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些缘故, 陆游的《苦笋》在网上成了一个热搜点,但网上很少能找到这首诗的解读与赏析。
查某知识网站,发现了几年前中国诗歌大会美女嘉宾、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雨对它的解读,她指出“苦笋不会因为人们的偏好而改变自己的天性禀赋,这样一种与众不同的坚守是多么难能可贵!”
下面悦华就在杨雨教授解读的基础上,做一些比较细致的分析与鉴赏。
全诗如下: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徵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首联。“藜”是一种野菜,俗称灰灰菜。“藿”指豆类的叶子,“藜藿”泛指粗劣的饭菜;“骈头”指头并头两个,“脱襁”意为脱去襁褓,这里形象地写把苦笋剥去笋衣。
两句意为:通常摆放着粗劣食物的餐盘今天让人眼前一亮,原来是齐头并放着两棵苦笋,就像脱去襁褓的婴孩一样白嫩,眼睛视力手术费用又像玉一般的洁白。
颔联。“种性”指种属的特性。
两句意为:我深知耿介乃竹的物种特性,“苦节”是苦笋与生俱来的。
颈联。“我见魏徵殊媚妩”,是一个典故。魏徵以耿介、苦节为禀性,敢于抗颜直谏。唐太宗对人说:“人言徵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别人看到的是魏徵的“刺儿头”模样,而唐太宗却看到了的“可爱”!这表明唐太宗对他的欣赏与喜爱。
两句意为:从苦笋上我想到了唐太宗对魏徵的评价,所以要劝告孩子们不要随意挖取它们。
尾联。大意是:人只有苦笋般的天赋禀性还不行。要好好地保护他们,并且放手让他们经历风雨,直到长成参天凌云的苦竹。
据杨雨介绍,这首诗是宋孝宗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陆游任蜀州通判时所作。
它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诗人从盘中的苦笋生发联想,并将其人格化,指出生性“耿介”、“苦节”如魏徵者,也是由唐太宗支持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一个人不仅要有天赋、禀性,还要在风雨中磨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这首诗可以视为陆游的自勉自况。
众所周知,陆游一生寄意恢复。这不仅体现在他的诗中,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还数次到抗金最前线,参与谋划,过上了“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的军旅生活。
严酷的生活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他的斗争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手抄报意志更加坚强,因而“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就是对自己战斗生活的一个小结。
唐宋诗人的咏笋诗中,以李商隐的《初食笋呈座中》和陆游所表达的意义略同:
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皇假期旅行北京寒假放假时间都陆海应无数,忍剪凌云一寸心。
古人喜食笋,每当新笋上市,价贵如金。李商隐痛心疾首的是:每挖一笋,就要毁掉一棵可以参天凌云的新竹啊!
陆游的《苦笋》和李商隐的这首诗,都以笋比人才,也都表达了要爱惜人才的想法。陆游说“约束儿童勿多取”,正是李诗要表达的“忍剪凌云一片心”。
但也有不同:李商隐通过笋在生长过程中遭到删刈的不幸遭遇,表达了对戕害人才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其中充满了怀才不遇、壮士难酬的悲伤。
而陆游诗的格调则更昂扬,“约束儿童勿多取”并非他要表达的主要方面,全诗主要表达的是主动迎接风雨、直面挑战、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苦笋》的“热搜”很大程度上是2022年全国三卷考到了它。
其中在选择题中,C选项是这样的:
——“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分取食。”
前面分析了那么多,这里答案就很明了了。就杨雨的理解看“约束儿童勿多取”的“取”是“挖取”的意思,悦华认为,把它当作“取食”讲,也是没问题的。但关键在于“吩咐”儿童“勿多取”,不是因为“吃起来口感苦涩”,而是取食(挖取)了一颗笋,就会毁了一棵竹啊。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09:50: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417f3920db3146579d793d458bc21cf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苦笋陆游翻译和赏析(苦笋陆游原文翻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苦笋陆游翻译和赏析(苦笋陆游原文翻译).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