真迹由孔子48代孙
孔端友随驾南渡时从曲阜带来,并为孔端友刻为石碑。碑的背而是“诏建
衢州孔氏家庙”示意图。先圣遗像碑高2.07米、宽0.851米,碑记上有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删述六经,垂宪万世”16个人字。孔子到像有真
人那么高人,“衣冠佩剑,有温而厉,威而不锰,恭而安之。”姜子牙多少岁出山 为了帮助
人们能够直观地丁解孔子,思鲁阁内还新塑了一尊孔子像,供人们瞻仰。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孔氏大宗,世属邹鲁。靖康之难,大宗南来,宋金对峙,孔裔始分南
北两宗。
南宗孔庙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宋高宗赵构因受金兵进犯所迫,举朝南迁。此
时在山东已被御封“衍圣公”的孔子第四十八代嫡孙孔端友及其部分孔氏
族人,也一起携带了那对“孔家传世珍宝”———孔子夫妇楷木像及画像,
随后南渡至浙江衢州落脚。次年,高宗又御准孔端友等在衢州兴建孔府孔
庙,在此生息。而未随驾南迁的,则仍留在山东曲阜。至此孔氏后裔,便
形成了南北二宗。
绍兴二年,孔玠袭封为衍圣公。暂时留居在衢州的孔子世家决定定居
在衢州。他们多次请求在衢州建立家庙,到了绍兴六年宋高宗赵构“诏权
(衢州)州学为家庙”。从此时起,孔氏宗子一脉就在衢州生息。起初,
家庙“时尚草创,即庠为家庙,酌田供礼,未有定数”。这年,宋高宗颁
赐铜印,赐田五顷,以供族人祀祭。孔氏南迁者才逐渐安定下来。从宋高
宗到以后的四代皇帝,都遵从了宋高宗的这一旨意,直到宋理宗宝祐元年
(公元1243年)才准许衢州知州孙子秀之请,拨款三十六万缗,兴建了第
一座孔氏衢州家庙,以衢州州学权代孔氏衢州家庙的局面,才告结束。州
官孙子秀也因建孔氏衢州家庙,而升为太常丞。
到了南宋王朝末期,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宋理宗端平元年(公元1234
年),蒙古灭了金王朝。按照蒙古与南宋订立的协议,灭了金之后,南宋
王朝即可收复失地、回汴京。然而,蒙古却违了约。南宋不光没有收复中
原,反而失去更多的疆土。在衢州定居的孔子世家,再也不可能回到山东
去了。宋理宗于宝祐元年(1253年),以现实的态度,准衢州知州孙子秀
之请,在衢州为孔子世家,兴建家庙。
元朝建立后,至孔氏五十三代孙时,元世祖欲统一孔氏二宗,让南宗
仍回归山东。而南宗五十三代孙却申奏朝廷,意谓已有五代祖先在衢,舍
之不忍,并愿将世袭之“衍圣公”封号让于北宗孔氏族弟承袭。元世祖闻
之赞曰:“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之后也”,遂准其奏。自此,南宗失
其爵位,社会地位日衰,后曾一度沦为平民。直至五十九代孙时,才又被
朝廷册封为“五经博士”爵号,子孙世袭。然而因其衰落了几个朝代,加
之衢州地处浙南,乃历代兵家争夺要地,南宗孔庙屡遭浩劫,远不如北宗
山东曲阜孔府孔庙保存完好。故人们至今只以北宗曲阜的孔氏家族为正宗。
清末,北宗衍圣公孔令贻病卒京师,南宗五经博士孔庆仪扶榇(chn,
棺材)归鲁,至孔德成承袭后始还衢州。百年之后的1935年1月18日,
国民政府明令废除一切封建爵位,任命孔子77代孙、“衍圣公”孔德成为
奉祀官,孔德成先生现在台湾,曾任考试院院长,仍有着“大成至圣先师
奉祀官”的称号,其子孔维益是奉祀官的预定继承人,可惜已于1989年2
月26日患心脏病逝世。台湾媒体认为,将来奉祀官的职位,将由孔德成的
孙子、孔子79代孙孔垂长承袭。“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孔庆仪于1923
年冬逝世,其子、孔子74代孙孔繁豪于1924年承袭奉祀官世职。民国二
十八年(1939年),日寇侵占东南大地,国民政府电令浙江省政府转移楷
木圣像。奉祀官孔繁豪负像辗转浙南龙泉、庆元,将之供奉于庆元县大济
村圣修堂。1944年10月,孔繁豪逝世,因膝下无子,立遗嘱:二房长子孔
祥楷承袭“大成至圣先师南宗奉祀官”。这一年,孔祥楷虚岁8岁,这也
是最后一任南宗奉祀官。末代奉祀官孔祥楷先生,曾任沈阳黄金学院副院
长,高级工程师,1993年,受衢州市人民政府之邀,南归故里,担任市长
助理、政协副主席兼统战部部长等职,肩负起重振家业为衢州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服务的重任。
自孔端友及今,孔子嫡裔在衢已生息繁衍了二十八代。南宋南迁在以
衢州为中心的孔子后裔,经过一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到了元末明初,它已
经发展壮大成为人口众多的一个群体了。但是,正如明朝弘治十八年(公
元1488年)衢州知府沈杰所奏“衢州圣裔自孔洙让爵后,衣冠礼仪猥同氓
庶(鄙陋得如同普通的老百姓一样)”。据徐映璞先生的《孔氏南宗考略》
中《宋代名贤事迹考》记载,南宋152年,南宗出了26位名贤,其中,有
24人为官,颇有政绩,1人治学,著书立说,1人从教,是明道书院山长,
从政比例高达92%以上,从教者比例不到8%,不愧为名门世家,朝廷望族。
到了元代,《元代名贤事迹考》共记载了南宗孔氏名贤33人,其中为官11
人,从教22人,元朝89年间,平均不到三年出一位名贤,南宗依然不愧
为名门望族,但与南宋名贤相比,元代孔氏名贤从政比例明显下降,约占
33%;从教比例明显上升,约占67%。到了明代,《明代名贤事迹考》共记
载了南宗孔氏名贤37位,其中,从政者除孔彦绳复爵之后的五位五经博士
官外,尚有11人,占总数比例约为30%,名贤档次有所下降,而且,明朝
276年,约每七年才出一位名贤,比南宋、元朝时略见逊色。到了清及近代,
《近代名贤事迹考》记载了南宗孔氏名贤32人,其中,为官者除8位世袭
五经博士和1位奉祀官外,仅有3人,从教者也只有8人,非官非教者足
有16人,点总数比例50%,这个名贤档次更低些,如把抗日战争中为逃避
日寇奸淫掳掠而死难的孔庆荃等人列为名贤,应该说是比较勉强的。就是
这样,近代304(指清朝至民国37年)年,南过只有32位名贤,约9.5年
出1人,比起南宋、元朝、明朝来,显得格外逊色了。
编辑本段祭祀内容
南宗孔庙
孔端友随宋高宗南渡寓衢州,至元朝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的一百五
十多年时间里,共延续了六代衍圣公。可见,在整个南宋期间,南宋皇帝
是以衢州为曲阜的。绍兴年间,朝廷为衢州家庙铸制了铜印,颁定了祭奠
孔子的仪式。宋朝之后的若干年里,衢州孔氏家庙也受到过皇室的关注。
元代规定每个春秋二祭。明代规定了祭器、祭品和乐器的名目数量,并重
新颁布了祭奠仪式,扩大了祀祭活动的规模。清代颁布制造祭器、乐器式
样、规格,并确定了祀祭乐章。正如南宋赵汝腾所言:“夫子与太极合德,
故其祀遍于天下,此非其子孙所得而私也。然遍庙郡国,缺庙于家,此其
子孙之责,亦郡刺史之任。”正因为如此,历代的衢州州官、府官,也是
把保护、建设衢州孔氏家庙作为自己的应尽之责的。他们请皇命、捐俸禄,
组织力量,一次次地修葺家庙,一次次参加祭奠孔子的活动。实际上,衢
州的官员是把衢州孔氏家庙作为官庙来看待的。也正因为这样,衢州孔氏
家庙的命运和曲阜孔氏家庙不同,而和曲阜的孔庙相类似,即包含着相当
浓厚的政治色彩,体现着封建统治者尊孔崇儒、以儒家思想治国的传统。
在南方,衢州孔氏家庙则责无旁贷地成了封建统治者推崇孔子思想的物化
象征。这是衢州孔氏家庙的作用之一。
曲阜的家庙是孔子嫡裔长孙祭祖的专祠,也就是孔氏宗子一支的祠堂。
孔氏是一繁衍旺盛的姓氏,每一支、甚至每一小支都有自己的近代祖宗。
故而每一支、每一地的孔氏都有自己祭祖的祠堂。然而,他们只能称为祠
堂。唯独孔子的嫡裔长孙一支方可称为家庙。在曲阜孔庙演变为官庙之后,
在其东面的家庙随即设立。这座家庙才是曲阜的孔氏长房长孙祭祖的地方。
孔端友南迁衢州之后,衢州的孔氏家庙建立。在整个南渡时期,曲阜的孔
氏家庙已失去意义。只有到元代孔洙把衍圣公的爵位让给曲阜的族弟孔治
之后,曲阜的家庙才又成了名义上的孔子嫡裔长孙的专祠,而作为实际存
在的孔子嫡裔长孙——衢州孔氏——依然保留着只有大宗方可设立的家
庙。曲阜的孔氏家庙只有一个用处,就是用作孔氏家族祭祖的场所。而衢
州的家庙却同时承担着两个任务,一是前面说的官方祭孔场所的官庙;二
是孔氏祭祖的专祠。
衢州孔氏家庙作为祭孔的场所,它设有曲阜孔庙里面的部分建筑,如
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两庑、佾台等。衢州孔氏家庙作为嫡长孙的专
祠,它还设立了用于家族之内必须设祭的一些建筑。崇圣祠,祀孔子的五
代先祖;思鲁阁,阁上供奉孔子夫妇楷木像,阁下立孔子遗像碑,以祀孔
子;五支祠,祀孔子家族五房之祖;六代公爵祠,祀南渡的自孔端友至孔
洙六代衍圣公;袭封祠,祀自明代的孔彦绳至清末的孔庆仪十五代翰林院
五经博士;圣泽楼,存放皇帝和官方给孔子嫡裔的文墨和赠品;报功祠,
祀历朝历代有功于衢州孔氏的兴旺发展和家庙建设的官员,如宋宝祐年间
新建家庙的衢州知州孙子秀,明弘治正德年间为衢州孔氏复兴、新建家庙
而尽力的吏部郎中周木和衢州知州沈杰等。其中尤为突出的建筑是曲阜孔
庙、家庙均不可能有的思鲁阁。思鲁阁在宋宝祐年间所建的孔氏家庙中即
已而有之,不过那时是称之为堂的:“后为堂曰思鲁,俾之合族讲学,且
以志不忘阙里之旧也”。
孔洙于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袭封为衍圣公,他任衍圣公后十二年
的1253年,在知州孙子秀的主持下,开始建筑孔氏家庙。第二年庙成。孔
洙是以曲阜城东北的洙水为名的,字思鲁,号存斋。从他的名、字、号中
我们不难体会他对曲阜故里的怀念。如果说他的前几辈衍圣公还和南宋皇
帝一样心存回归故里之念的话,到了他这一代,回归之望怕是已彻底破灭
了。他的父辈也只好用给孔洙取故乡之水为名了,表达思念故乡又有家难
归的心思了。孔洙是南渡的末代衍圣公。南宋末年,他曾先后出任衢州通
判、吉州通判、平江通判、信州通判,宋亡之后,即家闲居。据《元史类
编》记载:“世祖既平宋,议所立,或言寓衢者为大宗。召洙至,欲封之,红包吉利数字
使归鲁,洙以先世庙墓在衢州,不忍舍,固让其爵于在鲁者。且以母老乞
南还。世祖嘉之曰:‘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后也。’授祭酒兼提举浙
东学校,以便奉母。”此事发生在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可见,最
迟从孔洙的父亲孔万春起,衢州孔氏已下决心寓居衢州,只是用字、名及
思鲁堂(后改为思鲁阁)来表达对孔氏故乡曲阜的怀念了。
从衢州孔氏家庙的建置来看,它不便沿袭了曲阜家庙的惯例,供奉孔
子夫妇、孔鲤、孔伋及中兴祖孔仁玉,同时也供奉了南渡至衢州的六代衍
圣公和历代五经博士,并一直保留着思鲁阁,还悬挂起“东南阙里”“泗
浙同源”等匾额,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可见,它的内容远比曲阜的孔
氏家庙丰富。
由此可见,衢州孔庙同时具有官庙和家庙两种身份。它从内容上涵盖
了曲阜的孔庙的家庙,它的官庙身份虽然比不上曲阜孔庙显赫、荣耀,显
得逊色,但它的家庙身份却远远超过了曲阜的孔氏家庙。
编辑本段南宗孔洙让爵
南宋和金的长期割据和对峙,导致中国的长期分裂,也使得孔子裔孙
南北隔离。这种同时并存两个宗子、两个衍圣公的分裂局面,长达150多
年,但是积淀在中华民族深层的“大中华”“大一统”的思想,必然会促
使分裂的中国,重新归于统一。
元世祖完成统一大业之后,发现了关于孔子世家的两个情况:其一,
东平宣抚使姚枢起奏曰:“太宗世,诏孔子五十一代孙元措垄衍圣公卒,
其子与族人争袭爵”;其二,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六月,元兵攻下
衢州时,发现衍圣公孔子五十三世孙孔洙仍然健在。为了维护中国的礼仪
和传统,为了“大一统”的帝国昌盛,经过数年的调查和思考,元世祖明
确了“孔子后,自宋南渡初,其四十八世孔端友子玠寓衢。„„孔氏子孙
寓衢者乃其宗子。”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一月,元世祖为统一孔
子世家,下诏“江南衍圣公入觐,命归曲阜袭封。”这项决定完全符合中
国的封建宗法制度,有利于孔裔分离归于统一。但是,在荣誉和利禄到来
的时刻,江南衍圣公孔洙却怀着仁义的信念,以衢州有家庙,有五代先祖
的陵墓以及年迈的老母为由,请求朝廷让他回归衢州,率已经南迁在江南
的众多族人,继续在衢州奉祀孔子等列祖列宗,恳请皇上将衍圣公爵位赐
予曲阜的族弟孔治。元世祖同意了孔洙的请求,封孔洙为“国子祭酒兼提
举浙江学校事”,并且给他“护持陵庙的玺书”,对孔洙让爵的高尚品格,
元世祖十分感慨地赞颂说:“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后也!”
元世祖的决策,造成了南迁的孔子后裔具有两重身份:一是仍然和过
去一样,具有一整套的宗族组织系统,让了爵位的孔洙及其嫡长子孙,持
有元世祖签发的“护持陵庙的玺书”,仍然是这个特殊人群的首领。这个
特殊人群,仍然以衢州家庙为祭祀场所,进行着正常的礼仪活动。因此,
南北两部分孔子后裔,虽然在元世祖的促使下互相认同了,但是孔子世家
在实质上,仍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曲阜,一部分在衢州。
从孔洙让爵之后,南宗的正统地位被废除。元朝统治者为了避免孔氏
南北两宗日后相互嫌隙而生争执,更不允许南宗背忘孔洙让爵之风,制订
了《整治孔氏弟子违犯家规》的典章,修订成长的句子 了《孔氏南宗家规》,立有“遵
制典”“端教源”“示劝惩”“防冒姓”“严诡寄”“守祀田”“责报
本”等条款,“行令在衢子孙永遵制典,恪守祖风,有违者以不忠不孝论。
置之重典,永有叙录。”如此种种,格外严厉。这样,南宗的政治经济地
位一落千丈,宗室逐渐衰败。他们的衣冠礼仪如同平民;祭田须纳课税,
家庙无力维修;族人难入仕途,只能沉浮于书院山长和儒学教谕之中。据
《衢州东隅老执结为孔彦绳实系南宗嫡宗孙乞分豁祭田粮额事》记载,明
洪武十九年(1386年),“因有民人王希达随母改嫁来家(南宗家庙),
相依住过,冒投同籍,本人为事累及,前田抄没入官,改科重粮壹佰贰拾
陆石零,以致子孙办理纳艰难,岁租不敷„„”这种日见困苦的岁月,南
宗世家经历了六代200余年。孔彦绳尚且如此,其他南宗孔裔更趋穷困潦
倒,还有能力培养人才吗?这样,应该说,孔洙让爵是南宗中衰的主要原
因。
编辑本段南宗家庙由来
在我国,孔庙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朝廷建立的,它设在国子监(太学)
内,地方上则设在州学、(郡)县学中,是官方祀孔的地方。第二类是民
间建立的孔庙,广布于全国各地,以及受我中华文化影响的日本、朝鲜、
东南亚。这两类孔庙,俗称文庙。第三类就是孔子世家的的家庙(或可称
宗庙),是孔子后裔奉祀孔子等列祖列宗的地方。普天之下,家庙只有两
座,一座在山东曲阜,一座在浙江衢州。
家庙为什么会在衢州
元1115年女真族正式建立金国,十年后,金灭了辽国,并且取代了辽
国对长城以北广大地域的统治,形成了与宋王朝接壤的态势。1125年,金
国的统治者越过辽宋之界,进攻宋朝。面对金的入犯,宋徽宗急忙传位给
儿子赵桓(即宋钦宗)。钦宗接位,也没有立即组织力量,抗击金兵的入
侵。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第二次包围开封,并攻破开封城,刚刚
接位的钦宗马上向金主上表投降。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兵
陷汴京,掳走徽宗、钦宗二帝,北宋亡。同年五年,赵构在应天(河南商
丘)称帝,为高宗,改元建炎。这是南宋的开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
秋,宋高宗在扬州行宫举行郊祀,诏远在曲阜的孔子48代孙衍圣公孔端友
等侍祀。这时金兵分三路向山东、河南、陕西进发。取道山东的一路,在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春初攻下徐州,进而南下,直指扬州。宋高宗朝
廷仓皇至杭州。孔端友已无法回到被金兵统治的曲阜,亦只好承受宋高宗
南渡。同年九月,金兀术分兵两路过长江,破建康(今南京),进逼杭州。
宋高宗只好携众往浙东逃窜,直到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春金兵北撤。
四月,宋高宗到达越州(今浙江绍兴市),驻跸(b,帝王出行时开路清
道,禁止通行。后来常指帝王的车驾)州治。宋高宗在越州一共住了两年。
在这段时间中,金王朝的力量逐渐北缩,南宋政权逐渐巩固,以致形成了
南宋王朝与金王朝对峙之势。时局趋于稳定,南迁孔裔也陆续赴任了。绍
兴元年(公元1131年)孔端朝赴安徽徽州黟县,就任通城令。孔端思在杭,
就任府学教授。衍圣公孔端友任郴州知州,到任患疾身亡。
孔端友死后,对孔子世家的定居问题,南宗朝廷处理是很慎重的。宋
高宗对滞留在衢州的孔子世家,作出了“诏以其(孔端友)子为右承奉郎、
封衍圣公”的决定,绕过了孔子世家的居留问题。第二年,又将无功名的
孔瓒补为迪功郎,并令吏部授与初品官职。宋高宗这样做,自有他的用意:
首先,对留在衢州的孔子世家的正统性、连续性,再一次予以肯定;其次,
对金王朝在一年前授孔端友之侄孔璠为迪功郎、封为衍圣公的举动予以否
定,以保持孔子世家的统一;第三,对孔子世家继续留居衢州表示默认。
孔氏为什么长居衢州
第一,山东已在金王朝的统治之下,留守在曲阜的孔端操,已经逝世。
金王朝封其子孔璠为衍圣公,在中华大地上一个孔子世家有两个宗子,两
个衍圣公的局面从此形成。根据封建宗法制度,一个宗子只能宗领一个家
族。金王朝这样做,使中国形成了两个孔子世家的局面。因此,在衢州的
孔子世家,只能留在南宋的辖地内。
第二,南宋王朝对孔玠等南来的孔子世家的宗室成员,陆续地封了官、
授了爵。再生的赵宋王朝需要南迁孔裔的支持;南迁的孔裔也忠于宋高宗。
君臣之间和谐和信任的关系,已经形成。
第三,衢州,夹在东西两路金兵进军路线的中空地区,金兵没有到达,
离宋金交战的战场也比较远,商业、航运交通、制瓷、造纸、银锌矿业都
很发达,社会既安定又繁荣。
第四,衢州的地理条件优越,而且衢州州城,离南宋的临时都会临安
比较近,又有水陆两路直通。
从宋高宗到以后的四代皇帝,都遵从了宋高宗的这一旨意,直到宋理
宗宝祐元年(公元1243年)才准许衢州知州孙子秀之请,拨款三十六万缗,
兴建了第一座孔氏衢州家庙,以衢州州学权代孔氏衢州家庙的局面,才告
结束。州官孙子秀也因建孔氏衢州家庙,而升为太常丞。
那么,为什么宋高宗以及孝宗、光宗、宁宗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对建孔
氏衢州家庙却采取了“权宜”之策呢?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建宗庙、兴社稷、办太学等,都是国家在教化
方面的大事,必须慎重对待的,就好像现代社会建大使馆一样。建孔氏衢
州家庙,也同此理。南宋王朝如匆忙在临安兴太学、建宗庙社稷,必将在
全国上下引起非议,会使人认为南宋王朝放弃了收复中原、迎回二帝的打
算,甘愿偏安于东南一隅。
孔氏家庙不同于一般的祠堂,孔氏的祠堂,是孔氏中一派一脉祀祭孔
子等列祖列宗的场所,在中国有许多。孔氏家庙则是孔氏世家的宗室,代
表全体孔裔祀祭孔子等列祖列宗的地方,在中国只能建一座。如果在衢州
再建立孔氏家庙,其政治影响就严重了,它表明宋高宗抛弃了“大一统”
的传统,承认金王朝对孔子世家的分裂,又表明南宋王朝无力收复山东等
大片疆域,无力使南迁的孔子后裔回归曲阜。因此南宋王朝不会轻易地同
意在衢州建孔氏家庙。但又要让南迁在衢州的孔子世家有一个可供奉祀孔
子等列祖列宗的地方,只有采取“权以州学为家庙”这个两全之策了。由
此可见,南宋王朝的良苦用心。只要南宋王朝在国人面前,不放下“收复
失地、振兴帝业”“一统中华”这面旗帜,以及以“正统”自居的心理,
以衢州州学权为孔氏家庙的格局,必然一起保持下去。这就是建孔氏衢州
家庙难的原因。
那么,廷为什么同意为孔子世家再建衢州家庙,从而形成了一个孔子
世家,两座孔氏家庙的事实呢?
宋理宗的礼部尚书,翰林院大学士,国史实录修撰赵汝腾应南迁孔裔
之请,代表朝廷于宝祐二年二月赴衢州,参加孔氏家庙落成典礼时解释说,
奉祀孔子,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责任。国家遍建孔庙就是为了尊崇孔子之道,
因此孔庙也遍及郡县。然而已经寓居三衢的孔子世家,却缺家庙奉祀先祖,
难尽家族亲情和孝道,这也是极不合“礼”的。因此建衢州孔氏家庙,是
孔子子孙的责任,也是衢州郡守的任务。
既然是理所当然的事,为什么不尽快地为南迁孔裔建家庙呢?赵汝腾
说“家庙自六飞南渡”“朝命权以家庙寓学宫”。一代一代的南宋皇帝
“因循”高宗皇帝之旨“岁月滋久,遂成缺典”,不敢突破先帝的遗旨,
这个理由基本上是可信的。后来在至正十九年(公元1369年)朱元璋令常
遇春攻取衢州。当朱元璋知道孔氏衢州家庙遭受兵火之灾时,立即命守臣
修葺。这时有人认为宋末建孔氏衢州家庙是不当之举,现在再去修复家庙,
更是不当。朱元璋的幕僚大儒说:“庙于鲁者,礼也;舍鲁而南者,宗子
(宗法长子)去(离去,离开)国以庙徙也,亦礼也。礼东方明珠介绍 之所在,君子慎
之。”从这个角度来说,孔子世家宗子舍鲁而南,以庙徙之,是符合礼仪
的。
编辑本段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孔氏南宗家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南宋-清
公布时间:1996年11月20日
孔氏南宗家庙座落于中国东部浙江省衢州市的新桥街,为中国仅有的两座
孔氏家庙之一,它是孔子第48世孙衍圣公孔端友随宋高宗(公元1127~1162
年在位)南渡后被赐的家庙。
孔氏南宗家庙历史上曾经过多次拆迁和修葺,现址建筑为明正德十五
年(公元1520年)所建,基本上是按照山东曲阜孔庙的规划来建造的。该
庙占地面积约13900平方米,分为孔庙、孔府及后花园三部分。整个建筑
群坐北朝南,平面呈纵长形,以3条轴线布局。东轴线上有孔塾、崇圣门、
崇圣祠、圣泽楼等建筑。中轴线上有孔庙大门、大成门、甬道、大成殿、
东西庑等建筑。西轴线上有五支祠、袭封祠、六代公爵祠、思鲁阁等建筑。
思鲁阁内供奉有孔子及其夫人的楷木像,阁下立有“先圣遗像”碑,碑高
2.07米,宽0.85米,相传是根据唐代画家吴道子的手迹摹刻的。西轴线稍
西为世袭博士署,即孔府的奉祀官府。家庙历经各代的多次维修,至今仍
保留有宋代的建筑形制和规模。
孔氏南宗家庙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对于人们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文
化、艺术以及祭祀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发布于:2023-03-24 22:37: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41d3e74ce67d178a2aed0da833a66bab.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孔庙简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孔庙简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