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燕王学道燕王错在何处(燕王学道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3-04-16 18:17:36 阅读: 评论:0

中华文明的深远程度要追溯到上古三皇五帝时期,神农尝百草,燧人氏钻木取火,大禹治水……这一件件为后人做了巨大贡献的事情使得我们尊称他们为三皇五帝。上古之初,这些领袖爱护部落的子民,继承人择贤而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禅让制。

然而自从禹传为启,公天下继而变成了家天下,从此开启了中国数千年的王朝历史开端。自此禅让制则变了味道,成为了一个王朝覆灭时新一代王朝兴起时对于覆灭王朝的皇权接替——例如三国时期曹丕逼迫汉献帝的禅让,从此汉朝灭亡,魏国建立。这种强迫性的逼迫,也被美名其曰的称为了禅让制。这种变味了的禅让相比起上古时期真正的择贤而立,充满了冷血与无情。

正是因为这种禅让制度早就消失了,复习的重要性早在夏商周时期就已经没了。所以对于战国时期,燕王哙的禅让,我们才更加的迷惑,为什么在宗法制为主体,家天下思想主导下,还会出现燕王这样的人?他到底为何要禅让?

一、惊天大骗局——禅让事件的始末梳理

燕王哙这个人,有点理想主义,除了仁慈一点,对于政治一窍不通。整个燕国禅让事件的始末,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权臣子之伙同几个人把燕王哙哄得团团转,心甘情愿地让出了王位。

早前,因为子之的精明能干,所以燕王哙特别重用子之,但是却也有着作为君王对臣下该有的防范。但是后来受到使者苏代与大臣鹿毛寿的接连“哄骗”后,燕王哙对子之不再存任何私心,已经心生退意。

而在此时,子之也没有闲着,他在国内大肆的宣传禅让思想,一时之间燕国都城之内禅让的言语多了起来,俗话说三人成虎,最后连燕王哙自己也觉得禅让是正确的,于是不顾大臣们的反对,直接把王位传给了子之。这个时候的子之等人的骗局算是完成了一步,但是却还没有彻底完成。

因为燕王再怎么想当尧舜这样的圣人,再想得到名声,但是他的儿子姬平却不愿意,毕竟燕王哙退位之后,应该姬平称王的,结果子之从中截胡了,搁谁谁都不愿意。结果,子之等人继续营造骗局,让燕王哙乖乖的将太子党派的官员印信收了回来,让子之任命。于是在公元前311年,子之顺利执掌大权,接受印信,成为“燕王”。到此,这场哄骗燕王哙的惊天大骗局彻底的成功了。

而从上我们可以看出,燕王哙之所以让出王位,毫无疑问是受到了以子之为首的下面的人的蛊惑,说上当,被忽悠了,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但我们看问题的时候,并不能单单只看表因。在这里,其实被忽悠只不过是表因,燕王哙一个活生生的人为何会被忽悠?那些人怎么会忽悠成功的?才是问题的关键,是更深的缘由。

其实若归为一个主要层面的话,那就是他们完完全全抓住了当时燕王哙的心理。

二、燕王哙图强过于急切,这就催生出了“写人的好段另类”的变法——禅让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论衡·书解篇》

春秋战国时期,自从秦国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实力倍增,令东方六国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强秦的威压之下,各国都纷纷进行了变法图强——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他的这次改革一度让赵国成为当时为数不多可以单独与秦国扳手腕的国家。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当其他国家都在历经变法的时候,燕国却是个例外——燕国虽然位列七雄之一,但由于地处偏远,地广人稀,才能之士过于稀少,从而也就导致一直没有变法,国力上不去,历代燕王一直处在心惊胆战之中,生怕哪天就亡国了。

公元前318年,燕王哙在合纵攻秦失败后,他自知自己才能不足,无法带领燕国走向强盛,于是任用精明的子之为相国负责处理国家大事,自己则在旁边对子之进行支持帮助,后来更是让出王位给子之。

其实他之所以大方将王位让出,并不仅仅是为了表达出自己惜才,要留住子之这个燕国为数不多的人才;更多是为了让子之能够没有阻碍,大刀阔斧的去改革。

总之,当时他的禅让我们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变革方式,一个自上而下发起的彻彻底底的变法——因为目的是为了让子之更好的改革,让燕国走向富强,自此屹立于强国之列。

而也就是因为燕王哙对于图强太过于急切,这才为苏代诓他埋下了隐患。

《史记》上有一则关于苏代诓骗燕王哙的记载,即:

苏代为齐使于燕,燕王问曰:“齐王奚如?”对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对曰:“不信其臣。”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于是燕王大信子之。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苏代以齐王不信臣子不霸为由,刺激到了燕王哙,燕王哙自此更加依托于子之,这侧面反映出了燕王电子商务师证书想图霸的心理。

三风雨彩虹铿锵玫瑰歌词、燕王哙追求好名声,一直将远古先贤作为自己人生的标杆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燕国禅让事件中的主人公之一,燕王哙。

《韩非子》:“燕君子哙,邵公奭之後也,地方数千里,持戟数十万,不安子女之乐,不听钟石之声,内不湮污池台榭,外不罼弋田猎,又亲操耒耨以修畎亩,子哙之苦身以忧民如此其甚也,虽古之所谓圣王明君者,其勤身而忧世不甚于此矣。”

根据史书中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燕国的国君,燕王哙可以说是相当的仁德,不贪恋美色,不游手好闲,反而是一个爱护百姓亲自下地耕种的好领袖。

纵观中国历代皇帝,又有哪个君王能够像燕王哙这样亲自下地耕种的呢?所以说在道德典范方面,燕王哙还是很贤明的。他这样亲民的做法,或许只有远古时期的三皇五帝能够做到了。没错,燕王哙他模仿的就是远古的三皇五帝,远古先贤的做法一直就是他为君的标杆。

燕王一直将他们视为榜样,因为他十分热衷于名望。在治国无果,不能成为一代明君后,能够博得一个“近乎先贤”的好名声也是极好的。

而另一个大忽悠鹿毛寿则是看到了燕王他的这个心理。

《史记》记载:

鹿毛寿谓燕王:“不如以国让相子之。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於许由,许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於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燕王因属国於子之,子之大重。

从上可以看出,当时的struggle什么意思鹿毛寿建议燕王,既然人设是先贤的人设,那么就要学到底,直接让出国君位置,这样名气就直接有了,而且直接是提高到了尧舜的级别。

听到这话后,燕王哙就更加确信了自己要让出国君位置的决心。

四、总结

可以说,燕王哙之所以会禅让君位给子之,是被利用了,子之一党的人很完美的揣摩到了他的心理,知道燕王哙急于图强与喜爱名声,于是对症下药,硬是将国君之位给忽悠来了。

而燕王哙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只看到眼前自己即将唾手可得的利益,却忽视了其他因素,比如他的儿子。作为王位的第一合法继承人,燕王哙的儿子太子平自然相当不满,于是联合内部反抗势力对付子之,不过失败了。而这个时候,齐国看到燕国出现内乱,便发兵攻燕,在战乱中燕王哙与子之都被杀了,而赵武灵王则乘机扶持二公子登上大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燕昭王,此是后话。

可惜,燕王哙本来想着禅让王位后,燕国会图强,自己也能收获好名声,一举两得。但没料到的是燕国历经内乱,又被周围的中山国与齐国乘火打劫,几乎亡国重建,《史记》记载:“因搆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除此之外,自己也被后世一些史学家们评价为“无道”。

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本文发布于:2023-04-16 18:17: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3e5ce47c02d82306b543ba8b90ca41e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燕王学道燕王错在何处(燕王学道阅读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燕王学道燕王错在何处(燕王学道阅读答案).pdf

标签:燕王   燕国   的人   先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